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

搜索文档
武汉光谷五大行动构建“双创”新高地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15:26
行动方案与措施 - 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行动方案》和《若干措施》 系统性重塑创新创业生态 立足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关键节点[1] 五大行动支持体系 - 实施创新原点引领 创业成本降低 创业风险共担 创业活力激发 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2] - 对孵化载体提供3年累计最高500万元支持 打造关山大道片区低成本孵化空间与校企联合平台[2] - 构建覆盖概念验证 天使 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 目标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 金额超10亿元[3] 资金支持机制 - 光谷金控以拨转股方式每年出资不超过500万元支持项目[6] - 设立喻越磐泽概念验证基金 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 形成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风险共担机制[5] 技术成果转化 - 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 优选39个进入验证环节 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成功转化83项专利 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6] 数字化服务平台 - 线上服务专区按1+4+10架构搭建 整合4大AI应用和10大功能模块[4] - 平台汇聚22000余条产业需求 数百款金融产品 关联144家技术平台和299家创业空间[4] - 四大AI应用包括点子生成器 光谷技术淘金虚拟人 技术预研导师和光谷创业小跟班 提供全流程赋能[4]
中国光谷升级创新创业生态 设立10亿元种苗创投基金群
中国新闻网· 2025-09-02 12:31
核心政策框架 - 推出《行动方案》及《若干措施》明确未来三年推动创新创业的主要路径与具体举措 [1] - 以地理集中和政策普惠为思路实施五大行动包括创新原点引领、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共担、创业活力激发和服务效能提升 [3] - 配套11条资金支持措施覆盖关键环节和重要阶段 [3] 量化发展目标 - 力争2027年实现四大目标包括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 [3] - 累计培育500家硬科技创业企业并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 [3] - 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并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 [3] - 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3] 空间与载体建设 - 打造科创地标项目原点智绘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3] - 改造光谷步行街、关东工业园和光谷创业街为高密度创新创业街区 [3] - 建设低成本孵化场地和中试验证集聚区配备共享标准化厂房形成孵化—研发—生产完整链条 [3] - 打造10万平方米低成本物理空间降低初创企业房租和人力成本 [4] 资金支持机制 - 构建投早投小基金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 [4] - 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采用拨转股机制 [4] - 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资金达到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 [4] - 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分阶段资助大学生创业明星项目 [4] 创新生态构建 - 依托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搭建AI智能匹配和科创大模型的创新创业服务专区 [4] - 线下联动光谷青桐汇等品牌活动举办项目路演和培训 [5] - 拥有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6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6家湖北实验室 [5] - 形成科技领军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瞪羚和独角兽企业为骨干的企业梯队 [5] 战略方向 - 针对高技术项目构建覆盖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孵化加速的全链条支撑 [5] - 针对高起点创业人才加大耐心资本供给与导师资源匹配 [5]
上海临港新片区举办“临港科创城”推进大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8-22 05:56
核心观点 - 上海临港新片区启动"临港科创城"建设 旨在打造全球创新创业高地 通过强化科技成果转化 产业引领和人才集聚等举措 计划5年内成为上海重要科技成果承载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地 2030年建成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实验室 培育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集聚10万名以上创新创业人才 [1] 建设规划 - 临港新片区将强化五大方向:科技成果转化 前沿产业引领 创新创业人才集聚 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建设 资本加速赋能 [1] - 设定具体目标:5年内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 新兴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 新业态新模式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理想家园 [1] - 2030年目标:投用不少于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 培育若干个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以上 [1] 合作伙伴与支持体系 - 首批国际合作伙伴包括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 科研院所 金融机构 孵化载体 创新策源主体和"链主"企业 [2] - 临港集团发布"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聚焦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8类创新业态 [2] - 提供8项配套政策:流量 网络 融资 展业 落户 物流 出海 推介 [2] - 推出"零界魔方"品牌 提供"零门槛 零成本 零起点"创新创业载体 [2] 具体扶持措施 - 提供"办公免费租":引进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享受3年零租金办公 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 使用位置较好 配套较好 交通便利的商办研办楼宇 [3] - 提供"公寓免费住":创业团队和青年人才首年可免租居住人才公寓 享受届满递延2年续租优惠期 公寓可拎包入住且与办公地贴近 [3] - 专设"生活管家"服务:提供物业 食堂 社群 文体等全方位贴心服务 [3] - 配套便利设施:首发项目配套公寓距离创业空间车程5分钟可达 配有定点班车满足通勤需求 [3] - 形成"集成政策+优质空间+专业服务"运作模式 打造青年创业支持体系 [3]
3年免费租1年免费住 临港科创城力推创业“零成本”开局
第一财经· 2025-08-21 15:10
上海临港科创城建设规划 - 上海将形成临港科创城与张江科学城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 共同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1] - 通过5年努力将临港打造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承载地 新兴产业重要集聚地 新业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家园[1] - 到2030年建成10个国际一流高能级实验室 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培育若干百亿级未来产业集群 集聚10万名创新创业人才[1] 产业发展现状与基础 - 临港已形成"4+1"主导产业体系 集成电路 民用航空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2] - 集成电路产业6年平均增速超50% 成为投资规模最大 产业集聚度最高 产值增长最快的先导产业[2] - 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突破2800亿元 上下游企业近200家[2] - 临港实验室和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投用 12所高等院校集聚 专业布局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持续提升[2] 差异化定位与实施路径 - 临港科创城侧重补强1~10科技成果转化环节 与张江科学城0~1创新策源形成差异化协同[3] - 推动脑机接口 创新药物 卫星研制等领域技术转移和人才溢出 建设分阶段体系化概念验证中心[3] - 形成概念验证中心 中试平台 高质量孵化器的全链条赋能体系[3] - 强化前沿产业引领 人才集聚 资本赋能 低成本载体建设五方面协同推进[3] 政策与资金支持 - 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临港启航系列基金 五年投入3亿元"拨改投"专项资金赋能初创企业[5] - 设立临港青年创业基金扶持40岁以下青年 推出"超级个体创业贷"[5] - 临港启航基金从9月开始具备项目投资能力[5] - 上海市科委将推动临港构建高水平概念验证中心 中试基地 孵化器和完善科创投资体系[4] 创新创业扶持措施 - 推出"零界魔方"首发项目 提供10万平方米零租金创业空间(含办公和厂房) 享受3年零租金 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6] - 提供10万平方米零租金居住空间 首年免租 届满递延2年续租优惠[6] - 覆盖8大新业态:硬核科技 数据加工 跨境直播 跨境医疗 短剧基地 游戏创客 代码外包 小众赛事[6] - 提供8项配套政策包括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 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 最高50万元"流量券" "算力券" "运力券" 最高10万元"网络券"[7] 实施进展与成效 - 迷你谷 智能光疗仪 光翼等12个创业团队首批入驻零界魔方 项目涵盖数字经济 慕课达人 数据加工等业态[7] - "超级个体288行动"政策咨询量暴增 对初创团队吸引力显著[7] - 将打造5个"临港科创社区" 形成链主牵引 平台支撑 资本加速的"15分钟"创业就业生活圈[7]
北京石景山12条措施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中国经济网· 2025-07-24 03:48
石景山区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措施 - 发布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12条措施,包括为科研项目提供最高每年50万元、最长3年的研发资金支持 [1] - 对博士后出站人员或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首次创业给予最高2万元补贴,每带动1名就业再补贴2万元,累计不超过10万元 [1] - 为"北京·景贤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提供最高50万元奖励及配套服务 [1]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 - 设立2亿元基金,采取分阶段投资策略:20%投向种子轮企业(单笔≤100万元,优秀项目≤200万元),40%投向天使轮企业(单笔≤500万元),40%投向A轮企业(单笔≤1000万元) [1] - 基金目标为破解初创企业融资难问题 [1] 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一期 - 基地一期位于古城创业大厦,可容纳100个团队,集成12条支持措施 [2] - 提供办公空间、技术共享、安居保障等全方位支持,解决启动资金短缺、办公成本高、资源对接难等问题 [2] - 首批青年人才及团队已入驻,标志基地进入实质运营阶段 [1][2]
让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落实
苏州日报· 2025-07-14 00:11
项目驱动发展 - 苏州将项目视为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三合一"大会、国际精英创业周等平台累计征集人才项目2385个,长三角国创中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项目近2000个,并设立100亿元重大产业发展基金聚焦"链主级"项目 [1] - 公司坚持项目导向的发展理念,从早期引进中科院纳米所等机构到每年新增科技项目1万个,并通过梯度培育企业使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和瞪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 [1] 项目质量提升 - 人才项目中海外项目占比56.4%,博士学历持有人占比51.8%,"赢在苏州"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吸引3000多个报名项目且海外项目占比近50%,体现国际化与高端化趋势 [2] - 公司明确项目筛选标准,要求"顶天立地"的大项目、"铺天盖地"的好项目和"改天换地"的新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动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进 [2] 发展模式升级 - 从"招商引资"转向"招才引智",从"苏州制造"升级为"苏州智造",通过高质量项目作为"高能燃料"激发持久动能,支撑高质量发展 [2]
九届大赛锻造山东创新“黄金赛道”:从赛事到生态的跃迁之路
齐鲁晚报· 2025-07-13 03:00
赛事成果与影响力 - 九年来"创客中国"山东赛区累计吸引7000余个创新项目参与,培育出500余家领军企业,带动产业变革 [4] - 赛事促成超过60亿元融资,验证其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山东展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名片 [4] - 山东创新型中小企业突破3万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达23家,数量全国第一 [5] 创新生态构建 - 产业链协同高地:打通"精准对接-孵化加速-产业落地"闭环,引入检验检测、法律等专业服务,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 [5] - 企业梯度培育高地:通过"资金赋能+专业服务+生态构建"体系,直通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加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5] - 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以"项目引才、赛事聚才、生态留才"为核心,提供投融资资源、示范基地入驻及政策扶持 [5] 战略定位与未来展望 - 赛事内涵从项目选拔升级为系统性创新生态构建,成为山东制造强省战略的源头活水 [5] - 大赛搭建的舞台助力创新创业者成为科技"攀登者"和产业"弄潮儿",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期发挥更大作用 [6] - 赛事九年蝶变映照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其延伸方向代表山东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 [6]
助力企业“双向出海” 中韩创新创业生态研讨会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10:13
中韩创新创业合作 - 韩国中小风险企业部强调深化与中国企业在创新创业领域的交流合作,认为这是推动双方共赢的关键 [1] - 韩国天使投资协会表示TIPS计划已孵化超过3800家初创企业,每家企业可获得数十万美元初期研发资金,期待与中国在科创孵化领域深化合作 [1] - 中韩双方机构代表签署战略协议,共同建设中韩企业跨境加速通道和人才交流平台,推动创新创业资源对接与共享 [2] 政策支持与税收优惠 - 北京市海淀区对技术转让所得实施税收优惠: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部分减半征收 [2] - 中关村综保区约九成空间用于实验研发设计,入区企业享受研发设备免税、研发料件保税等政策,平均可减免7%关税和13%增值税 [2] 国际科技合作与出海支持 -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解读支持创新主体高质量出海政策,重点介绍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技术成果首次海外应用等情形的政策支持 [1] - 研讨会由氪星创服主办,北京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海淀区商务局支持,旨在为中韩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中关村毕业季启动,系列“政策礼包”和“海淀校友卡”发布
新京报· 2025-06-24 22:44
海淀区青年人才支持政策 - 海淀区启动"海淀聚力场·校友集结号"项目,联合12所高校推出"海淀校友卡",整合政策扶才、安居乐活、悦享商圈、专属AI等功能,为校友提供数字化生活与职业发展支持 [2] - 北京市教委发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从"赛""孵""投""转""融"5个方面推出15项举措,覆盖北京高校及外地高校北京生源的在校生和毕业5年内学生 [2] -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发布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打造覆盖创新创业全周期的保障体系 [2] 就业与实习支持 - 海淀区推出"大学生实习实践行动计划",统筹300余家企业提供近8000个优质实习岗位,57家区属单位提供110个社会治理实习岗位 [3] - 打造"海职汇"就业服务体系,每年发布不少于8万个岗位,对招录青年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并构建技能提升体系 [3] 创业与产业支持 - 提供10万平米免费产业空间、"卡脖子"项目资金、最高5000万元的科技人才贷及百亿成长基金 [3] - "海英计划"给予50万-100万元支持,"青创筑梦港"提供全方位服务,"算力普惠"一键触达 [3] 生活与住房保障 - 统筹近万套优惠房源,组织"毕业季租房服务进校园",提供便捷租房服务 [4] - 完善普惠托育体系、顶尖教育资源、三级公共文化设施,推出Hidea人才卡和潮流商圈优惠 [4] 展览与活动 - 举办"热AI聚场"人工智能创新作品展和"城市智造港"城市更新作品展,展示大学生创意和前沿技术 [4] - 中关村毕业季系列展览将在海淀商圈和科技园区巡展 [4]
临港发布方案全周期支持“创客” 未来三年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岗位
解放日报· 2025-05-17 01:27
就业与人才集聚 - 未来三年临港预计提供不少于15万个就业岗位并集聚超5万名科创人才 [1] - 临港发布创客新政"十二条"在实习补贴、创业保障、租购房、人才落户等方面给予全周期支持 [1] - 实习大学生每月最高可获得5000元实习补贴创业团队可享受免租金办公场地和人才公寓创新创业人才购房补贴最高达500万元 [1] 科创空间建设 - 临港打造"创客之家"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功能强、成本低的科创空间 [1] - 首批在滴水湖AI创新港等产业园区准备10万平方米共50个可拎包入驻空间远期将扩至30万平方米 [1] - 配套提供1000套"临港青春驿站"和3000套人才公寓以优惠条件支持创新创业者 [1] 人才服务升级 - 临港菁才卡升级涵盖政务绿色通道、三甲医院医疗资源、国际教育资源和文旅休闲福利 [1] - 聚焦人才全周期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 [1] 资金支持与创新项目 - 临港将新设5亿元临港启航基金作为天使基金投向种子期和初创型企业 [2] - 每年投入2亿元左右用于"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和研发专项以专项补贴形式支持企业早期研发 [2] 重大活动与项目 - 2025临港科创大会启动"X·Time 2025国际创业大赛" [2] - 进行首批"拨改投"创新试点项目签约并揭牌"上海交通大学临港产业创新园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