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聚人形机器人

搜索文档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对话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冷晓琨:工业场景只是过渡,人形机器人会在家庭场景下爆发
北京商报· 2025-03-30 16:01
行业现状与趋势 - 人形机器人行业从2022年底的3-4家企业快速增长至2025年的两三百家,行业进入爆发期[8] - 当前行业处于早期阶段,企业需在技术路线未明确的情况下做好5-10年持久战准备[4] - 行业面临三大核心挑战:降本、批量化生产、国产化推进,这些问题相互关联需协同解决[4] 商业化路径 - 工业场景被视为过渡阶段,家庭场景才是未来爆发点,现阶段工业场景可产生销量反哺技术迭代[7] - 企业战略分为对齐主义(基于现有技术快速商业化)和超越主义(押注未来技术),乐聚机器人采用对齐主义但认为未来两者将融合[7] - 2025年预计交付1000-2000台人形机器人,达到万台规模后将迎来类似新能源汽车2013年的产业拐点[6] 技术发展 - 人形机器人技术分为大脑(控制)、小脑(运动)、本体(硬件),当前三者割裂但未来必然融合[10] - 最大挑战并非具身智能模型技术收敛,而是跨团队的大脑与小脑融合问题,涉及信任与主导权等非技术因素[10] - 国产化率从2018年全部依赖进口提升至90%以上,单台成本从300万元降至几十万元[9] 竞争优势 - 中国供应链优势显著,支持企业快速推出产品并实现成本大幅下降[9] - 政府主动提供应用场景支持,降低企业市场教育成本,如中关村论坛等平台提供实战演练机会[9] - 行业认知度显著提升,客户从询问基础概念转向直接提出场景化需求[8] 量产定义 - 2025年作为"量产元年"仅实现小脑和本体的基础运动功能,真正产业化需等待具身智能(三者融合)实现[6] - 量产分为小批量(千台级)和大规模(万台级)两个阶段,万台规模将明确技术路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