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陪照护服务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已达60多家
人民网· 2025-09-11 03:30
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 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公立 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就在上一周,国务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将在今后工 作中进一步推广好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公益性导向,使公立医院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良 好的作用。 根据统计,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 诊时间缩短,550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 以上医院,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患者不用过长时间住院就能够解决自己的健康问 题。 雷海潮说,试点开展了免陪照护服务,有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方式为居民 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多达60多项。互联网医院在全国发展到3756所,目前居民患者可以通 过点手机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根据统计,去年互联网医院开展的诊疗人次达到1.3 亿,极 ...
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忙乱 “免陪照护”运行月余效果如何
河南日报· 2025-09-01 23:25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实施情况 - 河南省三级医院自7月10日起率先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旨在解决患者家庭"一人住院 全家忙乱"的照护难题 [1] - 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和专业医疗护理操作 如清洁、翻身、喂饭、康复训练及全天候生命体征监测 [2][3] - 服务模式分为两档收费:一对多服务为135-150元/天 一对一服务为216-240元/天 较社会护工每日300元以上更具成本优势 [2][3] 服务规范与人员管理 - 医疗护理员需接受120学时培训并通过考核 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且上岗前需完成科室跟岗实习和定期考核 [4] - 服务实行护士主导制:护士负责医疗护理和监督管理 护理员专注生活照护 二者比例为病区护士与实际床位比不低于0.6:1 [4][5] - 郑州市中心医院已与两家资质护理公司合作 在13个科室开设100余张免陪照护床位 配备50余名持证护理员 [4] 市场接受度与推广挑战 - 公众对服务存在误解和顾虑 部分患者家庭难以接受"陌生人"服务 且招聘年轻护理人才因行业偏见和薪酬问题受阻 [6] - 费用支付体系尚未完善 患者希望纳入医保报销 试点南方省份医保可覆盖70%费用(患者自付30%) [6] - 医院面临管理成本增加、护理团队建设周期长、医疗纠纷责任认定难等运营挑战 影响推广积极性 [7] 服务价值与社会意义 - 护理服务涵盖生理与心理支持 包括沟通技巧和亲情陪伴 被定义为"技术活+良心活"的双重属性 [5] - 有效降低家庭陪护对工作的影响 如案例中患者子女因外地工作或腿脚不便无法陪护的问题得到解决 [2][3] - 服务模式被视作医疗人文关怀的创新实践 需在服务质量与运营可持续性间寻求平衡 [5][7]
新华网财经观察丨“陪伴”出来的大市场
新华网· 2025-08-13 02:41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中国陪伴经济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突破500亿元[4] - 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亿,占总人口近22%,近一半为空巢老人[7] - 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占全体老年人11.6%,预计2035年达4600万,2050年达5800万[11] 老年陪诊服务需求 - 88.54%社区老年人和98.30%养老机构老年人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家人无法陪同现象[7] - 陪诊服务从边缘需求转变为刚需,服务内容包括挂号、排队、缴费、问诊、取药等[7] - 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已发布《老年陪诊服务规范》,推动服务标准化和职业化[8] 专业陪护服务现状 - 陪护服务分为生活照料型、基础护理型和康复支持型三类[11] - 全国护理类家政人员短缺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持证人才供不应求[11] - 部分地区陪护员仅经几天速成课程即开始服务,服务质量波动大[11] 免陪照护试点进展 - 北京、上海、广州等18个城市启动住院免陪护服务试点,覆盖独居、高龄、失能三类老年人群[13] - 首批试点预计惠及47万老年患者,占试点城市住院老年人总数32%[13] - 四川省三级医院和上海部分三甲医院已建立院方主导的照护队伍或外包护理团队[14] 情绪陪伴服务发展 - 年轻人推动陪跑、陪练、陪聊等情绪陪伴服务商品化和平台化[17] - 情绪陪伴服务存在内容虚假、隐私泄露和低俗擦边等问题,缺乏行业标准[17] - 京东、美团、阿里等平台已开设陪诊、陪护服务,构建供需匹配机制[17] 行业模式与挑战 - 自营服务机构强调服务连续性和品牌口碑,但管理成本较高[18] - 平台模式扩展迅速,但需规范准入和质量把控[18] - 需在质量控制、信任机制与规模效率之间找到平衡[18]
当专业团队接手,家属终于能“喘口气”
中国青年报· 2025-08-02 01:50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背景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优先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和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三级医院开展试点 [1] - 免陪照护服务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提供生活照护服务,无需家属陪护或自找护工 [1] - 试点方案明确优先在老年医学科、神经科、心血管科等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科室病区探索开展 [2] 免陪照护服务模式特点 - 采用"护士主导、护理员辅助"的团队协作模式,护士负责医疗护理和病情观察,护理员负责日常生活照护 [5] - 每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8名患者,每个病区通常配有2-3名医疗护理员 [5] - 护理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基础照护理论及技能、急救技能等,总时长不少于140学时 [7] - 服务价格分为两档:1名护理员照护1名患者每日240元,1名护理员照护多名患者每日100元 [6] 试点实施效果 -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作为最早试点病房,患者满意度提高,服务需求持续上升 [9] - 专业护理员的服务使病房环境更舒适有序,减轻了家属照护负担 [2] - 日均费用比请护工便宜40%,且服务更规范 [6][7] - 医疗护理员对专科疾病和手术患者的照护流程掌握更专业 [4] 试点面临的挑战 - 护理员数量不足,特别是在夜班或高峰期难以满足需求 [9] - 部分医院试点病区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比未达到0.6:1的要求 [9] - 免陪照护任务未与护士绩效或职称晋升挂钩,可能影响积极性 [10] - 现有政府指导价未能充分体现服务差异化,需引入更灵活的价格机制 [10] 未来发展建议 - 加大信息化技术支持,开展智慧病房建设优化服务流程 [10] - 鼓励商业保险覆盖免陪照护服务费用,如广州正在探索的模式 [10] - 适当放松价格浮动范围管理,实行差异化服务定价 [10] - 通过医院统筹调度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补足人力资源不足 [10]
7月10日起,河南三级医院试水免陪照护服务 专业照护能否缓解陪护难?
河南日报· 2025-07-03 23:30
河南省免陪照护服务政策 政策核心内容 - 河南省将于2025年7月10日起在三级医院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旨在解决患者家属陪护负担问题 由专业团队提供生活照护 [1] - 服务模式分为两种 一对多基础照护每人每天150元 一对一专属照护每人每天240元 涵盖助餐 助浴 助洁等日常需求 [3] - 试点优先在老年医学科 神经科 心血管科 普外科 骨科等一级护理需求集中的科室开展 遵循"成熟一个 开放一个"原则 [2] 服务实施机制 - 医疗护理员需接受规范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不得从事医疗护理专业技术性工作 确保服务边界清晰 [2][3] - 病区护士与实际床位比不低于0.6∶1 服务质量与科室考核硬性挂钩 形成培训 服务 监督的完整链条 [3][4] - 医疗机构需预留病房收治不接受免陪照护服务的患者 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自主选择权 [3] 行业升级方向 - 鼓励在免陪照护病区建设智慧病房 运用智能呼叫 数据采集等技术提升效率 [4] - 推动商业保险开发或升级产品覆盖服务费用 医保政策与商业保险需及时衔接以减轻患者负担 [4][5] - 政策推动医疗服务从单纯"治病"向"治病+专业照护"模式转型 应对人口老龄化及高品质护理需求 [4] 市场影响评估 - 政策直面"一人住院 全家受累"痛点 需平衡医疗机构积极性与患者负担 政府监管需确保服务质量与收费规范 [5] - 改革成果惠及民生的关键在于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平衡 包括支付体系跟进及多方协同 [5]
山东7月1日起执行免陪照护服务政府指导价
大众日报· 2025-07-01 00:59
政策实施与定价 - 山东省自7月1日起执行免陪照护服务政府指导价 同时照护两名及以上患者收费150元/日 一对一照护价格由医疗机构自主定价 [2] - 目标到2025年底 全省所有公立三级医院全面提供免陪照护服务 [2] - 优先在特级护理 一级护理住院患者占比较高且需求较大的重点科室推广 如老年医学科 骨科 神经内科等 [4] 服务模式与特点 - 免陪照护服务由专业医疗护理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生活照护 包括陪伴关心 下床活动 预防跌倒等 区别于传统护工的日常护理 [3] - 服务形式包括"一对一"和"一对多" 患者入院时可自愿选择 整个过程坚持自愿原则 [4] - 针对特殊需求患者 如失能老人 护理员需通过细微表情和动作判断需求 面临昼夜颠倒等实际挑战 [7] 专业培训与质控 - 护理员上岗前需完成150小时院前理论+实践培训 并通过院内考试 合格率要求100% [5] - 培训内容涵盖清洁照护 饮食照护 睡眠照护等基础技能 以及专科病种照护要点 如鼻饲管护理 沟通技巧等 [6] - 医院采用"双轨制"培训体系 公共培训和科室培训并行 既保证标准化 又满足个性化需求 [7] 行业影响与挑战 - 护理员管理从松散型转变为紧密型 医院全程参与培训 考核和质量监管 [6] - 服务仅适用于特级 一级护理患者 当患者转为二级护理时需调整 增加了护理衔接复杂性 [8] - 医院计划引入弹性排班制等灵活方式 应对"一对一"照护中的实际问题 [7]
多地医疗机构试点免陪照护服务 “一人住院、全家忙乱”这样缓解(民生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6-29 21:50
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政策 -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三部门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优先在人口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老年住院患者占比较高的三级医院开展试点 [1] - 免陪照护服务指患者住院期间由护士或医院聘用医疗护理员提供的生活照护服务,需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且自愿选择 [1] - 试点地区包括江苏、湖南、四川等地 [1] 服务模式与收费体系 - 四川省医疗保障局新增"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省管三甲公立医疗机构"一对一"服务价格为每人每日240元,"一对多"服务为每人每日100元 [4]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每天收费约120元,显著低于市场护工价格200元以上 [3]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对多"服务价格为154元/天,比市场"一对一"护工320元/天更具性价比 [4] - 收费体系公开透明,家属可比较评估后自主选择 [4] 服务效果与患者反馈 -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护理员提供专业照护,包括翻身、叩背、鼻饲等,及时发现患者异常情况 [2]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护理员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生活照顾服务,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 - 患者家属表示服务专业周到,减轻家庭陪护压力和经济负担 [2][3][4] - 湘雅医院住院病区"一对多"服务接受率达56%,患者满意度达99% [8] 护理员队伍建设 - 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自主编写照护教材开展培训,现有500多名护理员 [6] -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103名护工中90人已获得江苏省医疗护理员岗位培训证书 [6] - 护理员工作模式从24小时改为两班倒12小时制,工作要求提高 [6] - 护理员除生活照料外还提供心理疏导和亲情陪伴 [6] -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24年成立康复保健系,培养专业护理人才 [7] 试点成效与扩展 - 江苏省已完成1.3万余名医疗护理员培训,140家医疗机构开展试点 [8] - 试点医院患者满意度提升,平均住院日下降 [8] - 湘雅医院急诊抢救区试点后院内感染率显著下降,医患纠纷投诉率大幅降低 [8] - 成都市正在研究制订试点方案,重点加强护理员队伍人才建设 [9]
护工更专业 家属少奔波 广东医疗机构试点免陪照护服务(探访)
人民日报· 2025-06-23 21:44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政策 -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九部门于今年4月出台《广东省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确定广州、深圳、汕头等8座城市作为省级首批试点地区 [2] - 试点工作围绕建立管理机制、完善支付机制、合理推进试点、加强支持保障等方面开展探索 [2] - 广东省计划逐步形成以护士为主导、医疗护理员为辅助的专业照护队伍,进一步规范服务内容并明确服务质量标准 [3] 服务模式与定价机制 - 免陪照护服务实行分级收费:基础"一对三"护理每日最高140元/患者,"一对二"护理180元,"一对一"护理280元 [2] - 广东省中医院在骨科、外科、神经科等8个专科开展试点,采用"一症一策"制定照护方案 [2] -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推出各专科照护路径与特色服务,要求护理员提供家人般的关怀 [3] 服务规模与质量保障 - 广东省中医院现有近400名专业医疗护理员,自4月试点以来累计服务患者1299人次,满意度达99% [2] - 试点医院从社会招聘有经验护理员,并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岗前培训 [2] - 医院建立医生、护士、护理员协同机制保障医疗安全 [2] 市场需求与用户反馈 - 患者反馈免陪服务"收费合理,比让孩子请假划算",认为医院派出的护理员"信得过" [2] - 护理服务包括定期巡房、陪同检查、康复锻炼等全面内容,显著减轻家属陪护负担 [2]
免陪照护需要政策守护
人民日报· 2025-06-19 21:51
免陪照护服务试点政策 - 国家卫健委印发《医院免陪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方案》,自2025年6月起在综合医改重点省和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开展两年试点,优先选择老年住院患者占比高的三级医院[1] - 服务模式由医疗机构护士或护理员承担患者全部生活护理,替代传统家属陪护或自聘护工模式[1] - 政策背景源于社会老龄少子化加深,旨在减轻家庭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同时缓解医院护理人员短缺和床护比失衡问题[1] 医疗护理员职业标准 - 2024版《医疗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要求从业人员至少接受150学时专业培训,需具备医护知识和临床判断能力[2] - 医疗护理员区别于市场第三方护工,其专业能力和服务标准更规范,作为患者"生活管家"需达到更高职业要求[2] - 行业需通过政策引导职业院校培养,明确职业发展路径以增强吸引力,从而建立规模适度的人才队伍[2] 医院管理配套措施 - 医院需建立医疗护理员管理制度,涵盖考勤绩效、服务评估、病区规章适配及医患纠纷处置等全流程[2] - 制度设计需明确专职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消除管理"灰色地带"以保障服务质量与安全[2] - 管理机制需与医院原有体系衔接,重点解决新人员引入带来的运营可持续性问题[2] 服务定价机制 - 国家医保局2024年10月新设"免陪照护服务"政府指导价项目,价格普遍低于市场化护工服务[3] - 现行定价需优化差异化策略,根据科室类型、患者自理能力和护理要求建立分级价格体系[3] - 行业可探索商业保险等多元支付方式,使价格更好体现医疗护理劳务价值[3] 行业发展前景 - 免陪照护服务涉及民生政策与医疗体系调整,试点工作重在发现问题、积累经验以建立长效机制[3] - 服务推广需配套人才供给、管理制度和定价机制三方面保障措施[1][2][3] - 该模式有望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医疗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但完善过程仍需政策支持与实践检验[3]
济南“免陪照护服务”尚未落地,收费标准受关注
齐鲁晚报网· 2025-06-07 00:24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山东省出台《山东省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工作方案》,旨在规范医疗机构免陪照护服务发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 - 目标为2025年底前全省所有公立三级医疗机构提供免陪照护服务,2027年底前扩展至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 [7] 当前市场现状 - 目前患者陪护主要由家属和第三方机构护理员构成,病情较轻者以家属护理为主,老年医学科、神经科等科室家属和护理员各占一半 [8] - 护理员收费范围为150-330元/天,具体价格根据服务模式(团队护理或一对一)、病情和科室而定 [2][3] - 部分医院已推出类似免陪照护服务模式,如齐鲁医院和千佛山医院,价格根据病人情况和科室定制 [7] 服务模式与收费 - 团队护理模式收费较低,如150元/天(1名护理员照顾3-5名患者),一对一服务收费较高,如260-330元/天 [2][3][11] - 省立医院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包服务,收费699元 [3] - 家政公司也提供一对一陪护服务,收费240-330元/天 [5] 行业规范与监管 - 护理员需通过岗前培训、考核基础护理知识,并考取国家认证病患护理员职业资格证 [11] - 服务过程中实行多方联合监管,从培训到纠纷处理形成闭环管理 [11] - 国家医保局已出台政策对免陪照护服务实施政府指导价,多地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开展试点 [12] 未来发展趋势 - 免陪照护模式未来可能以团队式陪护为主,收费或进一步降低 [11] - 行业计划扩充护理员队伍,提高80后、90后年轻护理员占比 [11] - 该模式有望整合医疗护理资源,解决传统陪护行业的人力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11] 社会影响与建议 - 免陪照护模式可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并补充护理供给缺口 [14] - 建议将免陪照护服务纳入医保,以减轻患者家庭经济压力并保障护理员合理收入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