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乾崑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搜索文档
华为全面赋能东风新合资公司 押注智能越野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21
公司战略合作 - 东风集团与襄阳国资合资成立新公司 专注于智能越野车型研发制造销售[2] - 东风集团出资无形资产使用权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许可使用权 以及猛士系列商标权[2] - 新公司生产新车将与猛士共用商标 推出更多智能越野车产品[2] - 华为在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 新公司是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又一举措[4] - 华为将全面开放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引入华为IPD/IPMS等管理方法[4] -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 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4] 产品市场定位 - 东风猛士侧重硬派越野 新公司聚焦轻越野市场[3] - 轻越野市场满足城市出行经济性且具备通过性 2024年国内方盒子车型总销量突破76.9万辆 增速达行业均值3倍以上[3] - 猛士品牌要从"小众硬核"走向"大众普及" 依托湖北汽车产业群优势整合华为智能化能力[3] - 东风猛士M817已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包括鸿蒙座舱和乾崑智驾系统[4] 组织架构改革 - 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整合三大自主品牌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服务全链条[5] - 整合后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 风神品牌单独保留[5] - 奕派科技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2/3销量 风神品牌瞄准50万辆规模[6] - 新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扁平化独立企业治理结构 增强自主决策与市场响应能力[4] 资本运作规划 - 东风集团拟私有化退市 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6] - 岚图赴港上市后将拓宽融资渠道 拓展海外事业布局 发挥资本市场价值 推动东风国际化跃迁[6] 战略转型方向 - 东风集团通过组织架构优化 管理效能提升 技术研发聚焦和市场战略扩展 强化主业竞争力[7] - 推进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 加快猛士品牌国际化布局 推动中国智能越野品牌走向全球市场[4][7]
21独家|华为全面赋能东风新合资公司,押注智能越野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12
公司战略合作 - 东风集团与襄阳国资合资成立新公司 专注于智能越野车型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2] - 东风集团出资无形资产使用权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 以及猛士系列商标权 [2] - 新公司生产的新车未来将和猛士共用商标 推出更多智能越野车产品 [2] - 新公司聚焦轻越野市场 与侧重硬派越野的东风猛士形成差异化定位 [3] - 华为在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 新公司是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举措 [4] - 华为将全面开放自身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引入华为IPD/IPMS等管理方法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 [4] - 新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扁平化、独立的企业治理结构 增强自主决策与市场响应能力 [4] 市场背景与机遇 - 中国户外露营、山林穿越等旅行+文化兴起 以方盒子车型为代表的轻越野市场成为增长明显且竞争激烈的赛道 [3] - 轻越野市场需满足城市出行经济性 同时具备一定通过性 [3] - 2024年国内方盒子车型总销量突破76.9万辆 增速达到行业均值的3倍以上 [3] - 猛士品牌要从"小众硬核"走向"大众普及" 依托湖北汽车产业群优势 整合华为智能化能力 在高端新能源越野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东风猛士M817已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包括鸿蒙座舱、乾崑智驾系统 成为品牌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4] - 未来华为与猛士的合作不再仅是车型合作 双方将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 [4] - 猛士品牌将加快国际化布局 推动中国智能越野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4] 组织架构改革 - 东风集团加速内部改革 强调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扩大市场 [5] - 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将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全链条整合至同一主体 [5] - 整合后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 风神品牌单独保留 [6] - 奕派科技年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2/3销量 风神品牌瞄准50万辆规模 [6] - 改革核心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实现规模上量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和简化决策流程确保高效市场响应 [6]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 - 东风集团拟私有化退市 同时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7] - 岚图赴港上市后将继续拓宽融资渠道 获得长期稳定资本支持 拓展海外事业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7] - 岚图上市将发挥资本市场价值 完善公司治理 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动东风国际化跃迁 [7]
华为全面赋能东风新合资公司,押注智能越野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4:06
公司战略合作与合资 - 东风集团与襄阳国资合资成立新公司 专注于智能越野车型研发制造销售 新公司将使用猛士系列商标 但聚焦轻越野市场而非硬派越野[1] - 东风集团以无形资产使用权出资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以及猛士商标权[1] - 华为在合作中扮演关键角色 新公司是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举措 双方将在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深化合作[2] - 华为将全面开放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引入华为IPD/IPMS等管理方法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2]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新公司生产的新车将与猛士共用商标 推出更多智能越野车产品 猛士品牌要从"小众硬核"走向"大众普及"[1][2] - 东风猛士依托湖北汽车产业群优势 整合华为智能化能力 在高端新能源越野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2] - 猛士M817已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汽车全栈解决方案 包括鸿蒙座舱和乾崑智驾系统 是双方首款联合开发的智能越野车型[2] 市场背景与机遇 - 轻越野市场因户外露营山林穿越等旅行文化兴起而快速增长 方盒子车型为代表的市场既要满足城市出行经济性又需具备通过性[1] - 2023年捷途旅行者上市后迅速成为方盒子赛道销量冠军 捷途山海T1和T2也加速进入市场[1] - 2024年国内方盒子车型总销量突破76.9万辆 增速达到行业均值的3倍以上[1] 组织架构改革 - 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将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全链条整合至同一主体[3] - 整合后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 风神品牌单独保留 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闭环管理[3] - 奕派科技年度销量目标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2/3销量 风神品牌瞄准50万辆规模[3] - 新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扁平化独立的企业治理结构 增强自主决策与市场响应能力[2]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 - 东风集团拟私有化退市 同时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4] - 岚图赴港上市后将拓宽融资渠道 拓展海外事业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发挥资本市场价值[4][5] - 猛士品牌将加快国际化布局 推动中国智能越野品牌走向全球市场[2] - 岚图上市将推动东风国际化跃迁 成为东风公司国际化发展的新引擎[5]
东风成立新合资公司,华为扮演关键角色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7 13:15
东风集团战略合作与业务重组 - 东风集团与襄阳国资合资成立新公司 专注于智能越野车型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东风集团以无形资产使用权出资 包括车型平台及智能驾驶专有技术资产组的许可使用权 以及猛士系列商标权 新公司生产的新车将与猛士共用商标 但聚焦轻越野市场 与东风猛士的硬派越野定位形成差异化 [4] - 新公司是东风与华为深化合作的关键举措 华为将全面开放流程与体系能力 东风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IPMS(集成产品营销与服务)等管理方法 双方从项目初始阶段展开紧密协作 覆盖智能汽车产品开发、营销及生态服务等领域 [6][7] - 新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 建立扁平化、独立的企业治理结构 以增强自主决策与市场响应能力 猛士品牌将加快国际化布局 推动中国智能越野品牌走向全球市场 [7] 轻越野市场发展与竞争格局 - 轻越野市场因户外露营、山林穿越等旅行+文化兴起而快速增长 方盒子车型为代表 需兼顾城市出行经济性和一定通过性 2024年国内方盒子车型总销量突破76.9万辆 增速达到行业均值的3倍以上 [6] - 捷途汽车凭借捷途旅行者、山海T1和山海T2等方盒子车型 成为该赛道销量冠军 支撑品牌销量底盘 [6] - 东风猛士品牌战略从"小众硬核"转向"大众普及" 依托湖北汽车产业群优势 整合华为智能化能力 在高端新能源越野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6] 东风集团内部改革与资源整合 - 东风集团成立东风奕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奕派科技) 整合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自主品牌的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与服务全链条 实现研产供销服全价值链闭环管理 整合后奕派品牌和纳米品牌合并为东风奕派 风神品牌单独保留 [7][8] - 奕派科技年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 其中奕派品牌承担2/3销量(约100万辆) 风神品牌瞄准50万辆规模 核心策略为集中优势兵力实现规模化市场突破 [8] - 改革强调高效优化组织架构 简化决策流程 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通过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和服务整合 解决组织协同问题 [8] 资本运作与国际化战略 - 东风集团拟私有化退市 同时子公司岚图汽车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 岚图赴港上市后 将拓宽融资渠道 获得长期稳定资本支持 拓展海外布局 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发挥资本市场价值 完善公司治理 并成为东风国际化发展新引擎 [8] - 东风集团通过组织架构优化、管理效能提升、技术研发聚焦和市场战略扩展 强化主业竞争力 推进智能化转型与全球化布局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