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生产与加工
icon
搜索文档
瓜果丰收季,带您了解农产品增值税适用税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8 13:22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 中成药不属于农产品 。 四、部分涉农增值税免税政策 1.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 。 2.农业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 。 3.制种企业在特定生产经营模式下生产销售种子 。 4.从事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 。 5.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 。 6.采取" 公司+农户 "经营模式销售畜禽 。 7.边销茶生产企业销售自产的边销茶及经销企业销售的边销茶 。 供稿: 张谢斌 制作:陶冶 来源 上海税务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农农农农农农农农农产产产产产产产产产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品增增增增增增增增增值值值值值值值值值税税税税税税税税税 适用税率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正是秋高气爽瓜果丰收的好时节。今天,让申税小微带大家一起来梳理增值税中农产品的范围和适用税率 吧! 一、哪些属于农产品,适用9%税率 农产品 ,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业。具体征税范围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 局关于印发〈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的通知》( 财税(1995〕52号 )及现行相关规定执行。 二、常见误区:经过简单的加工产品,不属于 ...
供需联动释放农产品消费潜能
经济日报· 2025-09-10 22:10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启动 - 活动发布城乡联动促消费倡议,6家电商平台推出25项惠农措施,8家金融机构发布34项助农举措,36个大中城市联合开展"菜篮子"产品消费促进活动 [1] 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扩大 - "十四五"以来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 [2] -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实物总量超过2亿吨,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6097.8亿元 [2] -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9% [2]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专用标志经营主体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超9600亿元 [2] 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体系优化 - 2024年上半年工信部遴选发布39个第一批重点培育的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 [3] - 我国每年生鲜农产品消费规模达10亿吨 [3] - 截至2024年底商务部支持建设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3] 营养健康导向的农产品消费升级 - 2025年三部委联合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首次将"营养导向"作为主线 [4] - 未来10-15年优质蛋白需求持续上升,需稳定肉蛋、增加水产品、奶类和大豆供给 [4] - 需加强全谷物新型营养健康食物研发,解决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问题 [6] 乡村消费场景拓展与品牌建设 - 全国累计建设24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2195个美丽休闲乡村 [7] - 2024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 [7] - 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已形成300个区域公用品牌培育名单 [8] - 30个省份建立省级农业品牌目录,1420个区域公用品牌、2039个企业品牌、2302个产品品牌纳入目录 [8]
优化供给端、创新流通端、激活市场端 拓展农产品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7-31 23:23
文章核心观点 - 十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提出9方面23项举措 通过优化供给端 创新流通端 激活市场端三大路径提振农产品消费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1] 优化供给端 - 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数量达3.6万个 较"十三五"末增长70% 年提供实物总量超2亿吨 2024年绿色食品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 [2] - 实施扩总量策略:绿色食品推行标准化生产 有机农产品开发多元化需求 名特优新产品挖掘营养特色 地理标志产品加强产地追溯 [2] - 推进促优质措施:完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建立水果牛肉等产品分级标准 推动分级上市 [3] - 工信部推动食品工业升级:通过生物技术赋能 挖掘食用农产品资源 推进精深加工 首批重点培育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名单已发布 [3] 创新流通端 - 全国生鲜农产品年消费规模达10亿吨 支持建设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超9800万立方米 较"十三五"末翻倍 [4][5] - 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产地完善冷链集配中心 销地改造菜市场与生鲜超市 推动供应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4][5] - 持续补强冷链物流:中央财政支持家庭农场等建设冷藏设施 聚焦"最先一公里"产地网络建设 [4][5] 激活市场端 - 创新消费场景:通过丰收市集 农业嘉年华等形式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商圈街区景区 结合体育赛事开展土特产展销 [6] -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推进农业与文旅体教融合 发展农事研学 非遗体验新业态 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 [7] - 强化品牌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构建营销服务体系 运用数字化技术优化渠道 [7][8] - 推动营养健康消费:针对优质蛋白摄入不足问题 提升营养健康公共服务 开展特定人群健康宣传引导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