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论》
icon
搜索文档
经典常谈丨“力求说得尽量简单和通俗”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优良文风必须始终立足现实、回应现实。马克思明确指出,"少发些不着边际的空 论,少唱些高调,少来些自我欣赏,多说些明确的意见,多注意一些具体的事实,多提供一些实际的知 识"。他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商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无一不是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密 切关联。恩格斯同样反对任何脱离实际的政治空谈,认为沉溺于空洞的革命辞藻只会削弱政党的理论水 平和行动能力。在撰写《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恩格斯不仅深入工人中亲身体验、直接交流,还广泛 援引各类官方与非官方文献,以扎实的实证精神确保论述的真实性与说服力。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立场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一边,其理论天然带有深厚的人民情感。恩 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以真挚笔调写道:"我很想在你们家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 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这样的语言极大增强了理论的亲和力与感召力。在 《资本论》中,马克思以"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样极具张力的 表述,深刻揭露了原始积累的本质。正是这种情理交融的文字,使科学理论更容易打动人心、凝聚共 识。 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文学手法 ...
经济学范式的四次“转换”和“综合”|新京报中文学术文摘
新京报· 2025-09-17 01:32
"经济学的每一次理论变革都将通过范式转换与范式综合这两个阶段才能最终完成。" —— 叶航:《经济学的范式转换与范式综合——一个经济思想史的回顾和展望》,《经济思想史 学刊》2025年第1期,页21-54。 本期评议:刘守英 陈新宇 文本摘选:罗东 在当代,书籍之外,刊于专业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正在成为知识生产、知识积累的另一基本载体。《新京 报·书评周刊》在图书评介的基础上试拓展"学术评议和文摘"这一全新的知识传播工作,筹备"新京报中 文学术文摘服务所",与期刊界,以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文摘刊物一道服务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每一期均由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评议人参与推选。每周五,《新京 报》B叠报纸"书评周刊"摘选两篇论文,并在新媒体上转载全文。 我们希望将近期兼具专业性和前沿性的论文传递给大家,我们还希望所选论文具有鲜明的本土或世界问 题意识,具有中文写作独到的气质。 此为第4期的第一篇论文。作者叶航回顾了经济思想在近现代的历次转变。在许多读者印象中,经济学 最让人熟悉的是"经济人""理性人"等科学假设,其实在经济学内部,如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持不同 看法。由于经济学的数学化,成 ...
长江书店回来了 98年前《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这里首发
长江日报· 2025-08-08 00:26
历史背景与开业情况 - 长江书店于1926年11月开业 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开设的第一家书店 主要经销马克思和列宁著作及进步书籍 同时发行《向导》《中国革命》《群众周刊》等革命刊物[1] - 书店在1927年7月因大革命失败被查封 其间出版了50余种革命书籍 成为重要的革命思想传播平台[1] - 毛泽东同志的《湖南农民革命(一)》(即《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于98年前在该书店首发[1] 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 - 书店开业后广受欢迎 从上海和广州转运来的书籍三天便销售一空 反映民众对革命思想和进步知识的强烈渴望[1] - 书店被党史专家视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宣传工作的卓有成效的体现 彰显革命理论传播的重要性[1] 改造与重新开业 - 2022年江汉区决定对长江书店原址进行改造 以传承红色文化和唤醒历史记忆[1] - 书店于2023年8月7日重新亮相 成为集红色文化展示、书籍展售、文化创意于一体的多功能红色文化空间[1] 空间布局与功能 - 书店一楼进门处设有显眼书籍摆台 陈列《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3] - 二楼设置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专题展区 系统展示其深入群众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3] - 三楼引入江汉区图书馆的金桥书院 以人文社科类书籍为主[3] - 四楼设有活动交流空间和江汉区独有的"安静书桌" 营造静谧氛围[3]
经典常谈 | 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以下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要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适用性 -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般原理在1872年时仍然被认为是完全正确的,但需要根据历史条件进行实际运用的调整[1] -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科学理论必须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的方法论[1] 理论来源与发展过程 -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2] - 马克思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最终创立辩证唯物主义[2] 历史发展观与方法论 -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是在守正创新中实现世代更替[3] - 理论思维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更新[3] - 技术革命时期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3] 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与创新 - 马克思主义包含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的属性[4] - 马克思在不同著作中从多角度论证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守"实现共产主义"之正,创论证方法之新[4] 理论实践结合 -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其满足该国需要的程度[5] - 理论必须与国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问题结合才能推动发展[5] 当代发展要求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体系[6] - 新时代需要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6] - 在守正中把稳方向,在创新中寻求突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