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纳(埃克替尼)

搜索文档
贝达药业14年的“现金牛”凯美纳失速,港股上市或成救命稻草?
搜狐财经· 2025-09-26 10:29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产品凯美纳因医保降价和仿制药竞争导致增长停滞 新药贝福替尼销售远低于预期 导致业绩下滑和资金链紧张 公司第三次冲刺港股IPO以缓解流动性危机 但面临盈利下滑和研发管线缺乏创新等挑战 [6][7][1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但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滑37.53% 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从14.4%暴跌至7.55% [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45亿元 同比下降14.7% 货币资金5.27亿元 较2021年末缩水33.5% 流动比率0.77 短期偿债缺口3.98亿元 [10] - 销售费用5.94亿元 同比增长13.34% 管理费用2.61亿元 同比增长23.47% 财务费用3953万元 激增118.06% 三费合计占营收比重53.2% [8][11] 产品与研发 - 凯美纳累计医保降价54% 2023年专利到期后增长停滞 曾贡献超90%营收 [6][7] - 贝美纳医保降价71% 受欧洲5款竞品挤压 毛利率持续下滑 [8] - 贝福替尼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未达1.73亿元披露门槛 远低于10亿元市场预期 [6][8] - 研发投入从2022年7亿元缩减至2024年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仅2.26亿元 同比下滑10.4% 研发团队从647人腰斩至327人 [9] - 核心管线无III期临床重磅新药 研发空窗期可能持续2-3年 [9] 资金与债务 - 欠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逾期近两年 导致对方计提1800万元坏账准备 [11] - 短期借款从2.3亿元增至4.1亿元 货币资金对短期债务覆盖倍数从3.44倍降至1.29倍 [10] - 2021-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5.57亿元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99亿元 [11] 港股IPO历程 - 2021年2月首次递表 计划募资用于国际化和研发 通过聆讯但因市场情绪暂缓上市 [12] - 2021年12月第二次递表 因盈利恶化自动失效 [13] - 2025年9月第三次递表 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 募资用途包括40%研发和30%潜在收购 [13]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A股创新药企平均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8% 但28家A股创新药企出现净利润下滑 其中11家降幅超30% [9][14] - 行业面临医保控费 同质化竞争和资本退潮挑战 IND数量同比下降12% III期临床推进放缓企业占比超60% [14] - 头部企业如百济神州海外营收占比45% 恒瑞医药有3款全球新药物进入III期临床 [15]
贝达药业三冲港股IPO:净利降、欠款拖、研发缩,14岁“现金牛”凯美纳扛得动吗
华夏时报· 2025-09-15 08:4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但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滑37.53% 系2022年以来首次半年度利润下降[1][3]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恶化 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微增6.39% 归母净利润3980.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8.36%[3][5]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97% 公司归因于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3] - 流动资产13.59亿元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5亿元同比减少14.70% 显示短期偿债压力与现金流趋紧[3] - 拖欠合作方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项逾期近两年 应付账款总额5.80亿元中含该笔超1年账期应付款[3][4] H股上市计划 - 拟发行H股不超过总股本15% 募资用于在研管线研发 潜在收购 营销网络建设及营运资金补充[1][2][12] - 曾于2021年两次递表港交所均未成功 本次重启被视为缓解流动性压力举措[2][3][12] - 目前正与中介机构推进具体工作 细节尚未最终确定[2] 产品结构与竞争格局 - 收入高度依赖早期产品凯美纳和贝美纳 新获批产品贝福替尼销售额未达披露门槛(2025年上半年低于1.73亿元)[1][6][7] - 凯美纳上市14年仍是核心收入来源 年销售额曾长期维持在10亿元以上 但受医保降价压力增长乏力[6] - 贝福替尼面临七款三代EGFR抑制剂激烈竞争 包括已进入医保的奥希替尼和阿美替尼[7][8] - 新上市产品康美纳(CDK4/6抑制剂)需对抗辉瑞哌柏西利和恒瑞达尔西利等头部产品 奥福民仅为区域经销权 对业绩拉动有限[8] 费用结构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5.94亿元同比增长13.34% 管理费用2.61亿元同比上升23.47% 财务费用3953.05万元激增118.06%[11][12] - 管理费用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反映管理效率下降 财务费用激增主因融资环境变化[11][12] -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 2025年上半年仅2.5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63% 较2022年7亿元高点显著回落[1][12] - 研发团队规模从2022年647人下降至2024年底327人 与长期研发规划存在矛盾[12]
贝达药业三冲港股IPO:净利降、欠款拖、研发缩,14岁“现金牛”凯美纳扛得动吗|创新药观察
华夏时报· 2025-09-15 08:37
拟发行H股上市计划 - 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2] - 此次募资将用于在研管线研发 潜在收购 营销网络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1][13] - 公司曾于2021年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均未成功[2] 财务表现与资金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 同比增长15.37% 归母净利润1.4亿元 同比下降37.53%[3] - 第二季度业绩显著下滑:营业收入8.14亿元 同比增6.39% 归母净利润3980.8万元 同比降68.36%[3][6] - 流动资产13.59亿元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5亿元 同比减少14.70%[5] - 拖欠合作方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项逾期近两年 应付账款总额5.80亿元中含1.8亿元逾期款项[5] 产品结构与市场竞争 - 收入高度依赖凯美纳和贝美纳两款产品 占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7][8] - 凯美纳自2016年至2021年年销售额维持在10亿元以上 但受医保降价压力增长乏力[8] - 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销售额未达披露门槛(2025年上半年低于1.73亿元) 面临至少七款同类竞品激烈竞争[9] - 新获批产品康美纳(CDK4/6抑制剂)和奥福民(经销产品)短期内难以形成显著贡献[9] 费用结构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5.94亿元(同比增13.34%) 管理费用2.61亿元(同比增23.47%) 财务费用3953.05万元(同比增118.06%)[12] -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从2022年7亿元回落至2024年5亿元 2025年上半年仅投入2.55亿元(同比降0.63%)[12] - 研发团队人数从2022年647人下降至2024年底327人[13] - 费用控制能力恶化 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长缺乏相应营收增长支撑[12]
贝达药业三冲港股IPO:净利降、欠款拖、研发缩
搜狐财经· 2025-09-15 08:24
公司融资计划 - 贝达药业于9月10日晚再次披露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计划,拟发行不超过总股本15%的H股[2] - 公司曾于2021年2月8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通过聆讯,但未启动招股;2021年12月2日再度递表但无疾而终[2] - 公司表示募资将用于支持在研管线与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5.37%;归母净利润1.4亿元,同比下降37.53%,系2022年以来首次半年度利润下降[3]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8.14亿元,同比微增6.39%;归母净利润3980.8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8.36%[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97%[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45亿元,同比减少14.70%[4] - 流动资产13.59亿元,低于流动负债17.57亿元[4] - 应付账款总额5.80亿元,其中账龄超过1年或逾期的重要应付款项为1.8亿元[4] 产品结构 - 公司目前八款上市产品覆盖肺癌、肾癌、乳腺癌等多个治疗领域[5] - 收入仍高度依赖早期产品凯美纳和贝美纳支撑(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5] - 凯美纳自2016年起至2021年年销售额始终维持在10亿元以上,但增长明显乏力[6] - 三代EGFR抑制剂贝福替尼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均未达到主营业务收入10%的披露门槛(分别低于2.46亿元、2.89亿元和1.73亿元)[6] - 国内已有至少七款三代EGFR抑制剂上市,市场竞争激烈[6] - 今年6月上市的1类新药康美纳属于CDK4/6抑制剂领域,面临辉瑞哌柏西利、恒瑞医药达尔西利等竞品[7] - 7月上市产品奥福民为参股公司研发,贝达仅享有特定区域经销权,对业绩拉动作用有限[7] 费用与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5.94亿元,同比增长13.34%;管理费用2.61亿元,同比上升23.47%;财务费用3953.05万元,同比激增118.06%[10] - 研发投入持续收缩,从2022年7亿元回落至2024年5亿元,2025年上半年仅投入2.5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63%[11] - 研发团队从2022年647人下降至2024年底327人[12] 资金压力与欠款 - 公司拖欠合作方益方生物1.8亿元里程碑款项,逾期近两年[4] - 益方生物已于2024年末按1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800万元[4] - 未偿还原因为"尚未结算",争议至今仍未解决[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