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百团大战》
icon
搜索文档
杭图“电影养老”走进福利院
杭州日报· 2025-09-08 02:45
项目概况 - 杭州图书馆电影分馆"电影养老"项目在杭州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放映抗战史诗片《百团大战》[1] - 项目通过电影放映为老年人提供精神陪伴和情感疗愈服务[1] 项目运营模式 - 项目已持续运营十年 自2015年11月建成开放以来定期为多家养老机构提供公益放映服务[1] - 采用创新形态的精神陪伴模式 不仅放映电影还引导老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分享[1] - 形成成熟的情感疗愈模式 通过影像作为新的阅读载体满足老人精神文化需求[1] 社会反响 - 92岁老人观影时数次拭泪 表示影片唤起对艰苦年代的回忆[1] - 88岁老人观影后主动分享感受 提及亲属参军未归的经历[1] - 老人们在放映过程中全神贯注沉浸剧情 出现挺直腰板等积极身体反应[1] 未来发展 - 项目将持续探索更丰富的形式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2]
陈刚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调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长沙晚报· 2025-09-02 03:19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修缮与开放 - 长沙市文旅广电局推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本体修缮工程 工程已于8月30日完成施工并于9月3日面向公众恢复开放试运营 [1] - 市政协主席陈刚9月1日到旧址调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并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群众文艺展演活动 [1] 群众文艺展演活动 - 9月1日上午在旧址西坪广场举办"湘土忆峥嵘 薪火照征程"群众文艺展演 包括合唱《勿忘国耻强中华》、群舞《黄河颂》、花鼓戏《沙家浜》等抗战主题节目 [1] - 演出通过群众文艺形式重温三湘大地抗战峥嵘历程 将历史记忆转化为激励大众奋进的精神动力 [1] 革命文物IP效应发挥 - 以旧址恢复开放为契机 9月1日、2日晚在西坪广场放映抗战主题电影《国歌》《百团大战》 [2] - 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邀请市民参与"一朵胜利花 万千长沙心"活动 [2]
大地铭记·燃烧的影像
人民日报· 2025-08-30 23:20
抗战电影历史发展 - 中国电影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响应抗日号召 600多封读者来信要求影片公司摄制抗日影片[6] - 抗战时期创作《共赴国难》《大路》《风云儿女》《八百壮士》等多元民族抗争史诗 涵盖大后方、根据地、沦陷区与"孤岛"影像[6] - 延安电影团1938年成立 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专业电影组织 开启人民电影事业新篇[12] 电影制作与创作特点 - 延安电影团克服胶片过期困难 用延河水冲洗完成《南泥湾》拍摄 创造"有声电影"放映方式[7] - 电影创作源于真实抗战实践 如《小兵张嘎》取材白洋淀真实故事 主创人员具有八路军作战经历[8] - 东北抗联题材电影《生还》在黑吉辽全域取景 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中还原历史真实场景[20] 重要作品与历史意义 - 《风云儿女》中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极大激发全国军民抗战斗志[14] - 《血战台儿庄》在台湾地区公映后引起轰动 促进两岸民间交流与民族认同感[15]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作战1400多次 歼敌9000余人 成功营救89名盟军和国际友人[17] 文化价值与时代影响 - 抗战电影构筑中国人精神家园 体现"群众是历史的主角"的创作理念[13] - 电影《营救飞虎》再现香港抗战历史 展现合作与和平的深远价值[18] - 抗战电影汇入全民族抗战洪流 形成恒久传颂的银幕奇观[16] 史料保存与研究成果 - 《延安电影团影集》收录1938-1939年404张照片 包含30多个篇章 为国家一级文物[10] - 影集记载4万多热血青年奔赴延安的历史 包含抗日军政大学真实场景记录[10][11] - 黄帝陵开机拍摄的《延安与八路军》具有宣誓抗战的特殊历史意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