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

搜索文档
沈氏科技与西安交大共建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院 助力"双碳"目标突破
中国能源网· 2025-08-08 07:57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沈氏科技与西安交通大学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成立"沈氏科技-西安交大先进能源动力技术研究院" 旨在突破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的核心瓶颈 [1] - 合作响应国家"双碳"战略需求 聚焦攻克能源动力领域"卡脖子"技术 推动学术成果向产业生产力转化 [4] 技术领域与合作方向 - 双方采用"1121"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 重点布局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新型能源、工程换热三大技术领域 [5] - 西安交大在系统研发和绿色氢电全国重点实验室方面具备科研优势 沈氏科技在PCHE(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研制及市场化方面具有世界级水平 [4][5] 活动与参与方 - 研究院于2025年8月8日在杭州建德正式成立 活动主题为"西引力 杭向未来" 涵盖战略签约、揭牌仪式及学术产业交流环节 [3] - 出席嘉宾包括建德市政府官员、西安交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领导及教授团队、沈氏科技管理层等 [3] 技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被视为下一代高效发电技术代表 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具有重大意义 [4] - 技术合作成果预计将对国家能源战略和国力提升产生重大影响 并为全球能源技术创新提供中国方案 [5][6]
陈海生:赓续“两弹一星”精神血脉,勇攀能源科技创新高峰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4-30 05:41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发展历程 - 工程热物理所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两弹一星"精神中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3] - 吴仲华先生提出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吴氏通用理论),极大推动了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发展 [4] - 吴仲华1956年创建工程热物理所前身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开辟传热研究方向并发明新中国第一支热管 [4] - 闵桂荣热控团队整建制调入航天系统,支持东方红卫星热控任务 [4] - 吴仲华提出"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科学用能思想,至今仍是能源高效转化领域核心思想 [4] - 吴仲华创立工程热物理学科,发起成立工程热物理学会和研究所 [4] 三代科学家重大贡献 - 第二代科学家蔡睿贤获得非定常几何三维欧拉流动解等基本方程严格解析解,创建分析复杂总能系统的比较法 [4] - 徐建中提出内流三元激波理论和熵产极小化激波增压理论,发展出"能够写上中国人名字的航空发动机" [5] - 第三代科学家金红光提出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发明化石燃料与太阳能热化学互补利用方法 [5] - 朱俊强团队将三元流动理论推向应用,自主研制系列宽域长航时涡扇发动机和高效费比单轴涡扇发动机 [5] 新时代科技创新成果 - 原创性提出系列制氢新方法,大幅降低制氢温度与能耗 [5] - 构建煤炭燃料与原料属性耦合利用新模式,为传统能源低碳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5] - 建成国际首套10MW、100MW和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电站,性能指标屡创世界纪录 [5] - 自主研制系列轻型涡喷、涡扇发动机和新原理发动机,建成轻型涡轮动力自主创新研发体系 [5] 未来发展方向 - 围绕"抢占科技制高点"核心任务,继续以"国家人"担当肩负"国家责"使命 [5] - 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家国情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作风 [5] - 坚持"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科学精神,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再立新功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