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乘龙M3
icon
搜索文档
东风柳汽人士:首次还原「车头掉落」疑云与细节
第一财经· 2025-08-05 11:05
碰撞测试争议核心 - 理想i8以60±2km/h速度撞击相向行驶的40±2km/h二手乘龙M3卡车,形成100km/h相对速度,远超常规商用车碰撞标准[8][9] - 测试中8吨配重卡车被2.61吨SUV撞至四轮腾空,与真实事故中卡车继续前行、SUV反弹的物理常识不符[9][14] - 卡车驾驶舱液压锁止状态成关键争议点,未锁止状态下轻微撞击即可导致车头翻转[3][4] 卡车技术细节 - 乘龙M3采用液压式锁止机构,成本高于机械式但锁止力度更大,需通过泵油和撬动液压锁两步操作实现车头抬起[3][4] - 液压锁止激活状态下驾驶室与底盘连接稳固,失效可能指向结构设计缺陷或测试前未正确锁止[4][5] - 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配备AEB自动紧急制动,感知系统搭载高精度雷达和摄像头[12] 测试合规性质疑 - 非国家强制性法规试验,中国汽研声明明确该测试非标准车对车碰撞[6][8] - 使用二手卡车存在零部件维修/缺失可能,与真实商用车的日常使用状态存在差异[8] - 卡车配重8吨为固定值,而实际运营中商用车载重动态变化显著影响碰撞能量[8][9] 行业营销现象 - 新能源车企频繁采用小车撞大车测试制造视觉冲击,反映宣传同质化现象[11] - 商用车营销预算远低于乘用车,受众群体规模差异显著(3800万货车司机vs5.15亿汽车驾驶人)[12] - 碰撞视频未按惯例对对比车辆LOGO打码,引发品牌侵权争议[12][13] 事件后续进展 - 东风柳汽未获测试详细数据,质疑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声明缺乏关键细节[1][14] - 理想汽车声明称测试导致乘龙品牌卷入争议属"无心之举",并肯定其卡车行业标杆地位[14] - 双方沟通未果后东风柳汽发布侵权声明,强调响应"反内卷"政策导向[13][14]
专访东风柳汽人士:首次还原“车头掉落”疑云与细节
第一财经· 2025-08-05 09:51
碰撞测试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进行非标准车对车碰撞测试 涉及2.61吨理想i8 SUV以60±2km/h速度撞击相向而行40±2km/h的二手乘龙M3卡车 相对速度达100km/h 卡车配重至8吨[1][7][8] - 测试引发争议 焦点包括卡车驾驶舱在碰撞中倒下及8吨卡车被撞至四轮腾空的现象[1] - 东风柳汽未获得测试详细数据 无法确认卡车卡扣锁止状态[1] 卡车锁止机构技术细节 - 乘龙M3卡车采用液压式锁止机构 锁止力度大且稳定可靠 但成本高[3] - 液压锁处于锁止状态且油路位置正确时不会自行解锁 未锁止状态下即使轻微撞击也可能导致驾驶室翻转[4] - 通过持续泵油和撬动液压锁的操作可使车头抬起并保持卡扣打开状态 反向操作后若未完全锁止则卡扣仍处于打开状态[4][5] 测试合规性与设计差异 - 测试非新车上市强制性标准 中国汽研声明为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6] - 商用车与乘用车存在安全目标、结构设计和测试标准差异 商用车碰撞测试常规标准相对速度通常低于100km/h[7][8] - 真实事故中卡车满载时碰撞能量更高 驾驶室与底盘解体式分离较为罕见[7] 行业营销实践与影响 - 乘用车撞击卡车测试频繁出现在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新能源汽车发布会中 通过极端场景制造视觉冲击展示安全性能[10] - 商用车营销宣传费用较少 受众较窄 全国有3800万货车司机 而汽车驾驶人数量达5.15亿人[10] - 理想汽车未对乘龙卡车方向盘车标打码 违反碰撞试验惯例 后续视频已进行打码处理[11] - 东风汽车与理想汽车沟通无果后发出侵权声明 理想汽车最新声明称对乘龙品牌卷入舆情争议为无心之举[11]
独家专访东风柳汽人士:首次还原“车头掉落”疑云与细节
第一财经· 2025-08-05 09:25
碰撞测试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与中国汽研进行的碰撞测试引发争议 涉及2 61吨理想i8 SUV与8吨乘龙M3卡车以100km/h相对速度相撞导致卡车驾驶舱脱落及四轮腾空 [1] - 测试由理想汽车制定大纲 中国汽研执行 但关键测试细节未披露 东风柳汽未获得详细数据 [1] - 理想汽车称测试合乎标准 中国汽研未回应询问 [1] 卡车锁止机构技术分析 - 乘龙M3采用液压式锁止机构 锁止力度大且稳定可靠 成本高于机械式锁止 [2] - 液压锁处于锁止状态且油路位置正确时不会自行解锁 未锁止状态下轻微撞击即可导致驾驶室翻转 [3] - 车头未锁止时外观仍呈水平状态 难以被发现 可通过泵油和撬动液压锁操作实现未锁止状态 [3] 测试条件争议点 - 测试卡车为二手乘龙M3 存在零部件维修或缺失可能 新款售价14万-22万元 2017年二手价约5万元 [4][5] - 卡车配重至8吨并加装自动驾驶装置 但与真实商用车可变配重状态存在差异 [4] - 测试速度异常:理想i8以60±2km/h速度撞击40±2km/h相向卡车 相对速度100km/h超过商用车常规碰撞标准 [5][6] 行业测试规范与营销现象 - 小车撞大车测试非国家强制性法规试验 无明文规范 卡车卡扣是否必须锁止存疑 [4] - 新能源车企频繁采用乘用车撞击卡车测试制造视觉冲击 包括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品牌 反映宣传同质化现象 [7] - 商用车营销预算低于乘用车 全国货车司机3800万人 乘用车驾驶人5 15亿人 但商用车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相当 配备AEB系统及高精度传感器 [8] 品牌影响与后续处理 - 测试视频未对乘龙卡车方向盘车标打码 违反惯例 理想后续已对视频打码处理 [8] - 东风柳汽发出侵权声明 理想汽车称测试导致乘龙卷入舆情属无心之举 并认可乘龙为行业标杆品牌 [9]
理想i8把“重卡”撞飞?乘龙再回击: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04 08:55
事件背景 - 理想汽车在7月29日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与卡车碰撞测试视频 显示卡车车轮弹起、驾驶室分离 引发公众对乘龙卡车安全性质疑[2] - 测试中以100公里/小时相对速度正面碰撞 卡车四轮离地整车弹飞 驾驶舱向前翻侧砸在理想i8车头 理想i8除车头损毁外A柱未变形[7] - 网友根据未打码方向盘识别出卡车为乘龙品牌 质疑2.6吨新能源车为何能撞飞8吨卡车[7] 车辆规格争议 - 理想称测试卡车为"总质量8T"的重卡 但根据GA802-2019标准 重卡总质量需达12吨及以上 8吨属中型货车[6] - 视频中车型经外观判断为乘龙M3载货车型 同样属于中卡类别[6] 双方回应 - 东风柳汽于7月31日发布侵权声明 指控理想未经授权使用并扭曲传播测试视频 与实际场景存在严重差异 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9] - 理想汽车回应称测试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 卡车为随机购买未指定品牌 并表示可接受复测直播[11] - 测试方中国汽研证券部称"测试符合所有规定和标准" 但特别强调这是"非公告测试"[11] - 东风柳汽于8月1日发布海报二次回击 强调"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 并宣传乘龙M3的30%高强钢应用和铠甲式防护[5][13] 行业影响 - 事件引发车圈过度营销和恶意营销讨论 跨界势力使汽车营销越来越"互联网化"[13] - 暴露车企营销的法律边界问题[13] - 根据2024年《乘用车追尾卡车事故分析报告》 高速公路上乘用车追尾卡车事故致死率是其他车型的4倍[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