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港交所 457元阻力位成多空焦點
格隆汇· 2025-09-12 11:51
港交所股价技术走势 - 股价442港元 跌幅0.58% 处于短期调整[1] - RSI读数55 处于健康多头区域 移动平均线呈多头排列 MA10(442.32港元)MA30(438.29港元)MA60(430.08港元)形成有力支撑[1] - 技术指标总结信号显示"卖出" 但震荡指标呈中立格局 MACD发出买入信号[1] 关键技术位分析 - 最近支持位435港元 第二支持位423港元[1] - 最近阻力位457港元 突破后下一目标466港元[1][3] - 5日振幅仅4% 显示波动性较低 适合稳健型投资者[1] 衍生品表现与选择 - 9月8日港交所股价上涨1.93%时 法巴认购证(16781)涨29% 瑞银认购证(16698)涨26%[3] - 汇丰牛证(53124)和瑞银牛证(62570)分别获得22%和21%收益[3] - 认购证选择:瑞银认购证(16698)行使价484.08港元 14倍杠杆 溢价较低[6] 汇丰认购证(17539)行使价相同 杠杆14.6倍[6] - 认沽证选择:瑞银认沽证(18808)或中银认沽证(18983)行使价368.48港元 约9倍杠杆[6] 牛熊证策略 - 看多选择:汇丰牛证(65210)收回价422港元 实际杠杆15.9倍[8] 瑞银牛证(55128)收回价422港元 实际杠杆16.2倍[8] - 看淡选择:瑞银熊证(60541)和法兴熊证(60816)收回价470港元 实际杠杆超过16倍[8]
新交所集团CEO罗文才:国际投资者正以长远眼光看待中国资产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09:56
【导读】 新交所集团CEO罗文才:国际投资者正以长远眼光看待中国资产 中国基金报记者 储是 吴娟娟 其次,加强指数开发与合作。上交所和新交所正在共同开发关于亚洲核心主题、行业和大型 公司的指数,希望最终能够落地为 ETF 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亚洲市场增长的选择。 例如,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涌现了许多 AI 领域的新兴公司。随着亚洲经济持续增长,消费等领 域都将获得更多投资者青睐。新交所希望编制相关指数,并成功转换为 ETF 产品。 新交所还希望通过二次上市支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 日前,新加坡交易所集团(以下简称新交所)在上海举办媒体交流会。新交所表示,致力于 进一步扩大中新 ETF 互联互通,将围绕企业二次上市等重点领域,吸引拥有全球化战略的中 国企业;致力于推进中国概念相关产品的双向资本流动等,推动中新资本市场合作深化。 新交所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中新 ETF 互通机制下已上市 10 只跨境 ETF 产品, 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 30 亿元人民币。 扩大中新 ETF 互联互通计划 加强指数开发与合作 截至 2025 年 7 月,中新 ETF 互通机制下已上市 10 只跨境 ETF ...
新交所集团CEO罗文才:国际投资者正以长远眼光看待中国资产
中国基金报· 2025-09-11 09:23
中新ETF互联互通进展 - 中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 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0亿元人民币[1][2] - 沪新ETF互联互通机制已纳入多只ETF 涵盖不同行业和资产类别[2] - 计划纳入更多ETF到互联互通机制中 扩大投资范围 吸引中国和新加坡资产管理公司参与[2] 指数开发与合作计划 - 上交所和新交所正共同开发关于亚洲核心主题、行业和大型公司的指数 目标落地为ETF产品[2] - 重点关注中国和东南亚AI领域新兴公司及消费领域投资机会[2] - 希望通过指数编制转换为ETF产品 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参与亚洲市场增长的选择[2] 中国企业国际化融资支持 - 新交所希望通过二次上市支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3] - 新交所青睐中国企业 欢迎寻求海外扩张的企业前去融资[5] - 拥有全球化战略的中国企业正寻求向东南亚扩张 瞄准东南亚中产阶级消费者[5] 中国资产投资趋势 - 国际投资者正以长远眼光看待中国资产 基于过去几个月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3] - 消费领域相关标的和含有中国资产的REITs涨势明显[4]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等产品交易活跃 T+1时段成交量超过三分之一 欧美投资者积极参与[4] 新交所市场表现与结构 - 新交所有约600家上市公司 总市值合计6000多亿美元 其中约20%公司来自大中华区[3] - 海峡时报指数2025年内总回报率接近18% 是东南亚市场表现最好的指数之一[6] - 2025财年股票市场成交量同比增长超过27% 股票流动性良好[7] 市场流动性改善措施 - 新加坡金管局推出EQDP计划 规模约50亿新币 其中约11亿新币分配给三家资管机构[7] - 该计划主要致力于提升中小盘股活跃度[7] - 新交所简化IPO申请流程 申请人从申请到上市通常需要6至8周时间[7] 投资者结构与支持体系 - 新加坡市场拥有广泛多元化的国际投资者池 包括机构资产管理公司、区域资产管理公司、家族理财办公室和散户投资者[7] - 新交所设立Pre-IPO基金与淡马锡合作 并在企业上市后提供做市商计划支持流动性[7] - 新交所还为企业提供恰当的估值支持[7]
9月10日【港股Podcast】恆指、嗶哩嗶哩、騰訊、港交所、比亞迪、聯通
格隆汇· 2025-09-10 19:32
恒生指数走势分析 - 恒指全日收报26200点 高位达26296元并突破保力加通道顶部[1] - 技术信号总结为"卖出" 阻力位位于26554点和27100点 支持位位于25600点和25200点[1] - 牛证选择需关注收回机制 建议收回价25100点较支持位低100点更安全[1] - 衍生品市场中瑞银认购证占比59% 中银牛证占57% 法兴牛证占23%[6] 哔哩哔哩技术分析 - 股价收报198.9元 接近200元关口 投资者关注能否上探220-230元区间[7] - 技术信号显示"卖出" 短期(2-3日)轻微看淡 阻力位位于205元和217.9元[7] - 近期波幅达13.9% 投资者需注意价格波动风险[7] 腾讯控股衍生品交易 - 股价高位见639元 日线/周线/月线均维持升势 历史高位为700元(2021年)[9] - 技术信号以"卖出"为主 可能出现2-3交易日短期看淡[9] - 阻力位位于646元和667元 价外15%的730元行使价认购证风险较高[9] 香港交易所牛证策略 - 收市价444.6元 阻力位看457元和467元[15] - 支持位位于435元和424元 420元收回价牛证低于支持位相对安全[15] - 衍生品市场中瑞银认购证占比39% 瑞银牛证占31% 汇丰牛证占28%[19] 比亚迪股份走势评估 - 股价逆势走弱收报105.6元 整体趋势向下[20] - 支持位位于101.7元 第二支持位看95.2元[20] - 技术信号显示"中立" 卖出信号7个 买入信号6个 中立信号8个[23] 中国联通衍生品选择 - 收市价9.84元 盘中高见10.8元 日內波幅较大[26] - 阻力位位于10.43元和10.73元 11元行使价认购证价外幅度偏高[26] - 建议选择较长日期产品以降低时间值损耗[26] - 花旗认购证在衍生品市场占比20%[30]
香港交易所:9月10日办气候融资论坛促可持续金融
搜狐财经· 2025-09-10 14:25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强调气候融资对应对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性 通过资本配置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和加速净零排放目标实现[1] 公司行动 -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在论坛致开幕辞[1] - 公司提供标准 框架及多元平台支持可持续金融发展[1] 行业趋势 - 气候融资被视为应对日益严峻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1] - 资本配置可推动创新科技发展并加速净零排放目标实现[1]
团结香港基金:香港或可考虑引入碳税等外部激励措施 推动碳市场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10 13:09
此外,香港定期举办大型盛事活动,这些活动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可参考巴黎奥运及卡塔尔世界杯的 做法,鼓励本地大型活动透过碳信用市场抵销碳排放,推动实际应用及减碳目标的实现。 若采取更进取的措施,萧逸驹建议政府可考虑参考新加坡的经验,引入碳税等外部激励措施,配合自愿 性碳市场的发展,以提升碳市场的使用率及实效。他强调,这些措施将有助香港加速迈向绿色及可持续 发展的未来,为构建低碳经济注入新动力。 同时他认为,港交所(00388)发表的《碳信用:买方指引》有助推动香港碳市场的发展,能协助企业深 入了解碳市场的运作机制,有效缓解当前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提升市场参与度。 团结香港基金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主管萧逸驹表示,为加速香港迈向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建议政府及 监管机构善加利用几个重要场景,如碳排放数据披露、银行减排以及碳信用市场等,以提升碳市场的活 跃度。他提到,也可考虑引入碳税等外部激励措施,以提升碳市场的使用率及实效。 萧逸驹建议,首先,上市公司自今年起须披露范畴一、二、三的碳排放数据,企业可透过碳市场购买碳 信用来抵销剩余排放。其次,金管局要求银行于2030年前实现自身营运层面的碳中和,银行在积极减排 的同时,可 ...
CEO详解纳斯达克“变革方向”:代币化交易、代币化IPO、全天候交易
华尔街见闻· 2025-09-10 10:47
纳斯达克正加速推进核心市场的深层变革。CEO Adena Friedman最新公开表态,纳斯达克将把代币化、 全天候交易等前沿创新引入股票核心市场,并积极推动IPO和上市流程改革,以重塑现代资本市场结构 和效率。 从市场结构来看,代币化与交易时长延伸将大幅提高清算、结算等后端环节效率,简化流程、缩短时 间、降低摩擦,有助于提升资本流转速率和降低中间成本。Friedman特别指出,目前纳斯达克能够实现 每秒处理300万条消息、单日处理近千亿消息,但后续的清算与结算依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监管先行:谨慎拥抱数字资产 在拥抱加密货币等新兴数字资产方面,纳斯达克采取了"监管先行"的审慎立场。Friedman 坦言,此 前"缺乏明确的监管规则"是纳斯达克未能进入该领域的主要障碍。她强调,纳斯达克的首要原则始终 是"投资者保护优先",因此不愿贸然进入一个完全无监管的高风险领域。 Friedman 在近日接受All-in播客采访中宣布,纳斯达克即将实现股票代币化,将区块链技术直接嵌入核 心证券交易体系,而不再局限于场外或附属市场。另外,交易时间将从传统的美股9:30–16:00延长,逐 步迈向每周五天24小时甚至未来7天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协助企业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8:17
气候融资论坛活动 - 香港交易所举办气候融资论坛 主题为迈向净零之路 作为香港绿色周亮点活动之一[1] - 论坛围绕气候融资在资本配置及加速净零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展开探讨[1] 香港交易所高管观点 -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表示气候融资是应对气候变迁挑战的重要解决途径 通过资本配置推动创新科技发展 加快实现净零排放目标[3] - 香港交易所首席可持续发展总监周丹英表示港交所致力于引领区域内绿色转型发展 促使资金投资于具影响力的气候解决方案[3] - 香港交易所当日刊发《碳信用:买方指引》提供更多碳信用资讯和实例参考 协助企业及投资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策略决策[3] 香港特区政府立场 - 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常任秘书长甄美薇表示香港作为连接全球与中国内地的国际金融中心 积极投身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领域[3] - 香港通过政策引导 市场创新与生态构建持续强化其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为应对气候挑战贡献力量[3] 国际组织观点 - 格拉斯哥净零排放金融联盟副主席玛丽·夏皮罗表示全球碳市场发展潜力巨大[3] - 发展碳市场要立足本地服务企业脱碳并连接全球 同时要把握转型经济机遇推动全球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3]
陈翊庭:港交所正建立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 推动企业转型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6:02
港交所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建设 - 港交所正建立可持续金融生态系统 通过提供产品和平台支持市场参与者转型 [1] - 提供的产品包括环境、社会及管治(ESG)交易所买卖基金及可持续债券等 [1] 碳交易平台发展 - 旗下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可连接环球碳投资者及气候项目 [1] - 该平台有助企业抵销碳排放 [1] 企业可持续发展支持 - 已推出ESG框架及标准协助企业可持续发展 [1] - 通过指引及教育确保气候相关披露符合国际标准 [1]
专访陈翊庭:海外“长钱”踊跃加码中国资产
上海证券报· 2025-09-08 01:23
港股市场热度与资金流向 - 香港交易所2025未来科技峰会现场火爆 容纳7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且过道挤满人群 展台前围满投资者[1] - 港股日均交易额达240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几乎翻倍 传统淡季7-8月保持火热 9月前5个交易日有3天突破3000亿港元[4] - 南向资金仅占港股每日交易量约20% 其余80%交易资金来自世界各地投资者[4] 海外资金配置趋势 - 海外长线资金从被动转向主动配置 去年对冲基金与指数基金主导买入 今年主动型投资基金与主权基金持续涌入[5] - 外资对中国资产态度从"不能投"转为"不能不投" 因中国政策稳定性强、发展方向明确且科技创新活力领先全球[5] - 海外投资者组团调研中国 航班挤满国际人士 上海车展出现外资360度详细考察产品现象[3][4] IPO与再融资市场表现 - 前8个月港股新股融资总额1345亿港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接近六倍 新股认购倍数动辄达五六千倍[4] - IPO外资参与度显著提升 科技类IPO认购额70%-80%来自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的长线基金[4] - 港股再融资规模前8月超3500亿港元 多家大型科技企业再融资金额远超IPO融资额[6][7] 港交所战略方向 - 港交所通过上市制度改革提高包容性 无赛道偏好 对生物科技、先进制造及新消费领域均开放[6] - 致力于成为内地企业出海第一选择 与内地交易所优势互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6] - 计划推出更多固定收益、外汇及大宗商品产品 弥补衍生品之外的市场短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