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搜索文档
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温经典共忆峥嵘 “点亮星夜”大型音乐会点燃红色激情
镇江日报· 2025-09-18 23:57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16日晚,丹阳市文明实践"点亮星 夜"大型音乐会在丹阳大运河志愿者驿站举行。激昂的歌声,吸引了沿大运河边散步的市民驻足观看, 在"红色歌曲大合唱""器乐合奏""朗诵"三大篇章的旋律中重温经典、共忆峥嵘。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丹阳稻草人青少年公益服务活动中心、丹阳作协-雅韵文学文化志愿服务队主 办,老干部文体协会合唱团、新歌声精英俱乐部、运河之声乐队、萨克斯协会萨之声队、雅韵文化书香 丹阳诵读队协办。 音乐会的第三篇章是朗诵。由雅韵文化书香丹阳诵读队带来的《不朽》《英雄》两首配乐朗诵,让 现场观众在铿锵的字句中致敬永不磨灭的英雄精神。 音乐会结束前,全体演职人员一起放声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起 立、齐声高唱,用最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党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祝福。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音乐会的第一篇章, 章晓兰和眭顶立的深情演唱,唱出了东北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愤与抗争。由孙兰英指挥、丹阳市老干 部文体协会合唱团与新歌声精英俱乐部联袂献上的大合唱《南泥湾》等歌曲,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 畏和 ...
抗战电影歌曲主题音乐会在南宁上演
广西日报· 2025-09-05 03:16
演出内容 - 音乐会通过交响乐、声乐、广西文场等多元艺术形式呈现红色经典作品 [1] - 上半场以交响合唱《红旗颂》为序曲 随后演唱《松花江上》《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南泥湾》等经典抗战电影歌曲 [1] - 下半场呈现广西文场《叠彩山下的小楼》展现本土文化 并演绎《长城谣》《四季歌》《二月里来》等抒情花腔曲目 [1] 演出阵容 - 由广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吴纯执棒 特邀吴碧霞、黄训国、谭学胜、王丽达等知名艺术家加盟 [1] - 广西交响乐团与广西艺术学院合唱团、蝴蝶飞组合及广西歌舞剧院青年歌手联袂演出 [1] 演出意义 - 通过旋律传递情感 使爱国情怀在音符中激荡 [1] - 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 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1]
多种舞台艺术汇聚史诗气质
北京晚报· 2025-09-04 07:09
晚会核心特点 - 突出剧的特点 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情境戏剧等多种舞台艺术形式呈现史诗气质 [1] - 以倒计时开篇 包含5个篇章:怒吼吧黄河 红星照耀中国 不可战胜的力量 共同的黎明 正义永恒 [1] - 总时长约90分钟 [1] - 起用80后90后为主的主创团队 00后演员占比超过50% [1] 音乐创作特色 - 经典与新作比例约为7:3 [3] - 包含《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东方红》《高楼万丈平地起》等经典曲目 [3] - 包含《八路军军歌》《琼崖独立队之歌》《游击队歌》《地道战》等抗战歌曲 [3] - 以新作《势不可挡》《命运与共》作为落幕曲目 [3] - 音乐表达多元层次丰富 糅合对白台词动效等元素 [3] 文学创作特点 - 聚焦人物群像和普通人塑造 [5]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讲述刘老庄连82人全部牺牲的事迹 [5] - 采用高度提炼的母亲形象展开叙事 [5] - 现场600名战士参与演出 营造强烈情感冲击 [5] 视觉特效设计 - 使用6条可移动冰屏 4个左右移动轨道平台 4个360度旋转自由移动小平台 [6] - 舞台呈阶梯状向观众铺展 形成视觉纵深感 [6] - 通过投影技术呈现干涸大地和炮火撕裂效果 [6] - 利用移动平台创造南京大屠杀万人坑场景 [6] 表演艺术特色 - 舞蹈《殇》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 讲述战火中失散少年兄妹故事 [7] - 创作团队观看大量南京大屠杀影视资料 追求情感真实表达 [7] - 采用与历史对话的讲述方式 舞台技术作为叙事手段 [6]
致敬经典 | 微山湖上忆英雄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4 00:07
铁道游击队历史背景 - 微山湖是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主战场 距离作者老家不足100公里 [1] - 1938年日军占领枣庄后 为掠夺煤炭资源和控制铁路枢纽 派驻重兵并实施暴行 [2] - 鲁南军区铁道大队以微山湖为依托 开展劫列车 打洋行 毁铁路等敌后抗日活动 [2] 铁道游击队战斗事迹 - 游击队消灭日伪军5000余人 缴获轻重武器3500多件 物资2000余吨 [4] - 开辟华东 山东赴延安的水上秘密交通线 护送刘少奇等千余名干部穿越封锁线 [4] - 1941年黄埠庄战斗中 队长洪振海为掩护战友突围中弹牺牲 时年32岁 [5] 小说《铁道游击队》创作历程 - 作者刘知侠1943年参加英模大会后 两次穿越封锁线收集素材 与原型人物共同生活 [6] - 1952年重启创作前 专程重访枣庄 微山湖 拜访原型人物杜季伟 王志胜等 [8] - 小说1954年出版 采用章回体叙事 包含"飞车夺机枪"等戏剧化场景 [9] 作品影响力与衍生创作 - 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改编电影 刘知侠任编剧 刘金山任军事顾问 [11] - 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融合山东民歌特点 流传至今 [11] - 衍生出电视剧 京剧 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持续受到推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