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兴速贷
icon
搜索文档
银行群体为何易出ESG评级优等生 政策+治理双轮驱动下的绿色进化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1 23:19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ESG表现全球领先 政策监管和银行自身努力共同推动评级提升 行业将ESG深度融入战略和业务[1][4][8] ESG评级表现 - MSCI ESG评级中5家银行获AAA级最高评级 包括建设银行 民生银行 中信银行 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 其中中信银行于2024年9月8日跃升两级至AAA级[1][2] - 国内Wind ESG评级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中25家评级达A级或以上 占比近60% 银行业平均ESG评级优于其他行业[2] - 银行业ESG评级优势源于环境与社会风险较低 数字化基础设施优势及更丰富披露内容[2] 披露与政策推动 - 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度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达100% 远高于A股总体46.83%的披露率[3] - 政策驱动包括原银保监会2022年《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 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及转型金融目录试点等[4] 绿色金融发展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约42万亿元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95%[3] - 绿色债券方面 中国银行承销境内绿色债券2109.81亿元 境外149.01亿美元 投资规模超1000亿元[3] - 绿色金融通过信贷 债券和碳减排工具支持清洁能源与环保领域 提升环境绩效评分[3] 治理体系构建 - 头部银行将ESG纳入董事会战略和业务线 高管绩效考核及风险管理体系[5] - 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多个委员会明确ESG责任 高级管理层设绿色金融委员会覆盖20余部门[5][6] - 中信银行由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 将绿色金融等议题纳入全行战略[6] 业务整合与创新 - 工商银行将绿色要求嵌入尽职调查 评级授信 审批 合同及贷后管理全流程[6] - 中国银行从15方面开展尽职调查 对客户分A B C三类实施差异化环境风险管理[6] - 银行业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 中信银行测算高碳行业2030年气候风险 工商银行建立转型与物理风险传导模型[9] 社会维度实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中信银行强化宣传审查和培训 招商银行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流程[7] - 普惠金融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76.79亿元较上年增834亿元 户数107.73万户增7.28万户 推出线上融资产品[7] - 乡村振兴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19.85% 定点帮扶投入资金5606.65万元 兴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5394.67亿元增11.55%[8] 气候与创新举措 - 未来投融资排放(范围三)将成为重要量化指标 银行已开展核算试点 预计2025年度ESG报告开始披露[9] - 兴业银行自主研发双碳管理平台 为1.68万企业客户和245.73万零售客户创建碳账户 支持碳金融创新[9] - 民生银行创新开发行业地理风险指标 评估气候 转型和生物多样性风险[10] - 创新案例包括中国银行支持百万吨CCUS项目 发放自然受益型ESG挂钩贷款 中信银行发放全国首笔绿色建筑双向挂钩银团贷款3.35亿元[10][11]
银行群体为何易出ESG评级优等生
中国证券报· 2025-09-21 20:1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银行业ESG表现全球领先 多家银行获MSCI最高评级AAA 行业评级持续提升[1] - 政策监管与银行自身治理能力提升共同推动ESG发展 绿色金融规模快速增长[3][4] - 银行业将ESG融入战略规划与业务流程 覆盖风险管理、绿色信贷及普惠金融等领域[4][6][7] MSCI ESG评级表现 - 5家A股上市银行获MSCI ESG评级AAA级 包括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1] - 中信银行评级上调两级至AAA 建设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2024年跃升至AAA级[1] - 银行业ESG评级近三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 步入全球领先行列[1] 行业评级比较 -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25家Wind ESG评级达A级或以上 占比近60%[2] - 银行业ESG评级平均表现优于其他行业 因环境与社会风险较低且信息披露更充分[2] - A股上市银行2024年度ESG报告披露率100% 远高于A股总体46.83%的披露比例[2] 绿色金融发展 - 银行业绿色贷款规模显著增长 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超6万亿元 中国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5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6.95%[3] - 截至2025年6月末银行业绿色贷款余额约42万亿元 绿色债券承销规模领先[3] - 主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增速超10% 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3] 政策监管驱动 - 《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强化信息披露要求 碳减排支持工具等政策加速ESG绩效改善[4] - 央行推进转型金融目录试点 发布全面绿色转型意见[4] 公司治理提升 - 头部银行将ESG纳入董事会战略与高管绩效考核 构建完整ESG管理体系[4] - 中国银行董事会下设多委员会明确ESG责任 高级管理层设绿色金融委员会覆盖20余部门[4] - 中信银行由董事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统筹ESG 将绿色金融等议题纳入全行战略[4] 培训与能力建设 - 工商银行2024年开展ESG专项培训 线上线下培训超12万人次 国际化课程涵盖绿色金融[5] - 银行将ESG嵌入业务流程 如工商银行将绿色要求融入贷前至贷后全环节[5] 风险管理实践 - 中国银行从15方面开展尽职调查 6项为必查要点 包括气候变化和污染物管理[6] - 客户分A、B、C三类差异化管理 对高风险客户实施更严格评估[6] 社会维度表现 - 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 中信银行强化宣传审查与投诉监督 招商银行建立信息发布审核流程[6] - 普惠金融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76.79亿元 较上年增834亿元 贷款户数107.73万户[7] - 兴业银行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59.32亿元 较上年增长10.97%[7] - 乡村振兴方面 招商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增19.85% 投入帮扶资金5606.65万元[7] - 兴业银行2024年末涉农贷款余额5394.67亿元 较上年增长11.55%[7] 气候议题进展 - 大型银行开展转型风险压力测试和气候情景分析 量化气候变化对资产影响[8] - 中信银行测算高碳行业2030年资产风险 工商银行建立风险传导模型证实转型风险可控[8] - 投融资排放(范围三排放)将成为重要指标 2025年度ESG报告预计披露相关数据[8] 数字化与创新 - 兴业银行自主研发双碳管理平台 为1.68万家企业及245.73万零售客户创建碳账户[9] - 民生银行创新开发行业地理风险指标 评估气候和生物多样性风险[9] -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支持百万吨二氧化碳捕集项目 年捕集量相当于种植1300万棵树[10] -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发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ESG挂钩贷款 利率与ESG表现挂钩[10] - 中信银行南京分行发放全国首笔3.35亿元绿色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双向挂钩银团贷款[10]
稳中求进,兴业银行以“五篇大文章”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观察者网· 2025-09-15 10:51
核心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规模达10.61万亿元,存款余额同比增长6.1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增速由负转正 [2] - 净息差为1.7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42%,一般性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0个基点,同业存款付息率下降54个基点 [2] - 营业收入1,104.58亿元,同比下降2.29%,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29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737.55亿元,同比下降1.52% [4]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不良贷款余额634.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16亿元,不良贷款率1.08%,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 [4] - 关注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分别为1.66%和1.53%,较年初下降0.05和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8.54% [4] - 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用卡新发生不良同比分别下降46%、100%和7.5%,减值计提同比下降12.19%,业务管理费下降0.22% [4] 五篇大文章战略推进 - 科技金融客户34.42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07%,融资余额2.01万亿元,增长14.18%,贷款余额1.11万亿元,增长14.73%,不良率0.97% [5] - 绿色金融客户8.65万户,增长20.36%,融资余额2.43万亿元,增长10.71%,贷款余额10,756.26亿元,增长15.61%,不良率0.57% [5] - 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849.32亿元,增长5.22%,新发放平均利率3.07%,兴业普惠平台注册用户50.06万户,增长30.20%,累计解决融资需求4,415.50亿元 [6] - 60周岁及以上客户1,086.43万户,增长6.75%,综合金融资产超1.11万亿元,增长6.73%,个人养老金开户数719.14万户 [6] - 手机银行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8.40%,绿色金融业务系统录入4.9万户企业碳账户和518.72万户个人碳账户 [7] 核心能力建设 - 各项存款余额5.87万亿元,增长6.10%,企金和零售存款均实现大幅增长,付息率逐步下降 [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59%,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市场排名第二,境外债券承销规模位列中资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 [8] - 零售客户数达1.12亿户,增长1.63%,双金客户和私行客户分别增长8.34%和9.40%,企金客户数160.08万户,增长4.26% [9] - 转型投行FPA达3.26万亿元,增长7.55%,兴银理财管理规模保持市场第二,兴业基金和兴业信托管理规模快速增长 [10] - 推进风控数字化转型,构筑研究+业务+风险三位一体研究赋能机制 [10]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积极探索“金融特派员+”服务模式提升企业获得感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2 12:18
核心观点 - 兴业银行哈尔滨分行通过金融特派员模式创新普惠金融服务 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瓶颈问题[1][3][4] 服务模式创新 - 构建金融特派员+客户经理+专家团队三级服务机制 实现需求响应不过夜[4] - 形成发现需求-解决需求-反馈优化闭环服务体系[4] 具体案例实施 - 为大庆三元至盛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定制供应链+普惠金融方案 发放1000万元专项贷款[3] - 通过多部门协同压缩流程时效 高效完成贷款发放[3] - 为大庆德创石油化工公司匹配兴速贷产品 依托大数据和智能风控系统提升审批效率[3] - 实现1000万元贷款快速到账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保障生产链稳定[3] 服务成效 - 精准输送金融活水至小微企业[1] - 解决企业外汇结算流程繁琐 采购成本攀升 资金周转周期延长等痛点[3] -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注入关键动力[3]
申通快递:关于对外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20 13:46
公司财务安排 - 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与兴业银行上海分行重新签署《最高额保证合同》为加盟商融资提供担保 [2] - 担保债务为公司加盟商向兴业银行申请的"兴速贷"借款 [2] - 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累计额度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 [2]
一场银行大收缩,正在悄然发生
虎嗅APP· 2025-08-09 03:01
银行科技子公司发展现状 - 浦银金科2021年5月设立但直至2024年8月才正式开业,业务开展滞后[4][6] - 2022至2024年行业新增科技子公司数量锐减,每年仅1家且均为城农商行设立[4] - 兴业数金、中银金科等早期头部公司频传回归母行消息[5][18] 成立背景与初期愿景 - 2013年"棱镜门"事件推动国内去IOE化,加速银行自主技术布局[7] - 互联网金融公司(如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科技)竞争倒逼传统银行技术升级[8] - 初期目标为服务母行+技术输出创收,但十年后外部输出被验证为伪命题[9] 经营困境与财务表现 - 中银金科2024上半年净利润仅0.11亿元,较2020年0.14亿元下滑[18] - 金融壹账通2017-2023年累计亏损73.32亿元,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6.69亿元[18] - 建信金科2018-2020年累计亏损9亿元,2022-2024年净利润维持在0.02-0.31亿元微利水平[24] 商业模式缺陷 - 项目制服务导致边际成本难下降,如建信金科中标同业项目但盈利能力未提升[24] - 产品化转型失败,招银云创从金融云转向司库系统仍面临用友等ERP厂商竞争[25][26] - 第三方金融IT公司(如宇信科技、长亮科技)人效低,银行系子公司成本控制更弱[25][31] 政策与市场制约 - 2021年银保监会新规限制科技外包范围,子公司服务被纳入外包监管[26] - 2024年数据安全新规要求母子公司间建立数据防火墙,降低协同效率[27][28] - 金融云市场份额被阿里(73.9%平台份额)、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垄断[29] 体制性障碍 - 薪酬与编制受母行限制,缺乏股权激励导致人才吸引力不足[35] - 高管由母行委派且任期制,职业天花板明显[35] - 部分子公司沦为"二道贩子",承接母行需求后转包第三方[39] 战略收缩趋势 - 兴业数金放弃开放平台战略,聚焦母行数字化产品如"兴速贷"[20][21] - 浦银金科明确三大任务均围绕母行需求,完全剔除对外输出目标[10][11] - 行业整体从技术输出转向政务端(G端)、产业端(B端)场景化服务[30]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精准赋能“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08 12:22
金融服务创新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通过"兴速贷"产品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厦门市欧立通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高效融资服务 [1] - "兴速贷"产品具有线上化、无抵押、利率优惠等特点,精准匹配高成长性、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2] - 从企业线上申请、审批到最终放款,整个流程高效顺畅,实现"线上、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务体验 [2] 数字化转型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依托先进数字技术构建完善的企业客户画像,通过多维度数据深度挖掘与分析精准识别具有发展潜力的科创企业 [2] - 数字化支撑体系实现对企业融资需求的全流程线上化处理,体现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前瞻布局 [2] - "科技兴行"战略取得实际成效,数字化变革助力传统金融转型升级 [2] 政策支持与银企合作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推动"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实际需求 [3] - 重点关注高新制造业、专精特新等潜力产业企业,定制"一企一案"综合性金融方案 [3] - 通过主动走访企业、快速匹配产品,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 [3] 行业发展前景 - 专为科创企业设计的线上融资产品不断涌现,推动传统金融与科技创新更紧密结合 [4] -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将持续为科技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 [4] - 金融服务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创新生态繁荣 [3][4]
银行科技梦碎
虎嗅· 2025-08-08 12:16
行业趋势 - 银行科技子公司成立热潮已过,2022-2024年仅新增3家且均为中小银行设立,行业明显降温 [2] - 早期成立的兴业数金、中银金科等子公司频传回归母行消息,独立运营模式面临挑战 [3] - 10年间共成立24家银行科技子公司,四大行、股份行及城商行均参与布局 [4] 发展困境 - 技术输出被验证为伪命题,子公司主要依赖母行业务生存,独立盈利能力不足 [6] - 金融壹账通上市9年累计亏损73.32亿元,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净亏损6.69亿元 [12] - 建信金科2018-2020年累计亏损9亿元,2022-2024年净利润仅0.31亿/0.02亿/0.03亿 [17] - 中银金科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0.11亿元,较2020年0.14亿元下滑 [11] 商业模式 - 项目制服务导致边际成本难降,第三方金融IT公司如长亮科技等市值长期徘徊100-200亿 [18] - 金融云市场份额前五均为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华为/百度/京东),银行系全军覆没 [22] - 招银云创从金融云转型产业互联网服务,但在茅台项目招标中败给用友 [19] - 同业信息化项目毛利率低,建信金科虽中标6548万元项目但难改微利现状 [17] 战略调整 - 浦银金科明确三大任务均围绕母行需求,完全放弃对外输出定位 [7] - 兴业数金从开放平台转向服务集团,开发"兴速贷"等专属产品 [15] - 金融壹账通终止云服务业务并大幅压缩研发/营销费用,为私有化做准备 [13] - 政策限制加剧(2021年外包新规+2024年数据安全办法)制约子公司发展空间 [20] 体制问题 - 薪酬体系与母行绑定,缺乏股权激励,人才吸引力不足 [27] - 高管由母行委派且任期制,子公司中层成为职业天花板 [28] - 部分子公司实质是"二道贩子",承接需求后分包给外部公司 [31] - 服务母行时价格竞争力不如外包公司,且管理灵活性差 [30]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助力制造业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08:02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创新金融服务案例 - 兴业银行济南分行为滨州某金属加工企业提供紧急融资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产品避免企业损失50余万元利息并满足1000万元流动资金需求[1] - 该企业为高成长性制造业企业 年产值超2亿元 产品应用于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领域 因新厂房建设导致流动资金紧张[1] - 银行以企业2000万元未到期定期存款为授信基础 匹配"兴速贷"产品 实现无抵押便捷审批 完美契合企业短急快资金需求[1] 金融服务效率与科技赋能 - 启动绿色通道服务 1个工作日内完成账户开立与产品签约 24小时内通过大数据风控系统核定1000万元授信额度[2] - 依托总行大数据风控系统整合企业纳税征信资产等数据 实现线上自动审批 3个工作日内完成放款[2] - 通过电子签章系统简化流程 资金及时到账 以高效响应赢得客户认可[2] 银企合作深化与业务拓展 - 企业计划将更多结算资金管理业务转移至该行 并表达在供应链金融跨境融资等领域深化合作意向[2] - 银企关系从单一融资向全面合作升级 银行通过信用融资模式降低企业融资门槛[2] - 探索出数据代替材料线上代替线下系统代替人工的服务路径 为同类企业提供可复制的普惠金融服务模板[2] 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支撑 - 科技赋能与产品创新有效支撑实体经济 避免企业利息损失的同时保障生产经营周转[1][2] - 金融服务展现实效 企业负责人认可产品灵活高效解决想用钱又怕损利的痛点[2] - 银行将持续探索普惠金融新路径 以高效贴心服务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三箭齐发打造金融服务新样本
搜狐财经· 2025-05-29 08:10
跨境电商服务 - 公司已为近4000家跨境电商生态圈客户提供极速收付款、跨境财富管理、线上融资、汇率保值避险等金融服务 [3] - 跨境电商服务经历三阶段发展:1.0阶段搭建全流程线上化平台 2.0阶段整合G/B/C端需求并优化风险模型 3.0阶段推出美元理财、SWIFT G4C预通知、兴速贷等创新产品 [4] - 跨境电商行业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中小微企业通过亚马逊、TEMU等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成为外贸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3] 企业出海护航 - 公司构建"融资+避险+智库"三支柱服务体系,包括兴业管家平台、汇率避险工具、全球资金管理平台及多层次融资产品 [8] - 通过香港分行及海外网络提供本地账户开立与授信服务,曾办理1500万元海关关税电子保函化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8] - 行业层面,"一带一路"推动企业出海从商品出口延伸至全链条全球化经营,面临关税壁垒与汇率波动挑战 [5][8] 外籍客群服务 - 推出寰宇人生借记卡,提供购汇5折、跨境汇款免手续费等权益,并首创"薪酬一键购汇"服务便利外籍人士薪资兑换 [10] - 网点配备五大类智能机具覆盖90%个人业务,支持多币种结售汇与外卡取现,设置"零钱包"兑换服务 [9] - 行业背景显示"China Travel"热潮催生外籍人士支付便利化需求,公司通过科技升级优化外籍客群体验 [9][10] 区域战略布局 - 西安分行作为"一带一路"枢纽城市代表,探索"金融+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动跨境服务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1][10] - 通过数字化与场景化服务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10国外籍专家实地调研其跨境资金结算创新做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