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参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在“活力中国调研行”中感受乡村振兴新活力
新华社· 2025-08-05 02:3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聚焦巩固脱贫成果、拓宽共富路径、提升农业效益及农村活力 [1] - 调研显示江西、吉林、青海等地通过生态农业、科技赋能和特色产业形成"有绿、有技、有特色"的发展模式 [1] 生态农业与绿色发展 - 江西于都县潭头村依托富硒土壤发展产业链,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约8万元增至2023年355万元(44倍增长),产品通过中欧班列出口 [2] - 江西全省推进"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林下经济及生态旅游新业态 [2] - 青海边麻沟村打造高原花海景区实现农民本地就业,吉林光东村通过"厕所革命"完成210户旱厕改造,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 [3] 农业科技创新 - 长春国家农高区采用激光补光技术实现年育苗能力1亿株以上,三年来实施20个超5000万元项目,助力吉林2024年粮食产量达853.2亿斤 [5] - 吉林推行"四良一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智慧农业)战略,强化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 [5] - 江西高安市数字辣椒共享平台实现种植数据远程调控,青海河湟农林牧交易平台累计交易额破13亿元,覆盖2600家企业 [6][7] 特色产业与文旅融合 - 青海圣源地毯公司融合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产品出口美、德等国,带动近千名少数民族就业 [9] - 吉林博大农林公司开发人参衍生品(如红参香皂、饮品),推动特色农产品集群发展 [10][11] - 江西钓源古村通过文旅集团运营实现"空心村"转型,建立"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体系 [12]
东北边境小城集安:“三驾马车”驱动 人参产业跑出加速度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13
人参产业概况 - 吉林省集安市是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拥有全国最大野山参交易中心,年销量超5000吨,销往国内外30多个地区 [1] - 吉林省规划到2027年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1500亿元,2030年突破2000亿元,集安市被重点提及将承担重要角色 [1] - 集安市2024年人参产值160.3亿元,占吉林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1/5,目标2030年达300亿元 [3][1] 交易市场与产业链 - 清河市场为全国最大野山参交易集散中心,350家固定商户,赶集日商户超1600户,2024年交易额60亿元(同比+20%) [2][3] - 市场交易品类占比:林下山参60%、移山参25%、园参及西洋参10%、其他5% [3] - 人参产业带动集安市餐饮、住宿、旅游等关联行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3] 产业升级与高端化发展 - 集安市推动人参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 [1][7] - 益盛汉参为省内最大化妆品企业,实现人参全株开发,拥有8大品牌600多款产品,近3000家加盟店 [7] - 全市拥有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人参工业企业,年加工能力9000吨(精深加工600吨) [8] - 已开发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四大系列600多个品种,但林下山参精深加工企业仅1家 [9]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职能部门下沉提供税务、市场监管等"贴身"服务,设立人参产业法庭和法治服务中心打击犯罪、规范市场 [4][5] - 万资集团成立省内首家人参溯源检测机构,实现"一参一码"溯源系统,覆盖参龄、农残等关键数据 [5][6] - 清河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2024年竣工,已引入11家精深加工企业,计划联合高校研发创新 [9][10]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行业存在种质资源匮乏、精深加工不足、品牌营销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11] - 政策限制5年以上林下山参用于保健品开发,高端食品开发受阻 [11] - 集安市计划通过一产(标准化种植)、二产(吸引精深加工企业)、三产(人参+旅游/康养等)协同发展突破瓶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