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导办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联手众擎,多伦科技超2000台订单背后的棋局|高管对话
国际金融报· 2025-09-16 11:11
战略合作与采购计划 - 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签署三年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采购不少于2000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1] - 首批机器人将重点应用于车管所 交通安全体验中心等核心交通场景[1][7] - 采购规模基于现有产能规划 众擎机器人现有产能可在3-4个月内完成2000台交付[8] 技术研发与产品规划 - 多伦科技自研的机动车智能查验机器人原型机已完成研发 正在进行试用验证 计划2025年底投入市场[2] - 导办人形机器人与交通疏导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将于2025年底完成研发出样[2] - 众擎机器人2023年10月成立 今年2月实现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动作 突破动态平衡技术瓶颈[4] 合作协同模式 - 众擎机器人作为技术提供方专注本体研发与制造 包括运动控制等核心底层技术[5] - 多伦科技负责基于垂直场景的深度二次开发 融合自研算法与通用大模型[5] - 合作聚焦公安系统"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导办机器人应用 重点部署车管所服务大厅[5] 市场前景与场景拓展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年收入规模达5万亿美元[1] - 2024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2610亿元 同比增长7.32% 预计2025年达2871亿元[7] - 应用场景将从公安交通延伸至商业中心导购 安防巡逻 机场安检等新领域[7] 产能与交付能力 - 众擎机器人现有生产效率达"一平方米 一个工人 一天完成一台机器人"[8] - 新建6000平方米生产场地10月底竣工 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8] - 未来年交付能力可提升至8000-10000台[8] 数据资源与竞争壁垒 - 多伦科技积累海量高质量交通数据包括真实驾驶行为数据 考试场景数据 车流管理数据[2] - 交通领域数十年经验积累的专业场景数据对机器人训练极为宝贵[7] - 数据资源帮助构筑极高竞争壁垒 支持具身智能训练需求[2]
人形机器人再现大单,三年采购不低于2000台 多伦科技董事长章安强:重点应用于“交通安全”场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4:47
战略合作协议 - 多伦科技与众擎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未来三年采购不低于2000台人形机器人 [1] - 该采购意向为人形机器人领域少有的大单 [1][2] 业务落地规划 - 多伦科技聚焦车管所、交通安全体验中心等细分场景 首推"导办"机器人和交通疏导机器人 [2] - 机动车查验机器人原型机已完成研发 年底将在大型城市开展试点 [2][4] - 全国有3000多家车辆管理单位 二手车年过户量超过2000万台 形成巨大人工替代需求 [4] - 公司业务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 在智慧车管、智慧驾培等领域积累丰富行业数据与场景经验 [4] 技术合作模式 - 众擎机器人专注专用型机器人本体开发 提供硬件和感知数据 [3] - 合作模式类似手机行业:众擎提供智能手机硬件 合作伙伴开发应用算法 [3] - 通过开放传感器数据 允许合作伙伴进行系统集成和算法开发 [3] 产能与交付 - 众擎机器人将具备月产500台产能 2000台订单约需三四个月交付完毕 [4] - 正在建设6000平方米生产制造场地 预计11月底建成 [4] - 借鉴汽车产业链成熟经验 从汽车和手机产业链招募专业人员 [4] 产品战略与成本 - 采用低成本方案进入家庭场景 主打"动口不动手"应用如教作业、情绪照顾 [6] - 规模化生产可显著降本:生产3000台成本下降30%-40% 生产3万台成本可降至300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6] - 使用固态电池技术 同样体积下续航较传统锂电池提升一倍 [6] - 通过新材料电机设计 同等公里数下电力消耗节省20%-30% [6]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种技术路线 [3] - 光大证券预测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突破年 万台级量产将带动产业链放量 [7] - 规模化数据采集有望解决数据匮乏难题 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实用化发展 [7]
多伦科技20250813
2025-08-13 14:53
多伦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分析 公司及行业概况 - 多伦科技通过参股众擎机器人切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结合自身在大交通领域30年技术积累进行二次开发[2] - 公司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以主营业务为基础,拓展新能源及智能领域新产业[3][21] - 2025年上半年业务表现不理想,营收和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政企客户财政支出影响[19] 机器人业务合作与技术 - 参股众擎机器人契机:新航资本介绍,众擎团队在腿部机器人研发专业,人形机器人运动表现出色[3] - 参股比例:第一轮估值15亿元时持股2%,A1轮融资后间接持股1.57%[3] - 众擎机器人团队:创始人赵重阳曾是小鹏机器人成员,科研人员来自清华、北理工等高校[5] - 技术合作内容:共同推进导办机器人和路面指挥交通机器人应用落地,重点在运动控制和姿态控制[8] - 联合研发实验室:已基本完成搭建,配备40人创新团队专注新算法、SLAM及感知技术研究[2][5][7] 产品应用与进展 - 三大主要应用场景:车辆检验、车管所导服导办、道路指挥[2][6] - 检验机器人样机已完成,预计2025年底投入市场[2][6] - 导办机器人和路面指挥交通机器人计划2025年8月底完成二次开发,年底前完成样机[6] - 合作机型:双足机器人SA01(已到位)、人形机器人PM01(月底到位)、最新款T800(1.8-1.85米)[16] - 警用及城管场景应用:车管所导办和检验,路上巡检及应急突发事件处理[17] 商业模式与市场 - 商业模式:购买众擎机器人本体,二次开发后销售给终端客户或政企客户[12] - 分成模式:从购买机器人本体到销售给客户之间获取算法和硬件销售收入[13] - 封闭商业场景扩展计划:二手车交易检测机构、强制车辆检测站[11] - 整机组装业务:已与北京咖啡机器人公司合作,未来可能拓展其他人形机器人组装[20] - 行业空间:大交通场景可落地性强,"十五五"规划提到智能化技术应用[15] 研发与技术积累 - 研发团队:210人(200人主营+40人创新实验室)[7] - 技术积累:算法研发经验、传感器与智能硬件集成能力[18] - 大模型融合:聚焦交通指挥、导办服务、现场巡查维保三大场景[18] - 行业标准:正在探索制定检车、交通等场景的避障、安全标准[10] 未来计划与战略 - 2025年底前完成检验机器人样机并投入市场[2] - 下半年预计回款及项目验收情况将有所缓解[19] - 充电卫士及光储充业务预计下半年逐步放量[19] - 国际市场拓展:通过整机组装业务向海外销售[20] - 长期战略:以主营业务为主体,拓展新能源及智能领域新产业[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