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赛事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重大利好!体育板块强势拉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05:33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明确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7万亿元目标并配套20条具体举措 [1] - 政策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产业注入活水 [1] - 政策为体育产业提供硬支撑和精准化赋能 创造确定性增长预期 [1] 市场表现 - A股体育概念板块9月5日强势拉升 力盛体育开盘即封涨停板 [1] - 江苏康力源 山东一诺威 浙江华洋赛车等概念股纷纷高涨 [1] 产业基础 - 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动能 参照欧美国家我国体育消费仍有巨大空间 [2] - 庞大人口基数支撑各类体育赛事形成可观经济效益 [2] 产业链结构 - 体育赛事产业链包含IP运营 转播 版权运营 票务平台 文创衍生品和粉丝运营等环节 [2] - 赛事IP确定和赛事运营是产业链核心环节 [2] 赛事IP价值 - 2023年足球赛事IP走热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场均观众从8798人升至超1.5万人 [2] - "苏超"赞助商数量从首轮6家增至近20家 单赛季官方赞助席位价格达300万元且供不应求 [2] 经济拉动效应 - 体育赛事产生显著乘数效应 "苏超"赛后南京盐水鸭搜索量增74% 订单量增58% [3] - 南通早茶搜索量激增367% 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 [3] - 成都世运会期间入境外国旅客同比增长72.5%达6.9万人次 [3] 产业融合模式 - 商旅文体健联动推动赛事 展会 旅游场景一体化 通过资源互补降低边际成本 [3] - 体育赛事与非遗 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赛事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 [3] - 马拉松赛事串联城市地标 地方美食与文创产品 形成"一人参赛全家消费"效应 [3]
体育产业迎来顶层发展意见,剑指7万亿总规模目标
选股宝· 2025-09-04 23:42
政策目标与产业规模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1] - 体育产业发展水平需大幅跃升 并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1] 赛事经济支持措施 - 出台赛事经济发展专项政策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1] - 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赛事纳入奥运会积分赛体系 鼓励举办区域性体育赛事活动[1] - 体育总局提出有序放开竞技体育优质资源 建立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的政策体系[2] - 体育企业参与国家级体育赛事运营的可能性大幅增加[2] 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 制定新一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差异化发展山地户外 水上 汽车摩托车 航空等项目[1] - 推动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开展低空运动 航空模型运动等低空赛事活动[1] 体育消费与赛事经济现状 - 2020年中国体育消费占收入比例约为0.84% 与美英日韩等7个发达经济体平均值0.85%相当[2] - 中国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不到40美元 为主要发达国家均值的六分之一[2] - 体育赛事对GDP和就业拉动估算均在0.1%左右 约为欧美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2] 赛事经济溢出效应 - 体育赛事活动拉动交通 住宿 餐饮等相关消费 例如"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 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2] - 各地体育赛事活动出现新亮点 如"村超""苏超"接续火爆 网球中国季一票难求[2] 行业企业 - 力盛体育 中体产业等被列为体育产业龙头企业[3]
2025年河南省女子排球城市联赛即将开赛 朱婷助阵 全省动员
河南日报· 2025-09-04 23:26
赛事概况 - 河南省将于2025年举办女子排球城市联赛 共有19支队伍参赛 赛程从9月13日持续至12月底 分为区域赛 排位赛和总决赛三个阶段[3][4][11] - 赛事采用赛会制与主客场制交叉进行 第一阶段区域赛分豫南A组10队和豫北B组9队 共进行81场比赛 第二阶段排位赛为56场主客场双循环赛 第三阶段总决赛采用赛会制[11] - 赛事设置奖金和奖项机制 对前三名地市给予资金扶持 前八名颁发奖金 奖牌和奖杯 另评选体育道德风尚奖 最佳阵容和优秀赛区等奖项[12] 战略目标 - 赛事是河南省落实国家振兴"三大球"战略的具体行动 旨在弘扬新时代女排精神 推动体育与文化 旅游 健康深度融合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2][3][4] - 通过"体育+文旅"模式实现"赛场热度"向"市场销量"转化 采取"跟着赛事去旅游"举措 将赛事举办地转化为文旅目的地 构建赛旅一体消费链条[6][7] 参与群体 - 参赛运动员年龄设置为16-45周岁 覆盖中学生 大学生和退役运动员 体现"全员排球"的全民参与理念[4] - 河南省教育厅动员省内高校和中学参与组队参赛 支持学生观赛 为青少年提供与各界排球爱好者同场竞技的成长平台[5] 文旅融合举措 - 策划推出"跟着赛事去旅游"精品线路 将观赛与吃住行游购娱结合 面向持票观众提供国有景区门票免费或优惠 星级酒店专享优惠等惠民政策[6][7] - 邀请排球名人走进景区和文化场馆 依托"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粉丝量近千万)提升传播力 开发"一赛一城一特色"地域文旅套餐和赛事周边文创产品[7][8] 明星效应 - 河南籍排球名将朱婷受聘为赛事公益形象大使 将参与校园交流活动 通过自身影响力推广排球运动 激发青少年参与热情[9] - 朱婷公开点赞赛事"全民参与"理念 强调赛事为青少年提供感受排球魅力的机会 并推荐河南深厚文化底蕴[9] 组织机构 - 赛事由河南省体育局联合教育厅 公安厅 商务厅 文旅厅等10余家单位共同举办 体现多部门协同办赛的合力[3] - 豫健(河南)体育产业集团作为运营单位 负责赛旅融合场景打造和全周期传播策略 联动省级及国家级媒体构建覆盖全国的传播矩阵[7][8]
调研速递|力盛体育接受华源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 上半年营收2.72亿元等精彩要点
新浪证券· 2025-09-02 11:1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强劲,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第二季度增速尤为显著 [2] - 公司积极拓展高尔夫赛事运营业务,获得中高协授权并计划全年举办约20场赛事,同时布局全产业链 [2] - 公司持续推进海南国际赛车场项目,已投入1.84亿元自有资金,预计2027年贡献收入,再融资计划处于交易所审核阶段 [2] - 明星参与赛事对公司门票销售和品牌传播产生积极影响,公司计划借此提升赛事商业价值 [2] - 公司战略布局数字体育和AI技术领域,持有悦动天下49.1916%股份,并投资AI机器人等新兴赛道 [2]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94% [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32.31万元,同比增长11.97% [2] - 基本每股收益0.0946元,同比增长4.07%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8.53% [2] - 第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88.15万元,同比增长超3倍 [2] - 核心业务收入结构:赛事收入占比约70%,场馆经营收入占比约25% [2] 业务发展 - 高尔夫赛事运营:2025年3月底获得中高协授权运营男子中巡赛,上半年举办7场赛事(含2场欧巡联合认证赛事),下半年计划增加场次,全年目标约20场 [2] - 海南项目:海南国际赛车场已投入自有资金1.84亿元,预计2027年产生收入 [2] - 再融资进展:目前处于交易所审核阶段,公司积极推进 [2] 战略布局 - 数字体育技术:重点提升AI在体育领域的多场景应用 [2] - 投资布局:持有悦动天下49.1916%股份,并投资鲸鱼机器人等AI机器人领域项目 [2] - 员工激励与股份回购:2025年上半年实施员工激励计划,并回购股份超2200万元以稳定市场预期 [1] 行业影响 - 明星参赛(如王一博)对赛事门票销售和媒体传播产生显著正面影响 [2] - 海外收入来源新增海外赛事,国内收入主要依赖赛事及场馆经营 [2] - 公司定位为中国汽车运动运营服务领先企业及体育产业数字化升级探索者 [1]
棒球之城中山:“击”活百亿“体育+”赛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10
核心观点 - 中山市以棒垒球产业为核心引擎 通过高标准场馆建设 赛事运营和产业链整合 推动"体育+"融合模式发展 实现从单一体育项目到产业集群的跨越 并借助十五运会契机促进城市能级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2][5][12] 产业发展历程 - 棒球运动在中山有百年历史渊源 1892年"中国棒垒球之父"梁扶初出生于中山 2008年其子梁友文在中山东升义务执教并成立熊猫棒球队 2011年正式成立中山熊猫少年棒球队 [5] - 截至2024年 中山熊猫队员有6人获国家健将级运动员 44人获国家一级运动员 81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 其中2人入选国家队 9人入选省队 [5] - 2017年8月"中山国际棒球小镇"获国家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是全国唯一以棒球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5] 基础设施与赛事规模 - 2019年建成熊猫纪念球场 2024年中山国际棒垒球中心动工 扩建为包含3个球场及场馆建筑 1个室内训练场的大型运动中心 [6] - 2011-2024年棒球小镇举办97项重大赛事 包括亚洲级3项 全国性16项 省级25项 市镇级品牌赛事53项 2023年开始棒垒球赛事列入中山市运动会项目 [7] - 中山拥有3个国际成人标准场地 具备完整产业链条和承办高级别赛事能力 [8] 产业生态与人才培养 - 截至2024年已培训幼儿园幼儿 教师 青少年学生 体育老师及社会人士超过10万人次 [8] - 形成涵盖赛事运营 人才培养 体育消费等多环节的棒垒球产业生态 [2] - 通过"五个一工程"建设 涵盖高标准场馆 高水平球队 高规格赛事 高附加值产业链和高知名度品牌 [5] 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7月至2025年5月 中山市累计接待游客2520.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94%) 接待过夜游客998.88万人次(增长20.97%) 实现旅游收入216.44亿元(增长23.47%) [10] - 2024年"村BA"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较上年增加45%) 带动周边营收3000多万元 [11] - 深中通道开通一周年总车流量超3155万车次 日均8.64万车次 约占珠江口日过江总车流量五分之一 [9]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5月熊猫里商业体育休闲中心正式动工 打造集精品酒店 体育运动 特色商业 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文商旅综合体 [11] - 通过串联场馆经济与周边旅游 文创 会展 商贸资源 打造大湾区文体旅融合发展样板 [12] - 2024年11月将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棒垒球赛事 进一步推动城市道路 交通及整体风貌提升 [13]
力盛体育(002858) - 002858力盛体育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2
2025-09-02 10:2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2亿元,同比增长21.94% [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532.31万元,同比增长11.97% [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8.53% [2] - 第二季度净利润888.15万元,同比增长超3倍 [2] - 核心业务收入构成:赛事收入占70%,场馆经营收入占25% [2] 业务运营 - 赛车场业务在天马和株洲赛道营收贡献稳步上升 [2] - 卡丁车连锁场馆上半年关闭2家但营收实现增长 [2] - 高尔夫男子中巡赛上半年举办7场比赛(含2场欧巡联合认证) [3] - 全年计划举办高尔夫赛事约20场 [3] - 海南国际赛车场已投入1.84亿自有资金,预计2027年贡献收入 [3] 战略布局 - 通过员工激励计划和2200万元股份回购稳定资本市场 [2] - 高尔夫产业计划全产业链布局(赛事IP、场地业务、赛品用品) [3] - 海南项目将利用自贸港政策优势填补冬季赛事空缺 [3] - 投资鲸鱼机器人(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教育机器人领域) [3] - 持有悦动天下49.1916%股份,布局AI体育技术领域 [3] 市场影响 - 王一博等明星参与赛事带动门票增量和破圈传播 [3] - 明星效应提升赛事商业影响力和变现能力 [3] - 赛事与城市文旅结合促进参赛队伍及票务收入增长 [2] - 小米汽车等新势力品牌带动赛车场使用效率提升 [2]
一场马拉松“跑”出体育消费新蓝海|体育消费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9-02 00:55
体育产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及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调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 [1] - 2024年体育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体育+"生态持续拓展 融合创新赛事激发全民参与热情 [1]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10] 马拉松赛事规模与参与情况 - 2024年4月20日全国43场马拉松赛事同时举办 覆盖18个省市的40个城市 参赛规模超41万人次 创单日赛事数量新高 [2] - 2023年至2024年马拉松赛事数量从699场增至749场 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 [2] - 马拉松赛事打破专业与业余界限 赛道串联城市地标与景观 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动态窗口 [3] 赛事经济带动效应 - 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带动经济效益达6亿至7亿元 形成短期集中的经济拉动效应 [4] - 2025年无锡马拉松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 较上届提升78.2% 其中餐饮效益1.44亿元 住宿效益3.01亿元 [4] - 赛事通过"赛事+"模式激活餐饮、住宿、旅游和零售业态 形成线性扩散的"经济走廊"效应 [4] 赛事运营条件与产业生态 - 马拉松举办城市需满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与文旅资源特色三大核心条件 [5] - 国内体育相关市场主体超1700万家 2024年注册量达455.95万家 前七月注册量286.63万家 同比增长11.43% [6] - 马拉松产业链涵盖赛事组织、宣传推广、用品销售、商业赞助及文旅服务 形成多元化生态系统 [6] 上市公司参与情况 - 兰生股份独家运营上海马拉松 推进赛事国际化升级 以"三上"赛事为核心拓展"赛事主业+配套产业"模式 [7] - 中体产业深度参与北京、广州、天津马拉松运营 中广天择收购长沙体育产业公司 核心运营长沙马拉松 [6] 消费潜力与融合趋势 - 2024年中国田协认证路跑赛事参赛者消费总规模168亿元 同比增长26% 其中直接消费98亿元 间接消费69亿元 [11] - "赛事+旅游"融合业态激发吃住行游购娱需求 供给端通过"赛事预热-装备购买-持续消费"转化长期动能 [11] - 体育消费场景与文旅、康养、商贸深度耦合 构建赛前、赛中、赛后全周期消费生态 [8] 理论背景与发展机遇 - "马拉松周期"理论指出人均GDP超5000美元时进入全民长跑消费周期 [9] - 需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市场主体产品开发及社会组织文化培育 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经济增量 [12]
一场马拉松“跑”出体育消费新蓝海|体育消费新动能
证券时报· 2025-09-02 00:05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行研究。会议指出,发 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一系 列融合创新赛事点燃全民热情,"体育+"生态持续拓展。为解码体育消费新活力,本报即日起推出"体育消费 新动能"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编者按: 晨曦微露时,发令枪声响起,上万道奔跑的身影如潮水般涌出,用脚步唤醒整座城市的热情。 从精英竞速到全民狂欢,如今马拉松赛事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竞技范畴。赛事期间汇聚的人流、消费与关注,有效激活了举办地的餐饮、住宿、旅游和零售业态, 形成短期且集中的经济拉动效应。这一模式不仅彰显体育产业对促进内需的积极作用,也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可见的活力,成为观察体育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典 型案例。 热潮 翻开社交媒体,"跑马"攻略铺陈详尽,装备"安利"让人目不暇接,赛道"路透"勾起无限期待,跑前"定妆"更成了跑者们的仪式感表达……这些鲜活的内容无不昭示 着:马拉松早已超越传统体育赛事的范畴。 4月20日,中国马拉松赛事迎来历史性时刻——全国18个省市的40个城市同时举办43场马拉松比赛,参赛规模超41万 ...
一场马拉松 “跑”出体育消费新蓝海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23:17
体育产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将其作为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1] - 体育产业延续高速增长态势 "体育+"生态持续拓展 融合创新赛事点燃全民热情[1] 马拉松赛事发展现状 - 2024年4月20日全国43场马拉松赛事同时举办 覆盖40个城市 参赛规模超41万人次 创单日赛事数量新高[3] - 2023年至2024年赛事数量从699场增至749场 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3] - 马拉松赛事超越体育竞技范畴 形成短期集中经济拉动效应 激活餐饮住宿旅游零售业态[2] 经济效益数据表现 - 大型城市马拉松赛事带动经济效益达6亿至7亿元[5] - 2025无锡马拉松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00.2万元 较上届提升78.2% 其中餐饮14370.8万元 住宿30129.6万元[5][6] - 2024年路跑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 较2023年增长26% 直接消费超98亿元 间接消费超69亿元[10] 产业生态与市场主体 - 国内体育相关市场主体超1700万家 2024年注册量达455.95万家 前七月注册量286.63万家 同比增长11.43%[7] - 兰生股份独家运营上海马拉松 中体产业参与北京广州天津马拉松运营 中广天择收购长沙体育产业公司[7] - 形成"赛事主业+配套产业"运营模式 产业链涵盖赛事组织、宣传推广、用品销售、商业赞助及文旅服务[7][8] 发展条件与模式特征 - 马拉松举办城市需满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与文旅资源特色三大核心条件[6] - 赛道设计串联城市地标景观 形成流动经济走廊 带动沿线商业发展[4][5] - "赛事+旅游"融合业态激发吃住行游购娱需求 实现赛前赛中赛后全周期消费生态[8][10] 理论支撑与未来方向 - 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进入马拉松消费周期 需调动市场力量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9] - 通过"赛事预热-装备购买-持续消费"模式将瞬时热度转化为长期消费动能[10] - 政府需制定"赛事+旅游+产业"融合政策 市场主体开发个性化产品 社会组织培育跑团社群[10][11]
一场马拉松“跑”出体育消费新蓝海
证券时报· 2025-09-01 18:41
马拉松赛事规模与参与度 - 2024年4月20日全国43场马拉松赛事在40个城市同时举办 参赛规模超41万人次创单日数量新高 [2] - 2023年至2024年赛事数量从699场增至749场 参与人次从605.19万增至704.86万 [2] - 马拉松赛道设计串联城市地标与自然景观 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动态窗口 [3] 经济效益与产业拉动 - 单场大型马拉松赛事带动经济效益达6亿至7亿元 [4] - 2025无锡马拉松带动周边产业效益5.05亿元 较上届提升78.2% 其中餐饮1.44亿元 住宿3.01亿元 [4] - 赛事形成"经济走廊"线性扩散消费 主要带动酒店旅游和商业等现代服务业 [4] 市场主体与产业链发展 - 国内体育相关市场主体超1700万家 2024年注册量达455.95万家 [7] - 前七月注册量286.63万家 同比增长11.43% [7] - 产业链涵盖赛事组织、宣传推广、体育用品销售、商业赞助及文旅服务 [7] 上市公司参与模式 - 兰生股份独家运营上海马拉松 推进赛事国际化升级 形成"三上赛事+配套产业"模式 [8] - 中体产业深度参与北京、广州、天津马拉松运营 [7] - 中广天择收购长沙体育产业公司 核心运营长沙马拉松赛事 [7] 消费规模与增长趋势 - 2024年路跑赛事参赛者年度消费总规模达168亿元 较2023年增长26% [10] - 直接消费(服装鞋帽/专业装备)超98亿元 间接消费(吃住行游购娱)超69亿元 [10] - "赛事+旅游"融合业态激发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潜在需求 [10] 发展条件与政策支持 - 赛事举办需满足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配套与文旅资源特色三大核心条件 [5]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 [9] - "马拉松周期"理论显示人均GDP超5000美元地区进入公路长跑体育消费周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