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这座曾经的“文化荒漠”,要逆袭了
36氪· 2025-08-29 02:13
深圳的"文化立市"战略,最早可以追溯至2003年。2018年,深圳提出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并宣布 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定位于国际一流水平。这十座文化设施,除了已经建成运营的深圳美 术馆(新馆)和深圳科学技术馆,还包括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深圳海 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等。 2019年,深圳发布《深圳市博物馆事业发展五年规划(2018—2023)暨2035远景目标》,特别提到"将 以大投入促大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博物馆强市。2021年初,广东"十四五"规 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建设"博物馆之城"。 实际上,深圳是国内民间博物馆起步较早的城市,2012年就专门出台民办博物馆扶持办法,充分落实民 间博物馆门票补贴。2020年,深圳修订并颁发《深圳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对评定等级的非国有 博物馆给予最高1000万奖励,此外,对博物馆日常运行、临时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都有专门补贴。 如今,深圳的博物馆已涵盖历史文化、革命纪念、自然科技、艺术、民俗等多种类别,深圳博物馆、南 山博物馆更是热门百强博物馆榜单上的常客。根据《广东省2024年度博物馆高质量 ...
抓住暑期尾巴 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疯狂恐龙周”夜场活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6:30
活动内容 - 上海自然博物馆推出"疯狂恐龙周"夜场活动 包括科普讲座、科学表演、主题电影和夜场集市等系列内容 [1] - 活动时间从8月26日至29日延长开放至19时 8月30日延长开放至20时 [2] - 馆方旨在通过活动为公众夜生活增添科学文化内涵 激发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 [2] 展览背景 - "龙吟九州·中国恐龙大展"由上海科技馆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主办 自5月底起展出 [1] - 展览汇集全国各地珍贵标本和重要模型 包括全球已发现1000多种恐龙中中国占比约1/3的物种 [1] 市场反响 - 暑期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恐龙世界"成为亲子游和文化游热门目的地 [2] - 活动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观众可通过巧妙方式与恐龙展品近距离接触 [1][3]
北京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去年全市博物馆接待观众超1亿人次
新京报· 2025-08-26 11:54
博物馆展览活动 - 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举办"汉风轪华——马王堆生活艺术特展" 自5月20日开展后吸引大量游客 展览通过文物珍品展现西汉贵族生活与精神追求 [1] - 特展由北京大葆台遗址博物馆与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 从财富、饮食、服饰、典籍四大维度再现汉代贵族生活图景 分为"富贵无极""钟鸣鼎食""衣被锦绣""简帛典藏"四大主题 [2] - 暑假期间博物馆平日客流达700-800人/天 周末客流约2500人/天 特展结束时间从8月19日延长至8月31日以满足公众需求 [2] - 大葆台遗址博物馆完成全新改建 基本陈列展览"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运用沉浸式数字交互和立面投影动画技术 主墓室藻井投影重现汉代天文图 [3] - 大葆台遗址出土汉代文物千余件 包括玉器、漆器、铜器等各类器物 是研究西汉时期政治经济和北京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3] 博物馆行业发展 - 北京地区共有246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 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2024年接待观众超1亿人次 [1][4] - 2024年北京博物馆推出展览2000余个 举办线上线下活动近5万场 社会功能与效益日益凸显 [4] - 北京印发《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 提出优化空间布局、增强文化供给能力、深化馆城融合等发展目标 [4] - 北京引导高校博物馆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鼓励国有企业建设博物馆 倡导民间收藏馆建设 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的扶持力度 [5] - 打造"北京博物馆季"品牌活动 配套推出展览月、科技月、文创月等主题活动月 开发多样化文化产品 [5] - 博物馆免费开放深入推进 公共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已成为北京市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长知识了!原来“觥筹交错”的“觥”长这样
央视网· 2025-08-24 16:11
展览内容与特色 - 展览汇集全国50多家文博机构的340多件(组)青铜器及相关文物[1] - 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从开采冶炼到铸造成器的全流程[1] - 展现中国冶金技术在外来技术影响下与中原陶礼器结合发展出特有青铜礼器群的过程[3] 重要展品与历史价值 - 展出距今约6000年前姜寨遗址出土的黄铜片和黄铜管[5] - 包含东亚地区最早的空腔容器残片[8] - 铅锡青铜材质的铜鬶腹底部残片标志中原先民从实心铜器转向空腔铜器铸造[10] - 商代早期兽面乳钉纹铜鼎器身残留烟炱痕迹 可能为祭祀用品[10][12] - 复合多种动物形象的日己觥酒器(龙头觥盖 夔龙纹 凤鸟尾把手 兽面纹器身)[14][16][18] 互动体验与参观服务 - 设置青铜乐器声音互动装置(按压部位触发对应音效)[20] - 提供手写古老文字体验以感知文字演变历程[22] - 配备文物模型互动装置(匹配凹槽可了解形制与功能)[22] - 暑期取消周一闭馆并延长开放时间 增加门票预约量[23]
高校博物馆:依托专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
人民日报· 2025-08-23 05:20
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 依托学术资源提供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 成为校园第二课堂 [1] - 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举办30余场主题展览 [2] - 通过校内+校外 线上+线下多元途径传播历史故事 [2] 红色文化传承 - 西安交大西迁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展品 再现60多年前西迁历史 [2]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珍藏陈独秀等13封珍贵信件 [2] - 哈尔滨华德学院分馆通过八女投江等故事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2] 科研与文物保护 -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8万余件历史人文类文物 在书画陶瓷等领域最具特色 [3] - 1934年开启三星堆月亮湾遗址科学发掘 珍藏发掘日记地层图等原始资料 [4] - 依托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优势 为陈列展览提供基础支撑 [3] 文化传播与体验创新 - 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 增强青年对中华文明兴趣 [4] - 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举办元画专题展 呈现200余件套绘画珍品 [4]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多民族文物 使抽象文化概念具体可感 [5] 专业学科博物馆建设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设4大主题展区 展示8300平方米航空航天史诗 [6] - 电子科技博物馆收藏1.5万件藏品 系统呈现中国电子科技发展脉络 [7] - 北航师生100昼夜研制北京一号轻型客机 体现空天报国精神 [6] 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北航大一新生研制冯如三号无人机 实现持续飞行100小时世界纪录 [6] - 电子科技博物馆展示装配龙芯CPU的梦兰12英寸笔记本电脑 [7] - 高校博物馆能吸收最新科研成果反哺展览 知识传播时效性突出 [5]
高校博物馆—— 依托专业资源,丰富公共文化(文化中国行·视线)
人民日报· 2025-08-22 22:05
高校博物馆的定位与功能 - 高校博物馆是由高等学校利用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设立的社会公益性组织 服务于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 [1] - 近年来高校博物馆进入社会大众视野 成为假期热门打卡地 并依托学术资源提供专业化公共文化服务 [1] - 高校博物馆逐渐成为校园里的第二课堂 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独特作用 [1] 红色教育资源开发 -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校内+校外和线上+线下多元途径举办西迁主题展览30余场 [3] - 该馆收藏2000余件展品 通过老照片和老物件回顾1956年交通大学西迁历史 [2] - 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珍藏陈独秀等人的13封信件 涉及《新青年》独立办刊等历史事件 [3] - 哈尔滨华德学院东北烈士纪念馆分馆讲述八女投江等红色故事 以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3] 科研支撑与文化传承 - 四川大学博物馆现有历史人文类文物8万余件 在书画陶瓷美术雕刻等收藏最具特色 [4] - 该馆依托学校科研优势与考古学民族学等学术研究同步发轫 考古专业师生参与各类考古发掘项目 [4] - 1934年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开启三星堆月亮湾遗址科学发掘 获赠一批文物并保存发掘日记地层图等资料 [5] -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 增强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5] 特色馆藏与专业展览 -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收藏黎族几何纹服饰赫哲族鱼皮衣等中华各民族文物 [6] -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办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呈现200余件套绘画珍品图像与传世文献 [5] - 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馆8300平方米展厅设4个主题展区 展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历程 [7] - 电子科技博物馆收藏1.5万件藏品 系统呈现中国电子科技发展脉络 包括装配龙芯CPU的梦兰12英寸笔记本电脑 [8][9] 教学辅助与创新激励 - 高校博物馆吸收科研人员最新研究成果反哺陈列展览 人文知识传播时效性更为突出 [6]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博物馆开展航空航天概论课 学生可近距离观察歼10A战斗机等展品 [8] - 北航学生设计的冯如三号无人机持续飞行100小时打破世界纪录 激发年轻人责任与担当 [8] - 高校博物馆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特点 是青少年参观研学启发创新思考的理想课堂 [6][9]
凌晨3点,我在博物馆蹦迪
虎嗅· 2025-08-22 08:36
展览运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13个月展期内吸引超过277万人次参观[3]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和总营收世界纪录[3][4]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不间断开放,全球博物馆首次采取168小时不闭馆运营模式[5] 票务与营收结构 - 深夜场(0点-6点)票价74元,为白天全价票148元的对折[9]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周边文创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占总收入58%[58][59]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售出超300万件,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供不应求[61] 展览特色与运营策略 - 展出788件古埃及文物,95%以上为首次亚洲亮相,含萨卡拉地区最新考古发现[33][34] - 中国团队亲自参与埃及萨卡拉地区挖掘,补充展品数量与吸引力[35] - 埃及方最初要价600万美元,经谈判后以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达成协议[53] 观众特征与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其中超70%专程为特展赴沪[14] - 出现凌晨观展热潮,非官方讲解服务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21] - 配套举办10期"博物馆奇'喵'夜"活动,吸引宠物主人群体参与[34] 行业创新模式 - 国内博物馆夜游服务持续创新,洛阳古墓博物馆结合剧本杀与夜宿,单次体验价达1688元[39][46]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国家自然博物馆等多馆推出类似活动[43][46] - 上海博物馆通过控制成本实现高效营收,相比同业夜间开放模式更具性价比[47][50]
上海高精力牛马半夜3点排队进博物馆约会?法老都得加班的上博埃及展一年赚了7个亿
36氪· 2025-08-22 08:35
展览运营与收入表现 -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展13个月吸引超277万人次参观[1] - 展览总收入超7.6亿元 创全球博物馆单个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世界纪录[1] - 最后7天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放 全球博物馆首次连续168小时不闭馆[3] - 夜场门票每场3000张 票价74元(日场148元五折)[6] - 门票收入超3.2亿元 周边产品销售额达4.4亿元[32] 客群特征与消费行为 - 近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 其中超七成为特展专程赴沪[7] - 夜场出现黄牛倒票现象 原价74元门票被炒至148元并附赠展览书籍[6] - 商业讲解服务需求旺盛 单人收费100元/小时 单团可扩至40人 单场收入达3000-4000元[12] - 展期推出1200余款主题文创 售出超300万件 法老速干帽等热门产品秒罄[35] 展览内容与成本结构 - 展出来自7家埃及博物馆的788件文物 95%以上首次在亚洲亮相[21] - 借展费最终谈判确定为500万美元(约3592.8万人民币)[30] - 埃及方原要求600万美元加文创分成 后选择固定借展费而非50%利润分成[30] - 中国团队亲赴埃及萨卡拉考古挖掘 新增猫猫木乃伊等首次公开文物[21] 行业创新模式 - 博物馆夜游经济兴起 国家自然博物馆为首家夜间开放机构[23] - 洛阳古墓博物馆创新"博物馆夜宿+剧本杀"模式 定价1688元/两天一晚[23][27] - 浙江自然博物院夜宿项目定价598元 提供考古盲盒体验与帐篷过夜服务[25][27] - 上海博物馆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显著提升社会夜经济与文化消费欲望[34]
浙江安吉:暑期尾声博物馆热度不减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2:52
暑期文旅消费趋势 - 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区在8月21日暑期尾声阶段客流量持续攀升 [2][4][5][7][9] - 馆内设有6个主题展馆包括地质馆、生态馆、贝林馆、海洋馆、恐龙馆和自然艺术馆 [2][4][5][7][9] - 各展馆通过鲜明的主题设计和丰富的内容呈现吸引民众参观 [2][4][5][7][9] 展馆体验特色 - 恐龙馆通过化石展品吸引游客参观 [2] - 贝林馆展示野生动物标本引发游客关注 [4][5] - 海洋馆提供水下生物观赏体验 [5][7] - 馆内设置投影互动装置增强游客参与感 [7] - 临时展厅"人类的奥秘"提供拍照打卡场景 [9]
西安这家博物馆太会了!让唐代仕女俑“寻找李善德”
新浪财经· 2025-08-21 03:56
展览主题与内容 - 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推出"俑见大唐——长安荔枝路中的盛世风华"特展 以馆藏彩绘侍女俑视角寻找"李善德"原型 重现"大唐特快专线"荔枝运输路 [1][3] - 展览聚焦"荔枝进贡"史实 分三个单元:深宫之令单元展示唐代女性时尚风潮与男子服饰规制 奔跑的齿轮单元剖析驿传系统 荔枝路上的烟火气单元呈现长安城市井画卷 [3][5][10][14][23] - 通过讲故事、提问题方式多元呈现宫廷民间、水陆交通、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角度的盛唐气象 [3] 展品与文物展示 - 展出彩绘侍女俑 展示唐代女性发髻、标准化妆容、花钿面饰及"女着男装"风尚 [5][7][9] - 内侍俑呈现唐代男性典型发式特征 身着宽袖长袍模拟宫廷侍奉场景 [16] - 绿釉持物男立俑身着翻领窄袖胡服 佩蹀躞带与香囊 为俑中精品 [18][19] - 三彩马体态雄健釉色绚丽 象征驿传系统"千里驹" [21] - 彩绘胡人牵猞猁骑马俑反映胡人在长安生活场景 彩绘戏童女立俑捕捉嬉戏瞬间 [25][28][30] - 80%珍贵文物为首次展出 包括彩绘戴帷帽女骑马俑、彩绘骑马载乐俑等 [30] 驿传系统与运输网络 - 唐代驿传系统高效繁重 全国共1639所驿站 包括260所水驿 1297所陆驿 86所水陆相兼 [14] - 驿道网络本为军事服务 成为荔枝进贡保障 两条荔枝运输路线通过栈道、驿路、水路接驳 [14][23][24] - 内侍省"掌在内侍奉 出入宫掖 宣传制令" 是政令上传下达关键枢纽 [16] 展览特色与体验 - 展览为期一个月 设置唐三彩制作体验环节 观众可在文物修复师指导下亲手体验唐代制陶技艺 [33][34] - 通过荔枝路线图和各类陶俑真实再现沿途百姓繁重赋役 让观众直观感受运输艰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