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等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鲁东大学获准筹建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
齐鲁晚报网· 2025-09-10 11:41
实验室获批与战略定位 - 鲁东大学牵头申报的山东省河口海岸与核环境重点实验室获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筹建 标志着该校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 [1] - 实验室由鲁东大学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河海大学共同建设 聚焦国家海洋强国战略 双碳目标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需求 [1] - 研究方向包括河口海岸动力地貌与核电冷源安全 核电流出物扩散迁移与核环境响应 滨海湿地生态水文与核环境保护 [1]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实验室提出的滨海湿地水文连通修复模式已应用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重大修复工程 [2] - 海生物输运堆积监测预测方法和风险智能预警技术应用于核电等海岸工程和海岸保护修复 [2] - 滨海核电液态流出物监测预测技术体系助力我国沿海核电首次由滨海走向近海 拓展沿海核电厂址资源选择空间 [2] 未来发展规划 - 实验室将建立健全管理运行制度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 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 [2] - 持续推动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 产出原创性 战略性 关键性重大成果 [2] - 目标建成国内领先 有国际影响的重要河口海岸核环境研究基地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
奋力推动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北京晚报· 2025-09-10 06:12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 北京育才学校新址投入使用 可容纳114个教学班及4300名学生[2] -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于秋季学期正式投用 配备教师工作室、智慧教室、食堂及宿舍等设施[3] - 海淀区红英阳光幼儿园形成托幼一体化办园模式 配备儿童户外活动区、保健室及托育班[1] 教育体系创新发展 - 北京中关村学院与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建"产学研创投"一体化创新生态体系[2] - 开展"AI+"课程创新 丰富科技赋能教育应用场景[4] - 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优化调整学科设置[4] 教育质量提升措施 - 要求提高科学保教水平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1] - 强化食堂安全管理 打造可追溯管控体系确保校园餐安全优质[2] -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 打造首都特色"大思政课"品牌[3]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健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4] -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合力营造良好成长环境[1] - 要求相关部门主动对接优化公共配套服务[3]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瞄准人工智能发展前沿 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2] -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4] -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深化校地校企合作[2][4]
香港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以累累硕果擦亮“留学香港”品牌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5:58
留学香港品牌推广成效 - 香港特区政府致力于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和发展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留学香港品牌推广被列为关键举措且成效显著[1] - 受美国限制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政策影响 香港多所大学收到逾1000宗相关查询 反映香港高等教育实力和国际公信力[1] 高等教育优势与规模 - 香港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 是全球优质高等教育高度集中地[3] - 2023/2024学年香港8所教资会资助大学共有约23100名非本地学生 其中约14800人修读学士学位课程 生源覆盖超100个国家或地区[3] - 香港具备国际化优势和东西文化荟萃特点 校园内可接触全球不同文化[3] 大湾区教育合作拓展 - 过去几年香港4所大学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校 采用一校两园办学模式[3] - 该模式实现教学空间和办学规模扩容 同时促进人才引进加码和学习体验丰富化[3] 人工智能学科发展 - 香港高校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学科 传统课程加入人工智能元素[4] - 香港大学新学年推出11个全新或改良课程 包括文学士及工学学士(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等联合课程[4] - 香港大学录取的文凭试成绩前100名考生中 超半数选择人工智能及科创相关课程[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2025/2026学年起分阶段推行小学科学科 加强中学科学和数学教育[5] - 通过从小培养科创兴趣满足香港社会产业转型带来的多元人才需求[5] 国民教育推进 - 爱国主义教育已植根香港校园 相关工作成效显著[7] - 组织学生赴内地考察交流 通过实地体验影响价值观建立并加深国家感情[7]
港澳会客厅|蔡若莲:“留学香港”品牌独具优势
中国新闻网· 2025-09-10 05:50
8月15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接受中国新闻网"港澳会客厅"专访。 中新网记者 陈永 诺 摄 此前美国政府提出限制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香港多所大学随即向受影响学生抛出橄榄枝。在蔡若莲 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透露,香港各所大学共收到逾1000宗相关查询,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国 际学生,充分体现香港高等教育的实力和国际公信力。 港澳会客厅|蔡若莲:"留学香港"品牌独具优势 为什么国际学生对香港高校的兴趣这么大?蔡若莲指出,香港高校拥有多重独特优势。首先,香港优质 高等教育资源高度集中,拥有5所世界百强大学,吸引全球顶尖的教授来港任教及从事科研工作。再 者,香港高校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据资料显示,在2023/2024学年,8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大学 约有23100名非本地学生,其中约14800人修读学士学位课程,他们来自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修读超 过200项不同课程。蔡若莲称,"这意味着你在校园内就可以接触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 中新网香港9月10日电 (记者 韩星童 刘轩廷 刘懿华)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近日接受中国新闻 网"港澳会客厅"专访时表示,香港是一个优质高等教育高度集中地,"留 ...
海南引进四十八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积极建设“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
海南日报· 2025-09-08 01:48
9月1日,在一片掌声和欢呼声中,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2025学年开学 典礼落下帷幕。大一新生李宜洋跟着人群走出会场,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校长、海南比科大德方校 长施沃茵教授对于"探索·联结·成长"校训的诠释在她脑海中反复回响。"在这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资源的大学 中,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课堂学习和实习实现快速成长。"对于"留学海南"的新生活,李宜洋充满期待。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永久校址教学楼内景。 作为中国境内第一所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实施理工农医类学科专业的学校,海南 比科大正成为海南教育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4·13"重要讲话中指出,"鼓励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海南 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 海南"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 学。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海南引进四十八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积极建设"理工农医类国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助力打造“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
海南日报· 2025-09-08 01:48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助力打造"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 "留学海南",体验德式应用科学教育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新校园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校园特别像!"9月4日,新学期的第四天,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 学大学(以下简称海南比科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二学生敬钰娟仍在探索适应自己的新校园——这是 海南比科大结束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2年的过渡性办学后,回迁至儋州洋浦永久校址的 首个学期。 结束一节数据挖掘课后,海南比科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张丰副教授没有马上离开教 室,而是继续为同学们解答课堂困惑。张丰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计算生物学系的生物统计学专 业,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担任副研究员,其学术路径贯穿数学、计算机与生物医学等学科,能为学 生们带来跨学科、新视野的启发。 张丰介绍,"实践嵌入式"教育强调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德国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是这一教学 模式的先驱。"在课堂内,我们带领学生参与项目;课堂外,我们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到企业 充分地进行实践学习。" 海南比科大致力于建设开放、融合、实践导向的高等教育生态,目前教职工共有114人。"海南自贸 港对国际 ...
政策一分钟 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政策
海南日报· 2025-09-08 01:41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建设海南"理工农 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推动 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整理/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心怡) 2020年12月24日,教育部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在陵水黎族自治县签署《教育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加 快海南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合作协议》,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口 桂林洋教育园区三大平台,引进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外高校,重点布局海洋 科技、南繁种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根据《海南"十四五"高标准建设国际教育创新岛》规划,计划引 进15所国际学校及3所以上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校独立办学。 海南还将围绕海洋、热带农业(种业)、大健康、旅游、民族技艺、民族医药和文化创意等重点产 业领域,引进一批教育资源、建设一批特色学校、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 开展包括外籍人员、华侨华人在内的高端家政、旅游管理等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支持国内外各级各类 组织机构在海 ...
坚持整体布局、共建共享、联动对接—— 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
人民日报· 2025-09-07 23:49
近期,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圈"活动密集、互动热络: 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广州)启动,100余名香港青年来穗实习,岗位覆盖金融科技、生物 医药等新兴产业;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举办,180余名三地高校代表共研科教合作; 世界青年论坛"未来博雅领袖峰会"开幕,400余名中外青年开启澳门文化交流之旅;中国国际大学生创 新大赛首设港澳区域赛,10所港澳高校的47个创新创业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展开竞逐…… 这番常来常往,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部署。顶层擘画下,2020年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发展的生动典范。 5年来,从学术合作到实践育人,从文化交流到人才共育,资源加速流动,人才活力迸发,大湾区教育 协同的蓝图愈发清晰,区域创新发展的动能更显强劲。 一所新大学折射优质资源集聚 6月19日,教育部正式复函广东省,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 大湾区,这个耳熟能详的名词,从最初的一个地理概念,逐渐成为经济繁荣、科技领先、创新活跃等一 体化发 ...
当高校“花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
中国青年报· 2025-09-07 22:38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情况 - 全国3123份有效问卷显示 8870%受访大学生了解所在学校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座或服务 [3] - 超过七成受访者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感到满意 其中3381%非常满意 3881%比较满意 [3] - 2220%受访者认为相关课程或活动一般 538%表示不太满意 [3] 职业生涯教育形式与内容 -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参与度最高 达7605% [4] - 其他主要形式包括校友导师经验分享(3157%) 招聘会与企业宣讲会(2936%) 简历面试技巧培训(2571%) 职业生涯规划比赛(2703%) 一对一职业咨询(2331%)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全流程 大一大三分别开设必修课 低年级开展"行业企业进社区" 高年级组织企业科研院所研学 [4] - 珠海科技学院建立"职业生涯全周期"体系 大一通过必修课与活动建立专业职业关联 大二大三侧重能力训练 毕业生进行目标导向行为训练与AI模拟面试 [5] 学生收获与成效 - 6029%受访者通过职业生涯教育指导个人发展方向 [6] - 5344%了解行业发展趋势 4419%获得实用求职技能 4153%提升职业决策与目标设定能力 [6] - 3192%了解求职渠道信息 3151%获得岗位技能培训 2696%了解专业适配岗位 2482%获得行业前沿动态与人脉资源 1873%获得职场人际关系指导 [6] - 6343%受访者认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最有用 3929%认为简历面试技巧培训最有效 [6] 创新实践与特色项目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丁香书院开展"青春访谈 共话职途"系列圆桌生涯人物访谈 设置算法工程师、产品运营等专场 由学生主导策划 [2] - 该校建立50多个校企俱乐部 企业人员与师生共同运营 学生可与企业导师一对一交流技术难题 [4] - 集成电路学部组织"集成电路强国行"活动 学生深入20家科研院所和63家行业重点企业 参与流片项目实操 并编制《追芯》职业生涯规划读本 [9] - 学部联合行业领军企业推出31个产业人才就业岗位技能图谱 明确岗位需求与能力对应关系 [9] 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转型 - 珠海科技学院开发智慧生涯教育平台 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整合多维度数据构建学生"生涯数字画像" [10] - 个性化智能推荐系统基于数字画像和算法分析 为学生智能推送匹配的课程资源、实习岗位及职业发展路径建议 [10] - 与行业龙头企业及珠海重点产业集群合作开发微专业、认证课程和实战项目 提供"准职业人"系统训练 [11] 学生需求与未来发展方向 - 学生最期待校企结合授课(4941%) 校友导师计划(4845%) 工作坊与模拟实践(4637%) 企业参访等沉浸式体验(4140%) [8] - 期待通过线上智慧平台获得AI智能岗位推荐(3228%) 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体系化课程(2398%) [8] - 部分学生建议针对不同专业组织小规模研讨会 邀请企业HR和行业前辈提供针对性指导 [9] - 希望增加企业参观和短期实习体验项目 更早直观感受职场氛围和实际需求 [9]
沈阳通报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4:38
事件概述 - 沈阳师范大学发生诺如病毒污染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累计报告胃肠炎症状者2087人 其中已痊愈1817人 现有症状者270人均为轻症 发病高峰期已过 新增病例呈明显下降趋势 9月6日至7日24小时内新增25例[1] - 事件被确定为Ⅲ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系由学校第三生活区自备井蓄水池受诺如病毒污染引发 目前已对自备井采取封闭管控措施 学校协调水务部门保障用水并组织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工程[1] 病原体特征 -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 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病原体之一 具有感染剂量低 排毒时间长 外环境抵抗力强等特点 易在封闭环境引发胃肠炎暴发[2] - 病毒潜伏期为12-72小时(通常24-48小时) 主要症状包括恶心 呕吐 发热 腹痛和腹泻 儿童以呕吐为主 成人以腹泻居多 粪便呈稀水便或水样便[2] 防控措施 - 疾控部门针对污染点进行多轮消毒 抽调专业力量开展流调溯源 对可疑污染物品 环境和人员进行采样检测[1] -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手卫生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 食物煮熟) 病例居家隔离 环境清洁消毒 以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抵抗力[2]