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0:39
研讨会背景与目标 -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大选项 旨在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注入新动能 [1] - 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新引擎研讨会于8月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三家机构联合主办 [1] - 会议汇聚中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等国家40余位政府官员 专家学者 企业及媒体代表 [1] 蓝色经济合作领域 - 蓝色经济涵盖海洋旅游共同市场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 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 [2] - 合作重点包括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产业一体化 加强智慧港口和绿色航运合作推动互联互通 [1] -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旅游文化经济圈 [1] 基础设施与制度构建 - 需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2] -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2] - 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2] 投资与实施路径 - 实施蓝色经济蓝图需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合理配置的投资 [2] - 需要推进政策与技术创新以及包容韧性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2] - 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契合中国-东盟共同优先事项包括经济增长 安全与可持续性 [2]
上证观察家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8-25 04:04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 - 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是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1][2] - 蓝色经济一体化将打破合作壁垒 形成自由贸易网络 极大释放区域经济增长潜力 [3] - 中国与东盟需推动经贸合作由"陆地"向"海洋"拓展 尽快形成一体化合作框架 [5] 蓝色经济市场规模与潜力 - 东盟国家约30%的GDP来自海洋经济 中国海洋经济对GDP贡献率约8% [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0.9个百分点 [4] - 2020-2050年若在蓝色经济领域投资2-3.7万亿美元 可带来8.2-22.8万亿美元净收益 投资回报率达450%-615% [4] - 中国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自2020年起连续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5] -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20年间增长16.8倍 但海洋领域合作存在碎片化问题 [5] 海洋产业合作具体领域 海洋旅游 - 预计2028年全球邮轮旅游市场恢复5%年增长率 亚洲市场增速更显著 [6] - 2030年中国邮轮旅游市场规模预计达1400万人次 若30%引入东盟市场将带来近500亿元旅游收入 [6] - 建立岛屿旅游经济共同体 推动客源共享 邮轮航线联合营销和人员免签 [6] - 合作开发"一程多站式"国际邮轮航线和跨境旅游合作区 [7] - 推动海洋旅游市场跨境标准统一 规则统一和管理协同 [7] 海洋渔业 - 东盟对中国的海产品出口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5% [8]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 渔业捕捞占全球60% [5] - 实现海关监管标准互认 实施海产品6小时快速通关机制 [9] - 支持设立跨境渔业加工园区 优化海产品加工增值累计规则 [9] - 共同放宽渔业市场准入 深化渔业技术合作 [9] 可再生能源 - 2000-2020年中国对东盟可再生能源项目公共投资占东盟所收外国公共投资的60% [10] - 2023年中国海上风电规模占全球47% [10] - 开发海上风电场与海洋渔业兼容的"上风下渔"示范工程 [11] - 合作缩短海上风电设备"零关税"过渡期 扩大市场开放 [11] - 建立中国-东盟海上风电技术研发中心 攻克热带海洋环境技术瓶颈 [12] - 探索建立统一海上风电交易市场 发行双币种可转换绿色债券 [12]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 未来10年全球海洋新兴产业有望实现107%增长幅度 [13] - 南海可药用海洋生物达1000余种 [13] - 合作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和生物信息资源公共平台 [13] - 支持设立海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飞地和创新成果应用示范区 [13] - 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研发标准与程序互认 合作制定区域性质量标准 [13] 基础设施与制度保障 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2023年全球前20大港口中东盟仅有2个 中国有76个港口可停靠超1.4万标准箱大型船舶 [15] - 加大中国对东盟欠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援助 合作开展港口建设与改造升级 [15] - 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 组建区域港口联盟 [15] - 共同开发"海关跨境合作平台" 实现检验检疫等信息互认共享 [15] 经贸规则覆盖 - 推动RCEP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融合 [16] - 探索对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水产品进一步降低关税 合作建立可追溯体系 [16] - 进一步开放海运服务市场包括集装箱运输 散货运输和港口作业等领域 [16] - 缩减海洋可再生能源 深远海养殖等新兴产业的负面清单 [16] - 设立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基金 支持海洋治理能力提升 [17] 生态资源保护合作 - 合作建立南海海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制度 [18] - 开展无争议区块油气资源开发合作 联合开展深海油气资源勘探 [18] - 探索开展以维护航道安全为目标的海警合作和共同防务 [18] 海南自由贸易港枢纽作用 - 依托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政策 鼓励东盟企业围绕海产品加工在海南投资设厂 [19] - 通过共建港口联盟 共同制定豁免查验商品目录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对接 [19] - 在洋浦设立面向东盟的"离岸仓" 推进统仓统配模式 [19] - 设立中国-东盟海洋博览会 打造贸易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平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