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家用医疗器械
icon
搜索文档
股票行情快报:可孚医疗(301087)9月18日主力资金净卖出112.2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9-18 13:01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9月18日收盘价39.11元,单日下跌2.05%,换手率0.87%,成交量1.68万手,成交额6656.69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12.29万元(占比1.69%),游资资金净流出327.07万元(占比4.91%),散户资金净流入439.36万元(占比6.6%) [1] 近期资金流向趋势 - 近5日主力资金表现波动:9月12日净流入1011.86万元(占比10.99%),9月15-16日持续净流出(分别130.15万元和299.4万元),9月17日转为净流入342.14万元(占比5.19%) [2] - 游资资金连续5日净流出,其中9月15日净流出437.64万元(占比6.24%)为单日最高 [2] - 散户资金在4个交易日内呈现净流入,9月15日净流入567.79万元(占比8.1%)最为显著 [2] 公司财务与估值指标 - 总市值81.7亿元,低于行业均值120.73亿元,行业排名47/123 [3] - 净资产47.74亿元,高于行业均值38.89亿元,行业排名29/123 [3] - 动态市盈率24.4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7.82倍,市净率1.77倍低于行业均值3.91倍 [3] - 2025年中报显示主营收入14.96亿元(同比降4.03%),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降9.51%),毛利率52.49%略高于行业均值51.85% [3] 季度经营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主营收入7.58亿元(同比升0.87%),归母净利润7596.24万元(同比降9.3%) [3] - 负债率24.79%,财务费用-310.16万元,投资收益1439.4万元 [3] 机构评级与行业定位 - 最近90天内6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5家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目标均价45.0元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3]
可孚医疗冲刺港股:上半年营收15亿利润降10% 张敏夫妇控制54%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9-07 03:34
公司上市与股价表现 - 可孚医疗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上市 此前已于2021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2] - 深交所上市时发行4000万股 发行价93.09元 募资37.24亿元[2] - 上市首日即破发 当前股价41元 市值85.65亿元 较发行价下跌56%[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 较上年同期15.59亿元下降4%[4]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1.67亿元 较上年同期1.85亿元下降9.7%[4]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 28.54亿元 29.83亿元[3]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11.27亿元 11.73亿元 15亿元[3] - 2022-2024年期内盈利分别为3亿元 2.53亿元 3.12亿元[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42亿元[5] 股息分配 - 2025年5月30日派付2024年度末期股息2.44亿元 每10股A股12.0元[2]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07年 是一家综合性家用医疗器械企业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2] - 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 生产 销售和服务[2] 股权结构 - 张敏及聂娟夫妇为实际控制人 合计控制公司53.94%股权[9] - 长沙械字号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69%[8] - 张敏直接持股5.79%[8] - 长沙科源同创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5.79%[8] - 张志明直接持股3.48%[8]
美的分拆智慧物流业务赴港IPO,八马茶业再度递交上市申请
新浪财经· 2025-09-02 15:53
港交所上市活动概况 - 8月25日至8月31日期间港交所新增2家公司上市 分别为双登集团和佳鑫国际资源 [2][3] - 双登集团上市首日股价上涨31.29%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20.06% 总市值达73亿港元 [3] - 佳鑫国际资源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77.84% 截至9月2日较发行价累计上涨197.62% 总市值达148亿港元 [3] 新股招股情况 - 当周有1家公司完成新股招股流程 为奥克斯电气 [4] - 奥克斯电气是全球专业化空调提供商 业务涵盖设计研发到销售服务全链条 [5] 通过上市聆讯企业 - 期间2家公司通过港交所聆讯 分别为劲方医药和禾赛科技 [5][6] - 劲方医药专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疾病新药研发 [6] - 禾赛科技是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领导者 产品应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 [6] 上市申请概况 - 当周共23家公司递交上市申请 其中22家申请主板上市 1家申请GEM上市 [7] - 申请企业覆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半导体等多个前沿领域 [8][9][10][11][12][13][14][15][16] 重点申请企业分析 - 纳真科技:全球光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2024年全球光模块收入排名第五 中国排名第三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0.43亿元、42.39亿元和50.87亿元 [17][18] - 国星宇航: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公司排名第二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77亿元、5.08亿元和5.53亿元 [20] - 先导智能:全球最大锂电池智能装备供应商 市占率15.5% 2022-2024年营业收入138.36亿元、164.83亿元和117.73亿元 [25][26] - 奇瑞汽车: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2022-2024年营业收入926.18亿元、1632.05亿元和2698.97亿元 [61] - 飞骧科技:全球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收益排名第五 中国第一 2024年营业收入24.58亿元 [58] 行业分布特征 - 高端制造领域申请企业包括山推股份、先导智能、博铭维技术等 [12][25][47] - 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劲方医药、应世生物、迈威生物等多家企业 [6][23][54] - 科技创新企业涵盖半导体、激光雷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 [15][34][58]
新股消息|家用医疗器械龙头可孚医疗(301087.SZ)递表港交所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19.81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9 21:09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自2007年成立以来深耕家用医疗器械行业 致力于为消费者及患者提供便捷解决方案[2] -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之一 按2024年中国销售额计在所有家用医疗器械企业中排名第二[2] - 公司已实现对天猫、京东、抖音、小红书、拼多多及药师帮等所有主流电商平台的全覆盖[2] - 2024年线上销售额达人民币19.81亿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中国拥有738家自有门店 其中689家为"健耳听力"服务中心 覆盖超过中国135个城市[2] - "健耳听力"服务中心提供专业听力检测服务并供应包括自有品牌在内的助听器产品[2]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收入约为29.77亿元人民币[2] - 2023年度收入约为28.54亿元人民币[2] - 2024年度收入约为29.83亿元人民币[2] - 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收入约为14.96亿元人民币[2] - 2022年度毛利为11.27亿元人民币[3] - 2023年度毛利为11.73亿元人民币[3] - 2024年度毛利为15.09亿元人民币[3] - 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毛利为7.48亿元人民币[3] - 2022年度年内利润为3.02亿元人民币[2][3] - 2023年度年内利润为2.53亿元人民币[2][3] - 2024年度年内利润为3.12亿元人民币[2][3] - 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6个月年内利润为1.67亿元人民币[2][3] 上市相关信息 - 公司计划发行H股 每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2] - 最高发行价为每股H股港元 另加1.0%经纪佣金、0.0027%证监会交易征费、0.00015%会财局交易征费及0.00565%香港联交所交易费[2] - 联席保荐人包括华泰国际[2]
股票行情快报:可孚医疗(301087)8月22日主力资金净卖出2148.1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12:20
股价及交易表现 - 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40.71元,单日下跌1.19%,成交额1.62亿元,换手率2.05% [1] - 近5个交易日股价持续下跌,累计跌幅约4.5%,从8月18日42.61元跌至8月22日40.71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148.19万元,占成交额13.25%,而散户资金净流入1375.71万元,占成交额8.48% [1][2] 资金流向趋势 - 近5日主力资金持续净流出,累计净流出2118.12万元,其中8月22日净流出2148.19万元为单日最高 [2] - 游资资金表现不稳定,8月22日净流入772.49万元,但前两日均为净流出,8月18日净流出达4590.74万元 [2] - 散户资金连续5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6975.17万元,8月18日净流入3215.06万元为单日最高 [2] 公司财务指标 - 总市值85.12亿元,低于行业均值122.43亿元,在行业内排名48/123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8亿元,同比下降8.59%,归母净利润9142.51万元,同比下降9.68% [3] - 毛利率52.17%略高于行业均值51.31%,净利率12.41%高于行业均值10.85% [3] - 市盈率23.28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77.99倍,市净率1.83倍低于行业均值4.01倍 [3] 公司基本面 - 净资产49.09亿元高于行业均值38.93亿元,行业排名27/123 [3] - 负债率23.52%,财务费用-160.6万元显示财务结构稳健 [3] - ROE指标1.89%略高于行业均值1.65%,行业排名53/123 [3] - 主营业务为家用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3] 机构关注度 - 最近90天内共有1家机构给出增持评级,目标均价45.0元 [4]
股票行情快报:鱼跃医疗(002223)8月21日主力资金净买入2369.83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21 13:55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5年8月21日收盘价36.69元,单日上涨1.35%,成交额5.82亿元,换手率1.68%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2369.83万元(占比4.07%),游资净流出4322.6万元(占比7.43%),散户净流入1952.78万元(占比3.36%) [1] - 近5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1.67亿元,其中8月19日单日净流入达8411.93万元(占比14.6%) [2] 财务指标表现 - 公司总市值367.81亿元,显著高于行业均值122.44亿元,行业排名第5/123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4.36亿元,同比增长9.17%,归母净利润6.25亿元(行业排名第2),但同比下降5.26% [3] - 动态市盈率14.72倍远低于行业均值72.23倍(行业第1),净利率25.58%超行业均值10.85%两倍以上 [3] - 毛利率50.3%接近行业均值51.32%,ROE达4.87%显著高于行业均值1.52% [3] 机构关注度 - 最近90天内6家机构给予评级,其中5家买入、1家增持,目标均价42.84元较当前股价存在16.8%上行空间 [4] - 负债率保持19.43%低位,财务费用为负3847.42万元体现强劲现金流管理能力 [3] 业务定位 - 主营业务涵盖家用医疗器械、医用临床产品及相关医疗服务领域 [3]
股票行情快报:可孚医疗(301087)8月12日主力资金净买入593.2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21
股价及资金流向 - 2025年8月12日收盘价为38.16元,上涨0.29%,换手率1.15%,成交量2.23万手,成交额8535.99万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93.28万元,占总成交额6.95%,游资资金净流出260.23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出333.05万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情况:8月12日593.28万,8月11日-453.92万,8月8日-916.41万,8月7日-515.43万,8月6日-1637.92万 [2] 财务指标 - 总市值79.79亿元,低于行业均值120.28亿元,行业排名47/123 [3] - 净资产49.09亿元,高于行业均值38.99亿元,行业排名28/123 [3] - 净利润9142.51万元,高于行业均值7927.36万元,行业排名27/123 [3] - 动态市盈率21.82,显著低于行业均值69.5,行业排名12/123 [3] - 毛利率52.17%,略高于行业均值51.34%,净利率12.41%,高于行业均值10.86% [3] 经营情况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7.38亿元,同比下降8.59% [3] - 归母净利润9142.51万元,同比下降9.68%,扣非净利润6852.25万元,同比下降25.34% [3] - 负债率23.52%,财务费用-160.6万元,投资收益1032.71万元 [3] 机构评级 - 最近90天内共有2家机构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1家,增持评级1家 [4] - 机构目标均价为45.0元 [4]
医疗器械行业框架+AI医疗行业分析
2025-07-28 01: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AI医疗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医疗器械行业内需潜力 - 观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内需潜力强劲 - 论据:底层技术进步,配套产业链日趋成熟,形成珠三角电子产业集群和长三角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诞生许多知名高质耗材公司[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影响 - 观点:推动诊疗需求增长 - 论据:全球平均药械比约为1:4,中国目前约为2.9,有提升空间;医保和商保发展提高患者支付能力,临床成熟产品价格下降,可及性提升[1][3]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 - 观点:是关键逻辑 - 论据:历史上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价格高,高等级医院卫生材料费占比高,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手术接受程度和器械使用渗透率,基层下沉是内需重要组成部分[1][4] 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板块估值的影响 - 观点:压制板块估值 - 论据:降低远期市场空间,增加短期业绩不确定性;集采后价格降低带来市场天花板,总市场空间减少;经销商承担较大降幅压力,部分中低值耗材可能改变销售模式[1][5] 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观点: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基层下沉,实现进口替代 - 论据:集采关注质量;医保和商保发展提高患者支付能力;国产企业发展推动行业成长[1][6] 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具体影响 - 价格:导致产品终端价格降低,可能击穿出厂价,头部企业降价压力相对较小,质量是重要维度[7] - 销售量:产品降价后可及性提升,市场规模可能快速扩容,总手术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7] - 市场份额:企业能否获更多份额取决于国产化率、原有市占率等,创新或临床效果优的产品有望受益[7] - 行业估值与预期:头部公司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前期估值受压制企业预期有望修复[7] 集采政策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 - 观点:不同细分赛道和厂商受影响不同,创新或临床效果优的产品受益,不确定性逐步出清,有助于修复前期估值受压制企业预期[8]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 观点:大型设备配置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 论据:未来关注高端和超高端设备配置,基层医疗必要性设备配置有显著增量;国家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院内采购,2024 - 2027年投资规模年化增速约7%,部分招标数据同比增速转正[9]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分类及商业模式 - 医疗设备:涉及资本开支,通过诊疗费用盈利[11] - 体外诊断(IVD):结合设备和耗材,通过试剂放量实现业务增长[11] - 医用耗材:高值耗材与诊疗量相关,低值耗材注重成本优势,家用医疗器械通过多种渠道销售盈利[11] 国产替代在科研仪器领域的机会 - 观点:有很大提升空间 - 论据:能降低成本,提高自主研发能力[12] 医疗器械公司扩展业务版图的方式 - 观点:依靠内生增长和收并购 - 论据:海外大型企业如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通过大量收并购发展,小而美公司需建设渠道品牌或研发能力协同拓展品类[13]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激烈的原因 - 设计专利相对较弱,可规避专利保护;高精尖产品核心零部件或加工工艺壁垒有限;热门赛道竞争易激烈;医生使用习惯影响产品评估[15] 难以判断医疗器械同类最佳的原因 - 观点:与药品不同,难以判断 - 论据:医疗器械不仅依赖产品设计,还受医生使用经验影响[16] 医疗器械公司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 - 观点:医生教育与培训重要 - 论据:波士顿科学通过建立医生培训中心推动产品使用[17][18] 医疗器械行业相较于药品行业的独特特点 - 创新模式:医疗器械需长期迭代式创新,前期爬坡长,增长更稳定[19] - 渠道与品牌建设:依赖强大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20] - 产品升级:根据医生反馈持续改进产品[20] - 长期教育与推广:需长时间获临床认可,创新多为迭代式[20] 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潜力的细分领域或技术 - 电生理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方式有优势,多款产品上市[22] - 瓣膜介入治疗:可及性提升,二尖瓣及三尖瓣介入治疗市场潜力大[22] - 基因测序技术:提升精准医疗水平,助力药物开发和疾病监测[22] - 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22][23] 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观点:快速发展,前景广阔 - 论据:达芬奇第五代引入力反馈系统,提升计算能力,海外探索手术自动化[24] 医疗器械国际化现状及欧美市场重要性 - 观点:欧美是核心市场 - 论据:一些公司通过高性价比或创新制造打开海外市场,美国占全球市场约40%,欧洲约30%,美国市场准入和销售门槛高,但通过认证可向发展中国家突破[25] AI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及对医疗行业的价值 - 观点:赋能医疗板块 - 论据:复制医生智能降低医疗价格,在降本增效和突破认知限制方面有作用,如新药开发和医学影像诊疗[1][26] AI与传统产品结合的商业模式 - 提高设备性能定价:带有AI功能设备性能更优[28] - 服务模式收费:医院采购软件和硬件为服务付费[28] AI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商业模式 - 观点:按服务收费 - 论据:前期医院可先安装软件使用,按次单独收费,医学影像AI读片已有类似模式[29] AI医疗软件分类及监管 - 辅助决策类:按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开展临床试验[30] - 数据处理类:按二类医疗器械管理[30] 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医学影像诊断:应用于扫描、重建、病灶检出等环节,部分病种病灶检出准确率达98%[32] - 基因检测:加速处理基因数据,如华大基因推出GBI2大模型[33] - 病理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多家公司推出大模型增强问答逻辑性[34] 当前市场关注及未来发展趋势 - 观点:关注效率提升和诊疗认知突破,AI能力重要 - 论据:具备强大AI能力的公司可能脱颖而出,未来关注商业模式和业绩估值测算,想象空间大[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集采后部分中低值耗材可能从经销商制度改为配送商制度[5] - 截至2024年底,多数核心品类已完成国家或省际联盟集采,预计到2025年底,高值耗材一半销售额纳入器材范畴,体外诊断接近四分之一[7] -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在基层医疗领域,县域集中采购以中低端设备为主,价格相对较低[10] - 医疗器械不同品牌切换壁垒高,集采中难以独家中标[21] - 头部大型公司如迈瑞等通过多业务板块布局实现稳定增长,具备高分红率,业务拓展可带来估值提升[21] - 国家对医学影像收费有规定,医生读片时AI一般不建议收费,标准化检查和检验场景中AI可付费[29] - 目前大部分AI医疗软件集中在医学影像计算和手术计划领域,二类证较少,三类证标注AI或智能化[31]
“背背佳”母公司可孚医疗赴港上市:营收净利双降 存货周转能力趋弱
新浪财经· 2025-07-11 11:52
公司动态 - 公司董事会已审议通过授权管理层启动境外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 [1] 公司经营 - 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家用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综合性企业,产品涵盖健康监测、康复辅具、呼吸支持、医疗护理、中医理疗等多个领域 [2] - 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巨头如鱼跃医疗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互联网营销抢占市场份额 [2] - 公司产品线丰富但部分产品竞争力不足,健康监测类产品面临三诺生物、欧姆龙等品牌的激烈竞争,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3] 财务状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3亿元,同比增长4.53%,增速明显放缓 [4] - 2024年净利润3.12亿元,同比增长22.6%,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费用优化 [4]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减少8.59%,净利润9143万元,同比减少9.68% [4]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51.86%,但销售费用率高达27.34%,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5] - 2024年末应收账款余额4.85亿元,较年初增长11.52%,存货余额6.83亿元,同比增长10.16% [6] - 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的3.57次下降至2024年的2.22次 [7] 高管团队 - 高管团队在医疗器械行业经验丰富,董事长张敏对行业有敏锐洞察力 [8] - 高管团队在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知识储备相对不足 [8] - 赴港上市对高管团队的国际化视野和资本运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8] 赴港上市 - 香港上市将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有助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产业并购 [9] - 上市将提升公司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有助于拓展海外市场 [9] - 香港资本市场对信息披露要求严格,公司需提高治理结构和信息披露质量 [9] - 香港市场投资者更关注公司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公司需展现足够吸引力 [9]
以新质生产力发展绘就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县域样本
新华日报· 2025-07-02 23:56
江苏县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现状 - 江苏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近"半壁江山",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 [1] - 形成"南强、中升、北进"的空间格局,苏南地区集聚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超7000家,苏中3000余家,苏北突破2000家 [2] - 昆山、江阴、张家港作为全国百强县前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持续领跑,昆山新质生产力企业数量唯一破千 [2] 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 传统产业通过"数字蝶变"实现升级,常熟推动AI大数据与纺织服装融合,建设苏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实验室 [3] - 战新产业实现"链式突破",丹阳鱼跃集团十年蝉联"双11"家用医疗器械销量冠军 [3] - 未来产业"前沿卡位",太仓深度融入国产大飞机C919研发制造链条 [3] 创新生态体系建设 - 产学研市场化运营成效显著,溧阳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合作孵化"中科系"明星企业 [4] - 昆山科技支出占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10%,"昆科贷"累计发放近250亿元,惠及2000家科技企业 [4] - 昆山打造招才引智"金品牌",常熟推行土地预算制提升土地产出效益 [5] 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 推动县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格局,承接城市非核心功能溢出 [6][7] - 引导县域差异化发展,支持经济强县打造现代化示范样板,农业县发展智慧农业 [7] - 优化要素配置机制,创新人地挂钩、效益挂钩等流动机制 [7] 政策支持体系 - 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体系 [8] - 鼓励县域建设"科创飞地"链接高端资源,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8] - 支持金融业态向县域延伸,研发特色融资产品,推动县域企业上市 [9] 特色产业发展 - 阜宁创建全国唯一环保滤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 [5] - 邳州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吸引苏北首家"诺贝尔奖得主工作室"落户 [2] - 如皋被联合国授予"氢经济示范城市"称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