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贷

搜索文档
各地探索科技金融新路径
金融时报· 2025-08-08 07:55
科技金融的战略重要性 - 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正深刻塑造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 [1]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被列为国家重要部署,强调需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 科技金融工作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特征,当前服务仍存在短板和复杂性 [1] 科技与金融的互动关系 - 科技创新需借助金融手段解决资本和风险承担问题,金融通过跨时空资源配置支持创新并获得长期回报 [2] - 历次工业革命均伴随金融创新: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第二次与投资银行体系、第三次与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紧密相关 [2] - 形成金融支持科技、科技助推产业、产业反哺金融的三角良性循环 [2] 中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 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过去3年保持20%以上增速 [3] - 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从35%提升至50% [3] - 科技类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9600亿元,增速高于一般企业贷款 [3] 当前面临的挑战 - 股权融资占比低且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覆盖不足,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有较大提升空间 [4] - 银行服务科创企业专业能力不足,缺乏差异化经营和针对性风险管理体系 [4] - 间接融资主导(新增社会融资近七成为银行贷款),需解决银行在科技金融中的角色问题 [4] 创新解决方案:投贷联动模式 - 嘉兴银行通过设立股东结构相同的"孪生投资公司"实现投贷联动,既提升决策协同性又实现风险隔离 [5] - 该模式运行两年已与42家科技企业签订认股选择权协议,配套贷款3.9亿元,获得超额收益255万元 [6] - 有效解决股权投资收益入账难和机构利益协同难问题 [5] 地方实践探索 - 浙江省构建政银担合作"科创风险池"、开展股权份额交易试点、改革政府引导基金考核机制 [7] - 安徽省推出"共同成长计划",通过银企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7] - 江苏省创"仪器贷"、深圳市推"腾飞贷"、山东省打造"科融信贷"等差异化信贷产品 [8]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 需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包容性,满足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需求 [9] - 重点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特别需关注"退出"环节对市场活跃度的影响 [10] - 2021-2022年中国IPO规模全球首位但仍难满足退出需求,需拓展并购市场、S基金等多元化退出渠道 [10] 生态系统构建 - 推动金融体系内部各业态衔接,形成大中小银行和资本市场板块功能互补的格局 [11] - 建议打造科技金融联盟,加强金融机构与高校、科技中介的服务联动 [11] - 促进长三角、珠三角等重大区域战略区的金融资源、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共享流动 [11]
江苏启动“双季”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首推“先使用后付费”专利许可模式
新华日报· 2025-05-12 23:16
活动概述 - 2025年江苏省"成果(专利)拍卖季"与"J-TOP创新挑战季"近日启动,旨在通过"供给侧+需求侧"双向发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1] - 活动采用成果拍卖、技术挑战、金融赋能等多元机制搭建高校院所与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对接桥梁 [1] - 首次引入"先使用后付费"专利许可模式以降低中小企业技术应用门槛 [1] 活动机制 - "拍卖季"面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征集优质专利及技术成果,采用"网络竞拍+协议成交"模式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落地 [1] - "挑战季"围绕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七大重点产业征集企业"卡脖子"难题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 - 各领域"热门需求榜单"在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云平台发布并按产业领域推送给相关机构 [1] 活动成效 - 自2020年启动以来,"双季"活动累计促成科技成果交易2500余项,成交金额突破15亿元 [2] - 对于促成合作的项目建立项目库并开展跟踪问效服务,未解决需求继续促进供需对接 [1] 组织架构 - 活动由省科技厅、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 [2] - 新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主办单位以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 - 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和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将推动高新区与高校协同转化科技成果 [2] 配套服务 - 联合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参与企业提供"交易贷""仪器贷"等专属金融服务 [2] - 12场线下专场将分区域、分主题组织开展 [2]
稳中求进、质效并升:江苏银行擦亮普惠为民底色
搜狐财经· 2025-04-30 02:33
文章核心观点 银行业处于大分化、大变革节点,江苏银行面对息差下行、风控压力抬升等挑战,凭借稳健经营、创新服务和对不同领域的支持,交出业绩亮眼、质效并升的答卷,各项指标居行业前列 [2] 经营业绩稳健增长 - 截至一季度末,资产规模首破4万亿,达4.46万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21%,各项贷款余额2.2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6% [3] - 一季度营业收入223.04亿元,同比增长6.21%;归母净利润97.80亿元,同比增长8.16%;基本每股收益0.53元,同比增长17.78% [4] - 2025年一季度利息净收入165.92亿元,同比增长21.94%,占营收比例74.3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21.77%,占营收比例7.4% [4] - 截至2025年3月末,不良贷款率0.86%,为上市以来最低;拨备覆盖率343.51%,远超2024年末商业银行平均水平138.91个百分点 [4][5] 打造创新生态“加速器” - 优化“科创融”分层分类服务体系,加强与高校等机构合作,成立“江苏银行企业上市服务基地”,省战新基金集群托管市场占比超70% [7] - 基于前期政策执行经验,在政策发布当日实现全省多个城市首笔贴息贷款业务落地 [7] - 对接江苏省制造业财政贴息名单库企业,导入“苏孵贷”等特色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打通价值链闭环 [7] - 截至2024年末,科技贷款余额2326亿元、增速22.8%,授信支持江苏专精特新等企业数量均列全省第一 [7] 携手小微共赴美好 - 构建普惠产品全生命周期分类管理机制,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8] - 落实融资协调机制,开展“百渠营销”等活动,构建“四季农时”服务体系,拓展小微等客户 [8] - 聚焦重点产业链等创新专项产品,运用技术推进小微线上化、移动化服务迭代 [9] - 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1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36%,涉农贷款余额超2410亿元,小微企业贷款总量和增量连续多年在江苏省金融机构排名第一 [9] 零售普惠增量扩面 - 锚定“做大零售业务,聚焦财富管理”目标,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打造综合服务方案 [10] - 打造“分层分类客群经营体系”,举办“919财富节”,完善“苏银金选”体系,开展“以旧换新”行动 [10] - 2024年末,零售存款余额82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21%,零售贷款余额67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0%;截至一季度末,零售AUM规模超1.5万亿元,居城商行首位 [10] - 打造老年金融服务品牌,布局养老服务生态,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突破100万,适老网点数量在省内中小银行中领先 [10] - 强化公私业务协同,完善企业家客户全方位服务,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升级“企投家”服务品牌影响力 [11] - 创新财富管理服务信托业务模式,推出家庭服务信托,落地债权家族信托;截至一季度末,财私客户突破11万户,增速超2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