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络综艺
icon
搜索文档
脱口秀无力解困长视频
36氪· 2025-09-18 09:29
脱口秀网综热度下降 - 《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决赛翟佳宁夺冠引发争议 但话题热度有限 抖音娱乐榜仅列TOP43 微博热搜最高排第13位且在榜时长不到3小时[1] - 《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何广智夺冠被部分观众视为对传统脱口秀的捍卫 但整体网络热度平静[1] - 两档节目后期未能再现开播时房主任"平静又幸福的一天"(抖音点赞227.5万)和小帕"被六婚的爸催熟"(抖音点赞104.6万)级别的爆款内容[2] - 相比2024年首季对决 第二季社交媒体热度显著沉寂 缺乏类似付航"passion"梗或漫才兄弟黑马夺冠的现象级话题[4] 脱口秀网综发展历程与现状 - 脱口秀网综历经9年发展 从2017年《吐槽大会》引入明星吐槽机制迅速普及单口喜剧形式[5] - 《脱口秀大会3》因杨笠"普信男"等段子引爆全网 总决赛登上44个热搜 赞助商从第3季6个增至第4季11个和第5季10个[7] - 2023年5月House事件导致行业整体修整一年 2024年重启后面临观众分流和平台品牌效应稀释[7] - 赛制雷同且内容冗长引发观众吐槽 新人演员后劲不足导致"争大王"赛制变成尬演[8] - 题材同质化严重 生活琐事叙事拥挤 女性主义议题成为破局亮点但需更广阔视野[10] 长视频平台挑战与转型 - 爱奇艺2025年Q2总营收66.3亿元同比下降11% 净亏损1.337亿元 会员服务收入40.9亿元同比下降9% 日均订阅会员数1.003亿(2023年Q4数据)[11] - 腾讯视频付费会员数1.14亿(2025年Q2) 较2021年Q3高点1.29亿持续下滑 近两年在1.13亿-1.17亿间波动[11] - 短剧平台红果短剧2025年6月月活2.12亿同比增长179% 首次超越优酷2亿月活[12] - 长视频平台集体转向短内容:爱奇艺推AI"速看"功能(如《赴山海》74集短版本) 腾讯视频推"连播全部看点"(《长安的荔枝》单集46分钟缩至10分钟)[18] - 微综艺成为新方向:抖音2025年推20分钟/期《姐妹不打烊》 快手2024年推5-20分钟/期《小铁环游记》 但尚未出现《毛雪汪》级别爆款IP[16][17] 脱口秀演员多元化发展 - 线下演出市场爆发式增长:2025年上半年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54.1% 票房同比增134.9% 人次同比增124.0% 成剧场类演出第二大品类[22] - 头部演员巡演票房达千万级别:呼兰《草台班子》58场巡演 按场均1200人×380元估算票房超2600万元[25] - 演员转型演艺圈趋势明显:庞博主持央视晚会 徐志胜主演网剧《侠客行不通》 李雪琴成多栖艺人[21][22] - 杨笠举办内地首个体育馆级专场(超4000座 票价220-680元) 与二线歌手演唱会票价相当[25] - 部分演员转向创办本土俱乐部(步惊云、Norah等)或专注线下专场(小鹿全球巡演)[26]
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举行主题研讨,共话网络综艺新发展
新京报· 2025-07-03 11:14
行业发展趋势 - 网络综艺正成为大众文化消费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娱乐需求并反映社会风貌[1] - 行业经历从"流量追逐"到"价值深耕"转型,内容创作进入多元阶段[1] - 大小屏共生、横竖屏融合的生态变迁推动业态创新[1] 创作理念与价值导向 - 创作需从现象本质、群体关联、历史维度、理性思考构建节目价值[1] - "体验"是创作内核,"传播"是关键,跨媒介探索将激发戏剧与综艺融合[2] - 综艺应挖掘文化价值,在"流量"与"留量"间搭建文化生态[2] 内容生产方法论 - "破题"是创作关键,需深挖底层逻辑和叙事支点[2] - 技术为手段、创作为灵魂,需通过记录理想讲好中国故事[2] - 节目需投射内在意义,为观众创造瞬间美好体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