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制造

搜索文档
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的量子传感器问世
科技日报· 2025-09-15 23:11
在装置设计上,钻石依然不可或缺。团队制作了"钻石砧"。它由两块平坦的钻石表面组成,每块宽约 400微米,大致相当于4颗尘埃颗粒的宽度。这两个表面在高压腔中挤压在一起,高压腔能产生超过3万 倍大气压的极端环境。 科技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领导的研 究团队研制出一种量子传感器,能够在超过大气压3万倍的极端条件下稳定工作,并实现对材料应力和 磁性的高灵敏测量。这是首个在如此高压环境中成功运行的量子传感器,为探索物质在极端状态下的量 子效应开辟了新途径。 此次团队利用中子辐射束从氮化硼薄片中击出硼原子,在晶格中留下空位。这些空位可以立刻捕获电 子。由于量子级相互作用,电子的自旋能量会根据磁性、应力、温度以及附近材料的其他特性而改变。 通过追踪每个电子的自旋,他们能在量子层面深入洞察被研究的材料。 此前,团队曾经基于钻石缺陷开发出量子传感器。但因为钻石是三维结构,很难让传感器紧贴待研究的 材料。相比之下,氮化硼薄片的厚度可以小于100纳米,大约是一根头发丝宽度的千分之一。这种传感 器本质上是嵌在二维材料里的,传感器与被测材料之间的距离不到1纳米,极大提升了信 ...
安培龙9月12日获融资买入1.18亿元,融资余额3.3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5 01:32
股价及交易表现 - 9月12日公司股价下跌1.19% 成交额达8.73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1.18亿元但融资净流出644.53万元 融资余额3.33亿元占流通市值4.06%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量100股对应余额1.42万元 处于近一年70%分位较高水平 [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达1.41万户 较上期增长9.62% 人均流通股减少8.78%至4085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九大股东持股36.80万股 宝盈策略增长混合新进为第十大股东持股36.45万股 [2] -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大幅增持115.50万股至486.89万股 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增持56.19万股至410.74万股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4亿元 同比增长34.44% [2] - 归母净利润4213.20万元 同比增长19.60% [2]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5222.87万元 [2]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压力传感器(占比52.79%)和热敏电阻及温度传感器(占比45.39%) 氧传感器及其他业务占1.82% [1] - 公司成立于2004年11月15日 于2023年12月18日上市 总部位于深圳市坪山区 [1]
九鼎投资跨界人形机器人,溢价2936%收购的公司能完成业绩承诺吗?
新浪财经· 2025-09-15 00:37
收购交易概况 - 九鼎投资拟以2.13亿元现金收购南京神源生53.2897%股权 交易整体估值达3亿元 溢价率2936.13% [1][5][10] - 收购消息披露后公司股价连续三日涨停 创年内新高 [1] - 上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关注交易合理性及高风险 公司两度延期回复后新增业绩承诺条款并调整支付方式 [2][7][10] 标的公司基本面 - 南京神源生成立于2012年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戴振东创立 专注六维力传感器与力测控领域 核心产品为六维力传感器 [5] - 2024年及2025年1-4月营业收入分别为208.80万元和16.38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573.49万元和-279.54万元 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5] - 公司员工约40余人 研究团队20多人 销售团队5人 办公场地月租金约30万元 [8][10] - 产品以项目定制化为主 单台六维力传感器售价约1.8万至2万元 [12] - 大客户销售极不稳定 2022年前三大客户在2024年订单金额均为零 [13] 行业与技术前景 - 六维力传感器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产业化应用尚处早期阶段 当前整体市场规模有限 [5] - 人形机器人需安装六维力传感器作为"神经末梢"感知外部触碰 国内产品价格已从5-6万元降至2万元左右 [12] - 行业需求尚未爆发 企业普遍营收规模较小 客户倾向选择稳定供应商而非初创企业 [12] - 业内人士认为人形机器人近两年缺乏明确应用前景 当前订单多为展示用定制化采购而非量产产品 [17] 业绩承诺与整合安排 - 新增业绩承诺要求2026-2030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5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1亿元和1.6亿元 [10] - 九鼎投资将派驻管理层深度参与企业治理 进行商业资源整合与协助 [3][15] - 收购后戴振东持股比例降至37.47% 为第二大股东 公司强调技术专利属于公司而非个人 [15] 九鼎投资主业状况 - 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1亿元、3.38亿元和0.8亿元 同比变动-35.07%、20.34%和-55.39% [1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5亿元、-2.68亿元和-0.48亿元 同比大幅下滑91.19%、1848.42%和695.71% [15] - 私募股权投资管理业务营收持续收缩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7亿元、1.66亿元和0.19亿元 同比减少32.33%、40.93%和78.02% [16] - 项目退出进度明显放缓 2023年和2024年新增收回金额分别为26.12亿元和11.3亿元 [16]
聚强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12 13:34
近日,远距离高精度激光传感器研发制造商聚强智能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由上海弘晖领 投,原子创投跟投。聚强智能成立于2024年,专注于远距离高精度激光传感器的研发与制造,产品广泛 应用于电梯、物流自动化、智能制造等领域,并向低空、航空航天、具身机器人、半导体制造等方向拓 展。此前,公司已完成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原子创投。 ...
又一家北交所公司启动H股上市方案,谁会成为“北+H”第一股
新京报· 2025-09-10 14:17
公司赴港上市计划 - 奥迪威董事会审议通过启动H股发行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相关筹备工作 以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和打通境外融资渠道 [1] - 奥迪威成为北交所第二家宣布启动赴港上市计划的公司 首家公司为康乐卫士于2023年12月26日宣布计划 [2][8] - 北交所与港交所于2023年6月29日签署合作备忘录 落地"北+H"两地上市安排 [8]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 奥迪威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 归母净利润突破5000万元 [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自2024年半年报开始下滑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自2023年半年报开始下滑 [3] - 康乐卫士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46% 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10] - 康乐卫士合并报表资产负债率达到73.37% 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12] 业务布局与机构关注 - 奥迪威产品包括测距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压触传感器及执行器等 应用于智能汽车、智能仪表等领域 [3] - 8月底至9月初迎来近70家机构调研 包括中金公司、红杉中国投资等知名机构 [6] - 机构重点关注人形机器人布局 公司表示传感器可为机器人赋能距离感、分寸感等特征 [6] - 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控制机器人 尚未直接应用于人形机器人 [6] 市场反应与上市进展 - 奥迪威宣布计划次日股价微降0.68% 总市值降至45.17亿元 [7] - 康乐卫士已于2024年1月30日向港交所递交申请 7月10日获中国证监会备案 [9] - 康乐卫士若继续推进上市需更新备案材料 因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 [10] - 两家公司均表示上市事项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2][13]
苏奥传感: 国联民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关于江苏奥力威传感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之2025年第二季度持续督导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9-04 09:11
权益变动交易结构 - 中创新航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李宏庆持有的87,620,380股苏奥传感股份 占公司总股本10.94% [1][3][4] - 李宏庆同步签署表决权放弃协议 在股份过户登记完成且转让对价支付完毕之日起60个月内不可撤销地放弃155,725,311股表决权 [1][3][4] - 中创新航拟以现金认购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 认购数量不超过119,482,337股 认购金额不超过672,685,557.31元 [1][3][4] - 协议转让和表决权放弃为不可分割整体 不以发行为前提 但发行以协议转让和表决权放弃实施为前提 [3][4] 控制权变更情况 - 本次权益变动前中创新航未持有上市公司股份 李宏庆持有291,120,704股 占比36.36% [4] - 协议转让及表决权放弃完成后 中创新航持股比例达10.94% 表决比例10.94% 李宏庆持股比例降至25.42% 表决比例降至5.97% [4]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由李宏庆变更为中创新航 公司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4] 股份过户及合规进展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持续督导意见出具日 本次协议转让正在办理深交所合规性确认 尚未完成中登公司深圳分公司股份转让过户手续 [4] - 财务顾问确认本次权益变动符合《收购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交易各方已履行报告和公告义务 [1][4] 承诺履行与后续计划 - 中创新航承诺股份锁定18个月 确保上市公司人员 资产 财务 机构和业务独立性 避免同业竞争 规范关联交易 [6][7][8][9] - 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未来12个月内暂无继续增持或处置股份计划 自收购完成起60个月内保持控制权稳定 [9][10][12] - 持续督导期内未对上市公司主营业务 资产重组 董监高人员 公司章程 员工聘用 分红政策及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 [12][13][14][15][16] 资金与担保情况 - 中创新航确认认购资金为自有资金 不存在代持 结构化安排或利用上市公司资金情形 [12] - 持续督导期内上市公司未对信息披露义务人提供担保或借款 [17]
安培龙:六维力传感器正处于客户样品测试验证阶段
巨潮资讯· 2025-09-03 09:47
产品研发进展 - 金属应变片式六维力传感器已完成开发 目前正处于客户样品测试验证阶段 尚未形成批量订单 [2] - 产品已与部分国内机器人厂商进行技术交流对接或送样 [2] - 传感器基于MEMS半导体硅应变片及玻璃微熔工艺研发制造 [2] 技术工艺优势 - 生产工艺与汽车玻璃微熔压力传感器兼容 可利用现有大批量生产设备和供应链 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2] - 半导体硅应变片采用半导体制造工艺 成本较金属应变片具有优势 [2] - 半导体硅应变片具有高灵敏度特性 [2] - 玻璃微熔工艺确保半导体硅应变片与弹性体间稳定连接 提高力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4亿元 同比增长34.44%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13.2万元 同比增长19.6%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826.63万元 同比增长24.76% [2] 业务板块表现 - 压力传感器业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 同比增长61.88% [2] - 公司已成为国内车规级压力传感器进口替代的领先企业 [2]
九鼎投资: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昆吾九鼎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股权及增资事项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9-01 14:13
标的公司业务与技术 - 南京神源生专注于六维力传感器与力测控领域 主营产品包括多维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和测力平台 以六维力传感器为主 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汽车、人形机器人及航空航天等行业 [5] -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较高 需攻克结构设计与材料匹配难题 依赖核心算法突破动态响应与温度漂移控制 优化微型化场景下信号信噪比 并建立覆盖全量程多维度的校准体系 高端芯片与工艺依赖长期技术积累 量产一致性管控要求极高 [6] - 标的公司技术源头可追溯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所 2012年成立并开始商业化探索 2018年牵头国家智能机器人专项 突破多维力传感器12梁结构等关键技术 实现物理解耦和一体化集成 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7]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标的公司拥有国内有效专利50项 包括发明专利27项 实用新型23项 软件著作权8项 另有国际专利8项 [7] 商业化进展与订单情况 - 标的公司商业化订单定义为大批量生产采购订单 目前未达此要求 收入体量较小 2024年及2025年1-4月营业收入分别为208.80万元和260.27万元 [3][8][12] - 2022年至2024年订单客户分散 最大单笔订单金额为186.23万元 2025年1-4月前五大客户订单金额合计278.40万元 包括上市公司客户订单17.14万元 [11][12] - 2020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波动较大 分别为578.20万元、424.48万元、458.29万元、648.64万元和208.80万元 净利润自2021年起持续亏损 2024年净利润为-573.49万元 [9] - 2024年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因迁址导致停产 2024年初启动迁址 三季度末恢复生产 [9]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标的公司在六维力传感器领域具备正向研发能力 产品获富士康、美国Smokie Robotics、上海新时达等测试报告 性能达国际一线标准 串扰指标小于1%FS 非线性误差0.12%FS [13][15][16] - 竞争优势包括技术层面突破高精度力/力矩耦合测量 自研自动化标定设备提升效率 业务层面拥有稳定客户包括部分上市公司 [12][18] - 竞争劣势为收入规模较小 2024年收入208.80万元 资金实力较弱 融资能力受限影响产能扩充和市场推广 [18] 收购 rationale与战略规划 - 九鼎投资主营业务包括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及建筑施工业务 PE业务新增募资及投资规模逐年减少 房地产业务仅南昌"紫金城"项目 无其他土地储备 业绩持续承压 2024年净利润-2.68亿元 2025年半年度预计归母净利润-5,500万元至-4,400万元 [19] - 收购标的公司为战略转型方向 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六维力传感器占人形机器人高价值部件超60% 符合国家"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19][20] - 交易后标的公司将坚持多维力传感器领域 短期加大客户拓展和产线建设 中长期研发不同规格产品 [36] 交易估值与保障措施 - 标的公司投前估值3亿元 较2023年末上一轮融资投后估值2亿元增长50% 主因2025年人形机器人需求增长及控制权溢价 同行业可比公司坤维科技估值约8亿元 蓝点触控约6亿元 海伯森约5亿元 [26][27][28] - 增设业绩承诺 2026年至2030年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500万元、3,000万元、5,000万元、10,000万元和16,000万元 并设产品送样、研发新型号、订单数量等进度目标 [30][31] - 支付安排分五期 比例分别为15%、25%、25%、25%和10% 与业绩承诺指标挂钩 延迟支付条款保障执行 [32][33] - 交易后上市公司委派3名董事控制董事会 接收公章等关键印鉴 制定核心技术人员激励措施 [33] 整合能力与资金安排 - 核心技术人员安排包括创始人5年服务期及2年竞业限制 关键员工签订服务期协议及竞业禁止条款 [20][37] - 资源协同方面 九鼎投资历史投资装备制造类企业80余家 可协助标的公司与已投企业接洽 [37] - 交易资金40%为自有资金 60%为并购贷款 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2.48亿元 资产负债率8.12% 无有息负债 流动比率10.72 [38][41] - 标的公司为轻资产企业 后续资金需求通过经营现金流和融资解决 上市公司可提供担保等增信支持 [38][41] 技术独立性与权属 - 标的公司核心技术均为自主研发 未依赖第三方授权 专利登记在公司名下 权属清晰 [39] - 专利不属于职务发明 未使用学校经费及设备 戴振东教授及学校出具书面确认无争议 [39] - 专利发明人均为全职员工 研发成果归公司所有 无员工提出权属异议 [39]
安培龙:自研的氮氧传感器芯体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0:00
产品研发进展 - 公司已取得国内某企业天然气发动机用氧传感器的排放测试 [1] - 自研氮氧传感器芯体已实现小批量交付 [1] - 天然气发动机氧传感器有望2025年年底完成最终验证 [1] 市场拓展规划 - 将持续加大汽车前装氧传感器产品市场拓展力度 [1] - 积极布局摩托车市场领域 [1] - 氮氧传感器未来在柴油商用车领域有望取得突破 [1]
日本要在28年量产检测疾病的量子传感器
日经中文网· 2025-08-31 00:33
核心技术突破 - 日本量子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成功开发基于金刚石的量子传感器 可精密测量单个细胞内摄氏0.1度的温度变化 理论精度可达摄氏0.01度级别[1][6] - 传感器利用含微量氮的金刚石结构 通过激光照射后捕捉电子量子状态变化导致的荧光强度变化 从而获取温度数据[4][6] - 金刚石材料具有化学稳定性高和生物毒性低的特性 适用于医疗领域应用[6] 医疗应用价值 - 通过检测细胞级温度变化可实现极早期疾病发现 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存在温度差异[1][6] - 高灵敏度特性可检测血液中极低含量的阿尔茨海默病标志物 替代需采集脊髓液的现有检测方式 大幅降低患者负担[6][7] - 有望应用于疾病恶性程度分析和药物疗效预测[6] 产业化进程 - 计划2028年建立年产6万-10万人份传感器的量产体制 目标2030年通过企业实现商业化[1][7] - 当前年产量为10克 计划2028年提升至520克 可满足至少6万人检查需求[7] - 正通过日本内阁府研究项目推进量产技术开发 包括5纳米级传感器的制造工艺[7] 市场前景 - 全球量子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10亿-20亿美元[8] - 日本内阁府《量子未来产业创出战略》设定2030年国内量子技术使用者达1000万人目标[8] - 除医疗领域外 量子传感器还可应用于太空环境监测 以及替代电动汽车和智能手机中的传统传感器以减少用量[8] 商业推广模式 - 将通过初创企业销售量子传感器测量设备 并构建传感器供应体系[7] - 与企业合作推进大规模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开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