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

搜索文档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12:47
晚会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共同观看[1] 历史回顾与民族抗争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发出不屈怒吼[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擎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 中国人民不屈抗争迸发熊熊烈火[6] - 抗日战争最艰难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点燃信念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全民族抗战中流砥柱[9] 艺术表现形式 - 音诗画《山河铭记》通过当代人物角色手捧鲜花从观众席走向舞台的方式拉开晚会序幕[1] - 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再现东北抗联英雄的牺牲奉献[5] - 舞蹈《殇》讲述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6] -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展现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及有志青年奔赴延安的场景[8]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演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牺牲的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小路》《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精神传承与时代呼应 - 当代人物与历史英雄跨时空对话 展现"今日中国如你所愿"的强国景象[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等新时代中国成就通过仪式仪仗表演呈现[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演绎"呼吸与共同舟破浪乘风"的主题[14]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丨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14
晚会基本情况 -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观看文艺晚会《正义必胜》[1] - 晚会通过音诗画《山河铭记》拉开序幕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等重要历史节点[1] 抗日战争历史回顾 -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造成民众流离失所[2]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4] - 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共产党人用鲜血与生命奏响英雄壮歌[5] - 南京大屠杀造成巨大民族牺牲 舞蹈《殇》再现惨绝人寰的历史场景[6] - 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窑洞写作《论持久战》 凝聚亿万民众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9] 文艺表现形式 - 综合运用情境歌舞 舞蹈 诗朗诵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6] - 《怒吼吧 黄河》传递顽强不屈的精神信念[6] - 《游击队歌》《地道战》等耳熟能详歌曲引发观众共鸣[10]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展现新四军82名勇士全部牺牲的英勇事迹[11] - 男子群舞《血战到底》展现中华儿女血性气概[11]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唱响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13] - 展现反法西斯同盟国并肩作战的特殊情谊[13] 当代传承与发展 - 新时代"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回应历史传承[13] - 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展现新时代中国壮阔画卷[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体现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的精神[14]
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社· 2025-09-05 00:06
文艺晚会内容与形式 - 晚会主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通过文艺表演形式呈现历史叙事和情感表达 [1] - 演出包含音诗画《山河铭记》情境歌舞《血染的白桦林》舞蹈《殇》情境诗朗诵《这束光》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男子群舞《血战到底》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等多元化艺术形式 [1][5][6][8][10][13] - 参演人员包括抗战老战士代表 少先队员 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刘昊然 表演艺术家宋春丽等 观众规模约6000名中外人士 [1][9][14] 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 - 呈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 南京大屠杀 平型关战斗 百团大战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等重大历史节点 [1][6][10] - 歌颂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东北抗联英雄 以及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刘老庄连)的牺牲精神 [5][10] - 展现中国共产党发表《论持久战》 领导军民大生产 创办抗日军政大学等历史贡献 [8] 艺术表达与情感传递 - 运用倒计时影像 当代人物与历史人物对话 跨国反法西斯歌曲联唱等手法实现时空交融 [1][13] - 通过《怒吼吧 黄河》《游击队歌》《地道战》《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经典旋律引发观众共鸣 [6][9] - 总导演周莉亚强调以"剧"元素贯穿历史叙事 突出情感逻辑和真实性 [6] 时代精神与传承 - 通过北斗组网 高铁飞驰 战机翱翔等现代元素展现新时代中国成就 [14] - 采用"今日中国 如你所愿"的对话形式呼应先烈遗愿 强调国家主权与发展成果 [13] - 尾声《命运与共》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掌声持续不断 [15][16]
山河永念 薪火永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引发广泛社会共鸣
新华网· 2025-09-04 12:12
文艺晚会内容与形式 - 晚会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重大历史节点为脉络 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 - 通过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元舞台艺术形式展现抗战史诗 昭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永恒真理[1] - 包含《松花江上》《游击队歌》《小路》等经典旋律和《殇》《血战到底》《乘风》等舞蹈作品 传递不屈信念和铭心刻骨记忆[2] 参演人员与创作团队 - 由年轻文艺工作者担纲主力 总导演为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编导韩真[1] - 97岁文艺老兵田华参与观看 强调艺术是枪、舞台是战场的使命传承理念[1] - 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舞蹈演员郝若琦担任《延安!延安!》领舞 称演出为精神洗礼[3] 社会反响与教育意义 -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通过数字投影呈现14年抗战历程中的英烈肖像[3] - 被师生称为"思政课" 桂林师范学院"薪艺相传"志愿服务团队含泪收看[4][5] - 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组织全体官兵在驻训一线观看 战士表示将传承铁血担当[3] 历史传承与现代呼应 - 通过情境对话"今日中国 如你所愿"展现和平繁荣现状与历史告慰[4] - 舞台呈现新时代建设者队伍 屏幕展示北斗组网、高铁飞驰、战机翱翔等现代化成就[4] - 航天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从抗战精神汲取力量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助力民族复兴[4]
多种舞台艺术汇聚史诗气质
北京晚报· 2025-09-04 07:09
晚会核心特点 - 突出剧的特点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史诗气质 [1] - 以倒计时开篇 包含5个篇章:怒吼吧黄河 红星照耀中国 不可战胜的力量 共同的黎明 正义永恒 [1] - 总时长约90分钟 [1] - 起用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 00后演员占比超过50% [1] 音乐创作特色 - 经典与新作比例约为7:3 [3] - 包含《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经典曲目 [3] - 包含《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游击队歌》《地道战》等抗战歌曲 [3] - 以新作《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作为落幕曲目 [3] - 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 糅合对白台词动效等元素 [3] 文学创作特点 - 聚焦人物群像和普通人塑造 [5]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讲述刘老庄连82人全部牺牲的事迹 [5] - 采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叙事 [5] - 现场600名战士参与演出 营造强烈情感冲击 [5] 视觉特效设计 - 使用6条可移动冰屏 4个左右移动轨道平台 4个360度旋转自由移动小平台 [6] - 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 形成视觉纵深感 [6] - 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干涸大地和炮火撕裂效果 [6] - 利用移动平台创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场景 [6] 表演艺术特色 - 舞蹈《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讲述战火中失散少年兄妹故事 [7] - 创作团队观看大量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 追求情感真实表达 [7] - 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 舞台技术作为叙事手段 [6]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史诗性文艺盛典激荡人心
人民日报· 2025-09-04 06:21
晚会主题与历史定位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核心主题为《正义必胜》 突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人类和平事业的必然性 [1] - 以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叙事主线 兼顾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关联 [1][2] - 强调东方主战场历史地位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双向关联 以及敌后与正面战场的整体性叙事 [2] 艺术结构与表现形式 - 采用序幕 尾声与五场主题表演的恢宏构制 包括"怒吼吧 黄河""红星照耀中国""不可战胜的力量""共同的黎明""正义永恒" [3] - 融合音乐 舞蹈 戏剧 朗诵 场景等多元艺术元素 实现多时空同构与跨时空对话的立体叙事 [2][3] - 运用虚拟与实景结合 舞台形象与历史影像交互的技术创新 扩展叙事空间 [4] 历史事件与人物刻画 - 从1931年抗战起点展开 通过《松花江上》悲歌 东北抗联英雄杨靖宇 赵尚志 赵一曼等情境歌舞还原历史 [1] - 戏剧化呈现刘老庄战斗 铁道游击队袭车 骑兵平原作战 大刀队杀敌等经典战役场景 [3] - 《血战到底》《乘风》等舞蹈节目直观展现战场血肉相搏与英雄冲锋 融合精湛舞蹈与战地情景 [3] 精神内涵与情感表达 - 通过《祭黄帝陵文》发出"亿兆一心 战则必胜"宣言 彰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 [2] - 《不朽的旋律》《无名者勋章》等节目以情境表演结合音乐演唱 致敬先烈殊死搏斗精神 [3] - 《守护正义》以国家仪式仪仗展现国威军威 《势不可挡》合唱凸显民族复兴不可阻挡的主题 [4] 艺术创新与历史教育 - 通过血与火色彩象征 黄河澎湃 太行巍峨 青纱帐锋芒等意象 具象化人民战争与抗战精神 [4] - 影像史实与舞台情景双向转换 延伸展现重要历史节点 强化历史认知深度 [4] - 将抗战史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文艺创作对象 强调持续书写与创新的必要性 [4]
创作谈
人民日报· 2025-09-03 23:32
文艺创作理念与结构 - 晚会依托史实并兼具文艺属性 通过历史节点和重点舞台作品人物构建戏剧性闭环结构[1] - 艺术化处理人物时强调投入真实情绪和情感 避免把真实故事虚假化[1] - 作品面向经历过历史的前辈和年轻观众群体[1] 表演内容与情感表达 - 《如你所愿》节目呈现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与牺牲哥哥的隔空相认 传递"血脉未断"的信念[2] - 《势不可挡》歌曲涵盖从古老中国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引发观众强烈情感共鸣[3] - 《无名者勋章》献给抗战无名烈士 体现悲壮与豪迈并重的艺术特征[3] - 《殇》舞蹈通过惨烈动作表现现实场景 传递倒下再站起来的不屈精神[4] 表演者艺术理念 - 老艺术家强调将60多年从艺所得本领回馈社会[2] - 声乐专业者通过《松花江上》等作品获得精神洗礼[3] - 舞蹈表演旨在致敬先辈并向和平年代人群传递正义必胜信念[4] 历史传承与教育意义 - 作品展现和平生活需要艰苦奋斗获得的历史观[2] - 艺术创作致力于让当代人感受先烈带来的精神力量[4] - 文艺工作者通过历史题材表演实现自我教育提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