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业

搜索文档
“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大力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
科技日报· 2025-05-19 09:13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 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 3% [1]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 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2%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已建成3大技术交易所 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 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 [1] - 建成1 6万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 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 [1] - 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316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 科技服务业战略规划 - 将培育科技服务龙头企业 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 建设科技服务业集聚区 [1] - 明确研发 技术转移转化 企业孵化等十大重点领域 [2] - 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发展 [2] - 支持人工智能与科技服务业深度融合 打造"AI+科技服务"应用场景 [2] - 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 培养职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 [2] 科技成果转化措施 - 完善"先用后付" 成果赋权等机制 [3] - 动态更新企业认定标准 提高研发强度 研发人员规模等指标权重 [3] - 引导金融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3] 企业孵化服务成效 - 累计孵化上市(挂牌)企业超5000家 [4] - 科创板上市企业中三分之一为孵化器培育企业 [4] - 培育出科大讯飞 大疆 寒武纪等科技领军企业 [4] - "杭州六小龙"中一半企业经过孵化器培育 [4] - 将从政策支持 梯度培育 标准引领 金融协同四方面推进孵化器建设 [4]
九部门印发!
证券时报· 2025-05-19 05:38
政策核心内容 - 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以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系统推进、质量为先为原则 推动科技服务业规模增长和质效提升[1] - 政策目标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1] 重点发展领域 - 全面部署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领域[1] - 推动科技服务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1] 行业发展生态优化 - 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平台化科技服务机构 发展一体化技术市场并建设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2] -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加快重点领域标准研制并强化标准实施[2] - 建设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 引导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及社会资本等创新要素聚合[2] 支撑保障机制 - 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工作机制 加大政策支持并加强统计监测[2] - 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技术经理人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2]
工信部等九部门: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
快讯· 2025-05-19 05:01
金十数据5月19日讯,工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意见》提出,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等重点领域进行 全面部署。《意见》明确,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引导科技服务机构专业 化、市场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 相关链接 工信部等九部门:要优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生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 ...
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九部门联合发文
快讯· 2025-05-19 05:01
《意见》提出,要推动科技服务业全面发展,围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等重点领域进行 全面部署。要加快转型升级,强化科技服务创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推广应用先进绿色技 术,促进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今天(5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 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力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八年两位数增长 做强做优做大科技服务业
人民日报· 2025-05-17 21:36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2024年达到6 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 2%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建设各类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1 6万家 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 1万亿元 [1] - 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 国际知名孵化器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 [1] - 2019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 3% [2] -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截至2024年底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672项 申请发明专利7077项 实现690项技术成果转化 [2] 科技服务业特点与意义 -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 具有人才智力密集 科技含量高 产业附加值大 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1] - 通过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 咨询培训等服务支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对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1] -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突破为科技服务业带来提质增效 转型升级新机遇 [2] 高质量发展举措 - 组建科技服务业标委会 编制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重点布局技术转移 企业孵化 技术推广等领域标准 [3] - 加快制定技术交易服务规范 技术转移机构评价 技术经理人能力要求等急需标准 [3] - 将出台孵化器管理办法 聚焦人工智能 生物医药 量子信息等新兴领域布局卓越级孵化器 [3] - 加快建设全国孵化"一张网"促进跨区域资源协同 [3] - 深化产融合作引导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 [3]
工信部:将制定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中国经营报· 2025-05-16 23:18
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 - 工信部将制定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 包括出台孵化器管理办法和做好税收政策接续支持 [1] - 支持孵化器设立早期投资基金 壮大"耐心资本" 投孵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 - 支持孵化器与银行 保险 担保等金融机构合作 探索一揽子金融服务措施 [1]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 2019年至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 [2]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6.8万亿元 同比增长11.2%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2] - 科技服务业具有人才智力密集 科技含量高 产业附加值大 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 [2] 技术市场发展 - 将加快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 打破区域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 [3] - 推动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 制度完备 治理完善的高标准现代化技术市场 [3] - 推动完善技术权益登记 交易标准 产权保护等技术市场基础制度 [3] 孵化器发展情况 - 我国孵化器自1987年发展至今 形成以孵化器为核心节点的发展格局 [1] - 孵化器每年举办20万场创业活动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 [1] - 孵化器直接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速从技术到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1] 重点领域布局 - 聚焦生物制造 人工智能 数字技术 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 [2] - 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并购重组 债券发行"绿色通道"机制 [2] - 引导社会资本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供多渠道 可持续的资金保障 [2] 技术市场现存问题 - 各地技术市场仍存在不互通的问题 三大技术交易所交易规则尚未实现统一 [3] - 将建好国家统一技术交易服务平台 加快构建统一技术交易规则体系 [3]
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信部将出台专门举措,涉技术经理人
南方都市报· 2025-05-16 01:11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工信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重点从建机制、搭平台、壮主体、育市场、优生态等方面入手 [1] - 建机制方面包括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完善需求牵引、协同攻关创新机制,建立以产业化和市场价值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 [1] -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先用后付"、成果赋权等机制,健全技术经理人需求牵引、人才培养、职业激励等机制 [1] 创新平台建设 -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接续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优化提升行动 [1] - 完善中试平台梯次培育体系,优化制造业中试服务,打造高水平企业孵化平台 [1] - 建设集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1] 优质企业培育 - 构建涵盖科技领军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在内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 - 动态更新各类企业认定标准,提高研发强度、研发人员规模等指标权重 [2] 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 工信部将制定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推进市场培育、能力提升、激励保障等重点改革 [2] - 培育全国统一、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大市场,推动技术全国流动、跨区交易,持续壮大技术市场规模 [2] -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医疗机构等设立技术经理人岗位,扩大技术经理人的使用 [2] 技术经理人能力提升与激励 - 加强技术转移学历教育和通识教育,健全社会培训体系,优化升级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3] - 健全股权激励、收益分成和佣金提取等制度,推动技术经理人以股权投资收益、孵化服务费、咨询费等方式增加服务收入 [3] - 完善职称评审和聘用制度,提升技术经理人职业获得感 [3] 成果转化服务生态 - 构建以技术经理人为枢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园区、金融机构、孵化器等协同合作的成果转化服务生态 [3]
中国工信部:四措并举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5:37
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 中国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2019-2023年年均增长12.3% [1] - 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1.2% 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 - 行业进入量的快速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并举阶段 [1] 重点发展领域 - 明确十大重点领域:研究开发 技术转移转化 企业孵化 技术推广 检验检测认证 信息技术 工程技术 科技金融 知识产权 科技咨询及其他科技服务 [1] 转型升级方向 - 推动科技服务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发展 [1] - 打造"AI+科技服务"应用场景 升级服务产品和流程 从"流水线"变为"定制化" [1] 产业生态优化 - 发展专业化 市场化科技服务机构 [2] - 提升科技服务标准和质量 培养规模化 职业化技术经理人队伍 [2] - 推动科技服务向制造业集群 国家高新区等集聚 [2] 发展环境提升 - 健全部际协同 央地协作 区域合作工作机制 [2] - 鼓励外资加大科技服务业领域投资 [2] - 支持高水平国际科技服务机构来华发展 [2]
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科技服务业迎来更多政策支持
第一财经· 2025-05-15 11:37
科技服务业政策支持与发展现状 - 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项目是科技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1] - 科技服务业作为重要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1] - 工信部提出"点、线、面、体"推进策略: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全链条服务能力、建设集聚区、构建生态体系 [1] 科技服务业规模与服务体系 - 2019-2023年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营收年均增长12.3% [3] - 2024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3] - 2023年全国科技服务法人单位211.8万个,形成广泛覆盖的服务网络 [3] - 技术转移体系包括3大技术交易所、12个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420家重点技术转移机构 [3] - 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达1.6万家,覆盖全国95%县级以上地区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助企融资突破1.1万亿元 [3] 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与发展方向 - 明确十大重点领域:研究开发、技术转移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推广、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咨询 [4] - 科技服务业进入量质并举发展阶段,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提质增效机遇 [4] 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建设 - 2024年1-4月全国登记技术合同22.8万项,成交额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 [5] - 当前三大技术交易所(中国技术交易所、上海技术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科交中心)交易规则尚未统一 [5] - 将推动统一技术市场制度、规则和监管,打破区域壁垒,形成互联互通的交易生态系统 [5] 产融合作与金融支持 -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已支持早期硬科技项目、先进制造业集群企业融资5400亿元 [6]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汇聚38.1万家优质企业、3090家金融机构、800余项金融产品 [6] - 下一步将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项目 [6] - 优化金融工具组合,推广"中试险+研发贷"模式,增强市场信心 [6]
汇纳科技拟定增实控人将变更复牌涨12% 3年1期均亏损
中国经济网· 2025-05-12 07:22
公司融资计划 - 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73872万元人民币 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1] - 发行对象为江泽星 其以现金方式全额认购 发行价格为20.52元/股 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 [1] - 发行数量不超过3600万股 未超过发行前总股本的30% [1] 控制权变更 - 通过股份转让及认购 江泽星预计最高将持有公司5401.7132万股股份 约占公司总股本的34.60% [2] - 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江泽星 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 [2] - 控股股东张宏俊转让1801.713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5.00%)给江泽星实际控制的实体 [2] 股票交易情况 - 公司股票于2025年5月7日上午开市起停牌 5月12日上午开市起复牌 [3] - 停牌原因为控股股东筹划股份转让事宜 涉及总股本15.00%的股份及表决权变动 [3] - 截至预案披露日收盘价报30.34元 单日涨幅达12.12% [1] 历史融资情况 - 2020年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18亿元 发行价格30.61元/股 发行数量2018.04万股 [4] - 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6.01亿元 资金于2020年4月28日到位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61亿元、3.76亿元和3.63亿元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分别为-3767万元、-3403万元和-2386万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5236万元 净利润亏损收窄至-264万元 较上年同期-2094万元明显改善 [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126万元改善至2024年4067万元 但2025年一季度为-2062万元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