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

搜索文档
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控股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19:39
控股股东减持计划 - 控股股东郭茂及其一致行动人郭思含合计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74,162,408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32% [2] - 郭茂计划通过集中竞价及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0,903,906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3] - 减持计划期间为公告披露日起15个交易日后3个月内,若遇公司股份变动事项将相应调整减持数量 [3][4] 股东承诺与减持一致性 - 郭茂此前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且减持方式、数量需符合特定条件(如大宗交易减持单月超1%股份) [5][6] - 本次减持计划与已披露承诺一致,且不存在违反《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5号》相关情形 [6] 全资子公司增资进展 - 公司以债权转股权方式对全资子公司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增资20,989.51万元,使其注册资本由22,811.02万元增至43,800.53万元 [11][12] - 增资完成后公司仍持有宣汉正原100%股权,且近期已完成工商变更手续并换发营业执照 [11][12]
杰特新材IPO:规模小市占率低,对实控人姨夫公司销售毛利率高达53%遭交易所质问
搜狐财经· 2025-09-25 01:38
撰稿/朱之焱 编辑/杨墨含 2024年净利润擦线4000万,关联交易增色不少 2022年、2023年、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杰特新材营业收入分别为1.82亿元、2.08亿元、2.2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3.93万元、3305.89 万元、4025.91万元。 玻纤是一种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其制品具有防火阻燃、耐高温、耐候、降噪、防水、防风、遮阳、绝缘等多项优异性能。在我国工业用玻纤布这一领 域,目前行业集中度较低,生产厂家数量众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叠加产品种类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较为激烈。 嘉兴杰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杰特新材")主要从事工业用玻纤布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包括玻纤基布、涂层布、化纤基布等。公开信息 显示,杰特新材正在冲刺北交所IPO,自2024年6月25日上市申请获得受理以来,已经完成两轮审核问询。 最近两年,杰特新材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增长,不过,即便是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达到110.04%,公司利润规模仍较小,2024年进一步 上升后不过是4025.91万元,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由关联交易贡献。 交易所注意到,杰特新材向关联方宇立新材 ...
菲利华20250923
2025-09-24 09:35
**菲利华公司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高速覆铜板(CCL) 石英材料 电子布 半导体材料 先进封装领域[2] * 公司为菲利华及其子公司(中益新材 荣建科技)[2][5][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发展驱动高端材料需求**:AI发展推动电路传输速率从56Gbps向112Gbps 224Gbps甚至448Gbps提升 对覆铜板的低损耗要求日益严格[3] * **石英材料是理想解决方案**:石英材料具有极低的介电损耗(DF值) 理论极限可降至2/10,000 同时热膨胀系数极低(0.55×10^(-6)) 优于主流Low-CTE产品(2.77×10^(-6)) 是制作马九(M9)级别覆铜板的理想材料 尤其适用于先进封装领域[2][4] * **公司具备“四最”核心竞争力**:菲利华在石英电子布领域具备最早进入市场 产业链最齐全 客户最多 性能最优的核心竞争力 巩固了其在特种玻纤市场的领先地位[2][5][20] * **全球唯一全产业链自主可控企业**:公司是全球唯一实现从石英砂提纯 熔棒 拉丝纤维到电子布生产四个环节全自主可控的企业 其中拉丝纤维环节技术壁垒最高 公司依托40多年积累保持90%以上市占率[9] * **产品性能全球领先**:通过与生益科技 松下等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改进产品 其石英电子布DF值从最初的7~12降低至5%~7% 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远低于日本标准的万六状态[2][12][13] * **产能扩张计划明确且加速**:公司计划到2027年实现年产2000万米石英电子布产能 织布机采购协议已签订 预计2026年产能可达1,200万米以上 2027年产能将翻倍[2][15][17] * **产品价值量高且需求刚性**:石英电子布产品价格较LDK二代至少翻倍 性能跨代提升 其成本在终端应用中占比小 在AI快速发展背景下性能为王 价格预计维持较高水平[18] * **业绩爆发预期强烈**:若2026年产能完全拉满 公司该部分收入可能超过此前主业全部收入 测算主营业务利润接近7亿元 新电子布增量利润约12-13亿元 总计近20亿元利润 对应至少800亿元市值[19] **其他重要内容** * **历史沿革与战略布局**:公司自1979年起伴随下游客户研发 在军工领域保持主导供应商地位超40年 半导体领域从零几年开始研发 2017-2018年快速起量 体现了选定高壁垒赛道并进行长期研发的战略[8] * **技术研发重要进展**:2025年4月公司发布新的技术专利 产品经过三四十轮送样后达到马九标准要求 标志着在高频高速覆铜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13] * **客户资源广泛**: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 包括生益科技 松下 台光 斗山 联茂和台耀等众多知名企业 合作关系长期稳定且深入[10][11][12] * **石英纤维市场拓展**:石英纤维市场扩展速度预计比电子布更快 公司不仅销售电子布 还可能直接销售石英纤维以拓展国际业务(如日本市场)[16] * **投资时机判断**:下游需求逐步明确 产业方向清晰 下游客户对明年的需求逐渐明确 到2027年将迎来整个产业爆发 目前是投资的好时机[21]
宏和电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债转股方式向全资子公司增资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19 19:25
增资方案概述 - 公司拟以债转股方式对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增资30,000万元人民币 [2][3] - 增资后黄石宏和注册资本由70,000万元增至100,000万元人民币 [3][6] - 本次增资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大资产重组 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 [2][4] 标的公司基本情况 - 黄石宏和为外商投资企业法人独资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资本70,000万元人民币 [5] - 经营范围涵盖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销售、合成材料制造销售及进出口业务 [5] - 公司持有黄石宏和100%股权 增资后股权结构保持不变 [5][6] 增资实施细节 - 增资资金来源于公司对黄石宏和享有的30,000万元人民币债权 [6] - 相关债权无抵押质押及司法争议事项 [6] - 董事会表决全票通过(9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11][12] 公司影响分析 - 增资有助于推进子公司业务发展并提升公司整体实力 [7] - 不会改变合并报表范围 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无重大影响 [7] - 增资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后 [4][10]
宏和科技:拟以债转股的方式对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增资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19 09:37
公司资本运作 - 公司拟以债转股方式对全资子公司黄石宏和增资3亿元人民币 注册资本由7亿元增加至10亿元[1] 业务结构 -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占比93.47% 电子级玻璃纤维纱占比6.44% 其他业务占比0.1%[1] 市值情况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342亿元人民币[1]
河北雄安霖丰玻纤制品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09-17 22:50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河北雄安霖丰玻纤制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利平,注册资本100万 人民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玻璃纤维及制品制造;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非金属 矿及制品销售;建筑防水卷材产品销售;涂料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保温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 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 ...
长海股份:公司生产的玻璃纤维及制品与环氧树脂等复合,可用于电池包壳体或上盖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5 11:4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生产的玻璃纤维及制品与环氧树脂等复合可用于电池包壳体或上盖板 [2] - 相关产品应用可实现轻量化和高强度绝缘保护 [2] 技术应用领域 - 公司产品应用于固态电池领域的电池包壳体或上盖板部件 [2] - 技术方案聚焦材料复合应用以实现特定性能要求 [2] 投资者关注重点 - 投资者通过互动平台询问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规划布局 [2] - 公司回应明确现有产品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场景 [2]
财通证券:AI服务器渗透加速 特种电子布需求放量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8:18
AI服务器与PCB行业增长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达198万台 占整体服务器市场比重12.1% 预计2025年出货量246.11万台 同比增长24.3% [1] - 2024年全球PCB产值73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达946.61亿美元 2024-202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5.2% [1] - AI服务器渗透率提升直接拉动PCB需求 低介电电子布作为核心上游原材料需求将大幅放量 [1] 电子布技术升级与需求前景 - 芯片厂商开展224G高速互联技术研究 224G主板对PCB材料介质损耗要求极高 [2] - 2026年1.6T速率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启动 英伟达Rubin平台预期发售 高速PCB发展趋势加速推进 [2] - 2024年全球三代电子布(Q布)销售额7.20亿美元 预计2031年达31.27亿美元 2025-2031年复合增长率23.3% [2] 国内企业产能与技术进展 - 中国巨石特种电子布产品开发有序推进 下游认证加快 具备研发体系及成本管控优势 [3] - 中材科技旗下泰山玻纤为国内低介电布龙头 建成5条特种纤维生产线 特种玻纤布产能从2600万米提升至3500万米 Q布产能1.5万米/月且通过主流认证 [3] - 宏和科技一代/二代低介电电子布实现批量出货 计划投资7.2亿元建设高性能电子纱产线 达产后年产能1254吨 [3] - 国际复材拥有坩埚法和池窑法生产工艺 LDK二代产品介电损耗较一代降低约20% 产品满足5G基站及AI服务器高性能需求 [3]
AI服务器渗透加速,特种电子布需求放量
财通证券· 2025-09-01 07:03
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首次)[2] 核心观点 - AI服务器渗透率加速提升带动PCB需求增长 进而拉动上游电子布需求放量[2][14] - 下游技术迭代驱动电子布产品升级 三代布(Q布)需求预计将加速放量[4][18] - 国产替代进程稳步推进 重点公司在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方面表现突出[4][19][20] 电子布产品迭代与需求分析 - 电子布是电子信息产业关键基础材料 具备绝缘性好 高温及化学环境稳定性强等性能优势[7] - 技术迭代向轻薄化 低介化发展 按代际划分为一代(无碱玻纤) 二代(改性玻纤)和三代(Q布/石英纤维布)[9] - 一代布介电常数(Dk)≈4.0 介电损耗(Df)≈0.003 适用于消费电子和普通家电[11] - 二代布Dk≈3.5 Df≤0.002 适用于5G基站 汽车电子等场景[11] - 三代布Dk<3.0 Df<0.001 适用于AI服务器 数据中心高速PCB等高端领域[11] - 2024年全球三代电子布(Q布)销售额达7.20亿美元 预计2031年增至31.27亿美元 2025-2031年CAGR达23.3%[4][18] AI驱动下的需求增长 - 2024年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198万台 占整体服务器市场12.1% 预计2025年出货量达246.11万台 同比增长24.3%[2][14] - AI服务器渗透率提升直接拉动PCB需求 2024年全球PCB产值73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8% 预计2029年达946.61亿美元 2024-2029年CAGR为5.2%[2][14] - 北美四大CSP厂商资本开支显著增长:Google 2025年资本开支从750亿美元上调至850亿美元 Meta上调至660-720亿美元 微软预计800亿美元 AWS预计1000亿美元[17][18] - 国内CSP厂商资本开支同样攀升:1Q2025阿里资本开支增长126.7% 腾讯同比增长91% 百度 字节 华为均有大幅投入[17] 重点公司进展与产能布局 - 中国巨石:电子布总产能9.6亿米 全球市场份额23% 特种电子布产品开发及下游认证积极推进[4][19] - 中材科技:旗下泰山玻纤为Low-DK布国内龙头 全品类产品深度卡位国际核心客户 上半年销量895万米 Q布产能1.5万米/月 已通过台光 生益 胜宏认证 2025年4月公告特种玻纤布产能从2600万米提升至3500万米 建设期12个月[4][19][20] - 宏和科技:一代 二代低介电电子布及低膨胀电子布已通过验证并批量出货 计划投资7.2亿元建设高性能玻纤纱产线 达产后年产1254吨高性能电子纱[4][20] - 国际复材:拥有坩埚法和池窑法生产工艺 LDK二代产品介电损耗较一代降低约20% 石英布与Low-CTE材料满足5G基站 AI服务器等高端需求[4][20] 行业规模与增长预测 - 2024年全球PCB产值735.65亿美元 同比增长5.8%[2][14] - 2029年全球PCB市场规模预计达946.61亿美元 2024-2029年CAGR为5.2%[2][14] - 三代电子布(Q布)2024年销售额7.20亿美元 2031年预计31.27亿美元 2025-2031年CAGR为23.3%[4][18]
九鼎新材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145.18% 技术创新与新能源业务成亮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0:34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7.18亿元,同比增长26.09%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29.3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45.18%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3823.73万元,同比增长152.23%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385.51万元 [2]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29.01% [2] 产品结构 - 玻璃纤维及制品营业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16.60% [1] - 玻璃钢制品收入3.26亿元,同比大增37.78% [1] - 玻璃钢制品在新能源领域应用于风电叶片等关键部件 [1] 区域市场 - 大陆市场收入达5.33亿元,同比增长44.27% [1] - 大陆市场占总营收比重提升至74.24% [1] 资产与研发 - 总资产28.32亿元,较年初增长5.16% [2] - 归母净资产12.52亿元,较年初增长6.41% [2] - 研发投入3083.4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4.29% [1] - 新增专利5项,累计有效专利123项(发明专利41项) [1] - 在玻纤连续毡等细分领域技术持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1] 战略方向 - 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方向 [2] -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延伸 [2] - 在行业景气回升中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