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搜索文档
我市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活动
南京日报· 2025-09-19 02:35
近年来,南京公安网安部门以"网络安全宣传周""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 传64场次,受众超过6万名。针对大学生群体,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上好开学"网络安全第一课",通 过"定制化"网络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提升学生安全上网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成为文明上网、绿色上 网的倡导者。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中着重宣传了"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相关内容。今年7月15日,《国家 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网民依托国家统一建设的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 请认证成功后,在互联网平台注册账号时,只需要提供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申领的网络身 份认证,就像给个人身份信息穿上了"隐形衣"。 昨天上午,由市委网信办和市公安局主办的南京市2025年网络安全宣传周法治主题日活动在南京 农业大学滨江校区举行。 今年以来,南京公安网安部门持续深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 全力开展净网、护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造热点""蹭流量""带节奏"等造谣传谣、网暴滋事、水军炒作等 破坏舆论生态的网络行为,依法查处网谣、网暴、水军类案件80起;侦破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 黄赌毒等 ...
权威认证 安全加码!中国人寿正式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央广网· 2025-08-08 07:05
政策背景与实施 - 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2025年7月15日正式施行 [1]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建设 具备权威性、安全性和便捷性优势 [2] 公司技术应用进展 - 中国人寿核心业务系统正式对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成为行业首批运用国家级数字认证技术的保险机构 [1] - 客户可通过国寿e店APP自主选择国家网络身份认证方式 三步完成身份核验:下载APP申领网证网号→销售人员扫描二维码→人脸识别完成认证 [3] - 系统自动获取国家平台返回的认证结果 认证反馈达秒级 显著缩短投保等待时间 [3] 技术优势与安全保障 - 平台基于法定身份证件和人口基础信息 结合人像、口令、验证码等多重可信认证因子确保权威性 [2] - 采用匿名化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有效防止过度采集个人信息 强化隐私保护 [2] - 从源头杜绝身份冒用风险 为客户个人信息筑牢安全防线 [3] 行业数字化转型意义 - 践行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要求 提升客户投保体验与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1] - 标志保险机构在推进数字化服务、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方面迈上新台阶 [3] - 实现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客户可一键授权便捷办理事项 [2][3]
权威认证 安全加码!中国人寿正式接入“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
和讯· 2025-07-16 09:32
政策背景与行业动态 - 2025年5月六部门联合发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 将于2025年7月15日施行 推动保险行业数字化转型[1] - 中国人寿成为首批对接该国家级数字认证技术的保险机构 核心业务系统已完成对接[1]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平台特点 - 平台由公安部牵头建设 具备权威性 安全性和便捷性三大优势[2] - 基于法定身份证件和人口基础信息 结合人像 口令 验证码等多因子认证[2] - 采用匿名化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 防止过度采集个人信息[2] - 支持网号网证快速认证 实现一键授权办理业务[2] 中国人寿具体实施方案 - 客户可通过国寿e店APP选择国家网络身份认证 三步完成核验[3] - 流程包括:下载认证APP申领网证网号 销售人员扫描二维码 客户完成人脸识别[3] - 系统秒级返回认证结果 大幅缩短投保等待时间[3] 项目意义与行业影响 - 从源头杜绝身份冒用风险 筑牢客户信息安全防线[3] - 实现"安全不减速 服务加速度"的投保体验[3] - 标志着保险行业数字化服务迈上新台阶[3] - 公司将持续深化与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数字化转型[3]
六部门发布管理办法,关注网证相关投资机会
长江证券· 2025-05-25 14:3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5月23日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并推广应用,部分网络应用或加速接入认证系统,驱动认证系统及配套设备需求提升,惠及相关产业链 [2][5] - 《管理办法》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推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从试点向全面落地发展,覆盖范围有望扩展并拓展线下场景 [10] - 实现网络身份确认或将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网号、网证有望打造我国可信数字身份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增值 [10] - 网络身份认证市场开启,建议关注参与网络身份认证平台建设的企业、在CTID及eID等相关技术有所积累的企业、网络身份认证涉及的硬件厂商 [2][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描述 - 5月23日,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推进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公共服务 [5] 事件评论 - “网证网号”管理办法出台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我国网民平均每天因网络行为暴露身份证号超2000万次,每年因身份信息泄露财产损失达数百亿元,网号和网证可保护个人隐私 [10] - 《管理办法》推动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从试点向全面落地发展,截至目前600多万人申领“网络身份证”,400余家机构接入平台,服务覆盖范围有望扩展并拓展线下场景 [10] - 实现网络身份确认或将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网号、网证有望打造可信数字身份体系,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和增值 [10] - 网络身份认证市场开启,《管理办法》发布或使部分网络应用加速接入认证系统,驱动认证系统及配套设备需求大幅提升,建议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