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电子元件制造

搜索文档
和“潮汕女首富”合作4年,“让我亏了近2000万”
凤凰网财经· 2025-08-22 06:47
核心观点 - 东莞丸红电子与立讯精密关联公司立德精密合作四年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 项目亏损近2000万元 实际订单量仅为预估需求量的25% 导致公司现金流枯竭[1][3][5] - 合同条款存在争议 需求预估无法律约束力 但邮件确认的订单量被供应商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补充约定 订单缩水75%远超正常商业风险范围[4][6][7] - 立讯精密否认与丸红电子存在直接合同关系 称立德精密为独立企业 不存在人格混同情况[26] 合作项目财务影响 - 项目四年累计收入3022万元 支出5390万元 库存383万元 净亏损近2000万元[3] - 实际订单出货量1786万件 仅为邮件预估需求量7094万件的25%[3] - 为维持项目抽调其他资金并贷款 导致日本德国客户订单受影响[3] - 累计支付供应链保理利息136万元 其中模具款被扣22万利息 提前结算31万货款被扣1.3万利息[21] 合同与法律争议 - 原合同规定需求预估无约束力 甲方可随时增减或取消订单[4] - 律师认为邮件确认的订单量构成合同补充约定 应优先于原免责条款[7] - 订单缩减75%幅度不合理 远超行业正常10-20%浮动范围[7] - 立德精密以12起客诉为由反诉 但供应商称9起发生在甲方管控期 自主管控后仅2起客诉[19] 生产运营挑战 - 规格变更导致全部模具重新研发 增加数百万元投入[9][10] - 被要求将生产线迁至50公里外立讯园区 搬迁六台两吨重设备 精度需重新调校[12] - 在立讯园区建立"厂中厂" 招聘成本增加20% 团队规模30余人[13] - 订单呈现季节性特征 每年仅集中生产4-8个月 导致员工流失严重[14][17] 供应链关系 - 采用"贴息"付款模式 账期从90天延长至150天 年化利息12%[20] - 供应商被要求填写立讯报表 穿戴立讯工服 接受其生产管理[13] - 立讯被指控要求其他客户停止与丸红业务往来[28] - 项目主管被立德精密采购科长劝说跳槽[19] 公司背景信息 - 立讯精密持股立德精密30% 宣德科技持股70%[23] - 立德精密董事长为王来胜(王来春之兄) 法人为立讯核心经营层蔡镇隆[23] - 双方工作邮件均使用立讯精密域名@luxshare-ict.com[23] - 王来春个人曾介入促使270万货款结算 但未解决根本问题[26]
和“潮汕女首富”合作4年,“让我亏了近2000万”
凤凰网财经· 2025-08-22 06:32
合作背景与项目启动 - 丸红电子与立讯精密关联公司立德精密于2020年9月签订《原物料采购合同》,邮件约定年订单量2000万件,预计净利润率20%,年利润贡献约400-500万元[3] - 供应商基于邮件承诺投入超2000万元用于模具研发和设备采购,测算量产后可实现稳定收益[3][7] 订单执行与实际履约差异 - 实际订单量严重缩水:三年累计需求量预估7094万件,实际出货仅1786万件,达成率仅25%[4] - 项目亏损近2000万元:截至2024年7月,项目收入3022万元,支出5390万元,库存383万元[4] - 订单呈现季节性波动:2022-2023年订单集中在5-12月,年中存在长达半年的空窗期,导致人员流失严重[19][22] 技术变更与生产条件约束 - 立德精密在2020年12月单方面变更产品规格,大幅提升技术难度,导致供应商需重新投入研发[11] - 要求生产线迁入立讯精密园区:先后搬迁至青皇园区和集团总部,涉及设备拆装、精度调校及高成本人员调配[15] - 生产团队组建成本高昂:技术员月薪溢价20%(1万元→1.2万元),组建30余人团队并承担额外运营成本[15] 资金压力与账期条款 - 采用"贴息"收款模式:签订供应链保理协议后账期从90天延长至150天,提前收款需支付年化12%利息[27] - 累计支付利息136万元:截至2025年4月,结算货款3700万元中扣除利息136万元,包括模具款延迟支付产生的22万元利息[29] - 付款周期人为延长:2024年10月底供货的账款因年终盘点调整,付款时间延至2025年7月,实际账期超8个月[28] 法律争议与商业关系 - 合同条款存在争议:原合同规定需求预估无约束力且可单方面变更订单,但邮件约定的具体数量可能构成补充协议[5][8] - 立讯精密否认直接责任:声称与立德精密为独立企业,未与丸红电子直接签约,但供应商指出项目人员均使用立讯邮箱及标识[31][34] - 潜在商业报复行为:2025年4月立讯精密被指要求共同客户终止与丸红电子的合作[35] 行业影响与人力成本 - 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项目从30余人团队缩减至2人,涉及研发和技术人员,凸显制造业专业人才储备困境[30] - 中国制造业优势受冲击:技术研发与操作人才集中在中国,但合作模式可能导致人力资源价值被低估[30] - 供应商生存压力加剧:现金流枯竭影响其他国际订单(日本、德国客户),反映中小制造企业对大客户依赖的系统性风险[4]
风暴眼丨和“潮汕女首富”合作4年,让我亏了近2000万
凤凰网财经· 2025-08-22 06:14
文章核心观点 - 小型供应商丸红电子与立讯精密关联公司立德精密合作四年 因实际订单量仅为预估需求量的25%导致亏损近2000万元 引发法律纠纷并质疑大厂商合同条款的公平性 [1][5][7] 合作与订单执行 - 2020年9月签订原物料采购合同 邮件确认年订单量预估2000万件 实际三年累计订单出货量仅1786万件 为预估总量7094万件的25% [3][5] - 供应商投入超2000万元用于模具研发和设备采购 项目收入3022万元 支出5390万元 库存383万元 净亏损近2000万元 [5][11] - 合同条款规定需求预估无法律约束力 且甲方可单方面变更或取消订单 但律师认为邮件补充约定应优先于原合同免责条款 [8][9] 生产与运营变更 -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 立德精密大幅修改产品规格 导致供应商需重新投入研发资源 [11][12] - 量产阶段被要求将生产线迁至立讯精密园区 涉及设备搬迁、人员重组及额外成本 技术团队从30余人缩减至2人 [15][16][29] - 订单呈现季节性波动 2022-2023年集中在下半年 导致生产资源闲置和人员流失 [19][20] 资金与账期问题 - 供应商签订供应链保理协议 账期从90天延长至150天 提前收款需支付年化12%的贴息 [26][27] - 累计支付利息136万元 包括模具款扣除22万元利息及货款提前结算利息 [27] - 现金流枯竭影响其他客户订单 导致银行贷款和供应商欠款累积 [6][28] 法律与商业纠纷 - 2025年提起诉讼 立德精密反诉称产品存在12起客诉 但供应商主张2023年后仅2起客诉且争议已罚款处理 [7][22] - 立讯精密否认与供应商直接合同关系 强调其与立德精密为独立企业 [33] - 律师认为订单缩减75%超出正常商业风险范畴 缺乏合理性和因果关系 [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