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专访农大樊胜根:全球饥饿率降至5%以下并非不可实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2 02:49
农食系统转型方向 - 农食系统需向高效、营养、低碳、韧性、包容五大方向转型,其中加强韧性最为紧迫和重要 [1][3] - 高效指用更少资源生产更多食物,营养强调高产同时确保健康,低碳可持续指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包容致力于让弱势群体获得营养膳食 [3] - 构建韧性食物供应体系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包括人工智能气候预警、精准农业技术、生物育种耐旱抗病虫害品种 [1][4] 农业科技创新 - 技术从增产手段转变为增加各环节韧性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工智能气候预警、遥感技术提高天气预测、实时监控土壤温湿度、生物育种创新 [4] - 国家需分配更多公共资源支持农食系统韧性科研创新,农业生产可增加保险创新提升市场机制韧性 [6] - 企业需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战略韧性,国家需将韧性纳入管理内涵,全球需加强贸易韧性多边磋商 [5] 大食物观实施路径 - 大食物观强调食物来源多元化,从耕地拓宽至江河湖海、森林草地,有助于增强供应韧性、固碳减排和丰富营养 [7] - 需完善顶层设计设立统筹农食系统的部门,实施发展战略细化资源分配和阶段性目标 [1][7] - 大食物观为农食系统转型提供支撑,关乎健康中国2030、生态文明和"双碳"目标实现 [7] 国际合作与贸易 - 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倍多,农业合作潜力大 [13][14] - 双方贸易互补性强,中国为东盟热带水果提供庞大市场,主要向东盟出口电子产品 [13] - 中国可在全球消除饥饿和贫困中发挥更大作用,基于自身减贫经验助力发展中国家 [12][13] 全球饥饿挑战 - 全球面临"灾难性"饥饿人数增至190万人,达历史最高水平,但通过政策投资和政治意愿饥饿率降至5%以下仍可实现 [11][12] - 解决饥饿关键在于政策和投资,需创造强有力的政治意愿,中国经验显示明确问责制和政治意愿是脱贫前提 [12][13] - 非洲和南亚是饥饿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发达国家减少外援使全球议题面临更大挑战 [12]
跟全球做生意
经济日报· 2025-08-01 21:43
全球市场布局调整 - 江苏恒力化纤将出口重心从欧美日韩转向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新市场出口额占比达60%以上,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年增长率约30% [2][3] - 山东利森特农业科技聚焦欧洲市场,已在40多国建设270多个温室大棚,利用中国农业技术优势实现"授人以渔" [3][4] - 广东中荔农业集团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出口量下降10%),转向国内及其他国际市场,国内销量同比增长33.9% [8][11] 产业链与技术突破 - 恒力化纤通过"以需定研"开发汽车安全带用有色丝技术,带动对客户出口量增长30% [3] - 利森特针对不同地区气候定制温室方案(如几内亚双斜面遮阳、沙特水肥喷灌系统),并设立实验室模拟全球气候条件 [4] - 宁波长城精工扩充国内产品品类从2000种增至5000种,深化客户链渗透 [9] 国际公共采购机遇 - 联合国2023年采购100多亿美元货物中,中国生产占1/3但直接签约仅3亿多美元,存在信息差和流程障碍 [6] - 公采数字科技帮助50多家企业注册联合国供应商,瞄准中东、中亚项目,计划在新疆设分公司提升物流效率 [7] - 中国制造可覆盖联合国采购全类目(如非洲医院从病床到CT机),但面临认证、验厂等门槛 [5][6] 出口转内销策略 - 中荔集团将出口级荔枝(单果18克、糖度16度以上)转内销,通过美团48小时冷链直达消费者 [10][11] - 外贸企业内销需克服标准差异(如产品规格调整)、品牌认知度低、渠道缺乏等挑战 [10] - 商务部联合美团等平台推动外贸优品内销,专项启动24小时收到234家企业申请 [10] 政策与成本优化 - 恒力化纤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降低收汇风险,中欧班列货柜价格从7万元降至4万元 [4] - 利森特通过联合国采购委托订单间接参与国际供应链 [5] - 公采数字科技通过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等渠道精准匹配企业产能与联合国需求 [7]
燃!农业铁军出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5:12
农业科技应用场景 - 广东"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推出100个农业科技应用场景展示科技种田的创新实践 [1] - 农业科技工作者在实验室、无人机操控、深海养殖等多个场景推动农业现代化 [3] 农业铁军精神 - 退役军人群体成为农业科技攻坚主力,以部队作风攻克农业技术难题 [3] - 典型案例包括佛山市高明区村支书钟志强保持部队作风坚守农业 [3] - 从化区太平镇钟远文运用"12221"市场体系推广广东荔枝 [3] - 从化区良口镇禤浩平以军事化执行力推动乡村振兴 [5]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 - 华南农业大学张永亮团队研发木本饲料技术,将桑树转化为饲料并获得教育部奖励和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4]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王玮教授强调农业科技需要长期投入,遵循一万小时定律培养专业人才 [4] 乡村振兴实践 - 从化区吕田镇莲麻村实施"红色+绿色"双牌战略,通过农业科技提升产业竞争力 [6] - 农业科技应用显著提升村民幸福感和安全感,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6] 产业链建设 - 农业科技工作者以军事化执行力打通产业链堵点,优化农产品产销链路 [4] - "12221"市场体系有效构建岭南佳果的现代化销售渠道 [3]
山东移动携手产业合作伙伴联合发布作物育种大模型
齐鲁晚报· 2025-08-01 01:35
近日,在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教育厅、科学技术厅联合主办的"高端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学研 精准对接和新技术新产品推介活动"上,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 移动潍坊分公司、中移齐鲁创新研究院四方联合,正式发布育种大模型(BreedGPT)。该模型的发 布,标志着我国作物育种科研与产业应用在智能化、精准化方向上迈出关键一步。 BreedGPT旨在解决传统育种痛点,推动从"经验育种"向"精准设计育种"的实质性跨越。该模型依托中 国移动研究院"AI For Science (AI4S)"科学装置的强大算力支持,以及中移齐鲁创新研究院自主构建 的"AI+"技术平台,深度融合先进的大模型技术与农业育种专业知识体系,构建了覆盖科研智能问答、 基因深度解析、高效文献检索、智能科研辅助四大核心场景的全链条育种智能平台。其目标是提升育种 科研效率,加速优良品种选育进程,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BreedGPT的核心能力与显著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化的科研辅助。BreedGPT创新性地将文献理解模型与生物学知识库相结合,并运用大模型智能体 技术。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即 ...
三位一体板块联动 苏州农业招商服务体系初步成型
苏州日报· 2025-08-01 00:27
农业招商服务体系 - 苏州市成立农业招商服务中心 构建一院一中心一基金三位一体板块联动农业招商服务体系[1][2] - 农业招商服务中心依托全市农业科技招引资源图谱和县域科技强农定位 承担板块联动 项目招引 落地服务等职能[2] - 苏州农业产业研究院由农业农村局 农发集团 农科院 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方发起组建 建有完整智库专家团队[2] 农业科创基金 - 苏州农业产业科创基金总规模20亿元 首期6亿元 由农发集团 创新投资集团及各板块涉农国企联合发起[2] - 基金重点投向智能农机 现代种业 智慧农业 生物农业等六大领域 已发布首批四个意向投资项目信息[2] - 通过强化板块联动 发挥研究院智库优势 招商服务中心平台资源及科创中心转化功能 打通科研到产业关键链条[2]
苏州市农业招商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苏州日报· 2025-07-31 22:37
农业产业创新升级 - 苏州市农业招商服务中心正式揭牌 标志着农业产业创新升级和深化开放合作迎来新起点 [1] - 苏州农业产业科创基金发布四个投资意向项目 涵盖人工智能养殖 生物技术育种 精品咖啡国际化及农业农村大数据利用等领域 [1] - 苏州农业产业科创基金完成投贷联动签约 标志着农业产业"资本+产业+科技"生态圈进一步完善 [1] 政银企合作与服务 - 苏州市将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 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助力将苏州打造为全国农业科创高地 [1] 未来发展规划 - 苏州市农业招商服务中心将围绕科技强农"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招商工作 [1] - 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 加强板块联动协同推进农业招商 [1] - 加大重大农业产业项目招引力度 重点推动智能农机 现代种业 合成生物学等农业前沿科技重大成果在苏州产业化落地 [1]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新华社· 2025-07-31 12:50
公司产品发布 - 中国中化发布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iMAP 该产品被定位为数智时代的新农具 可提供从耕到收全过程的智能决策支持 [1] - iMAP依托公司农业业务经验 海量田间数据积累和全产业链场景布局构建 具备技术创新和数据优势 [1] - 产品采用线上智能决策加线下贴身服务的融合模式 通过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和专业农艺师团队实现落地 [1] 技术应用成效 - 当前在内蒙古和东北粮食产区开展应用验证 试点面积累计达100万亩 主要针对玉米等主粮作物 [2] - 实践显示农户通过智能感知 分析和决策功能 在种植规划 方案生成 监测预警和产量预估环节获得量化解决方案 [2] - 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 显著提升农业操作效率 [2] 数据资源与系统构建 - 依托覆盖26省份的数百座MAP技术服务中心 线下服务规模超过4000万亩 [2] - 形成6大农业主题数据和10余类多模态高质量农业数据集 包括基础知识 环境资源和生产种植等维度 [2] - 构建作物机理 大模型和智能体相融合的农业AI系统 [2]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扩大与产学研单位合作 加大AI+农业领域投入 旨在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2] - 发展目标包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 [2]
瑞士食品科技公司xFarm Technologies研发智慧农田管理应用程序,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 | 瑞士创新100强
36氪· 2025-07-31 05:11
公司概况 - 瑞士食品科技公司xFarm Technologies成立于2018年 专注于研发智慧农田管理一站式应用程序 通过连接田间传感器和农具等设备获取农田数据 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2] - 公司由Matteo Vanotti(首席执行官)和Matteo Cunial(首席营收官)共同创立 团队成员包括来自24个国家的超250名员工[2] - 公司被列入2024年《瑞士创新100强》榜单 该榜单代表瑞士科技创新最高水平和国际投融资前沿[11] 技术平台与功能 - 应用程序支持连接传感器、机械设备、农学模型和卫星 提供实时数据及AI分析 帮助农户全面掌握农田信息并调整生产策略[7] - 功能包括农田数字化测量与边界划定 作物生长监测与轮作规划 土壤特性分析与阈值设定 以及兼容50多家厂商的农机控制程序[7] - 应用程序支持远程控制自动灌溉 并通过卫星连接计算灌溉需求[7]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 应用程序提供跨年份、作物和田地的收入比较分析 帮助优化成本配置和种植策略[8] - 支持持续监测二氧化碳排放和耗水量 制定环保方案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8] - 实现供应链实时监控和数字化管理 确保农作合规性并降低系统化管理负担[8] 市场影响与成效 - 智慧农业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292亿美元 但农业数字化水平亟待提升 因设备成本高且数据复杂度大[5] - 应用程序可减少20%-50%用水量 4%-16%农药用量 5%-12%肥料用量 以及68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等效31200棵树生命周期吸收量)[8] - 应用程序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 覆盖超60万个农场和900多万公顷农田 并整合50多家供应链[8] 融资历程与发展方向 - 2019年完成300万欧元A轮融资(United Ventures领投) 2022年完成1700万欧元B轮融资(Swisscom Ventures领投) 2024年完成3600万欧元C轮融资(Partech Impact Growth Fund领投)[9] - 未来将持续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9]
南农晨读丨稻浪翻滚
南方农村报· 2025-07-31 01:33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 - 广东开展千名"乡村网红"培训,覆盖全省21个地市1000名学员,培养具备账号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创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4][5][6] - 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计划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但面临特色产业资源发掘不足、经营主体实力待加强等问题 [7][8][9][10] - 茂名市在上海举办龙眼、菠萝蜜品鉴活动,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深化粤沪农业合作 [28][29][30][31] - 怀集县节水抗旱稻示范田1560亩开镰收割,亩产超600公斤,展现抗洪涝能力 [32][33][34] - 云浮新兴成立全省首个"媒体+"联盟,将主流媒体纳入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 [36][37][38][39][40][41][42] 基因编辑技术应用 - 我国2023年4月颁发首个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高油酸大豆),2024年5月获批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证书 [14][15][16] - 基因编辑技术可精准修饰基因组,近十年我国在水产领域取得十多个品种的重要研究成果 [16][17][18] 新能源产业发展 -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推动新型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 [20][21][22][23][24][25][26] - 绿色低碳产业被定位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重点领域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20][21][24] 天气影响 - 广东未来几天多雷阵雨,部分市县有7-9级短时大风,高温缓解但湿度大 [45][46][47] - 云浮近期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部分市县伴有8级短时大风 [48][49]
2024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 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
农业科技进步与机械化水平 - 2024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1]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4.3% 整体水平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1] - 无人机成为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支撑 植保无人机应用开辟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 [1] 技术融合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 为传统农业注入发展动力 [1] - 农业数字孪生 智能装备等新技术推动农业向高效可持续方向迈进 [1] - 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 非传统耕地资源开发开辟新发展空间 [2] 三产融合与价值多元化 - 农业向农业生产 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市场服务业三产融合推进 [2] - 农文旅融合 农业与康养结合 农业与直播电商联动带来多元化价值 [2] - 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升级加速 产业链纵向延伸与横向拓展同步推进 [2] 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 生态经济崛起加快农业绿色转型 三品一标推广助力三农增效增收 [2] - 农业碳汇开发促进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 [2] - 生态循环农业采用主体小循环 产业中循环 区域大循环三环并扣模式 [2] 行业发展挑战与支持需求 - 行业处于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攻关期 [3] - 结构性与周期性问题交织 涉农企业经营难 融资难 技术弱等多重挑战 [3] - 专业机构介入可帮助企业规范管理运营 完善内控制度 提升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