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互联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十年实现三大变革
中国化工报· 2025-05-28 02:13
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 - 中国工业互联网在过去十年带来三大根本性变革:发展理念从单环节自动化转向全链条数字化协同[1] 技术应用突破设备物理局限形成数据驱动与行业机理融合的智能优化闭环[1] 产业生态打破工业体系封闭性推动技术开放共享与多元主体参与[1] - 核心设计理念为"全面深度互联、数据驱动智能优化" 通过横向、纵向、端到端互联实现全流程智能决策[2] - 2017年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数字技术使制造业生产率较前五年平均提升8 8个百分点[2] 行业覆盖与生态建设 - 工业互联网已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 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平台支撑的生态格局[2] - 大企业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 中小企业在龙头与平台带动下加速数字化[2] - 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1 8万余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规模化应用[2] 工业标识解析体系注册量突破6700亿[2] 49家双跨平台与200余家特色平台构建多层次体系[2] 应用创新与未来趋势 - 数据驱动催生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等新模式 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及产业协同[3] - 未来十年两大趋势:工业体系将全面接入工业互联网[3] 人工智能与大模型技术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入智能新阶段[3]
辽宁沈阳借力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一张“网”背后的智造转型(经济聚焦)
人民日报· 2025-05-27 22:34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发展 -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设施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1] - 全市拥有32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覆盖研发设计 生产制造 运营管理等环节[1][2][3] - 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4个 累计标识注册量8.5亿个 解析量3.2亿次 接入企业节点4584家[2] 企业应用与效能提升 - 设备预测性运维系统使机床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近40% 为1300台机床赋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1] - 沈鼓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方位线上管理 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9% 关键零部件加工效率提升28.2% 年节约190余万张图纸[3] - 三一重装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自动生产 产能提升105% 年节约费用1000余万元 万元销售能耗降低42%[4] 平台建设与节点部署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上线两年接入企业710家 标识注册量达1.31亿个[2] - 数据智能服务中心提供超1300万条产品数据 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2] - 数能科技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接入企业748家 标识解析量超2006万次[1] 数字化转型项目推进 - 累计建设智能升级项目476个 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425个[4] - 获批智能工厂68个 数字化车间103个 形成平台化设计 智能化制造等典型应用模式[4] - 建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中心 加强数字化 绿色化协同改造[3] 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生态 - 获批全国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为1504家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评估诊断[5] - 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 注册企业848家 试点库企业409户[5] - 征集遴选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25家 打造"小快轻准"产品和方案683个[5] 企业创新与业务增长 - 安新公司"安新云控"平台累计服务超200家企业 年产值超5000万元[5] - 科网通公司2024年合同额近3000万元 推出全套工业互联网建设方案[5] - 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设备控制 取代现场调节操控 提升效率与响应速度[5]
新华财经早报:5月25日
新华财经· 2025-05-25 00:49
资本市场与金融监管 - 国家网信办处置散布资本市场不实信息、非法荐股、炒作虚拟货币交易的账号和网站 典型案例包括"爱股票App"发布不实信息 "侃哥说财经"非法荐股 "火哥聊加密"炒作虚拟货币交易 [1] - 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推动企业迁移登记"一次办、便捷办、高效办" 解决"多头申请、多次跑动"问题 [1] 工业互联网与科技创新 - 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 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 覆盖49个国民经济大类 标识解析注册量突破6500亿个 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 [1] - 云鼎科技发布工业视觉智能一体机 采用"硬件+模型+平台+场景"深度融合架构 实现工业大模型与边缘计算协同创新 [1] 农业与粮食安全 - 冬小麦渐次开镰 冬油菜收获已超八成 农业农村部将做好干旱监测和应急抢收抢烘准备 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1] 国际贸易与地缘经济 - 美欧关税战若升级 德国或面临2500亿欧元损失 特朗普威胁对欧盟商品征收50%关税 欧盟拟实施对等反制 [1][2] - 美国国际入境旅客数量预计2025年下降8.7% 主要受"对等关税"政策影响 加拿大、墨西哥及西欧国家旅客降幅较大 [2] 区域经济合作 - 香港计划打造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中心 探讨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试点 加快产业数字转型和数字基础建设 [1] - 香港将修订低空经济相关法例 旨在设立世界级低空空域管理标准 [1] - 中国与印尼建交75周年 两国关系长足发展 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1] - 中塞举办"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高级别对话会 涵盖工商、学术、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 [2] 国防科技 - 福建舰加紧进行海试 采用电磁弹射器可提升战机作战能力 具备搭载固定翼预警机能力 支持各类机型弹射起飞 [1] 商品市场 - 日本计划直接向零售商出售储备米以平抑价格 5公斤装大米均价达4268日元(约215元人民币) 为去年同期两倍多 [2]
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元
快讯· 2025-05-24 10:57
在以"数智创新深化赋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的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 程师谢少锋透露,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1.5万亿 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拓展至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标 识解析注册量突破6500亿个,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 了重要支撑。(上证报) ...
100观察|宁德时代港股市值达1.47万亿港元,体现“碳中和”时代的资本流向与技术话语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06:56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 - 公司以263港元/股发行价登陆港交所,首日高开12.55%至296港元/股,截至5月23日市值达1.47万亿港元 [1][2] - 上市吸引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主权基金与长线资本,创下128天闪电上市的"宁德速度",成为首个"仅设定价格上限"定价的"先A后H"项目 [1] - 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港股上市标志公司从产品输出向标准输出的战略升级,为全球零碳经济转型注入动能 [1][2] 新能源行业前景 - 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换电网络建设进入标准化阶段,低空经济、电动船舶等新场景拓展 [1] - 彭博新能源财经预测2030年全球电动交通基础设施年投资规模将突破3万亿美元 [1] 阿里云AI安全布局 - 发布AI云盾系列产品,包括AI安全护栏、升级版云安全中心等,提供模型输入输出安全、AI资产清单管理等能力 [3] - 已研发文本审核、图像审核及多模态审核大型模型,战略升级直击大模型时代数据泄露、恶意攻击风险 [3] 百度一季度业绩 - 第一季度总收入324.52亿元,同比增长3%,经营利润45.08亿元,同比下降18% [4] - 自动驾驶业务萝卜快跑订单量超140万单,同比增长75%,反映规模化运营加速 [4] 小米新品发布 - 推出小米15S Pro、平板7 Ultra等硬件,均搭载自研芯片"玄戒XRING" [5] - 首款SUV车型YU7对标Model Y,定价30万元+区间,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 [5] 京东工业大模型 - 发布行业首个供应链核心工业大模型Joy industrial,聚焦工业场景,构建全栈产品矩阵助力降本增效 [6] - 模型基于京东工业数据沉淀,解决工业供应链数据孤岛、标准割裂等痛点 [6] 阿里云与TCL合作 - 双方达成全栈AI战略合作,聚焦半导体显示领域,共同迭代优化专家大模型星智X-Intelligence [8] - 模型将总结半导体领域技术文献,为研发人员提供参考,缩短研发周期 [8] 比亚迪与神州租车合作 - 达成2025年暑期车辆采购计划,覆盖新能源车型投放、联合营销、二手车业务等全方位合作 [9] - 神州租车拥有16万辆车队、1.75亿注册用户,合作推动新能源车租赁市场规模化发展 [9] 三六零人事变动 - 聘任张海龙为董事会秘书,其具备注册会计师背景,强化公司合规治理与战略协同能力 [7]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2:48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在会上上线。"星火·链网"旨在推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研 发生产协同效能。此次上线的苏州超级节点将聚焦信任与智能两大领域,为长三角地区超50万家企业提 供可信存证、数字资产、可信供应链等核心服务。 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指南》、工业 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数据集等也于同期发布。 这是苏州市第二次举办工业互联网大会,作为国内规模领先的工业大市,苏州天然具有与工业互联 网的亲和力。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苏州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1465.19亿元,增速12.5%。当 前,苏州已累计建成5G基站6.1万个,实现全市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2025年苏州的"新年第一 会"聚焦新型工业化,也将工业互联网摆在重要位置。 苏州市市长吴庆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以来,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充分发挥工业互 联网引领带动高端化跃升、智能化转型、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赋能新型工业化,努力打造全 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看来,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重塑经济社 会运 ...
工信部:要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 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
快讯· 2025-05-23 11:01
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发展 - 工信部强调用好人工智能作为"关键变量",推动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协同赋能、融合发展 [1] - 需夯实互联互通基础,高标准实施"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标识"贯通"行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高质量发展行动 [1] 工业数据与算力建设 - 将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在重点行业领域打造"高价值、高纯度、高可用性"工业语料库和多模态数据集 [1] - 推动建设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鼓励基础大模型向工业领域开源共享 [1] - 加快智能算力建设布局,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算力网络 [1]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工业数据、模型、知识、算法加速集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上线 将服务长三角超50万家企业
苏州日报· 2025-05-22 22:12
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 - 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全面深度互联和系统打通,未来每个工厂都将拥有数字孪生工厂,数字生成工具将自主调动工厂资源 [1] - 工业互联网十年发展成果在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上展示,未来发展前景成为与会嘉宾讨论焦点 [1]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 "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正式上线,标志着苏州在工业互联网可信数据网络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1] - 作为国家级基础设施,"星火·链网"旨在推动产业链全要素数据互联互通,提升研发生产协同效能 [1] - 苏州超级节点聚焦信任与智能领域,为长三角地区超50万家企业提供可信存证、数字资产、可信供应链等核心服务 [1] - 该节点可为每台设备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打破数据平台间的信息孤岛 [1]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正式启动,围绕苏州优势产业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2] - 该中心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的深度应用,助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2] - 工业互联网将迎来更大规模应用浪潮,人工智能应用中心的建设顺应了这一趋势 [2]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5-22 22:12
工业互联网大会核心内容 - 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苏州开幕 主题为"数智创新 深化赋能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 [1] - 大会探索数字化 智能化发展新模式 共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1] - 江苏省领导 工信部总工程师 苏州市领导等出席大会 [1][3][4] 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 - 江苏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3] - 江苏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3] - 下一步将把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作为促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的关键一招 [3] - 计划超前布局新型网络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深化融合应用创新 [3] - 目标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3] 工信部政策方向 - 工信部将用好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 夯实工业连接基础 [3] - 计划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打造工业领域专业大模型 [3] - 加快智能计算建设布局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3] - 希望推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深度融合 [3] 苏州市工业互联网规划 - 苏州全面实施"苏州智造十大行动" [4] -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引领带动高端化跃升 智能化转型 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4] - 目标打造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4] 大会成果发布 - 发布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及未来展望 [4] - 发布《工业互联网与石化行业 船舶行业融合应用指南》 [4] - 发布工业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数据集 [4] - 上线"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苏州) [4] - 启动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中心 [4]
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
经济日报· 2025-05-22 22:08
行业人才需求与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工程等技术迭代周期缩短至12-18个月,对人才能力要求显著提升 [1] -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领域人才缺口达1900万人,传统产业人才过剩率超35% [1] - 生成式人工智能和"黑灯工厂"模式加速替代低技能岗位,数据科学家等新型岗位需求激增 [1] 国际竞争与人才流动 - 发达国家加大STEM人才培养力度,限制敏感学科领域对华交流 [2] - 全球科技人才流动呈现"马太效应",顶尖人才向创新生态完善区域集聚度提升27% [2] - 汽车制造行业反映高校教学内容滞后,部分装备知识已淘汰10年 [2] 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 动态调整高校学科专业设置,支持建设未来技术学院和交叉学科中心 [3] - 深化工科硕博培养改革,推进"天才少年"书院制试点和"大师带徒"定制培养机制 [3] - 推广清华"姚班"模式,建立青年人才与国家重大项目结合开发体系 [3] 产教融合机制创新 - 搭建政府-企业-院校协作平台,实现培养方案、教材编写、实训基地深度整合 [4] - 建立校企"旋转门"机制,吸引产业人才任教,改革科研院所人事制度 [4] - 构建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衔接的资历框架,发挥头部企业和创投机构作用 [4] 政策协同与资源配置 - 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对接机制,创新资源配置方式 [5] - 推动教育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整体协同,形成精准政策体系 [5] - 统筹战略规划,实现资源通盘部署和一体化配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