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渔业

搜索文档
海南2项案例入选“最佳实践案例”
海南日报· 2025-09-17 02:08
行业政策创新 - 商务部推广自贸试验区第六批共29项最佳实践案例 涉及贸易便利化 政府职能转变 要素自由流动 开放通道建设 产业高质量发展五方面内容 [2] - 国家层面已累计推广485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2] 海南旅游业发展 - 海南游艇产业通过地方性法规和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条化 数字化 集约化发展 有效破解旅游和交易市场服务不到位 制度性成本高 产业监管缺位问题 [2] - 新模式增强旅游业国际化水平并促进旅游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2] 休闲渔业机制建设 - 海南集成捕捞许可管理 渔船检验和安全管理环节 构建完备的休闲渔业发展制度体系 破解休闲渔船供给不足和产业发展无船可用难题 [3] - 机制推动休闲渔业蓬勃发展 满足多元化休闲消费需求 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并丰富增收渠道 [3] - 休闲渔业产值显著增长 新型业态培育成效显现 精品示范项目加快建设 [3]
渔旅深融解锁“吃海”新味
海南日报· 2025-09-14 01:20
行业发展趋势 - 休闲渔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推动传统渔业向体验经济转型 从卖渔获转向卖风景和卖体验[3] - 产业模式从单一捕捞发展为捕捞 体验 餐饮 销售一体化 打造吃喝玩乐住一站式服务[8] - 2023年上半年潭门镇接待游客84万人次 休闲渔业总产值突破1亿元[7] 企业投资与运营 - 海南成源实业投资300多万元改造海南最大休闲海钓船"琼琼海渔休00027" 保留罗盘等传统元素打造海上博物馆[4] - 采用"村集体+企业+渔民"运营模式 通过合作社形式组织渔民转型[7] - 排港村已发展12家渔家民宿 部分民宿在旅游旺季实现满房运营[5][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开发海钓 垂钓 船上烹鲜等体验项目 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渔家生活[3][6] - 民宿设计中融入渔船 贝壳等海洋元素 强化文化体验[6] - 计划推出民宿+休闲项目优惠套餐 并增加织补渔网 渔家菜等特色体验[7] 文化价值挖掘 - 利用更路簿文化 航海故事等千年海洋文化遗产增强产品吸引力[4][5] - 邀请老船长讲述潭门渔民航海故事 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5] - 将渔港从渔业作业点转型为文旅消费点 打造活态渔乡文化载体[6][7] 就业与转型成效 - 政策引导下全镇已有500余名渔民实现转产转业转型[7] - 传统渔民通过经营民宿 休闲渔业等实现收入提升和生活改善[6][7] - 未来计划开发潜水等新项目 为渔民创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8]
推进“渔业+旅游+文化”多维融合
海南日报· 2025-08-23 01:24
行业发展趋势 - 海南加快推进渔业与旅游及文化多维融合 提升传统渔业附加值并增强全域旅游差异化竞争力 [1] - 休闲渔业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 打造一站式旅游服务体验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1] - 沿海市县加快培育专业运营主体 开发深潜探秘和渔业研学等高端产品 [1] 政策与产业环境 - 海南休闲渔业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推动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 [1] - 通过多维融合模式将碧海银滩资源转化为可持续的富民资本 [1]
海南打造渔业“变形记”
海南日报· 2025-08-23 01:23
政策制度创新 - 海南省率先构建全国首套完整的休闲渔业制度体系 包括休闲渔业管理办法 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渔船检验及安全管理等规范性文件 [3][4] - 明确休闲渔业定义和业态 创新提出共享渔庄等新业态支持措施 允许休闲渔船载客运营 [2][4] - 实施"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保险保障+应急救助"四位一体管理模式 全国首创省级休闲渔业协会赋权试点 赋予8项自主权 [4] 产业发展成效 - 2024年海南休闲渔业产值增长19.2% 预计今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7] - 琼海潭门镇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84万人次 休闲渔业总产值达1.07亿元 [7] - 东方市已有3家企业申请建造9艘休闲渔船 首批休闲渔船"琼东渔休99999"号已投入运营 [3][6] 业态模式创新 - 形成出海观光 海上垂钓 赶海拾趣 增殖放流等多业态发展格局 [7] - 陵水创建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 开发疍家风情非遗特色之旅 疍家博物馆开馆至今接待游客20万人次 [8] - 推动渔旅深度融合 发展渔民合作社 配套海产品加工 电商配送等延伸业务 [7][8] 基础设施配套 - 万宁 琼海 东方 三亚等市县加快渔港码头修缮 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5] - 推进"五个一"工程 加快休闲渔船和休闲渔业码头建设 打造共享渔庄 和美渔村精品项目集群 [8]
海南:靠海“吃海”有了新吃法
海南日报· 2025-08-18 01:40
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进展 - 海南自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26.397亿元实施29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 完成海岸带修复152.33公里 新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225.94公顷 新增修复珊瑚礁27.8公顷 [6] - 儋州湾生态修复项目改善周边约1.95万亩土地生态 红树林植物增至22种 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从17种增至50种 水鸟记录达57种 [3][4] - 三亚铁炉港保护区对9株百年红榄李实施挂牌监护 通过种苗扩繁技术实现滩涂回归种植2000余株 [4] 生态修复带动产业转型 - 陵水县实施生态修复后 渔民转型开设民宿及渔家乐 深海养殖等新业态 红树林潮汐亲子营单日接待量达300-400人 [2] - 儋州湾生态改善带动当地餐饮及旅游业发展 促进居民就业 [4] - 蜈支洲岛通过珊瑚礁修复项目推动潜水及海钓等休闲渔业发展 游客可参与"珊瑚宝宝"生态修复活动 [5] 地方特色经济模式创新 - 儋州海头镇老市村将养殖塘恢复为盐田湿地 推出"老市盐"有机农产品 月产海盐4万斤 月产值达20万元 计划拓展盐疗及制盐体验活动 [6] - 陵水新村港疍家渔排民宿从4间客房扩展至24间 结合海域资源展示原生态生活体验 [5] - 海南通过红树林修复 珊瑚礁增殖及人工鱼礁投放等措施 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功能 构建陆海统筹开发新格局 [2][5]
以整改整治实绩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8-09 23:19
海南省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 全省各市县一体推进学查改,聚焦群众利益诉求深入查摆痛点堵点问题,推动整改整治见行见效 [2] - 精准施策促进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增强群众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 琼海市潭门镇休闲渔业项目 - 潭门休闲渔业码头于今年6月竣工,总规模500万元的休闲渔船项目为渔民提供新增收渠道 [2] - 5艘休闲渔船预计年底前为50名村民提供近海观光、渔家乐等灵活就业岗位 [2] - 通过"政府搭台、村民参与、企业运营"机制,排港村老房子改造为民宿集群,2025年已有7家民宿入选"海南100家特色民宿" [3] 三亚市瓶装液化气配送改革 - 全市6万余户瓶装液化气用户实现统一配送全覆盖,取消用户自提充装 [3] - 统一配送车辆为国标正三轮车("小黄车"),共285辆完成登记上牌并纳入智慧监管平台 [4] - 全市39万余个液化石油气瓶配备专属二维码,实现全流程安全可追溯 [4] - 今年以来查处"黑窝点"7处,查扣"黑气瓶"336个、运输车辆6辆 [4] 文昌市北附中学审批案例 - 文昌市创新推行"容缺受理"机制,解决企业材料不齐、审批受阻问题 [5] - 建立企业、教育部门、审批人员三方联动机制,实现材料填报线上互动 [5] - 北附中学于6月13日顺利拿到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如期申报2025年秋季招生指标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