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瑞利

搜索文档
西藏东财基金更名为东财基金 股东东方财富多次增资或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13:20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法定名称由西藏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司章程相关条款已相应修改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1][2] - 公司后续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变更 法律主体和对外法律关系不变 原合同及法律文件的条款、效力及履行均不受影响 [1][2] - 公司注册地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 办公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 客服表示改名对投资者不会带来任何影响 [2] 管理规模与业绩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公司管理规模达360.02亿元 较2024年同期激增583.28% 全市场排名从第130位跃升至第94位 [1][3] - 2024年底管理规模骤增至233.56亿元创历史新高 此前2024年三季度末规模仍在60亿元左右徘徊 [3] - 规模增长与旗下最大债券型基金东财瑞利相关 最新规模147.85亿元 同时发力ETF等指数产品 [4] 产品与业务发展 - 2023年以来成立超过20只股票型指数基金产品 包括ETF和联接基金 不同份额合并计算 [4] - 目前旗下共有37只股票型基金 总规模123.20亿元 其中14只ETF规模合计104.57亿元 [4] - 公司为券商系公募 由东方财富证券100%出资设立 成立于2018年10月 [1][2][4] 股东支持与资本动作 - 东方财富证券多次注资 2020年10月注册资本从2亿元增至4亿元 2021年7月增至8亿元 2023年1月达10亿元 [4] - 2024年10月东方财富证券拟投资公司旗下ETF、股票型指数基金及偏股混合型基金不超过20亿元 创公募行业自购纪录 [4] - 2023年东方财富证券曾公告拟申购公司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1亿元 [4] 管理层变动 - 公司董事长戴彦同时担任东方财富证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 [5] - 总经理沙福贵2024年7月新任财务负责人 本月代任督察长 曾任职湘财证券和天安财产保险资产管理中心 [5][6] - 2025年3月华安证券原分管财富管理业务副总裁顾勇加盟出任副总经理 [6]
西藏东财基金正式更名“东财基金”,股东东方财富多次增资或自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5:09
公司名称变更 - 公司法定名称于2025年9月15日由西藏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2][3] - 公司章程条款已修改并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后续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变更 [2][3] - 名称变更后法律主体和对外法律关系不变 原有合同及法律文件条款效力不受影响 [3] 公司背景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2018年10月26日 由东方财富证券100%出资设立 注册地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 办公地址在上海市徐汇区 [2][6] - 东方财富证券多次增资:2020年10月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4亿元 2021年7月增至8亿元 2023年1月达到10亿元 [8] 管理规模与业绩表现 -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管理规模达360.02亿元 较去年同期激增583.28% [2][6] - 行业排名从第130位跃升至第94位(全市场162家公募持牌机构) [2][6] - 2023年底规模突破历史新高至233.56亿元 较去年三季度60亿元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6] 产品结构与业务发展 - 旗下最大债券型基金东财瑞利规模达147.85亿元 [8] - 自2023年以来成立超20只股票型指数基金产品(含ETF及联接基金) [8] - 目前共有37只股票型基金 总规模123.20亿元 其中14只ETF规模合计104.57亿元 [8] 股东支持与自购行动 - 东方财富证券2023年10月宣布拟自购公司旗下ETF及权益类基金不超过20亿元 创公募行业自购纪录 [9] - 2023年曾发布东方财富证券拟申购公司权益类公募基金1亿元的公告 [9] 管理层架构 - 董事长戴彦同时担任东方财富证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 [9] - 总经理沙福贵2021年就任 2024年7月新任财务负责人并代任督察长 [9] - 2024年3月华安证券原副总裁顾勇加盟出任副总经理 [9]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被业内视为公募行业"鲶鱼" 背靠东方财富体系内庞大的基金代销渠道 [9] - 通过股东渠道优势发力ETF等指数产品 推动管理规模持续增长 [8][9]
债基如何穿越波动周期?东财基金宝音:通胀与房价连续回升是转向关键信号
新浪财经· 2025-05-11 11:55
投资方法论 - 核心投资理念围绕"择时、回撤控制、机动性"三大关键词展开,强调实战检验是投研的唯一标准[5] - 择时能力被视为投资基础,决定开平仓胜率能否跑赢大盘,背后需深刻理解市场[5] - 回撤控制贯穿投资全程,不仅是止损,更是风险管理意识,确保错误操作时损失最小化[5] - 机动性对抗市场惯性,避免死多或死空思维,以灵活视角应对趋势变化[6] - 2025年一季度债市调整中,通过迅速降低久期与杠杆成功规避风险,体现机动性理念[6] 团队管理策略 - 采用差异化战术与统一战略融合模式,三位基金经理独立操作不同风险偏好的"盘子",增强抗风险能力[7] - 战术层面鼓励差异化操作,战略层面统一贯彻择时、回撤控制、机动性三大认知[7] - 首次提出区分中期对冲与短期避险理念,中期对冲需考量基差,短期避险需紧盯市场情绪及时平仓[7] 市场观点与信号 - 当前债市横盘震荡后"上涨为阻力最小方向",依据包括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压制收益率、内需反弹不可持续、10年期国债突破1.6%潜在空间[8][9] - 债市转向需观察通胀与房价连续三个月回升两大信号,目前均未显现[9] - 贸易摩擦"打"是长期主线,"谈"仅为短期扰动,通缩压力与地产困局制约基本面改善[9] - 一季度经济数据反弹属长期放缓趋势中的短暂现象,非趋势性反转[9] 工具与策略应用 - 国内债基缺乏对冲工具,久期与杠杆调整成为唯一选择,执行力是平衡核心[6] - 国债期货对机构投资者价值显著,可精准管理利率风险敞口并优化收益,但普通投资者因高杠杆与专业门槛不宜直接参与[9][10] - 国开债-国债期货套利策略仍属"蓝海",10年期国债期货与国开债流动性充足,单边10亿规模以下可顺利操作[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