Workflow
导电塑料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塑料加工业如何创新突围
中国化工报· 2025-06-10 03:08
行业规模与地位 - 塑料加工业在生产 消费 出口规模均居世界第一 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2] - 2024年塑料制品产量达7707.6万吨 同比增长2.9%[2] - 2024年塑料制品出口额1060.9亿美元 同比增长5.4% 贸易顺差882.9亿美元 占全国商品贸易顺差的9%[2] - 主要出口市场为东盟 美国和欧盟地区[2] 发展历程与定位 - 行业从50年代传统加工起步 历经"十四五"期间增速趋稳与结构优化[2] - 不仅是优质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 更是国家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2] - 产品应用覆盖工业 农业 建筑 家电 汽车 医疗 食品包装等民生领域[2] 面临挑战 - 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需求结构变化快 行业内卷严重 低端产品无序竞争激烈[3] - 环保政策趋严 对一次性塑料制品限制增多 回收成本高 回收体系不完善[3] - 关键技术与原料存在"卡脖子"问题 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3] - 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压力大 科技创新进入瓶颈期[3] -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出口难度和风险加大[3] 发展战略方向 -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锻造精品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进福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突破技术瓶颈 面向经济主战场促进资源融合[4] - 技术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 重点发展高性能工程塑料 纳米复合材料 导电塑料等特种材料[4] -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深度渗透 包括AI全流程优化和区块链溯源[4] - 新兴应用市场包括新能源与储能 医疗与健康 智能包装领域[4] 绿色转型规划 - 生物基塑料规模化应用 化学回收技术商业化突破 碳税试点探索与低碳认证体系建立[5] - 再生塑料产量与应用量将显著提升[5]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倒逼出口企业加速低碳转型[5] - 围绕碳核算方法学等技术标准主导权的竞争加剧[5] 市场展望与竞争态势 - "十五五"期间市场稳中有进 预计2030年产量与消费量稳定增长[4] - 同质竞争 原油价格波动 贸易壁垒及其他材料替代可能导致利润极度压缩[5] - 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提升市场份额 中小企业向细分领域转型[6]
富恒新材(832469) - 关于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的公告
2025-05-21 11:20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 [3] - 活动时间是2025年5月20日 [3] - 活动地点是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网络远程召开 [3] - 参会人员为通过网络参加2024年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姚秀珠等5人及保荐机构国泰海通证券陈星宙 [3] 研发与投产情况 - 2024年研发立项的PCR材料、汽车尼龙管用材料等已在2025年逐步量产 [4] - 2025年针对耐醇PMMA材料、车用轻量化改性塑料等方向进行研发立项 [4] 未来技术和产品重点方向 - 轻量化材料:开发轻量化纤维增强材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满足产品轻量化需求 [4] - 进口替代材料:开发高耐醇、耐应力PMMA和低成本改性PCTG材料,替代进口材料 [4] - 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开展低比重、耐化学腐蚀性、低吸湿性长碳链PA612材料,高刚性、低翘曲、耐腐蚀PPS等特种工程塑料的配方开发和工艺优化 [4] - 环保材料:布局PCR材料开发,产品覆盖PC、ABS等系列,完成第三方认证,应用于消费电子等多领域 [5] - 高性能功能材料:开发仿陶瓷改性塑料等改性塑料,满足客户功能化产品需求 [5] 市值管理规划 - 高度重视市值管理,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投资者沟通等提升长期投资价值,聚焦主营业务发展,维护公司和股东利益 [6] 碳纤维产品研发情况 - 较早就研发碳纤维相关产品并持续技术优化,部分形成知识产权,研发中心被认定为深圳市碳纤维改性工程塑料工程实验室,产品有少量销售 [6]
2025年中国多壁碳纳米管行业市场现状、产业链及未来趋势研判:锂电池领域对电池性能的需求不断提高,带动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剂需求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3 01:27
多壁碳纳米管技术特性 - 碳纳米管是由石墨烯层卷曲而成的无缝管状纳米结构,分为单壁和多壁两种类型 [1][2] - 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更高导电性(3000-6000W/(m*K))和机械强度(抗拉强度50-100GPa),但生产成本较高 [1][2][4] - 多壁碳纳米管由多层石墨烯组成,导电性(2000-3000W/(m*K))和机械性能(抗拉强度10-50GPa)略低,但成本优势显著,更适合大规模应用 [1][2][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多壁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达145亿元人民币 [1][6] - 中国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2024年出货量超15万吨,受益于锂电池行业快速发展 [15] - 导电塑料领域市场规模从2015年4.86亿元增长至2024年24.6亿元,碳纳米管添加量仅为传统导电碳黑的1/10 [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占比成本65%,其中NMP为主要原料,人工及能源成本占比35% [1][8][10] - 中游生产以化学气相沉积(CVD)为主导工艺,使用甲烷/乙烯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合成 [4] - 下游应用涵盖锂电池、导电塑料、芯片制造、航空航天及生物医疗等领域 [1][8][12][17][19] 锂电池应用 - 碳纳米管导电剂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充电速率和循环寿命,替代传统导电剂趋势加速 [12][13][22] - 2024年全国锂电池总产量1170GWh(同比增长24%),其中动力电池产量826GWh(同比增长22%) [13] - 高镍三元电池发展推动碳纳米管需求,解决低钴导致的导电性问题 [13] 新兴应用领域 - 导电塑料中添加多壁碳纳米管可实现更低渗滤阈值(0.5%添加量),保持材料力学性能与加工性 [4][17] - 碳纳米管存储器(NRAM)基于微机电开关原理,具备高速、低功耗、高耐久性(>10^11次存取)及极端环境稳定性 [19][20] - 芯片制造领域仅需单层碳纳米管涂膜,成本低于传统多层涂膜工艺 [20]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推动动力电池高能量密度发展,碳纳米管对传统导电剂替代加速 [22] - 龙头企业持续扩产以提升市场份额,新兴企业不断涌入推动产能增长 [22] - 技术突破将拓展至储能、消费电池、国防军工等新应用领域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