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

搜索文档
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人民日报· 2025-08-05 00:57
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创新 -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1] -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3] - 科技创新的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深入发展的强大动力 [3] 前沿科技领域发展 - 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机器人、量子计算、生物医药、新能源、通信技术等前沿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4] - 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的关键力量 [4] - 绿色发展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加强绿色科技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 [4] 国际竞争格局 - 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 [5] - 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对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 [5] -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对全球经济发展和传统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提出挑战 [5]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 通过汇集全球创新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 [6] -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本,引领其快速健康发展 [6] -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6] 经济全球化的新挑战 - 经济全球化面临逆全球化思潮抬头、贸易规则碎片化等挑战 [7] - 一些西方国家内部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等矛盾更加突出 [8] - 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加,科技交流受限 [8] 制度型开放与新质生产力 - 制度型开放旨在通过健全完善相关规则、制度等,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13]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能够更好适应创新需求,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的自由流动 [14] - 通过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14]
山东聚焦市场需求加快培育数字人才
大众日报· 2025-08-01 01:04
数字人才培养目标与进展 - 力争3年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000人以上 [1] - 截至当前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800余人 [2] - 近三年累计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800余人 [2] - 全省累计3.1万人获数字技术相关专业职称 [2] - 发放数字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3.9万人次 [2] 高端人才引进与产业融合 - 推荐20余名数字领域人才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 [3] - 5名数字领域人才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 - 招揽数字产业人才140余人 [3] - 达成博士后引才意向103人 [3] - 海洋药物发现新体系预测准确率由不足20%跃升至70%以上 [4] - 缩短研发周期3-5年 [4] - 两年完成相当于人工筛选近二十年的工作 [4] 培训体系与平台建设 - 举办数字技术领域高级研修班51期 [2] - 培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数字人才1500余人 [2] - 设立13家高水平培训机构 [3] - 构建高校企业培训机构协同创新机制 [3] - 订单式培养数字人才 [3] - 每年培训数字产业人才600人以上 [3] - 每年培训数字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 [3] - 其中数字高技能人才500人以上 [3] - 每年开展重点群体数字就业技能培训不少于1万人次 [3] 学科建设与赛事活动 - 自主设置人工智能、物理与光电信息科学交叉学科博士点 [4] - 新增电子信息博士专业学位 [4] - 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多个本科专业 [4] - 举办首届山东省数字工程师创新创意大赛 [4] - 设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创意4个赛道 [4] - 每个赛道分设3个专业方向 [4] - 面向全球征集数字化创新创意技术与产品项目 [4]
东盟贸促会会长波尚琅:新兴领域正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增长点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08:09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现状 - 中国连续16年稳居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1] - 中国-东盟自贸区3 0版谈判于2024年5月全面完成 为双边经贸合作释放巨大潜力 [1] - RCEP深入实施与自贸区升级共同构建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框架 [1] 重点合作领域 -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成果丰硕 高新技术 数字经济 绿色经济成为新兴增长点 [1] - 数字丝绸之路建设聚焦5G 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 中国在数字技术产业具有领先优势 [2] - 绿色转型合作涉及可再生能源开发 节能减排及绿色金融 中国在绿色能源技术装备制造方面经验丰富 [2] 东盟贸促会职能规划 - 政策沟通方面整合专家智库资源 帮助企业把握政策红利与规避风险 [1] - 企业对接方面组织系列经贸活动 依托服务网络精准匹配需求 [1] - 生态构建方面推动贸易便利化 营造公平透明营商环境 加强人文交流提供软支撑 [1] 未来合作机制 - 计划建立常态化多层次机制 在高层对话基础上增设行业企业层面交流平台 [2] - 继续举办东盟秘书长北京圆桌会等国际会议 促进企业专家深度交流 [2] - 通过经验共享推动务实项目落地 实现互利共赢 [2]
新华时评丨上合“数字纽带”:以包容合作弥合全球数字鸿沟
新华社· 2025-07-14 15:04
上合组织数字经济合作共识 - 上合组织围绕数字经济凝聚合作共识,旨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形成以包容、开放、共赢为特征的数字治理新范式 [1] - 上合组织作为全球人口最多、幅员最广的地区合作组织,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巨大,合作前景广阔 [1] - 各国达成"加强数字化领域全面合作,缩小经济发展的数字鸿沟"的共同声音,植根于"上海精神"中"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1] 成员国互补合作模式 - 中国发挥数字基建优势,数字化赋能场景覆盖20余个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 [2] - 俄罗斯推动上合组织国家标准化机构合作,为各国标准化提供制度保障 [2] - 乌兹别克斯坦每年培养2.9万名数字技术专业人才 [2] -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成为"数字丝路"关键节点 [2] 合作成果落地情况 - 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建设的5G网络使当地互联网普及率从43%提升至70%以上 [3] - 中塔合作的数字医疗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全覆盖,惠及塔吉克斯坦偏远地区民众 [3] - 中国在上合组织国家已建成10个鲁班工坊,开展数字人才培养 [3] 未来合作方向 - 持续推进云服务设施、数据中心等"硬联通"建设 [3] - 加强数据跨境流动、国际数据治理等"软联通"合作 [3] - 深化智库合作、人才培养等"心联通"领域 [3]
杭州科技魅力闪耀大阪世博会
每日商报· 2025-07-14 03:34
中国馆展示内容 - 阿里云展示"AI时代最开放的云"产品路演,强调云服务在AI领域的开放性 [1] - 阿里达摩院展示"一扫多查"医疗AI技术,通过单次平扫CT实现多种疾病筛查,包括胰腺癌、胃癌等 [1] - 海康威视展示智能物联应用技术,致力于建设智能世界 [1] - 浙江中控信息展示"AI+数智化"创新技术,推动城市数智化转型升级 [1] - 川核灵境展示全国首个地外文明探索主题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探索地外文明:飞向比邻星》 [1] 杭州文化元素展示 - 数字化动态长卷《耕织图》展示中国古代农业技术,该典籍诞生于杭州临安於潜镇 [1] - 良渚文化与殷墟、三星堆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生态智慧展示 [1] - 榫卯积木、手艺花灯、木刻拓印、纸伞制作等传统手工技艺表演展示杭州宋韵文化 [2] - 浙江艾浙里中医药科技展示传统中药文化"艾"心健康礼物 [2] - 西泠印社展示多件社藏文物,包括文彭刻"琴罢倚松玩鹤"等珍贵展品 [2]
数字技术出海,这条“丝路”很特别
新华社· 2025-07-09 07:12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自主研发智能数字职业技能培养认定平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及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构成"学习—实践—考试—认证"一体化培养体系 [3] - 平台学习中心于今年4月上线试运行,后续陆续推出咨询中心平台、灵活就业平台、人才招聘中心、数字技术交流中心等模块 [3] - 为乌兹别克斯坦定制开发支持乌兹别克语言的人工智能体"智慧云学院",帮助学习者精准定位职业发展方向并制定个性化学习路线 [4] 市场拓展与国际化 - 平台获得乌兹别克斯坦青年数字人才的关注,推动中乌两国建立数字经济新标准 [3] - 公司将数字人才能力培养分为不同阶段:普及数字知识、深入培养技能爱好者、实施精细化分职业/方向/等级培养模式,目标打造国家数字化发展人才智库 [3] - 通过"数字丝路"战略,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深耕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加速数字教育技术成果转化 [4][7] 行业趋势与合作 - 数字技术搭建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合作桥梁,共同培养数字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提升全球影响力 [7] - 公司在国际化过程中注重文化融合,例如以乌兹别克斯坦数学家命名AI平台以增强用户文化认同感 [4]
在湍流中寻找航向
华夏时报· 2025-07-07 13:26
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技术奇点的加速临近催生了新一轮的"脉动速度",象征着技术迭代的指数级增长和数字经济时代竞争逻辑的根本性转变 [2] - 人工智能时代加速了行业和企业的"大洗牌"效应,曾经的"百年老店"可能一夜陨落,而新兴企业也可能在短短数年内成为行业霸主 [2] - AI技术的崛起重构了变化的本质,ChatGPT的用户在两个月内突破1亿,Stable Diffusion让艺术创作门槛归零,自动驾驶算法的迭代周期从"年"压缩至"周" [7] 脉动速度理论 - "脉动速度"定义为产业演进的节奏,拆解为三个维度:流程更新速度、产品迭代速度和组织变革速度,例如英特尔微处理器的生命周期以"月"计,而波音747客机的技术框架却横跨数十年 [4] - 脉动速度的差异决定了企业战略的优先级,在快节奏领域,灵活性和预见性胜于规模,微软通过捆绑策略快速响应网景的挑战 [4] - 当技术脉动速度突破临界点,竞争优势的半衰期将以指数级坍缩,算法重构规则、数据重塑权力 [7] 竞争优势的暂时性 - 所有竞争优势都是暂时的,传统企业追求"护城河"的思维在数字技术冲击下已显落伍 [3] - 柯达固守胶片技术而忽视数码相机趋势,其垂直整合的基因和对短期利润的执着使其在行业脉动速度骤增时无力转身,核心优势变为核心惰性 [3] - 在AI时代,OpenAI凭借GPT-3一度独占鳌头,但短短一年内,Meta的Llama、谷歌的Gemini、Anthropic的Claude已形成围攻之势,开源社区让技术壁垒加速瓦解 [8] 供应链设计的战略价值 - 供应链设计被视为企业的终极核心实力,从"成本中心"到"战略资产"的跃迁逻辑,戴尔的"零库存"模式是对PC行业极快脉动速度的精准适配 [5] - 三维并行工程(3-DCE)突破了传统线性思维,强调产品设计、制造优化和技术路线必须紧密缠绕、协同进化 [5] - 惠普病人监护系统通过三维并行工程将硬件设计、云端数据分析与医院工作流程无缝衔接,技术的价值在于其与业务架构、供应链能力的同频共振 [6] 商业双螺旋理论 - 产业结构的演变遵循"垂直一体化→水平模块化→再垂直一体化"的循环,如同DNA双螺旋的旋转 [6] - 企业拥抱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时需警惕"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陷阱,技术的价值不在于孤立的前沿性,而在于与业务架构的适配 [6] - 在AI时代,真正的竞争优势或许只能以"天"为单位存在,算法可以被复制、数据能够被迁移、算力逐渐商品化 [8]
“数字潮市”带你解锁未来生活
新华社· 2025-07-04 13:55
数字技术应用场景 - 北京坊数字综合体展示了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场景 [1] - 技术应用包括一键生成故事主人公形象、自动生成绘本、实时AI绘画等创新体验 [1] - 综合体规模达6000平方米,汇聚50余家科技企业与10个沉浸式展区 [4] 技术创新成果 - "数字精灵导览器"融合AI语音交互与高透光3D成像技术,提供3D全息解说 [4] - "未来场域探索馆"通过LBE大空间定位技术构建航空航天主题MR课堂 [4] - 展出技术包括AR智能眼镜无障碍交流、3D资产加密确权、裸眼3D消防演习系统等 [5] 市场反响 - 每日参观人流量达2500至2800人,XR沉浸式展览和C919模拟驾驶舱等项目大受欢迎 [4] - 观众对AI实时绘画等体验项目反响热烈,评价为"新奇""过瘾" [3][4] - 中学生游客表示AI绘画技术成熟度高,创作实时且具有艺术美感 [4] 行业发展 - 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数字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持续涌现 [5] - 数字技术从展示阶段延伸到实际生活应用,赋能商业、文化、旅游等领域 [5] - 技术应用已覆盖老年人辅助、数字版权保护、安全训练等多个场景 [5]
国际经贸人士: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12:44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2024年数据生产量达41.06泽字节(ZB),同比增长25% [1] - 中国算力总规模达到280 EFLOPS,截至2024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425.1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6.56亿户 [1] - 国际嘉宾评价中国为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领军者",在数字经济创新、投资、创业、成果产出等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1][2]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 - 中国AI设计软件显著提升工作效率,马来西亚企业案例显示设计周期从1-2周大幅缩短 [3] - 中国数字产品如DeepSeek多语言智能引擎已走向国际市场,获得阿拉伯国家用户高度认可 [3] - 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被国际专家视为可分享的前沿技术 [2] 国际合作与商业机遇 - 欧洲企业高管指出中国数字技术进化迅速,技术认可度和优化效率高 [2] - 国际商业领袖建议建立更有效的中欧合作机制,将技术合作转化为商业伙伴关系 [2] - 马来西亚30多人商业代表团来华寻求AI、金融、房地产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与商机 [3]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亮点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聚焦数据要素、数字安全、人工智能等议题 [3] - 大会吸引电竞、区块链、房地产等多领域国际嘉宾参与,成为技术交流与商业对接平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