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

搜索文档
凯赛生物: 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6-17 10:17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9.58亿元,同比增长39.91% [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9亿元,同比增长33.41% [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65亿元,同比增长51.60% [1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21亿元,同比增长44.16% [34] 业务发展 - 生物法癸二酸产能放量显著,成为以生物法取代化学法的典型案例 [17] - 新产品生物基哌啶已于2024年底顺利投产并开始形成销售 [17] - 生物基聚酰胺改性及其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物流等场景获得商业化订单 [17] - 与招商局集团合作全面展开,招商凯赛合肥项目落地 [18] 资本运作 - 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59.15亿元 [18] - 公司注册资本由5.83亿元变更为7.21亿元 [37] - 2024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支付资金总额2891.60万元 [9]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00元(含税) [9] 财务指标 - 货币资金53.47亿元,占总资产28.11% [33] - 在建工程59.49亿元,占总资产31.28%,同比增长9.30% [33] - 短期借款12.47亿元,同比增长67.09% [33] - 研发费用2.33亿元,同比增长23.38% [34] 公司治理 - 2024年度共召开11次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 [22] - 2024年度共完成4份定期报告及71份临时公告披露 [22] - 连续两年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获得A级 [22] - 举办5次业绩说明会,回复投资者各类问题 [23]
A股公司沉痛公告:80岁创始人逝世,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9:40
公司创始人逝世及影响 - 奥精医疗创始人、实际控制人之一崔福斋于近日因病逝世,享年80岁,直接持有公司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间接持有35.41万股(0.26%),股份将依法继承 [1] - 崔福斋担任首席科学家职务,不属于管理层,公司称其逝世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或影响研发及经营的稳定性 [1] - 崔福斋带领公司从科研成果转化到产业化,使奥精医疗成为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并登陆科创板 [1][3] 创始人学术及行业背景 - 崔福斋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及材料专业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 [2] - 研究领域聚焦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主导骨、牙天然矿化机理及仿生制备研究,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 - 学术背景原为核材料,后转向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因发现国内医用金属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不足而转型 [3] 公司核心技术及产品 - 奥精医疗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核心,形成系列专利并实现产业化,如矿化胶原人工骨粉、骨膜等产品 [3] - 2011年全球首创成分与结构高度仿生的矿化胶原骨材料,推动我国在该医疗器械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 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骨缺损修复,临床使用超百万例 [3]
上市公司80岁创始人逝世,生前曾任清华大学教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6 09:14
公司创始人逝世事件 - 公司创始人兼实际控制人崔福斋于近日因病逝世 享年80岁 [1] - 崔福斋直接持有公司633.48万股(占总股本4.62%)并通过北京银河九天间接持有35.41万股(占总股本0.26%) 股份将依法办理继承手续 [1] - 公司明确表示该事件不会引起管理层变动 且不影响研发及经营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1] 创始人背景与学术成就 - 崔福斋拥有清华大学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学位及材料专业博士学位 曾在荷兰FOM分子原子物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 [3] - 曾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教授 并担任清华大学再生医学与仿生材料研究所所长 [3][4] - 2007年当选美国医学生物工程学会会士 2008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 [4] - 2008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4] 公司创立与技术发展 - 崔福斋2004年带领清华研究团队创立公司 以体外仿生矿化技术为核心形成专利体系 [4] - 创业初衷是将国际领先科研成果转化为医疗产品 2011年率先研制出矿化胶原仿生骨材料并实现产业化 [4][5] - 公司产品应用于骨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领域骨缺损修复 临床使用已超百万例 [5]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致力于组织再生修复植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属生物材料行业领先企业 [1][5] - 矿化胶原仿生骨系列产品成分与结构与天然人体骨组织高度相似 实现该领域医疗器械国际领先地位 [5]
华熙生物: 华熙生物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29 12:1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营业收入53.71亿元,同比下降11.61%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下降70.59%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下降78.13% [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65亿元,同比下降19.32% [9] - 资产总额86.57亿元,同比增长2.20% [9] 业绩下滑原因 - 管理变革相关费用超过7000万元 [9] - 供应链改造及产能布局投入增加超过1亿元 [9] - 前瞻性研发投入持续保持 [9] - 创新业务领域投入超过1亿元 [9]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89亿元 [9] 战略布局 - 正在进行第三次战略升级,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 [7] - 定位为合成生物创新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生物材料全产业链平台公司 [8] - 启动业务流程重塑、组织与人才变革等多个变革项目 [8] - 布局再生医学、营养科学创新转化等新兴业务 [9] 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7.19亿元,同比下降38.46% [30] - 应收账款5.43亿元,同比增长21.35% [30] - 存货12.48亿元,同比增长9.98% [30] - 固定资产33.36亿元,同比增长38.84% [32] - 在建工程6.41亿元,同比下降42.19% [32] 董事会工作 - 2024年共召开5次董事会会议 [10][11][12][13][14] - 审议通过健康产业园项目产能规划调整 [13]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23.48亿元,投入进度104.42% [14] - 修订多项公司管理制度 [15] 股东回报 -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11元(含税) [42] - 现金分红总额5261.99万元,占净利润30.19% [42] - 2023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净利润30.68% [16] - 累计回购股份331.55万股,支付金额2.2亿元 [17] 公司治理 - 拟取消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监事会职权 [43] - 修订公司章程及多项管理制度 [44][45] - 董事会换届选举,提名6名非独立董事和3名独立董事 [47][48][49] 行业环境 -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6]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 [6] - 消费不振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6] - 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消费品业务表现 [9]
ST宁科: ST宁科关于重整及预重整事项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4:14
重整及预重整进展 - 公司子公司中科新材已进入重整程序,法院裁定延长公司预重整期间至2025年8月28日,以推进财产价值最大化和债权人权益保护[3][4] - 中科新材已获得共益债务融资300,000,000元,用于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资金已到账[4] - 公司及中科新材已分别召开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共益债务融资提案,并推进债权申报与审查、资产调查等工作[4][10] 子公司重整情况 - 中科新材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延长至2025年6月6日,目前由湖南醇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产业投资人参与重整[9][10] - 中科新材重整基于公司整体协同重整计划,若公司同步完成重整,中科新材仍将作为控股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2] 债权人会议及融资安排 - 公司预重整第一次临时债权人会议和中科新材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已召开,表决通过共益债务融资提案[10] - 中科新材在重整期间获准借款不超过100,000,000元,资金使用由管理人严格监督[9] 投资人招募情况 - 重整投资人招募期间共有2家产业投资人提交方案,最终意向投资人联合体为醇投久银华楚联合体,湖南醇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产业投资人[8]
海正生材: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差异化分红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8 10:39
差异化分红事项核查意见 实施差异化权益分派的原因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回购价格不超过12元/股 回购资金总额2000万至3000万元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1] - 根据交易所规定 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不享有利润分配权利 因此需实施差异化分红 [2] 差异化分红方案 - 以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户股份为基数 每10股派发现金0.60元(含税) [2] - 总股本202,678,068股 回购专户股份从1,256,874股增至1,422,364股 实际参与分派股份201,255,704股 [3] - 因回购股份变动 每股现金红利从0.06元调整至0.06005元 分配总额维持不变 [3] 除权除息计算依据 - 采用差异化分红计算公式 除权(息)参考价=(前收盘价-现金红利)÷(1+流通股份变动比例) 本次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 [3] - 虚拟分派现金红利=(参与分配股本×每股现金红利)÷总股本=0.05963元/股 [3] - 以申请日前一交易日收盘价10.23元测算 实际除权参考价10.16995元 虚拟除权参考价10.17037元 差异率0.00413% 符合交易所1%阈值要求 [4][5] 保荐机构核查结论 - 差异化分红事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交易所监管指引要求 [5]
海正生材: 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0:17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0.60元(含税),总股本202,678,068股扣除回购专用账户1,256,874股后,参与分配股本基数为201,421,194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2,085,271.64元(含税)[2] - 现金分红和回购金额合计21,084,121.28元,占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59.38%[2] - 公司不实施送股或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2] 差异化分红调整 - 因回购股份数量增至1,422,364股,每股现金红利从0.06元调整为0.06005元(含税),分配总额微调至12,085,405.03元(含税)[3] - 调整后每股现金红利计算公式为:原定分红总额÷(总股本-回购账户股数)=12,085,271.64÷(202,678,068-1,422,364)≈0.06005元[3]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息)参考价=前收盘价-虚拟分派现金红利0.05963元/股,其中虚拟分派现金红利=(参与分配股本201,255,704×0.06005)÷总股本202,678,068[4] - 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因仅现金分红且不转增股本[4] 分红实施安排 - 股权登记日、除权(息)日及现金红利发放日未明确具体日期[1][4] - 除自行发放对象(如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陈志明)外,其他股东红利通过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4][5] - 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不参与分配[1][5] 税收政策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1年免征个人所得税,实际派发0.06005元/股;持股1年以内暂不扣税,后续按持股期限补缴(1个月内税负20%,1-12个月税负10%)[6] - QFII股东按10%税率代扣企业所得税,税后派发0.05405元/股[7] - 沪股通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所得税,税后派发0.05405元/股[8]
我国合成生物企业破解PHA量产难题
新华网· 2025-05-19 03:20
技术突破 - 公司联合顶尖科研机构在PHA生物制造领域实现三大里程碑式突破:创下300克/升的全球最高单罐产量、实现100%碳源质量转化率、达成64%的碳足迹降幅 [1] - 研发团队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新,采用油基原料新赛道,在150吨量产装置中实现264克/升的PHA浓度,碳源转化率突破100%,将生产成本直降28%至590美元/吨 [2] - 独创的Biohybrid技术体系实现两大创新跨越:1.0版本在工业菌株中激活卡尔文循环,使15吨发酵罐产量提升20%至260克/升;2.0版本将单位产量提升至300克/升以上,碳源转化率超过100% [4] 产品特性 - PHA具有天然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及热塑性等特点,其降解效率是传统塑料的100倍,可在自然环境中快速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2] - PHA大致两周到半年的时间即可降解,远远短于传统塑料且无需人工堆肥干预,在自然条件下即可降解 [5] - 采用Biohybrid 2.0技术和餐厨废油原料,PHA碳足迹降至2.0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千克,较传统石化塑料降低64% [4] 应用前景 - PHA广泛用于医疗植入物(如骨板、缝合线)、可降解包装(食品容器、薄膜)、3D打印材料及化妆品等,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价值 [2] - 更高的质量转化率和更低的原材料成本让PHA材料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成为现实,未来可用于包装、餐具、纺织纤维等消费品 [3] - 2023年全球塑料总产量为4.138亿吨,其中回收比例不超过10%,PHA技术突破为白色污染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5] 行业背景 - 传统PHA生产依赖糖基原料,存在理论碳源转化率57%的技术天花板和825美元/吨的成本瓶颈 [2] -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帝国化学公司曾尝试产业化生产PHA,但因生产成本高达8-10美元/千克,远超传统塑料,最终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 [2] - 传统塑料残膜在土壤中200年以上才能降解,阻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玉米、小麦等减产 [5]
激活科技消费新生态 成都未来医学城前沿生物材料“前店后厂”创新场景揭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5:23
成都东部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成都东部新区通过场景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成都未来医学城引导企业安可兴科技打造"前店后厂"创新场景 5月16日正式揭牌 [1] - "前店后厂"模式重塑产业生态 培育新质生产力并激发消费新潜能 [1] 安可兴科技"前店后厂"模式特点 - 智能工厂全自动生产线与消费门店仅一墙之隔 消费者可实时体验最新科技护肤产品 [1] - 构建"研发-生产-体验"一体化消费场景 实现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货架的"零距离"触达 [1] - 垂直布局实现出厂价直销 减少中间流通环节 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消费者实惠 [1] 成都未来医学城企业服务体系 - 构建"1+2+3+N"的"未你好"企业服务体系 提供专业化全链条服务 [2] - 形成即办、跑腿、督办"三级响应"机制 实现诉求闭环管理 [2] - 推出"未来医学科创贷"等金融产品 解决初创企业无抵押、无流水问题 [2]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 科技创新通过场景构建转化为消费体验 产业升级依托需求升级获得持续动力 [2] - 双向赋能新模式为生物医药产业开辟技术变现新通道 [2] - 未来将打造更丰富创新场景 探索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2]
国瓷材料(300285):地产链略有影响 多板块持续修复成长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财务表现 - 一季度营业收入9.75亿元 同比增长17.94% 归母净利润1.36亿元 同比增长1.8% [1] - 毛利率36.77% 环比下降约3个百分点 [3] - 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15%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46.31/55.57/63.91亿元 归母净利润6.99/8.70/10.30亿元 [4] 业务分析 电子材料业务 - 维持平稳运行 开发新品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2] 催化材料业务 - 推进客户合作 凭借国内供应稳定性和性价比优势 逐步进入商用车和乘用车客户开发放量阶段 [2] 生物材料业务 - 海外销售渠道逐步提升 海外销售占比增加 已形成海外团队并持续考察海外标的 [2] 精密陶瓷业务 - 陶瓷球受益于新能源800V快充应用放量 陶瓷基板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未来粉体布局完善后将提升盈利水平 [2] 行业环境 - 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14.3% 建筑陶瓷业务受地产链影响 公司拓展海外市场和纺织印染业务 [3] - 新能源行业竞争激烈 氧化铝等材料承压 [3] 估值预测 - 2025-2027年EPS预测0.70/0.87/1.03元 现价对应PE估值24/19/16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