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Development

搜索文档
软件开发板块三大牛股:路桥信息股价翻倍,四方精创、纬德信息大涨|透市
华夏时报· 2025-06-07 09:20
软件开发板块近期表现 - 近6个交易日路桥信息涨幅达103 15% 四方精创涨幅达43 79% 纬德信息近6日涨幅11 57% 近3日涨幅6 19% [1] - 板块内公司业务差异化显著 路桥信息聚焦交通信息化 四方精创布局金融科技 纬德信息专攻电力配电网信息安全 [1] 路桥信息业务分析 - 股价从28 60元/股飙升至74 80元/股 实现翻倍上涨 [2] - 2024年营收2 40亿元(同比+1 08%) 净利润2281 19万元(同比+1 13%) 毛利率提升至41 26% [4] - 收入结构:智慧停车8996 74万元(占比37 49%) 公路与城市交通7607 55万元 轨道交通4355 39万元 [4] - 区域集中度高 厦门市收入占比71 84% 福建省内占比81 24% [4] 四方精创经营动态 - 股价从19 18元/股涨至31 59元/股 董事计划减持27 63万股(占总股本0 05%) [5] - 2025Q1营收1 32亿元(同比-21 40%) 净利润1289 67万元(同比-21 52%) [5] - 2024年营收7 40亿元(同比+1 36%) 净利润6736 36万元(同比+42 18%) 软件开发收入占比96 21% [6] - 成本结构:职工薪酬占经营活动现金流出90 56%(5 85亿元/6 46亿元) 应付职工薪酬占流动负债68 37% [6] 纬德信息业绩风险 - 2024年营收9843 78万元(同比-18 03%) 净利润1157 13万元(同比-35 73%) 技术服务收入骤降85 07% [9] - 业务高度依赖电力行业 受政策及投资影响显著 研发投入尚未形成技术壁垒 [10] - 研发方向聚焦电网数字化 智能设备国产化及AI工业应用 计划拓展非电力领域 [9]
喝点VC|a16z合伙人:开发者市场或成为AI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万亿级市场;当前模型最致命的缺陷是永远不愿承认"我不知道"
Z Potentials· 2025-06-07 06:47
AI编程市场潜力 - AI编程是AI领域第二大市场 仅次于纯聊天机器人 若看同质化市场则可能排名第一[3][5] - 全球3000万开发者人均年创造价值10万美元 总量达3万亿美元 仅部署基础编程助手即可提升15%效率 潜力远超当前AI领域2000亿美元年度投资规模[11] - AI编程延续用户既有习惯 如替代Stack Overflow查询 未来需求将更多转向AI模型[9] 开发者工具演进 - IDE集成工具如GitHub Copilot和Cursor实现工作流嵌入 从单行补全到整段生成 甚至通过自然语言调用命令行工具[16] - 资深开发者使用模式进阶:先写抽象需求文档 与AI讨论可行性 持续对话理清思路 最终生成代码时需注入编码规范等上下文[17] - 工具支持实时数据源对接 如通过FireCrawl抓取最新文档 解决模型训练数据滞后问题[17][19] 技术局限性 - 常见问题生成代码易如反掌 但缺乏训练数据的新颖需求需精确描述 难度指数级上升[12][23] - 模型致命缺陷在于不愿承认"我不知道" 常自信给出不存在函数 且错误后更难纠正[24][25] - 分布式系统优化等专业领域暂难受益 因AI无法实时获取系统状态 需人工干预[22] 编程范式变革 - Vibe Coding打破技术壁垒 非开发者可直接操控计算机 类似博客浪潮 催生全民开发个人软件趋势[27][28] - 未来开发者核心能力转向问题定义 算法理解 系统架构设计 代码实现细节将专业化[30][34] - 形式化语言不会消亡 因其能简明表达意图 但可能发展出自然语言与形式化混合的新语言[33] 系统迁移挑战 - AI迁移遗留代码(如COBOL)需先反推需求文档再重新实现 直接转译会保留旧语言怪异特性[39] - 现代框架间转换(如Angular到React)较易 但跨子系统状态迁移需系统探查能力[40] - 开发过程中AI自动留存的意图记录形成元数据 可能催生革命性开发范式[36] 不确定性管理 - AI大幅扩展软件不确定性边界 类似网络时代但更甚 微小输入变化可导致输出剧烈波动[41][43] - 需调整预期 如将AI违规概率降至训练有素人员的50%即达标 而非追求绝对控制[45] - 提示词(Prompt)成为AI领域的"窄腰"抽象层 封装底层复杂度 未来可能发展出结构化提示语言[46][50]
Replit 怒锤“欧洲版 Cursor”:造出百款“高危”应用,普通开发者一小时内黑入,氛围编码成了黑客“天堂”?
AI前线· 2025-06-04 05:54
核心观点 - 欧洲氛围编码初创公司Lovable存在系统性安全漏洞,170款应用程序暴露用户敏感数据(姓名、邮箱、财务信息、API密钥)[1][3][8] - 漏洞根源在于Supabase数据库RLS(行级安全)配置错误,攻击者可绕过前端直接访问/修改数据[3][6][11] - Lovable初期否认漏洞存在并删除证据,后续推出"安全扫描"功能但未解决架构缺陷[4][10][11] - 氛围编码工具降低开发门槛的同时,将安全责任转嫁给缺乏经验的用户[13][15][20] - 行业面临新挑战:业余开发者创建的应用成为黑客主要攻击目标,安全标准倒退至90年代水平[20][21][23] 安全漏洞细节 - **漏洞规模**:Replit员工扫描1645款Lovable应用,确认170款存在数据泄露风险(占比10.3%)[1][8] - **典型案例**:Linkable网站漏洞暴露500名用户邮箱,修改查询参数即可访问完整数据库[3][4] - **技术原因**:客户端驱动架构与后端RLS策略错配,Supabase未启用访问控制[3][6][11] - **修复情况**:45天披露窗口期后仍未彻底修复,CVE编号已发布(CVE-2025-48757)[11][12] 行业影响 - **安全责任争议**:氛围编码公司承诺"轻松创建应用",却要求用户自行承担安全审查[15][16] - **解决方案分歧**: - Replit主张沙箱机制限制应用功能边界[16] - Semgrep等公司开发自动化安全层工具[21] - **黑客威胁升级**:国家资助的专业黑客利用自动化工具攻击低防御应用[20][21] - **历史对比**:当前氛围编码安全水平类似90年代Web早期,但攻击者技术更先进[20][21] 公司动态 - **Lovable应对措施**: - 4月24日推出Lovable 2.0,新增基础安全扫描功能[10] - 5月30日承认安全未达预期,承诺持续改进[16] - **行业竞争**:Replit公开批评Lovable安全缺陷,被指存在商业竞争动机[16][19] - **CEO表态**: - Lovable创始人Anton Osika暗示快速迭代优先于完美安全[22] - Replit CEO Amjad Masad强调工具应内置防泄露机制[16]
“不用 Cursor和 ChatGPT、手写代码的开发者,怕不是疯了?”
36氪· 2025-06-03 08:53
AI编程工具的应用现状 - 大语言模型(LLM)已成为软件开发领域近30年来第二大技术突破,即使其发展停滞在当前水平也具备显著价值[2][11] - 智能体系统已能自主完成代码浏览、文件编写、工具运行、测试执行及迭代等全流程开发任务,远超早期Copilot等基础辅助工具[12] - Cloudflare工程师借助AI工具在几天内完成原本需数月的OAuth库开发,AI显著降低了复杂代码库的入门门槛[7] 开发者态度分歧 - 支持者认为拒绝使用AI辅助的开发者如同"精神病",2025年纯手工编码将变得不可理喻[4][5] - 反对者将AI狂热比作NFT泡沫,25年经验的开发者直言AI生成代码是"垃圾"且拒绝接触相关工具[1][8] - Hacker News相关讨论两小时内达700条(最终近1500条),创AI编程话题热度纪录[6] 技术实现细节 - Gemini 2.5凭借5-7万行代码的上下文窗口成为首选工具,虽需人工修改但大幅提升效率[17] - 编程领域的幻觉问题已通过智能体的编译检查、测试运行等机制基本解决[18] - 当前AI主要承担输入处理、搜索、测试用例生成等重复工作,人类仍掌控核心决策[19] 生产力变革 - AI工具使开发者效率呈数量级提升,团队内AI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差距堪比互联网时代的上网能力差异[31] - AI能自动完成单元测试重构等琐碎工作,迫使开发者直面核心难题[15] - 平庸代码的自动化生产释放了开发者精力,使资源向高价值判断倾斜[23][25] 行业影响 - 编程领域抄袭争议存在双重标准,开发者文化本身具有强烈的反知识产权倾向[28][29] - AI可能大规模取代初级开发者岗位,延续30年来科技对就业的冲击趋势[27] - 技术保守派开发者开始承认变革必要性,认为AI重要性堪比2008年智能手机革命[32][34] 语言适配性 - Go语言因类型安全性和标准库优势与AI配合良好,Rust等语言存在适配挑战[21] - 编程语言选择需考虑与AI工具的兼容性,传统评判标准正在重构[21] - AI生成的重复性代码在稳定性上优于人类为追求优雅而制造的复杂表达[24]
IDEA 发布中文文档,再也不用右键翻译了~
菜鸟教程· 2025-06-02 12:40
IntelliJ IDEA中文文档发布 - IntelliJ IDEA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集成开发环境之一,官方上线了中文文档,显著提升中文开发者的阅读体验 [1] - 中文文档采用机器翻译技术实现,用户可在右上角语言图标切换中英文版本 [3] - 目前文档存在部分截图仍为英文的问题,但整体上帮助英语不熟练的开发者节省了翻译时间 [6] IDE行业发展趋势 - 中文文档的发布体现了IDE行业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本地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2] - 近年来IDE市场竞争加剧,在AI技术加持下,部分产品已具备接近团队协作的开发能力 [7] 主流AI IDE产品 - Cursor:基于VS Code深度优化,具备强大的AI代码理解能力,支持项目级代码分析与生成 [7] - Windsurf:AI具备长期记忆功能,能记住项目上下文,适合处理复杂开发任务 [8] - Trae:字节跳动开发的AI IDE,深度集成AI能力,提供智能问答和自动编程功能,国际版体验更佳 [9] - Lingma IDE:阿里推出的产品,深度集成阿里云服务,AI可自动调用各类工具完成端到端任务 [10] - VS Code + Copilot:凭借丰富的插件生态,通过Copilot插件扩展AI功能 [11]
区块链Web3项目的外包开发流程
搜狐财经· 2025-06-02 11:54
区块链 Web3 项目的外包开发流程与传统的软件开发外包流程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其分布式、去中心化、安全敏感性等特性,在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 的考量和侧重点。北京木奇移动技术有限公司,专业的软件外包开发公司,欢迎交流合作。 以下是区块链 Web3 项目外包开发的典型流程: 1. 初步沟通与咨询 (Initial Consultation): 目标: 了解客户的初步想法、业务愿景、预算和时间框架。外包公司展示其 Web3 领域的经验、技术栈和 过往案例。 重点: 验证外包公司是否真正理解 Web3 理念、去中心化原则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独特挑战。 2. Web3 概念与可行性验证 (Web3 Concept & Feasibility Validation): 目标: 深入探讨 Web3 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其与传统方案的差异。 活 动: 去中心化程度评估: 哪些部分必须上链?哪些可以链下处理?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和用户体验/性能? 区块链平台选型: 根据业务需求(交易速 度、Gas 费用、安全性、开发者生态、社区活跃度)推荐最合适的区块链平台(如 Ethereum, BNB Chain, Polygon, So ...
“印度电诈”就离谱!整整八年,AI全靠人、收入全靠刷,微软纳德拉被老乡“杀猪盘”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31 12:01
核心观点 - AI独角兽Builder.ai估值一度高达15亿美元,但实际是印度工程师"人肉操作"的骗局,最终在2025年5月倒塌 [3] - 公司通过虚报收入、伪造合同等手段进行财务欺诈,实际营收仅为预测的四分之一 [22] - 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利用"AI"标签和营销口号构建了价值15亿美元的空中楼阁,最终因技术造假和财务欺诈导致公司破产 [34][35] 神话起点:从"点披萨一样简单"到AI独角兽 - Builder.ai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承诺用AI简化软件开发,概念引爆投资圈 [4][7][9] - 公司获得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等豪华投资者阵容,估值飙至13-15亿美元 [10] - 微软曾将Builder.ai平台整合进Azure云服务,副总裁Jon Tinter高度评价其创新性 [10][11] AI幌子下的"码农外包工厂" - Builder.ai的核心卖点AI项目经理"Natasha"实际是前端聊天界面,背后连接印度低薪外包工程师 [15][17] - 前员工揭露公司本质是用"AI域名"进行欺诈,雇佣开发人员"假装成AI" [19] - 2019年《华尔街日报》就曾揭露其"AI"仅为营销噱头,但投资者因FOMO心理忽略风险 [12][14] 财务造假、销售数据"灌水" - 公司2024年预测营收2.2亿美元,实际仅5500万美元,不到预测的四分之一 [22] - 与印度公司VerSe Innovation采用"循环交易"虚增收入,互开发票近6000万美元但未实际交付服务 [23] - 美国检察官已发出传票,调查其系统性财报造假行为 [24] 创始人跑路与公司破产 - 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辞去CEO职务,自封"首席魔法师",为暴雷预留逃生门 [25] - 新任CEO发现公司账户被冻结3700万美元,剩余资金无法支付薪资 [26] - 2025年5月,公司在五地申请破产,官网不可访问,仅留下联系邮箱 [28] 泡沫之下,信任何在 - 微软、卡塔尔投资局、软银等投资者损失惨重,部分投资几乎血本无归 [29] - Builder.ai是"AI洗白"现象的代表案例,类似案例如Nate、Joonko、Evolv等层出不穷 [31][32] - Gartner预测No-Code市场到2028年将占企业应用开发的60%,规模达260亿美元,但"AI洗白"风险将伴随繁荣 [33]
AI独角兽爆雷!8年惊天骗局曝光,微软CEO纳德拉竟遭老乡“杀猪盘”
华尔街见闻· 2025-05-31 11:29
公司概况 - Builder.ai曾是一家估值高达15亿美元的AI独角兽,主打"无代码+AI"应用开发平台,承诺让软件开发"像点披萨一样简单" [2][6][9] - 公司获得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等机构超4.5亿美元融资,估值峰值达13-15亿美元 [2][9] - 2025年5月因财务造假和技术欺诈在五国申请破产,官网关闭仅留联系邮箱 [25][27] 创始人背景 - Sachin Dev Duggal创立于2016年,其个人履历包含14岁组装电脑、17岁为德意志银行开发系统等"神童"标签 [3][4] - 2025年初辞任CEO改称"首席魔法师",被指为暴雷预留退路 [22] 技术造假细节 - 核心产品AI项目经理"Natasha"实为前端聊天界面,背后依赖印度海得拉巴数百名低薪工程师手动编码 [14][16][17] - 前员工揭露公司本质是"用AI域名进行欺诈",工程师按模板分工伪装AI输出 [18] - 2019年《华尔街日报》已曝光其"全靠人没智能"的真相,但未阻止融资进程 [11][13] 财务欺诈行为 - 2024年虚报营收达2.2亿美元(实际仅5500万美元),夸大预测销售额300% [19] - 与印度公司VerSe互开发票虚增收入,涉及金额约6000万美元但未实际交付服务 [20] - 账户被冻结3700万美元后仅剩500万美元受限资金,导致无法支付薪资 [23] 行业影响 - 微软面临30万美元债务追偿,卡塔尔投资局2.5亿美元D轮融资血本无归 [28] - 反映"AI洗白"现象普遍,同类案例包括Nate、Joonko、Evolv等伪AI公司 [29] - Gartner预测No-Code市场2028年规模将达260亿美元,占企业应用开发60% [31] 市场教训 - 投资者受FOMO心理驱使简化尽调,过度追捧"AI叙事"导致集体受骗 [30] - 泡沫破裂主因是技术缺失而非AI本身问题,需警惕"下一个大故事"的诱惑 [33][34]
“印度电诈”就离谱!整整八年,AI全靠人、收入全靠刷,微软纳德拉被老乡“杀猪盘”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31 09:45
公司背景与融资情况 - Builder.ai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Sachin Dev Duggal曾因14岁组装电脑、17岁为德意志银行开发系统等经历被神话化[2] - 公司主打"AI开发神器"概念,承诺用AI简化软件开发至"像点披萨一样简单",在无代码赛道早期吸引大量关注[4][6] - 获得微软、软银、卡塔尔投资局等机构超4.5亿美元融资,估值峰值达15亿美元,微软曾将其平台整合进Azure云服务[1][7] 技术造假与运营真相 - 实际运营中"AI项目经理Natasha"仅为营销噱头,核心工作由印度工程师手动完成,前雇员揭露公司是"用AI域名进行欺诈"[9][11] - 2019年《华尔街日报》已曝光其"全靠人,没智能"的操作模式,但投资者因FOMO心理继续支持[7][11] 财务欺诈与破产过程 - 2024年公司虚报营收300%,预测2.2亿美元实际仅5500万美元,与印度公司VerSe Innovation通过循环交易虚增6000万美元收入[13] - 2025年初创始人辞任CEO并自封"首席魔法师",新任CEO发现账户被冻结3700万美元,剩余500万美元受限无法支付薪资[15][16] - 2025年5月公司在英美等五国申请破产,官网关闭仅留联系邮箱,微软面临30万美元债务追偿,卡塔尔投资局2.5亿美元投资血本无归[18][19] 行业影响与同类案例 - 事件暴露"AI洗白"现象普遍,同类案例包括Nate(人工冒充AI代购)、Joonko(伪造客户列表)、Evolv(AI安检误报频发)[20] - Gartner预测No-Code市场2028年规模将达260亿美元占企业应用开发60%,但繁荣伴随"AI洗白"风险[20] - 创始人利用AI标签和营销口号构建15亿美元估值泡沫,最终因缺乏技术实质崩塌,反映市场过度追逐"大故事"的隐患[20]
AI-Native 的 Infra 演化路线:L0 到 L5
海外独角兽· 2025-05-30 12:06
核心观点 - AI的终极目标不是辅助人类写代码,而是获得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控制权,包括构思、上线和持续运维 [6][54] - Agentic叙事下基础设施是确定性最高的机会,因传统开发模式工程量大且流程复杂,需重构开发范式 [3] - AI-Native基础设施将经历L0-L5六个阶段的演化,最终实现Agent-Native OS,AI可像人类操作Linux一样自由控制系统 [6][47][52] 01 奇点已来:当AI写代码比人类更快 - Cursor每天生成超10亿行代码,相当于100万程序员的日产量,而全人类程序员日产量仅50亿行 [8] - Meta和Google已有30%代码由AI生成,每3行代码中就有1行来自AI [8] - 编程范式正从"手写代码"转向"指导AI写代码",未来1-2年内AI替代人类编写代码的临界点将到来 [7][9] - Prompt成为新编程语言,开发流程从"手工雕刻"变为"指挥交响乐团",人类角色转向设计和Review [8][9] 02 写代码只是开始 - 当前AI仅完成"制造零件"(写代码),但缺乏"组装、质检、发货"能力(部署、运维) [9] - AI需具备全栈能力:连接API、配置数据库权限、部署上线、设置监控等,形成完整闭环 [9][10] - 人类面临认知过载,因AI生成速度远超理解阈值,未来角色将转变为"需求表达者"和"结果验收者" [10][11] 03 现有系统的"人味"太重 - 现有基础设施(Firebase/Supabase/AWS等)默认人类工程师参与,依赖图形界面和非结构化错误提示 [12] - 系统报错如"权限不足"对AI是死胡同,缺乏结构化修复指引,需人类填补认知空白 [12][13] - 传统部署流程需人工点击控制台,而AI-Native方式应通过API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13][16] 04 AI-Native Infrastructure的演化 L0阶段 - AI像实习生仅模仿人类操作,生成代码但无法理解系统依赖关系,如前端开发忽略后端服务 [18][19] - 基础设施存在"隐性人类假设",错误提示和配置依赖人类经验 [20][24] L1阶段 - AI通过标准化接口调用工具,真正触发系统变更(如创建数据库),但缺乏系统级视角 [21][23] - 任务拆解为独立模块,不理解模块间逻辑关联,类似装修队各自施工导致功能冲突 [25][26] L2阶段 - AI具备模块主权,能组合Auth/Database等模块构建完整系统,理解权限控制等架构关系 [27][29] - 需基础设施提供系统视图API、模块结构化描述和可编程组合逻辑 [31] L3阶段 - AI自主选择技术栈(混合数据库/多语言运行时),掌控服务生命周期和资源调配 [33][34] - 突破平台"标准套餐"限制,实现自由技术选型,如同时部署PostgreSQL和MongoDB [36][38] L4阶段 - AI主导系统设计,规划资源分配、架构拓扑和运维策略,平台退化为资源供应商 [40][42] - 从控制单个服务升级为设计分布式系统,需开放虚拟机、网络等底层资源调度权 [45] L5阶段 - AI直接拥有操作系统root权限,自主配置内核参数和硬件资源,实现完全主权 [47][49] - 操作系统需原生支持AI,提供结构化状态监控和机器可读错误诊断 [51][53] 05 Result-as-a-Service - 终极形态是人类仅表达需求,AI完成从编码到运维的全流程,输出最终可用服务 [54][55] - 需构建五层基础设施:工具接口标准化(L1)、模块可组合(L2)、运行时可编程(L3)、系统设计开放(L4)、OS原生支持(L5) [55] - 现有平台(AWS/Supabase等)仍停留在L1阶段,接口碎片化且缺乏系统视图,需彻底重构 [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