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伏羲气象大模型
icon
搜索文档
AI4S新势力齐聚「SAIS Talk上智院星辰之夜」:五大前沿分享,等你来听
机器之心· 2025-09-24 07:48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上智院)概况 - 全球首个专注科学智能领域的研究院 成立于2023年9月 [2] - 使命是用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范式变革 赋能千行百业 [2] - 牵头研发伏羲气象大模型 燧人物质大模型 女娲生命大模型 星河启智科学智能开放平台等关键成果 [2] SAIS Talk活动信息 - 上智院主办的前沿技术分享会 已成功举行15期 [3] - 汇聚共性技术 物质科学 生命科学 地球科学等方向的青年研究员 [3] - 活动包含5-10分钟交流环节 涵盖表征学习 催化反应预测 生物分子动态模拟 单细胞图谱 全球天气预报等多个领域 [3] 表征学习研究进展 - 提出层级化时空表征与跨尺度隐式自回归建模框架 显著提升长期预测精度与稳定性 [5] - 在气候建模 流体力学及分子动力学等复杂系统展现重要应用潜力 [5] - 融合扩散模型与层级表征 提高复杂场景图像生成质量 实现零成本语义重采样控制 [5] 催化反应预测框架 - 开发RXNGraphormer统一预训练反应预测框架 弥合数值回归与序列生成的方法差异 [9] - 实现对化学反应活性 选择性和单步正向/逆向合成的精准预测 [10] - 模型能自发学习化学键变化规律 在多项预测任务中达到领先水平 [10] 生物分子动力学研究 - 基于4D扩散模型的生成框架实现蛋白质动力学轨迹生成或长时间尺度构象生成 [13] - 为阐释蛋白质功能与加速药物设计提供全新计算范式 [13] 单细胞调控关系识别 - 开发单细胞基因调控关系预测框架SCRIPT 长程调控预测性能较当前最优方法提升逾两倍 [17] - 在阿尔兹海默症和精神分裂症中发现未揭示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17] - 有望在复杂疾病的遗传诊断和药物靶点发现上发挥重要作用 [17] 全球天气预报系统 - FuXi-Weather为完全基于机器学习的全球天气预报系统 具备多源卫星观测资料同化能力 [21] - 实现循环资料同化与一体化预报 使用观测资料远少于传统数值预报系统 [21] - 能生成未来10天高精度天气预报 在观测稀疏区域预报表现优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HRES系统 [21]
机器狗搜救、AI诊室、具身智能……这届外滩大会人工智能含量“爆表”
新华社· 2025-09-12 08:41
人工智能应用展示 - 2025外滩大会展览区面积达1万平方米 近200家企业参展 超30项科技新品亮相 展示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最新实践[1] - 机器狗翻越崎岖高地实施搜救 机械臂在蛋壳表面雕刻图案 机器人进行拳击赛和舞蹈表演等现场演示[1][3][5] 农业领域AI应用 - 复旦大学开发伏羲气象大模型 提供全球未来15天逐小时温度 风速 降水等要素预测 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2] - 极飞科技推出农业无人飞机 无人车 智能水肥管理系统 产品覆盖耕 种 管 收全环节 通过精准定位和智能决策帮助农户降本增效[2] 医疗健康AI应用 - 傅利叶智能开发"智能康复港" 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模拟治疗师手法实现更轻柔的上肢康复训练[2] - 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在AI诊室中模仿真人医生看诊思路 通过引导用户提供准确信息来给出针对性建议[2] - 蚂蚁集团CEO表示AI医疗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精准可信的建议 包括身体状况了解 用药推荐和健康管理 但长期内AI仍将作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2] 具身智能产业发展 - 机器人的智能化分为感知 规划 控制三个阶段 具身智能产业已实现三阶段打通[4] - AI学习模式从依赖数据"投喂"转向与真实世界交互 通过观察 行动 反馈不断迭代形成"经验智能"[4] - 当前具身智能面临数据采集质量 多模态数据融合 模型与控制模态对齐等挑战[4] - 未来机器人可能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能力 用一天时间完成复杂任务 目前指令执行时间仍在分钟级别[4] 行业发展阶段判断 - AI在写文作画领域已较成熟 但让AI实际落地干活仍处于大规模爆发性增长前夜[5] - 当前整个领域像荒漠上长了几棵小草 充满发展机遇 亟待长出更多参天大树[5] 行业影响展望 - 人工智能有望深刻重塑社会 AI规模化发展将有力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变革[2] - 人工智能正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2]
上海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快讯· 2025-07-10 02:35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上海累计82款大模型通过备案,显示行业监管合规化进程加速[1] - 实施"模塑申城"工程聚焦"5+6"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产业融合[1] - 垂类模型在制造、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建设国家AI示范应用基地[1] 技术研发突破 - 科学智能领域实施"百团百项"计划加速AI4S创新成果落地[1] - "伏羲"气象大模型和"启明星"蛋白质设计模型达到行业领先水平[1] - 具身智能领域发布全球首个具身运动大模型"龙跃"[1] 产业应用落地 - 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源公版机"青龙"推动具身智能量产[1] - 具身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制造和物流运输等实际场景[1]
天气预报精准到每条街!这家新型机构携手高校用AI驱动科研范式变革
量子位· 2025-04-24 10:29
气象大模型技术突破 - 上海"扶摇"气象大模型实现空间分辨率1公里,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推理速度从10分钟压缩至3秒 [1][3] - 该模型融合雷达、卫星、数值预报等多模态数据,率先实现区域级端到端预报闭环,聚焦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 [4] - 伏羲气象大模型在2024年超强台风"贝碧嘉"预测中提前5天锁定上海浦东为最可能登陆点,每6小时更新动态预报轨迹 [14] 科学智能基础设施 - 云上智算平台CFFF横跨1500公里,总规模达40 PFlop/s算力,构建数字时代"战略粮仓",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 [7][11] - 平台链接全校51个院系近4000名用户,支撑多篇CNS正刊和百余个国家级项目,GPU使用率跃升至95% [12] - 一站式AI4S特色智算软件平台集成DeepSeek、AlphaFold3等前沿模型,完成6家国产GPU与10个领域模型深度适配 [36] 垂直领域大模型应用 - 女娲生命大模型构建全球首个包含30万条化学修饰siRNA的数据库,将多靶点药物疗效预测误差从40%降至8% [16] - 燧人物质大模型在电池研发领域构建929个分子筛选库,从700多万种虚拟分子中筛选出可持续高分子材料单体 [18][19] - 中华文明大模型突破传统研究范式,解析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多维互动关系,推动人文社科研究转型 [29] 跨学科科研创新 - CFFF平台实现台风路径预测与蛋白质折叠模拟共享算力资源,串联覆盖10余学科的80余种科研算子 [11] - PI@Climate气候科学大语言模型融合农学、林学、法学等十余领域数据,构建包含7777个多学科问题的评测体系 [22][23] - 科学语料平台汇聚超10PB数据,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将心血管流体力学计算效率提升5倍 [42] 关键技术突破 - 双重破局路径理论结合伏羲气象大模型,以低于1/100成本生成更优台风路径概率预报产品 [24] - 联邦学习改进加权聚合与客户端选择策略,提升医疗诊断、金融风控等场景模型泛化能力 [33] - 燧人分子基础大模型重构计算工具包,使分子动力学模拟效率提升10倍,节省90%计算成本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