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回收

搜索文档
晋景新能(01783.HK)与FMG订立销售合作协议 在全球销售及推广FMG生产的可回收材料及再造产品
格隆汇· 2025-07-28 15:09
合作协议概述 - 公司与FMG订立销售合作协议,FMG将独家供应产品,公司负责全球营销及销售[1] - 公司需支付2000万美元总代价,通过发行代价股份结算,代价股份占公告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1.43%[1] - 代价股份发行基于一般授权,无需股东批准[2] 战略意义 - 合作使公司短期内接入FMG在美国建立的回收设施及广泛回收网络[2] - 合作有助于公司进入美国可持续材料市场,实现全球扩张[2] - 合作将开拓公司新的收益来源,扩展至回收及绿色产品新兴市场[2] 业务协同 - 公司将在全球销售FMG生产的可回收材料及再造产品[2] - 合作巩固公司作为逆向供应链参与者的市场地位[2] - 合作强化公司对环境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满足全球对可持续材料增长需求[2] 未来发展 - 公司计划扩大电池回收产品组合以应对全球电气化需求[2] - 合作连接FMG全国服务网络及回收设施资源,未来可用于电池回收业务[2]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奋楫者——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事迹巡礼
新华社· 2025-07-28 12:08
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与贡献 - 非公有制经济是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重要来源、技术创新重要主体、金融发展重要依托[1] - 民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92%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2%[2] -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2]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 -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开创分布式云计算体系架构,阿里云服务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3] - 旭阳集团通过混改形成"国企基因+民企活力"模式,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4] - 隆基绿能在单结晶硅电池及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转换效率上持续刷新纪录[4] 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 春秋航空机队规模超130架,20%以上航线投向老少边和困难地区,2024年在民族地区运送旅客380万人次[5] - 智慧宫国际文化传播集团在22个阿拉伯国家推广中文课程,线上平台学习人次超100万[6] - 华森制药通过"产业+农户"模式指导中药材种植,推动标准化规模化发展[7] - 富邦控股构建宁波市3200多个点位的资源回收网络,5年回收资源超50万吨[8] 企业家精神与国家战略协同 -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推动计算与人工智能创新、光伏产业升级、文化出海等领域的突破[3][4][6] - 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结合,如资源回收网络构建与绿色能源技术研发[4][8] - 民营企业通过产业扶贫、航线网络布局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5][7]
你问我答 | 资源回收企业如何在电子税务局进行备案?操作步骤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28 01:31
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流程 - 企业需以业务身份登录电子税务局网页版并进入【我要办税】-【综合信息报告】-【资格信息报告】选择【资源回收企业反向开票事项报告申请】 [3] -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值税计税方法、回收产品类别及资源回收类型并上传证明材料后提交申请 [3] - 在申请页面核实填写内容无误后点击提交 [5] - 审核通过后企业可通过电子发票服务平台或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在线向出售者反向开具标注"报废产品收购"字样的发票 [6] 信息来源 - 内容来源为国家税务总局济宁市税务局、梁山县税务局及山东省税务局相关部门 [7]
什么是“反向开票”?(财经科普)
人民日报· 2025-07-27 22:14
反向开票政策解读 - 国家税务总局2023年4月明确资源回收企业可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实施"反向开票" [1] - 常规流程为卖家向买家开具发票(正向开票),而反向开票由买家向卖家开具 [1] - 案例显示常州金涌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每月回收5000吨废塑料中绝大部分来自个人卖家 [1] 行业痛点解决 - 个人卖家以往因流程繁琐不愿代开发票,导致企业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1] - 反向开票使企业获得购进成本凭据,同时为个人卖家提供缴税证明 [1] - 政策实施后资源回收企业可通过电子发票平台或增值税管理系统完成反向开票 [2] 政策实施效果 - 显著降低资源回收企业运营成本 [2] - 激活终端消费者"以旧换新"消费活力 [2] - 允许自然人出售者适用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政策 [2] 企业案例 - 常州金涌公司从自然人穆先生处收购30吨废塑料时采用反向开票 [1] - 该公司财务总监表示政策解决了企业所得税税前列支成本费用的凭证问题 [1]
【涨知识】这些资源回收综合利用税费优惠政策你都了解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7-13 06:12
税收优惠政策 - 符合条件的资源回收企业可向自然人报废产品出售者开具"反向开票",破解回收企业"无票"困境 [2] - 自然人出售者需满足:销售自己使用过的报废产品或收购的报废产品,连续12个月"反向开票"累计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不含增值税) [2] - 资源回收企业需符合三项条件之一:1)从事危险废物收集需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2)从事报废机动车回收需取得资质认定证书 3)其他资源回收企业需完成经营主体登记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 [2] 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自产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提供资源综合利用劳务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最高退税比例达100% [3] - 需同时符合多项条件:1)按规定取得增值税发票或相关凭证 2)建立再生资源收购台账 3)不属于淘汰类、限制类项目 4)不属于"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或重污染工艺 5)涉及危险废物的需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 6)纳税信用级别不为C级或D级 7)申请退税前6个月未因环保或税收违法受处罚 [3][4] - 退税计算方式:可申请退税额=[(当期销售收入-不得适用部分的销售收入)×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对应退税比例 [3] 企业所得税优惠 - 以《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符合标准产品的企业,相关收入减按90%计入应纳税所得 [4] - 需满足条件:1)使用目录规定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 2)原材料占比不低于目录规定标准 3)生产国家非限制和禁止且符合标准的产品 [4]
破解“第一张票”难题 资源回收企业轻装上阵
金融时报· 2025-07-04 01:41
资源回收行业"反向开票"政策背景 - 长期以来资源回收行业存在自然人"不带票销售"问题 导致企业缺乏进项抵扣凭证 增加税收负担并制约行业发展 [1] - 2023年4月29日起实施"反向开票"政策 由购买方向销售方开具发票 解决"第一张票"难题 [1] - 该政策被专家评价为一举多得 既提高企业合规性降低成本 又促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1] "反向开票"政策实施效果 - 政策实施后企业可自行开具发票实现增值税进项抵扣 显著降低税负压力 [2] - 南京宁轮轮胎公司案例显示 政策解决了从个人收购废轮胎时反复督促代开发票的痛点 [2] - 玖龙纸业反映政策使开票流程更流畅 提升工作效率 客户信任度提高 [3] - 江苏海科纤维表示政策解决"取票难"问题 增强企业研发投入信心 [3] 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机制 - 自然人出售者需在次年3月31日前完成个税经营所得汇算清缴 [4] - 2025年汇算清缴期内已为17万余名纳税人办理退税 辅导3万余人完成补税 补税办理率达99.5% [4] - 退税流程高度便捷 多位纳税人反映3分钟内可完成申请 退税款3天内到账 [4] - 福建案例显示税务部门提供详细税款计算解释 促进纳税人依法补税 [5] 政策深层影响 -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办税成本 重构征纳互信关系 [5] - 透明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服务强化了纳税人责任意识 [5]
政策宽松环境下,零碳环保预计较快完成纳斯达克IPO
搜狐网· 2025-06-14 06:40
公司上市进展 - 零碳环保(CZTI)境外上市备案通知函于2025年5月30日到期 [1] - 公司已取得美国SEC出具的新股发行注册函(Form 8-A12B) [1] - 参考文远知行(WRD)案例,从备案失效到IPO完成历时2个月 [1] 政策环境 - 中国证监会近期提出"优化境外上市备案制度"和"完善境内外上市联动机制" [1] - 中国监管机构整体支持企业赴境外融资,提供宽松环境 [1]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新一轮沟通将促进资本市场互动与认可 [1] 财务表现 - 2024年全年营收45亿元,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1] - 公司战略发展和市场规模效应进一步体现 [1] IPO中介机构 - 主承销商:Ninth Eternity Securities LLC(九久证券) [2] - 发行人美国律师:Crone Law Group P.C. [2] - 发行人中国律师:中伦律师事务所 [2] - 发行人审计师:Marcum Asia CPAs LLP [2] 行业前景 - 全球绿色经济浪潮日益高涨 [1] - 公司专注于互联网+资源回收数字化解决方案 [1] - 宏观环境、政策支持和企业竞争力均利好公司上市 [1]
【RimeData周报05.17-05.23】产业基金加持,医药健康融资热潮涌动
Wind万得· 2025-05-24 22:42
投融概况 - 截至2025年5月23日18:00,本周融资事件共130起,较上周增加42起,融资金额总计约38.28亿元,较上周增加7.49亿元 [4] - 本周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19起,较上周增加3起 [4]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33个,与上周持平,129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增加29家 [4] - 本周已披露金额的融资事件80起,较上周增加17起,500万以下融资事件8起,500万-1000万融资事件39起,1000万-5000万融资事件11起,5000万-1亿融资事件19起,1-5亿融资事件3起 [5] 热门投资事件 - 鹏鹄物宇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卫星物联网运营商全球布局及5G IoT NTN系统研发 [7] - 创芯国际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资金用于类器官技术研发转化与全球化商业布局 [7] - 中物产业运营完成5亿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拓展收购网络、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 [8] - 蓝芯算力完成过亿元股权融资,专注于RISC-V指令集高性能服务器CPU研发 [8]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行业为医药健康(28起)、电子(25起)、信息技术(19起)、装备制造、消费品与服务,合计占比76.15% [12]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为医药健康、信息技术、消费品与服务、电子、装备制造,合计占比83.76%,医药健康领域近1月共有25起亿元及以上融资事件 [14][15] - 医药健康领域受政策支持,北京市计划构建500亿元规模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新设100亿元医药并购基金 [15]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为江苏省(29起)、广东省(22起)、浙江省(22起)、北京市(16起)、上海市(9起),合计占比75.38% [17][20]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为浙江省(8.30亿元)、广东省(6.75亿元)、北京市(6.65亿元)、山东省(5.20亿元)、香港特别行政区(2.45亿元),合计占比76.64% [17][20] 融资轮次 - 本周天使轮和A轮最活跃,合计74起,B轮23起,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占比60.00% [22] - A轮融资金额占比最高达37.16%,战略融资占比16.09% [22] 投资机构 - 本周129家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151次,北京国管(5次)、深创投(3次)、青鼎泰投资(3次)、粤科金融(3次)最活跃 [25] 退出情况 - 本周公开退出案例33个,股权转让13个,并购7个,新三板挂牌9个,IPO 4个 [30] - 退出案例数量最多行业为医药健康,材料、电子分居二、三位,合计占比57.58% [31] AI商业计划书分析 - AI工具可将商业计划书转化为结构化数据,生成包含11大核心维度的分析报告,提升投资决策效率 [33]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07 13:13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公司计划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并推动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1] - 公司拟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 - 公司计划出售8家工厂,已出售5家,回收资金将用于投资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13] 财务表现与业绩展望 - 2024年公司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公司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和600亿元,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发展重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的业务为电池材料、钨资源回收和稀贵稀散金属回收[2] - 钨资源回收业务计划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公司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回收企业与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回收25种稀缺资源[1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5]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5]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5] - 公司预测未来10年镍价均价17682美元/吨,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高位[9] 技术路线与市场前景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3] - 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动力电池材料[3]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将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9] 印尼业务布局 - 公司与韩国EcoPro、印尼淡水河谷等合作建设产业园区,计划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印尼镍矿储量约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达718万吨[10]
格林美许开华:镍价处于企业“生死线”,拟收购一两家“小而美”的上市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5-07 11: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亿元2023年扣非净亏损2.4亿元[2]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13.67%净利润5.11亿元同比增长12.1%扣非净利润4.45亿元同比增长17.7%[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目标分别为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有望实现三年翻倍[2] 业务增长点 - 预计2025-2027年增长最快业务为电池材料业务钨资源回收业务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2][11] - 钨资源回收业务预计从6000吨增长至超过2万吨稀贵稀散金属回收业务将超过20吨[12] - 大圆柱电池和"双三元"电池有望实现技术突破纯电续航里程有望突破1500公里适配低空飞行器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产品[3] 镍矿业务 - 2024年镍金属产出5.16万吨同比增长91%已建成15万金吨/年镍资源产能控股产能11万金吨镍/年参股产能4万金吨镍/年[4] - 2024年镍业务营收58.5亿元占总营收17.61%[4] - 预计2027年镍金属产出超过21.6万吨[4] - 镍价2022年最高25638美元/吨2023年21506美元/吨2024年16818美元/吨[6][7] - 预计2027年后镍价中长期维持在18000美元/吨未来10年均价17682美元/吨[8] 战略布局 - 计划建设镍冶炼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池回收电池集成的产业园区可年产动力电池约30GW[10] - 拟通过优势稀缺资源业务并购1-2家"小而美"上市公司积极推进钨业务进入资本市场推动主体在香港上市[13] - 目标成为世界核心稀缺资源循环材料供应商回收25种稀缺资源单项占中国供应量10%以上[12] 行业趋势 - 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反超2022年后成为主流路线今年3月占比达82.3%[7] - 预计2035年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两分天下"三元电池材料生产基地主要在海外可拓展欧美亚洲新兴市场[8] - 印尼是全球最大镍资源国储量5500万吨占全球42%产量180万吨占全球50%[9] - 预计2035年全球镍需求量718万吨2030年开始全球镍矿将趋于严重紧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