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养生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孢子粉、姜黄粉,资本下注新超级零食
创业邦· 2025-09-19 06:27
文章核心观点 - 植物粉末养生食品(“超级粉粉”)成为年轻人新兴消费趋势,带动亿级市场规模增长,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本土品牌崛起并逐步改变进口主导的市场格局 [5][8][13][15][18] 行业市场动态 - 超级粉粉市场于2022年爆发,2023-2024年高速增长,2024年天猫头部品牌同比增长超三位数,2025年618期间“超级食物”销量同比增长246% [13] - 行业毛利约60%,保障研发可持续性与工厂运营合理性 [14] - 市场规模总体较小但部分爆款销售收入已过亿,本土品牌占比提升至前十名中6-7家,替代进口主导地位 [15][18] 产品与消费特征 - 热门品类包括巴西莓粉、羽衣甘蓝粉、姜黄粉、甜菜根粉(“四大天王”),主打抗氧化、高纤维、抗炎等健康功能 [8][17] - 产品价格亲民:巴西莓粉20袋38.89元(单袋成本<2元),羽衣甘蓝粉单袋1.5元,亚麻籽粉250g约33元 [9] - 消费场景多元化:冲泡饮用、搭配咖啡酸奶、制成奶昔或即食液体沙拉,满足便捷养生需求 [9][14] - 消费动机侧重情绪价值与性价比,年轻人从“短期尝鲜”转向“长期健康管理” [8][10][17] 企业战略与竞争格局 - 代表企业ONLYTREE采用研发中心(香港)与生产基地(广州、合肥)分离模式,保障供应链稳定性 [13] - 渠道策略:小红书种草曝光、淘宝打造爆款(主推百元内单品)、抖音销售额过亿但利润略薄 [14] - 跨界玩家涌入:九阳推出羽衣甘蓝豆浆粉,喜茶等茶饮品牌上线羽衣甘蓝汁及奇亚籽产品 [15] - 行业挑战包括原料苦涩味需技术改良、工艺设备成本高、品质标准不统一及消费者认知有限 [18] 技术与发展基础 - 行业爆发依托冻干工艺与萃取技术进步,实现天然食材便捷粉剂化 [13] - 部分功能粉粉(如药食同源产品)需通过微囊化、风味掩盖技术提升适口性 [18]
孢子粉、姜黄粉,资本下注新超级零食
36氪· 2025-09-19 00:56
以下文章来源于真故研究室 ,作者冰雪 真故研究室 . 真问题,更商业 目前超级粉粉市场规模总体并不大, 但一些爆款已经跑出过亿销售收入。 文 | 冰雪 编辑 | 龚正 来源| 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 封面来源 | 视觉中国 随手抓一把草料,切割成粉,就是牛马的专属饲料。而将巴西莓果、羽衣甘蓝、奇亚籽、生姜磨成粉,也可以用来投喂当代牛马。 时下,"嗦粉"成了年轻人的新流行。但这个粉不是湖南米粉、贵州米线,而是由各种植物磨成的粉末,冲泡一 杯,时髦、养生、美容养颜。有 这三个营 销说辞,"超级粉粉"的招牌就立住了,背后又是一波亿级养生零食财富机会。 这粉有啥好嗦的? "我每周吃两次巴西莓粉,单这一项,两个多月累计就花了200多元。" 作为一名养生博主,00后小李时刻关注着各类时髦的一线养生事物。继去年在各类中式养生水上做了深入研究之后,今年,她在"嗦粉"这件事上入了坑。 时至今日,她几乎嗦遍了12种市面上流行的各类"粉粉"。从入门级的 巴西莓粉,姜黄粉、甜菜根粉 ,到 生可可粉、肉桂粉、抹茶粉、亚麻籽粉、再到小 麦草粉、卡姆果粉、玛咖粉、螺旋藻粉、马基莓粉 ,全部亲尝了个遍。 她"以身试粉",尝试 ...
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 养生零食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行业概况 - 养生零食行业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元,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1][2] - 养生饮和芝麻丸等细分赛道增长显著,分别增长40%和30% [2] - 行业竞争加剧,药企跨界入局与新锐品牌崛起并存 [1][7] 消费趋势 - 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18-35岁人群中养生青年占比高达83.7% [3][4] - 年轻人注重养生零食的便携化、功能化及多样化,传统养生食材以零食化形态出现 [3][5] - 便携装产品如黑芝麻丸、秋梨膏和红糖姜茶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95后消费者占比70% [3] 产品创新 - 传统养生食材如黑芝麻、红枣、枸杞被创新加工成丸剂、软糖、原浆等形态 [5][6] - 功能性成分如益生菌、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被添加到零食中,满足肠道健康、减脂塑形等需求 [6] - 产品形态多元化,衍生出棒棒糖、软糖、米稀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生活场景 [6] 市场竞争与策略 - 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需聚焦细分需求如白领女士、增肌瘦身人群等 [7] - 便携化改良是关键,如粉剂变糕丸、推出单次装等,提升食用便利度 [8] - 包装美观度与创意设计对吸引年轻消费者至关重要 [8] 渠道与营销 - 超七成Z世代消费者通过线上渠道购买健康养生类食品 [9] - 线上营销手段如图文"种草"、情感营销、IP联名等能有效触达年轻消费者 [9] 未来展望 - 行业将在健康需求、科技发展及消费升级驱动下呈现多元化、细分化趋势 [10] - 企业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产品,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抓住市场机遇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