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类公募基金

搜索文档
金融机构:如何适应低利率?
2025-08-27 15: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全球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业 保险业 公募基金行业[1] * 具体提及的金融机构包括日本三大银行集团(三菱日联集团 瑞穗集团 三井住友集团)[7] 德国安联集团[12] 以及日本寿险机构[8][11] 核心观点与论据 银行业资产配置调整 * 低利率环境下 银行业普遍减少贷款配置 增持债券和现金[1][3][4] * 日本银行业在1998年金融危机后大幅减少贷款 债券占比从1997年水平提升约16个百分点至2011年末的25.6%[4][5] * 日本银行通过增加海外资产配置寻求高收益 例如三菱UFG海外贷款比例达55% 三井住友银行达32%[5] * 美国银行业在1929-1946年间贷款占比从58%降至18% 债券及现金类资产占比显著上升[3][5] * 欧元区商业银行变化较小 2008-2019年间贷款配置比例仅降低约5个百分点 债券配置从2007年的11%提高到14%[1][5] * 若未发生金融危机且房地产经济快速回落 银行会继续向实体经济提供融资 信贷配置占比增加[2][19] 保险业资产配置策略 * 保险公司在低利率时期倾向于保守投资 选择高评级政府或企业债务以保证稳定收益[1][6] * 日本保险机构为应对收益下降 大幅增配有价证券 利率债配置比重从1990年的4%提升至2012年的49.7%[8][10] * 日本政府国债发行规模从1990年的26万亿日元扩张到2012年的177万亿日元(增长约6.8倍) 保险机构通过增配利率债获取资本利得[9][10] * 日本寿险机构股权及投资基金占比从1998年35.7%的高点降至2002年的7.8% 海外证券投资显著上升[11] * 欧元区保险机构如德国安联集团在2010-2019年期间降低3A评级债券持有量(从46.3%降至19.3%) 提高AA和BB评级持有量 并增配房地产 PE股权及基础设施等另类资产[12] * 美国保险机构在1929-1946年间债券类资产占比从34%上升至73% 贷款类资产占比从42%降至15%[13] * 保险公司通过下调预定利率(日本寿险业从1990年的6.25%降至2000年的约2%)和推出与市场利率挂钩的产品来降低负债端成本[14] 公募基金行业发展趋势 * 公募基金在低利率环境中更积极地调整投资组合 增加权益类资产以提高回报[1][6] * 货币管理基金(MMF)和长期债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 1999年日本MMF占整个债券型基金规模比重达47%[16] * 日本债券型基金规模从1989年的13.11万亿日元增至1997年的30.7万亿日元[16] * 2019年日本货币储存基金占整体债基规模95%[16] * 日本股票型公募基金自2003年起显著扩张 到2019年占整体公募基金规模的90%左右[16] * 被动配置型指数产品迅速扩容 从2010年的6.8万亿日元增至2022年的80.9万亿日元 占同期股票类公募增量82%[17] * 每月结算型基金因满足老龄人口现金流需求 自2001年起迅速增长 到2011年占全部公募54%[17] * 欧元区证券投资信托在2008-2019年间增配权益类和海外资产 对外证券投资比例从11%增至20.6% 海外股票和投资比例从16%升至23%[17] * 出海类公募基金发展较快 寻求海外更高收益的资产[21] 其他重要内容 * 金融机构通过兼并重组增强市场竞争力 例如日本三大银行集团通过整合形成强大金融实体[7] * 不同国家与地区根据各自经济状况与监管要求采取不同策略[13] * 国内大类资产配置不应简单借鉴海外经验 需考虑自身特殊优势和情况[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