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再生医学
icon
搜索文档
【珠江潮涌】释放银发科技价值 共绘湾区银发经济新蓝图
搜狐财经· 2025-06-23 07:21
银发经济与科技创新 - 广州60岁以上人口达212.92万占比19.81%其中60至69岁年轻银发群体占比53.58%具备较高知识水平和行业经验成为湾区创新发展重要人才资源 [2] - 广州银发智库已吸纳1370名专家含41名院士推动32个重点项目落地带动投资超50亿元银发经济相关企业突破1万家 [2] - 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银发经济产业园总投资34亿元覆盖医疗健康智慧养老等领域配套美谷银发股权投资基金提供资本支持 [3] 产业生态与技术创新 - 十佳银发科技项目包括干细胞治疗AIoT健康监测3D打印食品等技术跨学科组合为老龄社会提供多元解法 [6] - 广州银发经济产业园构建研发检测交易闭环琶洲数字经济实验区提供算力数据和应用场景支持形成"实验室—企业—社区"联动 [6] - 银发科创基金导师制代际协同机制为初创团队补齐资本与人才短板延伸产业链深度 [6] 区域协同与国际发展 - 香港澳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参与银发经济通过成果转化标准互认形成粤港澳银发经济发展共同体 [7] - 粤港澳大湾区应成为全球银发科技标准制定者规则输出者筹办国际银发科技博览会推动国际标准制定 [8] - 推动"AI+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重构产业生态助力湾区成为全球创新高地 [8] 社会服务与技术应用 - 银发名师团银龄科普志愿队累计服务超510万人次健康管理文旅康养等细分场景让适老技术作用于"衣食住行游" [6] - 探索构建覆盖医疗保健交通出行居住环境等多维服务的银发友好社区吸引港澳及国际高端银发人才 [7]
新突破!广州科研团队用莲藕接骨“塑肉身”,冻豆腐、枸杞、油柑都在研究之列
环球网资讯· 2025-06-04 05:55
再生医学材料创新 - 莲藕因其天然多孔中空结构被证实为理想骨修复支架材料 显微镜下显示完美导管结构 可促进血管神经生长及养分交换[4][6] - 经冻干矿化处理的莲藕支架强度达人体骨骼水平 生物相容性优异且降解速度可调控 相比骨水泥材料减少炎症风险[6][7][9] - 小鼠实验中莲藕支架治疗组颅骨缺损愈合率达50% 显著高于未处理对照组 证实其加速骨再生能力[13] - 团队计划推进羊等大动物实验 目标攻克人体大段骨缺损修复难题[14][16] 食源性生物材料应用扩展 - 冻豆腐蜂窝结构可制成创伤敷料 实验显示其能促进组织愈合并减少疤痕形成[17] - 枸杞油柑外泌体提取物正研究用于皮肤修复及美白 潜在化妆品产业应用价值[17] - 研究理念源于自然仿生学 团队筛选进化成熟的植物材料进行生物医学开发[17] 干细胞技术突破 - 广州健康院首创尿液细胞重编程技术 实现无创获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 周期短且安全性更高[19][20] - iPS细胞可分化多种功能细胞 团队已构建血液免疫细胞技术体系 包括NK细胞巨噬细胞等[21] -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果聚焦重编程机制 推动干细胞临床应用转化[20]
东方妍美港股IPO陷困境:营收微薄 亏损严重 盈利前景迷雾重重
犀牛财经· 2025-05-20 02:39
公司上市计划 - 东方妍美于5月1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建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1] 财务状况 - 2023年收益1288.2万元,2024年增长至1452万元,营收规模在医疗健康市场中微不足道 [3] - 2023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6350.1万元,2024年攀升至6938.3万元,两年累计亏损超过1.3亿元 [3]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78%大幅上升至2024年123%,流动比率从0.6倍降至0.3倍 [6] - 流动净负债从2023年末3710万元增至2024年末1.43亿元 [6] 业务表现 - 核心产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尚未实现商业化,2023年及2024年均未产生收益 [8]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销售2023年及2024年收益均为360万元,占同期收益比例分别为27.9%及24.9% [9] - 2024年非核心业务产品(医药中间体、面膜等)收入达755.1万元,占比52.0%,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11] 研发与未来展望 - 公司拥有13款主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候选产品,其中两款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8] - 公司预期将继续产生亏损净额,甚至直言"可能永远无法盈利" [5] - 即便将来能够实现盈利,也未必能在后续期间保持盈利 [5]
新股前瞻|两年亏损1.33亿元 资不抵债的妍美生物凭何讲述再生医学材料新故事?
智通财经网· 2025-05-15 01:54
行业概况 - 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2021年约169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95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1.22% [1] - 中国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市场规模从2019年2亿元增至2023年29亿元,复合增长率96.6%,预计2032年达185亿元,2024-2032年复合增长率21.5% [9] - 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2019年27亿元增至2023年60亿元,复合增长率17.2%,预计2032年达238亿元,2024-2032年复合增长率15.9% [11] 公司业务 - 主营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拥有13款第三类医疗器械候选产品(2款进入注册审评阶段)和7款第二类医疗器械获批产品 [3] - 产品管线包括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核心产品XH301等13款)和医用敷料补片(7款获批),特医食品线含2款获批产品和7款研发中候选产品 [3][11] - 再生医学与特医食品业务存在技术协同,研发技术可交叉应用 [13] 财务表现 - 2023-2024年收益分别为1288万元和1452万元,同期亏损6350万元和6938万元,累计亏损1.33亿元 [5][6] - 销售成本激增导致毛利大幅下降,2023年毛利146.7万元,2024年降至37.9万元 [5] - 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78%升至2024年123%,流动比率从0.6倍降至0.3倍,流动净负债从3710万元增至1.43亿元 [7][8] 研发与商业化 - 2024年4月完成9000万元融资,投后估值15亿元,每股成本9.76元 [3] - 预计2025年在中国推出两款产品,未来三年持续推出新注射剂产品 [4]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2023-2024年收益均为360万元,占总收益27.9%和24.9% [11]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五成,2023年55.6%,2024年52.6%,最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32.8%和18.6% [6] - 客户主要为医疗机构、贸易公司及分销商,收益来自商品化产品销售及研发服务 [6] - 再生医学材料医用敷料及补片市场增速预计放缓,因市场渗透率提升和竞争加剧 [11]
研判2025!中国再生医学行业产业链图谱、政策、市场规模及未来趋势:先进医疗技术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加速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15 01:20
行业概况 - 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方法促进机体自我修复与再生或构建新组织器官的医学技术,涵盖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多领域技术 [1][2]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358.2亿美元,较2021年200.4亿美元增长78.7%,主要驱动力为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1][11] - 细胞治疗占全球收入57.7%,组织工程占28.3%,器官移植等领域仍处研发阶段 [1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包括干细胞采集储存、生物材料试剂(培养基/活性材料)及3D生物打印机等设备 [4] - 中游代表企业有正海生物、冠昊生物、迈普医学等研发生产商 [4] - 下游应用于医疗机构、医美及科研机构,覆盖骨关节炎修复、器官移植、抗衰老等场景 [4] 政策环境 - 美国通过《21世纪治愈法案》加速审批,2023年将干细胞列为生物制造重点项目,目标5年内提升干预效果 [6] - 欧盟通过《先进技术治疗医学产品法规》,日本2014年实施《再生医学安全法》完善监管 [6] - 中国2009年起将干细胞治疗列入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2023年支持北京开展干细胞国际研发合作 [7][11] 市场竞争格局 - 国际龙头强生布局CAR-T疗法,巴德专注细胞修复,盖氏主导口腔再生领域 [16][18] - 国内企业差异化布局:正海生物聚焦口腔/神经外科修复材料,冠昊生物覆盖眼科/整形等多科室 [18] - 迈普医学2024年营收2.78亿元(+20.6%),正海生物2024年营收3.63亿元(-12.2%)但2025Q1回升8.7% [18][20] 技术发展趋势 - 3D生物打印与基因编辑技术融合推动个性化器官制造,iPSCs技术突破免疫排斥难题 [22] - AI算法应用于疾病模型预测,提升治疗精准度 [22] - 干细胞治疗从罕见病向骨关节炎/帕金森等常见病扩展,部分进入III期临床 [24] 市场前景 - 全球再生医学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255.4亿美元 [12] - 全球约1000家企业参与研发,587项临床处于II期,97项进入III期 [12] - 医美抗衰(皮肤/毛发再生)和康复养老领域成为新增长点 [24]
上汽旗下“专车平台”完成超13亿融资 | 融中投融资周报
搜狐财经· 2025-05-11 03:58
生物医用材料与医疗美容 - 白衣缘生物专注于细胞外基质(ECM)组织修复、创面愈合及再生医疗美容产品研发,已建成上海研发中心及GMP产业化基地 [2] - 公司获康哲药业数千万元人民币独家投资,资金用于新品研发、市场开拓及产线升级 [2] - 穆棉资本协助白衣缘与康哲药业达成股权及产品战略全面合作 [2] 智能感知与机器人技术 - 那图智能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智能感知云平台研发,已与多家机器人制造商合作试点 [2] - 山东未来机器人获中石油昆仑资本数亿元战略领投,资金用于深海机器人产能扩充及生产优化 [3] - 公司产品覆盖海洋油气、深海采矿等领域,实现全链条自主国产化 [3] 出行与自动驾驶 - 享道出行完成超1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为近三年出行行业最大单笔融资,资金支持港股IPO计划 [3] - 白犀牛完成2亿元B轮融资,顺丰集团领投,资金用于无人配送商业化布局 [8] - 挚途科技完成超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资金用于智能驾驶安全技术及无人环卫场景部署 [5] 云计算与人工智能 - 泛联信息获信芳资本领投融资,资金投向分布式存储产品迭代及存算一体机研发 [4] - xAI正洽谈新一轮融资,估值或达1200亿美元,目标为解决复杂科学问题 [4] - 意言科技获近千万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AI Agent技术在企业级场景的深度应用 [9] 新能源与电池技术 - 川源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资金用于电池全生命周期检测技术升级 [5][6] - 星科源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资金用于硅碳负极及固态电池纳米硅技术研发 [7] - 清研精准获陕汽资本投资,资金用于智能电动车测试测量平台开发 [7] 低空经济与航空科技 - 云圣智能完成D轮5亿元融资,资金用于无人机全自动生产线及AI算力布局 [8] - 蓝霄航空半年内完成近亿元三轮融资,专注增程式倾转旋翼eVTOL飞行器研发 [10] 芯片与智能硬件 - 辰汉智能完成数千万元融资,资金用于两轮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研发及产能扩张 [4][5] - 公司拥有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覆盖芯片架构至车载终端全栈技术 [4] 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 - 瑞臻再生医学获近亿元Pre-A轮融资,资金聚焦iPSC来源的帕金森症治疗管线 [9] - 公司已建立iPSC重编程、免疫细胞分化等全流程技术体系 [9]
「白衣缘生物」获数千万元新一轮战略融资,加速推进ECM材料研发和市场拓展|36氪首发
36氪· 2025-05-09 15:30
融资与战略合作 - 公司近期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由康哲药业独家投资,资金将用于新品研发、市场开拓及产线升级[1] - 穆棉资本担任长期战略首席财务顾问,协助公司与康哲药业达成股权及产品战略全面合作[1] 公司背景与技术平台 -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研发和生产以细胞外基质(ECM)为代表的组织修复、创面愈合及再生医疗美容等新型生物医用材料产品[1] - 已在上海建设研发中心及GMP产业化基地,并于2019年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1] - 以猪小肠粘膜下层细胞外基质(SIS-ECM)为切入点,延展AAM等多体系ECM材料,构建技术平台和产品矩阵[1] - 搭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SIS-ECM及AAM-ECM两大技术平台[3] 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开发可吸收生物膜(百建固®)和硬脑(脊)膜生物补片(百建膜®)两款核心产品[3] - 百建固®在GBR手术中骨增量流失率约为3-5%,优于进口产品的10%左右[4] - 两款产品已进入商业化阶段,在全国24省完成挂网,2024年首个完整销售年份实现超千万元级收入[5] 医美领域拓展 - 针对ECM材料在医美填充和水光产品领域的开发正在进行中,SIS-ECM填充产品即将完成临床研发,预期今年递交产品注册申请[6] - ECM材料在医美抗衰领域应用是近年研发热点,未来发展方向是"再生"而非简单补充[6] - ECM材料更接近人体细胞微环境,能激发正常细胞活性产生功能性胶原蛋白,相比PLLA等胶原刺激剂更不易出现结节等问题[6] 市场与监管前景 - 海外已有ECM材料在医美领域应用先例,但内地大规模应用可能还需时间[7] - 公司认为市场认知正在普及,未来核心问题在于监管部门审评审批态度和速度[7] - 公司已有两款产品获批经验,相信ECM材料将很快进入医美市场[7]
灵长类原始态多能干细胞培育成功
科技日报· 2025-05-01 01:08
研究突破 - 日本东京科学大学团队在黑猩猩体细胞中建立了原始态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培养体系,并首次利用这些细胞培育出黑猩猩的胚芽细胞模型 [1] - 该成果标志着对灵长类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迈出了关键一步 [1] - 研究揭示了抑制多梳抑制复合物2(PRC2)对维持黑猩猩原始态iPSC生长至关重要 [1] 科学意义 - 理解细胞在胚胎早期如何分化是推动再生医学和发育生物学发展的核心问题 [1] - 黑猩猩原始态iPSC在基因表达模式和分化潜能方面与人类细胞高度相似,能分化为胚胎组织和胚外组织 [2] - 团队成功构建了包含胚胎早期发育所需全部三种细胞类型的三系胚芽模型 [2] 技术进展 - 建立了首个无饲养层的黑猩猩原始态iPSC培养体系 [2] - 通过使用PRC2抑制剂实现了黑猩猩iPSC的长期稳定扩增,摆脱了对外源饲养细胞的依赖 [2] 应用前景 - 黑猩猩胚芽模型为探究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强大平台 [3] - 该模型将助力生殖生物学、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及个性化再生医学的发展 [3] - 成果拓展了对生命最初阶段的认知边界,为未来灵长类干细胞研究开辟了新路径 [3]
老字号、新潮牌“赴约”!国货产品分享中国智慧 引领消费新潮流
央视网· 2025-04-14 07:11
展会规模与品牌参与 -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汇聚4100多个消费品牌[1] - 中国30多个省区市组团参展集中展示非遗技艺智能制造等消费精品与产业成果[8] 主宾省展示与创新成果 - 北京担任消博会首个主宾省市汇集25家优质企业分享发展成果与未来机遇[9][13] - 北京馆融合传统与现代设计涵盖老字号文创及首发科技产品[11] - 科技企业展示AI耳机具备多语翻译语音转文字实时转写及宠物语言翻译情绪识别功能[15][17] 传统文化与国货创新 - 北京展商展示景泰蓝制作工艺及北京中轴线文创产品[20] - 老字号展区展现经典品牌焕新成果[23] - 非遗文化产品在国际展览中样品被抢购一空显示海外市场高度认可[25] 科技突破与市场拓展 - 高新企业自主研发核心材料再生硅解决世界再生医学领域卡脖子问题[28] - 企业通过国内外销售推广自主品牌与自主研发材料[28] - 3D打印行业预期将吸引更多参与者形成良性市场循环[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