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售
icon
搜索文档
再砸184亿,刘强东的Plan B落子
36氪· 2025-09-04 00:00
收购交易细节 - 京东通过京东德国向欧洲企业CECONOMY发出收购邀约 每股作价4.6欧元 总金额22亿欧元(184亿元人民币)[1] - 交易价格较截至2025年7月23日的三个月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42.6%[3] 战略背景与动机 - 京东新业务单季亏损达148亿元人民币 两个季度投入超过本次战略收购金额[3] - 公司需要新增长故事 国际化被视为具备合理商业要素的战略方向[3] - 刘强东明确表态国际化将走"自建+收购"路线 不做跨境电商而做本地电商[15] 国际化发展历程 - 京东2014年提出国际化规划 但业务长期处于震荡状态[4] - 2015年上线俄文站后于2016年撤出俄罗斯市场 海外事业部总裁离职[4] - 在东南亚进行多次投资收购仍未达预期 2019年国际业务被内部批评[5][6] - 管理层频繁调整 三年更换四任国际业务负责人[4][5][7][8] 当前出海布局特点 - 区域从俄罗斯、东南亚转向欧洲 与TikTok和Temu发展轨迹类似[10] - 以消费电子为切入点 通过收购当地企业拓展市场[10][14] - 围绕京东物流构建海外仓储网络 实施供应链履约体系全球化[10] - 保留Ceconomy原大股东25.35%股权 兼顾本土化优势与业务改造[10] 模式挑战与风险 - 国内电商竞争烈度显著高于国外 亚马逊在美国市场份额仅40%[11] - 国内模式依赖的要素(不发达线下零售/低人力成本物流)在国外不存在[11] - 自营模式在欧洲缺乏差异化 需直面亚马逊的本地化竞争优势[16][17] - 成功出海企业均采用差异化策略:Shein依靠柔性供应链 Temu采用F2C模式[20][21][22] 战略定位与实施 - 收购目标为建设欧洲领先的下一代消费电子平台[14] - 以3C数码产品为切入点 实施"海外再造京东"的商业模式平移[15] - 核心挑战在于能否在欧洲建立新的商业逻辑 而非收购本身完成度[23]
京东外卖的Plan B是出海
钛媒体APP· 2025-08-06 00:37
京东收购CECONOMY - 公司宣布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德国消费电子集团CECONOMY,估值约2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超180亿元)[1] - 标的公司在欧洲拥有超1000家线下门店及线上销售平台,收购后将保持独立运营[1] - 此次收购是公司第二次尝试,2023年曾接触但未达成协议[1] - 标的业务与公司此前竞购的英国Currys类似(覆盖欧洲多国、800+门店),显示海外并购策略一致性[3] 国际化战略演变 - 公司国际化规划始于2014年,但进展曲折,业务多次调整(俄罗斯站上线1年即关闭、东南亚投资未达预期)[7][8] - 当前海外业务分为三部分:欧洲新零售Ochama、跨境销售平台全球售、欧洲自营平台Joybuy[8] - 战略呈现三大特点:区域转向欧洲、立足消费电子赛道、依托物流构建海外供应链[10] - 目标用户策略聚焦海外华人群体,但存在履约效率与本地化渗透挑战[10][11] 国内业务与战略抉择 - 公司一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15.8%,Non-GAAP经营利润增长31.4%,受益于政策支持[14] - 管理层提出三大发展方向: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其中即时零售获重点投入(达达+京东到家体系)[16][17] - 外卖业务已投入超百亿元,但面临美团与阿里淘宝闪购的激烈竞争[18] - 出海相比外卖具备三大优势:电商经验可迁移、海外市场增长空间大、亏损可控性更强[20][21] 战略资源分配困境 - 公司面临外卖与国际化两条战线的资源分配矛盾,难以同时支撑双线作战[23] - 历史显示国际化决心反复(业务关停、高管频繁更换),可能影响当前战略执行效果[21] - 错过集中资源突破海外市场的窗口期,现陷入国内外卖持久战[24] - 核心决策将影响未来十年发展轨迹,战略选择优先级高于执行投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