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观点 - 东莞丸红电子与立讯精密关联公司立德精密合作四年后陷入严重财务危机 项目亏损近2000万元 实际订单量仅为预估需求量的25% 导致公司现金流枯竭[1][3][5] - 合同条款存在争议 需求预估无法律约束力 但邮件确认的订单量被供应商视为具有约束力的补充约定 订单缩水75%远超正常商业风险范围[4][6][7] - 立讯精密否认与丸红电子存在直接合同关系 称立德精密为独立企业 不存在人格混同情况[26] 合作项目财务影响 - 项目四年累计收入3022万元 支出5390万元 库存383万元 净亏损近2000万元[3] - 实际订单出货量1786万件 仅为邮件预估需求量7094万件的25%[3] - 为维持项目抽调其他资金并贷款 导致日本德国客户订单受影响[3] - 累计支付供应链保理利息136万元 其中模具款被扣22万利息 提前结算31万货款被扣1.3万利息[21] 合同与法律争议 - 原合同规定需求预估无约束力 甲方可随时增减或取消订单[4] - 律师认为邮件确认的订单量构成合同补充约定 应优先于原免责条款[7] - 订单缩减75%幅度不合理 远超行业正常10-20%浮动范围[7] - 立德精密以12起客诉为由反诉 但供应商称9起发生在甲方管控期 自主管控后仅2起客诉[19] 生产运营挑战 - 规格变更导致全部模具重新研发 增加数百万元投入[9][10] - 被要求将生产线迁至50公里外立讯园区 搬迁六台两吨重设备 精度需重新调校[12] - 在立讯园区建立"厂中厂" 招聘成本增加20% 团队规模30余人[13] - 订单呈现季节性特征 每年仅集中生产4-8个月 导致员工流失严重[14][17] 供应链关系 - 采用"贴息"付款模式 账期从90天延长至150天 年化利息12%[20] - 供应商被要求填写立讯报表 穿戴立讯工服 接受其生产管理[13] - 立讯被指控要求其他客户停止与丸红业务往来[28] - 项目主管被立德精密采购科长劝说跳槽[19] 公司背景信息 - 立讯精密持股立德精密30% 宣德科技持股70%[23] - 立德精密董事长为王来胜(王来春之兄) 法人为立讯核心经营层蔡镇隆[23] - 双方工作邮件均使用立讯精密域名@luxshare-ict.com[23] - 王来春个人曾介入促使270万货款结算 但未解决根本问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