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剧《白蛇传》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驻瑞典使馆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5 04:52
中瑞外交关系 - 中瑞建交75周年 两国关系保持向前发展势头[4] - 2024年中瑞各层级交往日益密切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生物医药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4] - 教育 文化 旅游 体育等领域交流更趋活跃 为两国关系注入强劲动力[4] 科技行业展示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招待会现场进行迎宾服务并提供现代科技体验[7] - 来宾积极参与科技互动体验 纷纷打卡拍照记录[7] 文化交流活动 - 国家京剧院著名表演艺术家李胜素与中国戏曲学院师生演出经典京剧《白蛇传》[12] - 表演融合唱念做打艺术特色 服饰精致情节跌宕 获得观众阵阵掌声[12] - 演出结束后大使及嘉宾与全体艺术家合影留念[14] 活动参与规模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出席人数达800余人[1] - 包括瑞典对外援助和外贸大臣杜萨 各界友人 各国驻瑞使节及旅瑞侨胞 中资机构 留学生代表[1]
“天涯共此时——中国戏曲文化周”在瑞典启幕 以国粹艺术共庆中瑞建交75周年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5 04:39
在马尔默,观众将有机会欣赏到一场精心编排的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汇集了《拾玉镯》《三岔 口》《白蛇传·游湖》《大闹天宫》四出文武兼备、雅俗共赏的剧目。其中,曾在中国戏曲学院留学的 瑞典籍学生天木(Timothy Pilotti)将与中国学子同台,于9月26日在马尔默Slagthuset剧院献演经典武戏 《三岔口》,成为中瑞艺术交流的一段佳话。 京剧经典折子戏专场宣传海报。中国戏曲学院供图 此外,戏曲电影展映单元将带来《锁麟囊》《大闹天宫》《杨门女将》《白蛇传·情》《双蝶扇》 五部佳作,让观众透过银幕光影,感受传统戏曲故事与现代电影语汇的巧妙结合。"粉墨逸彩——中国 戏曲舞台美术展"则将通过精美的戏曲服饰、盔帽、脸谱、舞台模型等展品,揭示戏曲舞台幕后的艺术 体系与美学意蕴。 活动期间,中国戏曲学院的师生还将走进斯德哥尔摩艺术大学等当地教育机构,举办戏曲艺术讲座 和工作坊。京昆系副教授李艳艳将带领学生现场展示并讲解京剧的行当与程式化表演,邀请瑞典观众沉 浸式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韵味。双方还将就未来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9月24日电(记者殷淼)2025年正值中国与瑞典建交75周年,为促进两国 ...
“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启幕
新华社· 2025-09-12 22:49
活动概况 - 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联合香港北京社团总会及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主办"香江国粹情——2025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香港行"活动 旨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76周年华诞并迎接中秋佳节 [1] - 活动于9月12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启幕 核心目标是推动京剧艺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传播交流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演出内容 - 开幕演出为京剧经典剧目《白蛇传》 呈现千年爱情传奇故事 [1] - 9月13日上演骨子老戏《失空斩》 融合"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折经典剧目 [1] - 9月14日举行京剧名家名段演唱会 精选多流派经典唱段集中展现京剧艺术多样性 [1] 参与阵容 - 演出集结北京京剧院 上海京剧院 黑龙江省京剧院及国家京剧院组成的"黄金阵容" [2] - 参演人员涵盖多流派多年龄层的优秀人才 包括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评选出的新一代名家 [2] 文化意义 - 香港北京社团总会强调京剧作为中华文化瑰宝承载深厚历史底蕴与艺术魅力 [1] - 京港两地文化合作为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注入新动能 [1]
不断更新的艺术生命力(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7 22:02
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 - 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于2025年4月-6月在苏州举办,由中国剧协与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展演了《牡丹亭》《白蛇传》《陈三五娘》《赵氏孤儿》4部经典剧目,由8个院团带来8台不同艺术样式的演绎 [2] - 展演剧目包括京剧《白蛇传》、粤剧《白蛇传·情》、豫剧《程婴救孤》、音乐剧《赵氏孤儿》、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舞剧《牡丹亭》、梨园戏《陈三五娘》、潮剧《益春》等 [2][3][4] 经典剧目的创新与传承 - 粤剧《白蛇传·情》在文本改编上以当代青年人关心的情感关系为中心,在剧场艺术、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创新 [2]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对汤显祖原著只删不改,保留昆曲美学精华的同时加入当代审美元素 [3] - 舞剧《牡丹亭》以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舞蹈语言体现"至情"的普遍精神价值 [3] - 梨园戏《陈三五娘》历经8代表演艺术家传承,艺术价值不断被开掘 [4] - 潮剧《益春》以丫鬟益春为主人公,体现底层人的智慧和勇气,传承发扬传统戏曲喜剧艺术 [4] 经典剧目的现代解读 - 豫剧《程婴救孤》将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情感关怀相结合 [2] - 音乐剧《赵氏孤儿》清晰呈现政治理想、个体价值、道德困境等,获得当下观众理解与共鸣 [2] - 当代创作者对《赵氏孤儿》的改编聚焦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被忽略的伦理困境,提出现代意味的人文关怀 [5] 经典剧目的创作理念 - 经典戏剧作品需满足两个条件:情节极具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主题关涉人类基本价值观念 [5]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秉持"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理念 [5] - 梨园戏《陈三五娘》的"戏改"版和古本均得以传承,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剧作家与艺人的严谨态度 [5] - 川剧《白蛇传》保留了本剧种传承下来的神话叙事和表演特色 [5] 经典剧目的文献展览 - "经典的诞生——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文献"展览通过剧本、曲谱、舞美设计图、戏单等文献实物,展现中国戏剧经典剧目观照时代的能力 [6] - 经典剧目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与艺术家创造力相结合,催生出属于每个时代的艺术生命力 [6] - 各戏曲剧种不断从经典剧目中获得灵感,改编重塑,使经典流播更加广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