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舟楫千里号歌来》
icon
搜索文档
影视公司“卷”短剧:有人赚麻了,有人哭晕了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40
短剧行业重塑影视公司业务模式 - 短剧正在重塑传统影视公司的业务模式与战略走向 成为业绩分化的重要变量[1] - 迪士尼投资点众科技旗下海外短剧平台DramaBox 显示全球影视巨头正式入场[1] - 国内影视公司呈现三大阵营分化:领跑者、挣扎者和探路者[1][6] 领跑者阵营业绩表现 - 完美世界上半年营收36.91亿元 净利润5.03亿元同比增长384.52% 短剧推动影视业务收入7.67亿元同比暴涨756.35%[2] - 华策影视上半年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65.05% 短剧月产能稳定在20部 《以爱之名》播放量达5.1亿[2] - 幸福蓝海净利润900万元同比增长128.99% 短剧与电影业务并重 报告期播出3部短剧作品[3] - 柠萌影视营收4.01亿元 净利润1400万元扭亏为盈 短剧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 月产能16部以上[3] 挣扎者阵营经营困境 - 欢瑞世纪营收1.98亿元但净利润亏损600万元 旗下短剧主体天津星链视界营收1.25亿元 但因高额投入导致净亏损300万元[4] - 华谊兄弟营收1.53亿元同比下滑50.37% 净利润亏损7400万元 传统影视业务收入下滑50% 短剧厂牌推出9部作品但难以弥补主业萎缩[5] 探路者阵营转型现状 - 慈文传媒专注短剧出海 与ReelShort、中文在线等平台合作 《Love On The Sidelines》登顶国际平台榜首 但上半年仍亏损2300万元[5] - 稻草熊娱乐聚焦文化赋能 推出《祈安澜》等大运河文化短剧 但业务仍处于摸索阶段未形成规模[6] 战略维度成功要素 - 柠萌影视2017年率先布局短剧 形成"规模化+精品化"体系 从长剧《三十而已》衍生爆款短剧《二十九》[7] - 华策影视采用"长短联动"战略 将长剧IP作为"母矿"开发衍生短剧 如《去有风的地方》与《我的归途有风》[7] - 幸福蓝海推出"潮计划"推动微短剧与文旅产业融合 完美世界聚焦社会现实议题打造《夫妻的春节》等精品内容[7] 执行维度组织变革 - 柠萌影视成立"好有本领"和"星柠"两大独立厂牌 完美世界通过完美宣言工作室赋能短剧制作[8] - 华策影视2023年成立微短剧创业中心 幸福蓝海依托"潮计划"与平台及专业机构开展合作[8] - 华谊兄弟2018年曾推出首部竖屏短剧但未持续投入 欢瑞世纪2021年关注短剧但直到去年才真正布局[9] 行业竞争趋势 - 第一阶段"跑马圈地"结束 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 due to产能过剩、监管趋严与用户审美提升[10] - 传统影视公司真正优势在于叙事功底、制片水准和资源整合能力与短剧传播特性的深度融合[10] - 公司需审视自身优势:IP见长、类型创新、本土运营或海外视野 将短剧视为长期战略而非挣快钱工具[10]
微短剧“质变”奇点:精品化浪潮托起百亿新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6 09:1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微短剧行业规模从2021年的3.68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504亿元,首次超越传统电影市场规模 [1] - 预计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超过680亿元 [1] - 2025年中国免费微短剧市场规模约350亿元,较2024年同比增长40%,占整个微短剧市场的55% [4] 商业模式与平台发展 - 免费模式成为微短剧新经济模式的核心,催生精品化内容 [2] - 红果平台单月热度突破百亿,TOP500微短剧累计总热度达102.79亿,新剧贡献超六成热度 [5] - 红果平台每月广告分账超五亿元,通过分账机制为创作者提供稳定收入来源 [6] - 平台通过剧本激励计划提升单剧本保底至5万~12万元,分账比例提至20%,4月剧本分账总额突破4000万元 [5] 内容创新与题材拓展 - 微短剧从"爽剧"定位向"微短剧+"延伸转型,涵盖科幻、反诈、非遗、年代创业等创新题材 [6] - "果燃计划"累计上线60余部精品短剧,2025年上半年立项投资60余部项目 [6] - 经典IP如《志明与春娇》和开心麻花作品通过微短剧焕发新生命力 [10][11] 用户与市场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微短剧用户达6.96亿,半年新增3400万,人均日看101分钟,黏性增长10% [8] - 男性用户占比升至52%,40岁以下用户过半,老年用户占比减半,整体更年轻化 [8] - 用户高黏性支撑短剧突破流量困局,创作理念从"表达情绪"转向"传递情感"和"展现情怀" [8] 产业集群与就业 - 微短剧产业从分散布局转向集群跃迁,催生"文化+科技+消费"的融合经济模型 [11] - 粤港澳超高清数创产业园提供一站式内容创作基地,满足微短剧多场景需求 [11] - 微短剧行业创造64.7万个就业岗位,涵盖编剧、策划、制片、演员等多样化职业 [12] - 微短剧演员累计粉丝量突破1亿,部分演员作品播放量峰值超过1亿次 [12]
文旅题材微短剧《舟楫千里号歌来》《祈安澜》接连上线,“短剧游北京”开启大运河文化之旅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0 12:32
文旅题材微短剧项目 - 《舟楫千里号歌来》和《祈安澜》是"北京大视听"重点网络文艺精品项目,联动构建运河文化传播矩阵,热度值均超千万 [1][3] - 两部剧纳入北京通州三庙一塔、张家湾通运桥遗址等60余处文化地标,立体呈现"运河上的通州"文旅品牌 [1] - 属于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项目及北京文旅题材重点项目,采用"文化IP+科技赋能+青春表达"模式 [3] 内容创作与叙事特点 - 《舟楫千里号歌来》以30集横屏短剧形式,通过青春励志故事解码通州地域文化基因,融合非遗运河号子与现代音律 [4] - 该剧构建三重叙事维度:青年文化破圈实践、老龄化社会情感联结、非遗传承现实命题 [4] - 《祈安澜》采用都市奇幻基调,通过AI虚拟制作将文物转化为剧情密钥,4K高清拍摄结合虚实相生叙事空间 [5] 文旅融合与产业影响 - 北京市广电局推出"短剧游北京"计划,推动"微短剧+北京文旅"融合创新,带动文旅消费与打卡新风尚 [7] - 入选国家广电总局推荐剧目的12部作品以2至10分钟短剧形式展现北京文化特色,推动取景地出圈 [7] - 形成"政府引导-文化深挖-技术赋能-商业反哺"新范式,激活旅游和非遗资源IP [10] 其他代表性作品案例 - 《京西回响》取景石景山区模式口、首钢园等,以"声音"线索串联红色革命与工业文化 [10] - 《我在宋庄》结合通州宋庄艺术产业,讲述青年画家蜕变故事,呈现文创产业脉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