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游
icon
搜索文档
签证便利化、“避暑游”“夜经济”释放吸引力 “中国游”成暑期“热”体验
央视网· 2025-08-17 07:14
入境游市场热度攀升 - 中国入境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受签证政策便利化等因素影响[1] - 7月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达709万人次 同比增长15.7% 规模创历史新高[1] - 上半年外籍旅客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数量同比增长近三成[5] 深圳入境表现突出 - 暑运以来深圳机场口岸入出境外国人同比增长超31.8%[1] - 免签入境外国人占入境外国人总量近60% 同比增长超139.7%[1] - 家庭游形式组团来华成为暑期新热门[1] 义乌成为外籍旅客增幅榜首 - 外籍旅客增幅前十目的地中义乌位居榜首 增幅达2.6倍[5] - 义乌国际商贸城每日吸引超3000名外国采购商[7] - 经营户反映国外客人从日均10人增至20人 明显增加[7] 离境退税政策助推消费 - 义乌离境退税商店从7个网点增至37个网点[9] - 其中26个网点为即买即退商店[9] - 外国采购商在谈生意之余购买商品[9] 避暑游和夜经济吸引力显著 - 贵阳以22℃平均气温吸引东南亚、韩国等周边国家旅客[9] - 截至8月12日贵阳龙洞堡口岸出入境人员超3.3万人次 同比增长209%[9] - 外籍出入境旅客人数同比增长五倍以上[9] 外国旅客体验反馈积极 - 英国旅客家庭组团游览香港、深圳、澳门 计划参观港珠澳大桥[3] - 爱尔兰旅客称赞免签政策对家庭成员非常方便[5] - 泰国游客赞赏文化多样性和美丽景象 德国游客称赞美食和凉爽天气[11][13]
暑运上海入境外籍旅客全国居首 “中国游”热“第一站”忙
解放日报· 2025-08-12 01:56
出入境客流数据 - 7月1日暑运以来上海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达12 9万人次 同比增长超14% [1] - 8月9日单日出入境人员达15 7万人次 创年内最高纪录 [1] 出境旅客结构 - 浦东 虹桥机场口岸累计查验出境内地旅客超158万人次 占出境总量67 7% [1] - 入境外籍旅客达52 5万人次 同比增长37 4% 居全国首位 [1] 邮轮市场表现 - 暑运期间上海邮轮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邮轮63艘次 [1] - 邮轮旅客达26 3万人次 同比增长近33% [1]
破浪前行风帆劲——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8-08 07:59
消费市场复苏 -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 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2] - 天津邮轮口岸单日出境外籍旅客达3000余人创历史新高 签证交通支付离境退税政策优化推动市场复苏 [2] - 广东探索"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模式 湖南从扩围拓品提标降槛优化两新政策 多地政策增强消费活力 [2] 农业机械化与粮食生产 - 全国已收夏粮小麦7005万亩 日机收面积连续3天超400万亩 冬小麦收成超去年品质提升 [4] - 河南聚焦小麦抢收湿粮运输烘干 安徽加强雨情水情墒情监测 山西制定精细化抗旱田管技术方案应对旱情 [4] - 山东统筹农机调度技术培训 安徽开展北机南下南机北援行动 冬油菜收获超八成 [4] 就业服务创新 - 人社部等五部门推出20条就业公共服务举措 六部门部署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 四川发布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6] - 山东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开发1.8万余个岗位 涵盖电商运营文创策划等新业态 400余家企业参与 [6] - 深圳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提供跟岗实习 政府密集招聘会降低求职焦虑 [6] 城市更新建设 - 上海划定46个城市更新单元 静安里历史遗迹改造为多功能商业街区 实现保护中更新传承中创新 [7] - 芜湖瑞东园小区改造增设320个停车位含61个新能源充电桩 同步改造地下雨污水管网及养老社区用房 [7] - 中办国办发布城市更新行动路线图 各地出台细化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 [7]
花旗集团余向荣:下半年中国出口有望继续超预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2 07:22
宏观经济展望 - 花旗集团将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上调至5%,认为全年增长目标可以实现 [1] - 下半年中国有必要着力于名义增长修复,同时保持实际增长势能 [1] - 若增长保持韧劲且物价改善,中国资产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 [1] 出口驱动因素 - 2024年出口成为最大超预期因素,预计全年实现中个位数正增长 [1] - 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影响阶段性见顶,芬太尼关税有望下调,中美关税差可能收窄 [2] - "抢出口"回补效应被高估,相关规模约330亿美元(不足全年出口1%),影响可控 [2] - 中国出口竞争力强劲:产品迭代升级、中间品/资本品占比提升(如电子产品)、出口网络多元化(美国份额降至10%,对非洲出口增速超30%) [3] 内需与投资 - 内需呈现分化复苏,新经济(人工智能/新消费/创新药)贡献度提升 [4] - 入境游经济预计贡献0.2个百分点GDP增长 [4] - "人工智能+"将带来5000亿元增量投资,贡献GDP增长0.4个百分点,信息服务业投资上半年增长37% [4]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结合将催生多领域应用场景(产业端/算力端/能源需求) [4] 政策动向 - 财政政策:聚焦以旧换新加码、育儿补贴(预计规模1000亿元),激活新消费场景(如"苏超"/"村BA") [6] - 货币政策:预计政策利率下调10基点、准备金率下调50基点,推出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城市更新/新质生产力等 [6] 供给侧改革 - 重点推进"反内卷"部署:整治低价竞争、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环保/金融监管收紧等) [7] - 黑色冶炼、化工、非金属矿产等行业有望率先实现价格回升 [7]
“中国游”热力值拉满 免签红利将“入境流量”变为“消费留量”
央视网· 2025-07-17 07:05
免签政策成效 - 上半年免签入境中国的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 在入境外国人中占比超过七成 比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 [3] - 上海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4248万人次 同比增长385% [4] - 北京口岸上半年出入境外国人达290余万人次 其中免签入境外国游客超84万人次 同比增长一倍 [4] - 成都 海南等地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游客人数大幅高于去年同期 [4] 政策覆盖范围 - 截至7月中国已对47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 包括澳大利亚 德国 日本等 [6] - 55个国家公民可申请240小时过境免签 包括美国 印度尼西亚等 [6] - 新增东盟国家旅游团免签入境云南西双版纳政策 [3] - 将印度尼西亚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 [3] 消费拉动效应 - 免签政策将"入境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提振餐饮 住宿及周边消费 [1][9] - 外国游客热衷在社交媒体传播中国形象 形成口碑传播网络 [6][9] - 美食体验成为重要消费吸引点 外国游客通过街头小吃深度接触中国市井文化 [7][9] 国际形象提升 - 政策展示中国更先进 有趣 酷的形象 吸引游客关注历史底蕴与技术进步 [6] - 实际体验打破外国游客固有认知 形成正面传播效应 [6] - 便利化措施涵盖支付 住宿 交通等领域 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与经贸合作 [3]
“中国游”进阶!开放的中国以更大诚意向世界展现多元魅力
新华网· 2025-06-06 01:10
中国旅游业升级 - 中国游从知名景点打卡转向深度体验当地生活方式,包括共享单车骑行、电子支付、高铁跨省游等 [1] - 为满足外籍旅客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需求,中国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并优化服务 [1] - 上海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吸引85个国家地区的700余家参展商、1400余名特邀买家,显示国际关注度提升 [3] 免签政策与配套措施 - 中国已对43个国家单方面免签,与29个国家签订全面互免签证协定,对54个国家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 [3] - 推行口岸通关自助申报、开通更多国际直飞航线、提升外卡POS机覆盖率以提升入境便利度 [3] - 北京首都机场和大兴机场优化24小时"北京服务"综合服务中心,黄山屯溪国际机场新增多条国际航线 [3] 入境游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入境外国游客736.74万人次,同比增长39.2% [4] - 端午假期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4% [4] - 马来西亚游客可通过新增国际航线实现吉隆坡至黄山宏村的5小时直达 [4] 离境退税与消费增长 - 北京王府中环商场推出"即买即退"服务,近40家国际品牌商户落地该措施 [6] - 2024年中国入境旅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8% [6] - 海外社交平台"带空箱子来中国"话题热度高,"中国购物攻略"相关帖子达数百万 [6] 产品升级与文化体验 - 深圳华强北无人机、苏州丝绸陶瓷、义乌小商品成为外国人购物热点 [7] - 端午节期间广州推出"观赛+旅游+购物+美食"定制套餐,吸引国际游客参与传统文化活动 [9] - 北京发布十大主题线路(如市井寻味之旅、徒步观星之旅),景德镇青花瓷制作、良渚古城探秘成热门选择 [10] 行业趋势与全球影响 - 中国游呈现游客流向多元化、文化体验深度化、旅游体验科技化等新特点 [9] - 哈尔滨"工业游"、深圳"科技游"等细分市场产品对外国游客吸引力强 [10] - 国际媒体评价"中国游"和"中国购"是中国开放与创新的新名片 [10]
持续释放入境游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3 22:15
入境游市场表现 - 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达111.5万人次 同比增长43.1% [1] - 入境游销售额增长约90% [1] 行业吸引力驱动因素 - 多样化自然景观覆盖塞北至江南地区 [1] - 历史文化遗产包括陶瓷与宫院等资源 [1] - 民俗文化展现游牧民族与耕海人家特色 [1] - 安徽垓下遗址运用全息投影技术重现楚汉争霸场景 [1] - 四川四姑娘山开发户外体验项目吸引外国游客 [1] 政策与服务支持 - 免签范围扩大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 [2] - 离境退税实行"即买即退"机制 [2] - 北京机场配置翻译机与多语言退税指南 [2] - 四川乐山推出双语美食地图与外卡POS机 [2] - 外币兑换ATM机覆盖更多景区和饭店 [2] 市场发展瓶颈 - 中小景区官网及购票平台缺乏多语言支持 [2] - 部分中小城市与乡村景区未开通外卡支付 [2] - 非热门旅游城市涉外旅游业务存在明显短板 [2] - 个性化文旅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仍存 [2] 行业升级方向 - 需加强下沉市场涉外旅游基础设施布局 [3] - 应融合新技术手段与地方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3] - 需提升多语言服务与对外接待能力 [3]
稳中求进每月看|破浪前行风帆劲——5月全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观察
新华社· 2025-05-29 13:57
消费市场 - 5月"五一"假期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旅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3] - 天津国际邮轮母港单日出境外籍旅客达3000余名创历史新高,显示入境游强劲复苏 [4] - 广东推出"财政补贴+企业让利+金融赋能"消费提振模式,湖南调整"两新"政策扩围拓品 [4] 农业与粮食生产 - 四川宜宾示范区2200亩小麦通过优选品种和科学管护实现产量品质双提升 [8] - 全国夏粮小麦已收7005万亩,日机收面积超400万亩,河南等地采用机械化收割效率显著(15分钟完成2亩地收割) [8] - 河南、安徽、山西等地通过水源调度、抗旱喷防等技术措施应对旱情保夏收 [8] 就业市场 - 人社部等五部门推出20条就业公共服务举措,四川发布创业带动就业支持政策 [11] - 山东创新推出"弹性妈妈岗"和"新业态妈妈岗",已开发1.8万个岗位覆盖400余家企业 [11] - 深圳通过"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为毕业生提供精准岗位匹配服务 [11] 城市更新 - 上海静安里历史建筑改造为多功能商业街区,全市划定46个更新单元实现综合成本平衡 [18] - 安徽芜湖老旧小区改造新增320个停车位(含61个新能源充电位)并升级地下管网 [19] - 国家发布城市更新行动意见,弋江区计划同步改造养老、社区用房等民生设施 [20]
新旅游带动新消费·“中国游”热度攀升
央视网· 2025-05-19 21:58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旅游市场,吸引大量外国游客前来体验 [1] - "中国游"热度持续释放,入出境人数和消费数据大幅攀升 [2] 旅游数据表现 - "五一"假期入出境外国人达111 5万人次,同比增长43 1%,其中免签入境38万人次,同比增长72 7% [4] - 2024年入出境外国人达6488 2万人次,同比上升82 9%,其中免签入境2011 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 3% [4] - 入境游客总消费达942亿美元,同比增长77 8% [4] 旅游形式多元化 - 超六成外国游客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 [6] - 外国游客除传统一线城市外,更多下沉至成都、重庆、杭州、青岛、西安等网红城市 [6] - "购在中国"趋势明显,外国游客购物需求增加 [6] 政策优化支持 - 中国已同157个国家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同29国实现全面互免签证 [8] - 对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38国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免签停留期延长至30天 [8] - 签证、交通、支付和离境退税政策持续优化 [8]
中国经济圆桌会丨“中国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和广阔发展前景
新华网· 2025-05-19 07:02
行业复苏态势 - 2024年入境游客达1.32亿人次 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7.2% [1] - 2024年入境旅游总花费942亿美元 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3.5% [1] - 2025年一季度入境旅游3501.64万人次 同比增长19.6% [1] 市场结构特征 - 2025年一季度外国游客达736.74万人次 同比增长39.2% [1] - 五一期间入境游保持增长态势 [1] - 针对年轻背包客、商务旅行、银发族等客群推出细分产品 [2] 政策支持措施 - 持续优化签证、支付、出行、住宿环节便利化水平 [1] - 深入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 [1] - 扩大"即买即退"商品范围并增加免税店数量 [2] 产品创新方向 - 推出研学旅游、会奖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居等新业态 [2] - 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短期与长期互补的供给新格局 [2] - 开发数字文化体验、实景演出、非遗工坊等文化消费场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