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经典改编与传承

搜索文档
不断更新的艺术生命力(艺文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17 22:02
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 - 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于2025年4月-6月在苏州举办,由中国剧协与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展演了《牡丹亭》《白蛇传》《陈三五娘》《赵氏孤儿》4部经典剧目,由8个院团带来8台不同艺术样式的演绎 [2] - 展演剧目包括京剧《白蛇传》、粤剧《白蛇传·情》、豫剧《程婴救孤》、音乐剧《赵氏孤儿》、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舞剧《牡丹亭》、梨园戏《陈三五娘》、潮剧《益春》等 [2][3][4] 经典剧目的创新与传承 - 粤剧《白蛇传·情》在文本改编上以当代青年人关心的情感关系为中心,在剧场艺术、音乐创作等方面进行了符合当代年轻人审美的创新 [2]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对汤显祖原著只删不改,保留昆曲美学精华的同时加入当代审美元素 [3] - 舞剧《牡丹亭》以现代与古典相融合的舞蹈语言体现"至情"的普遍精神价值 [3] - 梨园戏《陈三五娘》历经8代表演艺术家传承,艺术价值不断被开掘 [4] - 潮剧《益春》以丫鬟益春为主人公,体现底层人的智慧和勇气,传承发扬传统戏曲喜剧艺术 [4] 经典剧目的现代解读 - 豫剧《程婴救孤》将中国传统价值理念与现代情感关怀相结合 [2] - 音乐剧《赵氏孤儿》清晰呈现政治理想、个体价值、道德困境等,获得当下观众理解与共鸣 [2] - 当代创作者对《赵氏孤儿》的改编聚焦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中被忽略的伦理困境,提出现代意味的人文关怀 [5] 经典剧目的创作理念 - 经典戏剧作品需满足两个条件:情节极具戏剧性和传奇色彩,主题关涉人类基本价值观念 [5] -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秉持"尊重传统但不因循传统,利用现代但不滥用现代"的理念 [5] - 梨园戏《陈三五娘》的"戏改"版和古本均得以传承,得益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剧作家与艺人的严谨态度 [5] - 川剧《白蛇传》保留了本剧种传承下来的神话叙事和表演特色 [5] 经典剧目的文献展览 - "经典的诞生——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文献"展览通过剧本、曲谱、舞美设计图、戏单等文献实物,展现中国戏剧经典剧目观照时代的能力 [6] - 经典剧目思想穿透力、审美洞察力与艺术家创造力相结合,催生出属于每个时代的艺术生命力 [6] - 各戏曲剧种不断从经典剧目中获得灵感,改编重塑,使经典流播更加广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