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人参有“体检报告”,受到市场青睐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3 21:50
林下参种植科技化转型 - 公司构建林下参全过程可视化闭环管理体系 包括种植生长 日常管理和采挖环节 并配备电子围栏防入侵功能[1] - 公司联合北华大学成功申报"智能化人参籽采摘机器人研发"和"林下参原生态播种机研发"两项省级农业科技项目[3] - 通过林下参溯源标记系统 消费者可扫码查看从播种到采收的全周期记录 包括PH值和重金属含量等土壤数据[2] 人参产业规模与产值 - 二道江区发展人参种植6000余亩 其中林下参达5461亩 上半年实现综合产值5300万元[2] - 吉林省拥有人参食品 药品 保健品 化妆品和生物制品五大系列产品 共计3000多个品种[3] - 通化市森林覆盖率66.6% 依托长白山腹地资源优势成为国内重要道地人参种植基地[1] 产业链延伸与市场认可 - 人参深加工产品包括京辉药业红参加工工艺优化 万通山葡萄酒推出的西洋参山葡萄酒系列[3] - 酒店餐饮端开发人参鸡汤和人参锅包肉等菜品 其中人参锅包肉日销量达30-50盘[2] - 市场规范化程度提升 人参产品实行本地检测加省级认证备案的双重质量管控体系[3] 行业政策与专家评价 - 中国工程院院士公开肯定林下参电子围栏建设 强调长期生长周期需科技监管替代人工盯守[2] - 省级政府推动种植方式转变 市场交易规范化和精深加工发展 促进产业高质量转型[3] - 行业定位"向新图强 以质取胜"发展战略 获得外地客商对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积极反馈[3]
东北边境小城集安:“三驾马车”驱动 人参产业跑出加速度
证券时报· 2025-05-25 18:13
人参产业概况 - 吉林省集安市是全国人参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边条参唯一产区,拥有全国最大野山参交易中心,年销量超5000吨,销往国内外30多个地区 [1] - 吉林省规划到2027年人参全产业链产值达1500亿元,2030年突破2000亿元,集安市被重点提及将承担重要角色 [1] - 集安市2024年人参产值160.3亿元,占吉林省人参产业综合产值1/5,目标2030年达300亿元 [3][1] 交易市场与产业链 - 清河市场为全国最大野山参交易集散中心,350家固定商户,赶集日商户超1600户,2024年交易额60亿元(同比+20%) [2][3] - 市场交易品类占比:林下山参60%、移山参25%、园参及西洋参10%、其他5% [3] - 人参产业带动集安市餐饮、住宿、旅游等关联行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 [3] 产业升级与高端化发展 - 集安市推动人参精深加工和科技创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 [1][7] - 益盛汉参为省内最大化妆品企业,实现人参全株开发,拥有8大品牌600多款产品,近3000家加盟店 [7] - 全市拥有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规模以上人参工业企业,年加工能力9000吨(精深加工600吨) [8] - 已开发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四大系列600多个品种,但林下山参精深加工企业仅1家 [9]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 - 职能部门下沉提供税务、市场监管等"贴身"服务,设立人参产业法庭和法治服务中心打击犯罪、规范市场 [4][5] - 万资集团成立省内首家人参溯源检测机构,实现"一参一码"溯源系统,覆盖参龄、农残等关键数据 [5][6] - 清河人参高新技术产业园一期2024年竣工,已引入11家精深加工企业,计划联合高校研发创新 [9][10]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行业存在种质资源匮乏、精深加工不足、品牌营销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11] - 政策限制5年以上林下山参用于保健品开发,高端食品开发受阻 [11] - 集安市计划通过一产(标准化种植)、二产(吸引精深加工企业)、三产(人参+旅游/康养等)协同发展突破瓶颈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