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医疗服务

搜索文档
卓正医疗获赴港上市备案通知书:覆盖城市最多的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机构
IPO早知道· 2025-09-18 13:5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私立中高端综合医疗服务机构 以2023年收入计算[2] - 公司在中国10个经济发达城市拥有20家医疗服务机构 包括18家诊所和2家医院 截至2025年3月10日[2] - 公司覆盖城市数量排名行业第一 付费患者就诊人次排名行业第二 截至2023年12月31日[2] 运营数据与客户指标 - 患者就诊总人次从2022年529,829人次增长至2024年905,825人次[3] - 患者回头率持续提升 从2022年75.7%增至2024年80.0%[3] - 会员账户达108,052个 会员续费率从2022年42%提升至2024年64%[3] - 平均净推荐值保持高位 2024年为85.9[3]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73亿元增长至2024年9.59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42.3%[3] - 毛利率显著改善 从2022年9.3%提升至2024年23.6%[3]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经调整净利润约1070万元 2022-2023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23亿元和0.43亿元[4] 成本控制与行业对比 - 销售开支占比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4年仅为1.7% 2023年低至1.2%[3]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腾讯持有19.39%股份 为最大机构投资方[5] - 2021年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估值达5.1亿美元[6] - 获得经纬创投、富德生命人寿、天图投资等知名机构投资[4]
儿科、妇产科服务需求减少,这家港股医疗企业已发盈利预警
齐鲁晚报· 2025-08-11 08:20
财务表现 - 公司预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将取得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6000万元至7000万元 较2024年同期2520万元净利润大幅下滑近亿元[1] -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9.28%至8.46亿元 净利润同比锐减43.71%至4737.8万元[3] - 2024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43.63%降至40.75% 2025年上半年直接陷入亏损[3] 亏损原因 - 儿科服务及妇产科服务需求减少导致收益减少[3] - 若干商誉及其他长期资产的减值亏损及递延税项资产转回[3] - 公告提示须待进一步调整及减值评估 亏损或另有增量[3] 公司治理 - 公司及多名董事因关联交易违规致亿元亏损遭港交所谴责[4] - 执行董事、主席兼行政总裁Jason Zhou等3名执行董事被谴责 独立非执行董事姜彦福等3名董事被批评[4] - 联交所指令公司进行独立内部监控检讨 所有涉事董事均须完成培训[4] 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专注于向儿童和妇女提供优质中高端医疗服务的私立医疗集团[7] - 首家医院成立于2002年并于2006年正式运营[7] - 公司于北京较早开拓全面儿科及妇产科一体化私立医疗服务 立足儿科专而全的优势提供妇儿一体化医疗服务[7]
华平投资拟以1.24亿美元增持和睦家医疗股权,获董事会席位
IPO早知道· 2025-03-14 10:52
股权交易与战略合作 - 华平投资以1.24亿美元现金对价收购复星实业持有的和睦家医疗6.6%股权 对应每股单价13.2美元 [2] - 交易完成后华平投资成为重要股东并获董事会席位 复星医药完全退出股东结构 [2] - 双方表示合作将强化和睦家医疗在中国私立医疗产业的领先地位 并通过国际化视野推动创新发展 [2][3] 业务规模与运营数据 - 和睦家医疗网络覆盖7个城市 包括11家医院和24家诊所 [3] - 2024年服务患者超100万人次 同比增长11% 住院量近2万例 增长30% [3] - 全年手术量达11000台 总手术量增长49% 其中三四级手术量增长55% [3] 区域发展战略 - 重点在京津、上海及大湾区扩大服务规模 构建多层次医疗生态系统 [3] - 深圳和睦家医院2024年为超4000位香港患者提供8500次门诊 手术量增长近6倍 [3] - 广州和深圳医院与香港保诚保险达成直付协议 并实现与香港医疗机构的跨境转诊服务 [3] 学科建设与创新规划 - 将肿瘤学作为重点发展学科 推进科研转型 [3] - 推动人工智能及数字健康项目 挖掘医疗数据价值 [3] - 母公司新风天域与香港投资管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跨地域医疗科研协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