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
icon
搜索文档
《悲惨世界》已售八万张票,主题展览落地上海恒隆广场
第一财经· 2025-08-14 08:18
核心观点 - 经典音乐剧IP《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活动联动商业体 推动文化消费与商业零售创新 国际演艺资源聚合效应显现[3][5][7][8] 演出市场表现 - 《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音乐会已开票56场 卖座率超95% 售出超8.1万张演出票[8] - 46%购票者来自外省市 "无忧改签"服务保障上座率稳定[8] 商业体联动成效 - 主题展览首日客流较6-7月平均水平增长20% 创近6周除明星活动外单日最大客流[7] - 通过打卡消费领取限定周边 商户盖章及票根折扣促进消费转化[5][7] - 中国邮政推出限定明信片及凸版印刷互动 增强体验沉浸感[7] 战略定位 - 商业体通过引入国际级文化艺术活动打造独家体验 推动零售创新[7] - 艺术展览与跨界文化合作吸引艺术爱好者及时尚追逐者 提升客群质量[7] - 热门文化IP成为激活城市消费潜能的重要载体 形成"为剧赴城"效应[8]
《悲惨世界》已售八万张票,主题展览落地上海恒隆广场
第一财经· 2025-08-14 02:40
演出与展览活动 - 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于11月4日至12月28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 共56场 卖座率超过95% 已售出超8.1万张演出票 [1][6] - 40周年主题展览于8月9日至8月21日在上海恒隆广场举办 展出2002年中国首演签名海报、节目册及经典周边等珍贵实物 [1] - 展览首日客流超过6月至7月平均客流的20% 为近6周除明星活动外单日最大客流 超过去年8月同期平均水平 [5] 消费者互动与营销策略 - 通过打卡、消费等形式可领取歌词本、纪念海报等限定周边 并在广场内商户加盖专属纪念印章 凭票根享受餐饮、零售专属折扣 [3] - 中国邮政推出限定特辑明信片 四款设计融合法式浪漫与本土风情 均加盖展览限定邮资机戳 现场设手工互动体验传统凸版印刷工艺 [5] - 售票推出"无忧改签"服务 指定时段内可免费改签 保障剧场上座率稳定并提升购票自由度 [6] 客群特征与市场影响 - 46%购票者来自外省市 显示跨区域文化消费吸引力 [6] - 上海恒隆广场定位非传统购物中心 通过引入国际影响力文化艺术活动(如村上隆限时沉浸式花园)推动商业零售创新 [5] - 国际演艺资源聚合效应显现 《SIX》《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等重磅剧目持续激活城市消费潜能 [6]
上海大剧院公布全新演出季“迭·代”,75台剧目上新
新浪财经· 2025-08-07 08:44
演出季核心规划 - 上海大剧院2025-26演出季以"迭·代"为主题 涵盖75台860场演出 包含歌剧 芭蕾 音乐剧 戏曲等多元类别 [1] - 推出"不容错过TOP10"精选项目 强化其作为多部重磅作品唯一站点的国际性 艺术性与经典性定位 [1] 歌剧与交响演出 - 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携管弦乐团于2025年10月1-6日访沪 演出《漂泊的荷兰人》《奥赛罗》及专场音乐会 [3] - 2026年4月上演拜罗伊特音乐节制作的瓦格纳歌剧《女武神》 由艺术总监卡塔琳娜·瓦格纳执导 [4] - 上海歌剧院联合英国导演团队推出威尔第歌剧《法尔斯塔夫》 2025年9月5-7日由指挥家许忠执棒 [6] 音乐剧重点剧目 - 《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于2025年11月4日-12月28日连演64场 为大陆唯一巡演站点 [8] - 《娜塔莎、皮埃尔和1812年的大彗星》将于2026年推出上海大剧院版音乐会 [10] 声乐与舞蹈演出 - 女高音芮妮·弗莱明(五届格莱美得主)与低男中音布莱恩·特菲尔爵士(格莱美/留声机奖得主)于2025年10月先后登台 [12][13] - 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2025年10月22-23日演出古典芭蕾《海盗》 [15] - 纽约城市芭蕾舞团首席陈镇威2026年7月率团首演 同期举办《华人之光·芭蕾明星GALA》汇聚顶尖华人艺术家 [22] 本土创作与特别企划 - "东方舞台美学"系列三部曲(《牡丹亭》《浮生六记》《白蛇》)将于沪苏两地剧场巡演 舞剧《白蛇》海外演出吸引4500余名观众 [17][29] - "艺百样"板块涵盖话剧《大宅门》《推销员之死》 沉浸式剧场《9号秘事》(已演超400场)及西区原版音乐剧《玛蒂尔达》 [24] - 昆剧《南柯梦》《太和正音——故宫昆曲萃集》由江苏演艺集团与上海昆剧团分别推出 [26] 音乐品牌与展览 - "一个人的古典"品牌首度跨年呈现六场音乐会 汇聚白建宇 铃木大介 安德烈·古宁等国际音乐家 [26] - 举办《凝光·入戏》演出季回顾展 免费展出2023-2025演出季百余帧台前幕后影像 [30] 战略定位与艺术理念 - 通过歌剧节 "季风蹈" "艺百样"三大板块串联多元艺术 实现经典作品的当代诠释与跨文化对话 [19][32] - 强调经典作品在代际传承中通过艺术创新保持生命力 与当代社会产生共鸣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